第一百零七章 權(quán)臣張牙舞爪,袁紹節(jié)節(jié)敗退
送走荀諶等郡中士族后,許褚特意將一人引見給徐庶,卻是陽翟費良。
費良少時出門游學(xué),拜到許縣陳氏求學(xué),因天賦所限,沒讀出什么名氣來,不過依許褚看,這個人才學(xué)智慧雖只中人之資,但好在能‘眼觀六路’,善于迎奉上級的意圖,給徐庶打打下手還是可以的。
費良知曉徐庶是許褚倚重的大紅人,拜謝后便跟在徐庶后頭屁顛屁顛做事去了。
“元直這邊關(guān)于糧、鐵的具體章程預(yù)計還得一兩天后才能擬定,就不知圉縣那邊典韋到哪里了?!痹S褚心想。
便問郭嘉。
郭嘉掰著指頭,說道:“料典軍侯已在半路,不出一日,應(yīng)會到達鄢陵。主公,留守圉縣、鄢陵的人可曾想好?”
“哎,若論能力,奉孝與志才當為首選???.....”許褚頓了頓,道:“可此去廬江,我身邊不能沒有你們?!?br/>
戲忠聞言想起一事,說道:“自主公與陳留趙公提過蔡伯喈后,可有后續(xù)消息?”
許褚也想起來了,當時是跟趙謙說過蔡邕的事情,而且趙謙跟蔡邕的脾性應(yīng)該很相投,一個累世朝官之族,一個名揚四海之士,俱為博學(xué)大儒、剛強之士,按理趙謙應(yīng)該很快會派人來潁川尋蔡邕,禮辟其為陳留右職才是。
可目下的情況是,留守鄢陵縣的徐庶及其他人并沒有跟許褚匯報這件事,以至于許褚險些忘了這一茬。這樣看來,趙謙或者沒有派人來登庸蔡邕,或者人派了,被蔡邕拒絕。原因大體是因為蔡邕身份的特殊性,蔡邕出仕是在距今二十年前的建寧三年,一出山就是被時任司空的漢末大儒喬玄征召為掾吏,之后官運亨通,一路做到議郎,之后頻繁上書天子奏說天下弊端,終因得罪流亡至吳地。
趙謙最拿得出手的官職,無非是秩六百石的郡丞,而且蔡邕成名早,趙謙在他面前是后輩,在后輩身邊為吏,蔡邕心里頭有疙瘩是難免的。
“要不這樣......”許褚想了想,對戲忠、郭嘉道:“我去信一封陳留,邀趙謙一同上表朝廷,表蔡公為潁川太守如何?”話音剛落,許褚自己先搖頭道:“還是算了?!?br/>
蔡邕畢竟已經(jīng)過了耳順之年,青春不在,難為一郡之長吏。
典韋還沒到,許褚正為蔡邕之事煩惱,洛陽那邊來了幾分書信,乃是曹操與荀彧寄過來的。
自在京中結(jié)識了一干英雄豪杰、天下名士后,許褚仿效時人風(fēng)氣,不能免俗地開始在意起自己的人脈來。到陽城附近的時候,就手書了幾分書信,著人送往洛陽,交給曹操、荀彧、鐘繇、荀攸、高干、何颙等等。
從反饋的效果看,終是曹操、荀彧對許褚較為上心一些,算算時間,應(yīng)該是接到信后馬上寫了回信交給許褚派出的信使。
許褚與戲忠、郭嘉一同閱覽書信,沒想到這段時間,京都出了幾件大事。
皆是發(fā)生在朝廷里的事。一是罷免了司空劉弘,改拜董卓為司空;二是從陳留召回趙謙,改任九卿,拜張邈為陳留太守;三是拜豫州牧黃琬為司徒,召回朝中。
許褚最關(guān)心的潁川太守一職,仍舊沒有定數(shù)。
郭嘉淡淡道:“董卓之勢已成,袁氏一族危險了。”
從拜司空一事就能看出董卓之勢漸強,大半個洛陽恐怕已經(jīng)被他的西涼兵控制住了。而趙謙被召回,張邈任陳留太守,可以說是這個階段袁隗、袁紹的唯一勝手??上S琬被召回洛陽,升為司徒。司徒是三公之一,本是位極人臣的顯赫之職,然今董卓與袁氏勢同水火,什么三公九卿均可看成是榮譽職位,遠遠沒有州牧來的實在,來的重要。
州牧之說,本已被本朝棄用,只因黃巾之亂后,朝廷難以將政令傳達到天下各地,有效地組織起對黃巾軍的討伐,所以不得已而為之,重新在一些地方設(shè)州牧一職,取代原來的刺史。刺史名義上只有監(jiān)督之權(quán),州牧可是兼領(lǐng)軍政大權(quán)的一方大員。
現(xiàn)在天下一共有幾個州牧,許褚粗略一算,幽州牧劉虞、益州牧劉焉、豫州牧黃琬,哪怕算上董卓那個沒有去屬地赴任的并州牧,貌似也只有四個。
劉虞、劉焉皆為漢室宗親,董卓即便想把二人召回,也要看二人鳥不鳥他。黃琬就不同,他能力再強、名望再高,終是臣子,而正因他權(quán)力太大,掌一州之兵馬,董卓無論如何要把他弄回朝中。
黃琬的歸洛,就是袁氏在洛陽節(jié)節(jié)敗退的最好依據(jù)。
郭嘉有些可惜地說道:“可惜如左將軍、黃公等手握滔天權(quán)勢的名臣,都選擇聽從了朝廷政令,否則以他們的名望、權(quán)力,董卓焉能在洛陽張牙舞爪!”
戲忠附和道:“誠然如此,嘆亦無用?!?br/>
許褚嘴角一抽,笑看郭嘉戲忠。他們兩嚴格來說都不是真正的儒士,是以有這樣‘驚人之語’,似乎并不講洛陽的朝廷,宮殿里的天子看得太重。
“沒想到張孟卓成了陳留太守?!睉蛑矣值溃霸谔蹈袝r,張孟卓對主公似乎并不怎么另眼相看,若是曹校尉當了陳留太守就好了?!?br/>
這話也就隨口一說了,仔細分析曹操、張邈、以及曾經(jīng)暗中期盼過自己能得陳留太守一職的許褚三人,就能窺探為何偏偏是張邈最終得了此職。
許褚的情況很簡單,出身低微,到嘴的潁川太守尚且吐了出來,何況是陳留太守。
曹操則有些復(fù)雜,他在袁紹那邊的地位很高,跟張邈是差不多的,而且雖說是所謂的‘閹豎之后’,但歷任洛陽北部尉、騎都尉、濟南國相、典軍校尉等顯職,資歷、名望都是夠的,曹操之所以被淘汰,只能說是董卓不想一個參與過平定黃巾之戰(zhàn)、擔任過西園八校尉之一的知兵之人為陳留太守,或再加上一個運氣問題。
如此,便清晰可見張邈的兩個優(yōu)勢。一則張邈的資歷比曹操更老,名氣更大。張邈身為黨人中堅,很早就被士林稱作‘八廚’之一,‘八廚’者,是天下士人推選出來的能扶危濟急的八個名士,莫說曹操,便是放眼天下,能與張邈相提并論的士人也不是太多。二則張邈不知兵。張邈是典型的文人,從未有過一星半點的軍功,他當了陳留太守,對董卓來說或是件好事。
此間事說完,典韋終于到了鄢陵。
沒有去成洛陽,即便是典韋這樣憨直的漢子,現(xiàn)在心中也有些吃味。尤其是聽說了許褚在洛陽城里與董卓對峙的傳聞后,典韋身不能至,心向往之,極想代替樂進與董卓軍中郎將較量武藝。
典韋留在圉縣的任務(wù)是去家鄉(xiāng)己吾招募豪俠,現(xiàn)在成果報了上來,共募得義從俠士三百人。這三百人,許褚與郭嘉等人粗略一看,便知含金量甚高。
許褚略加思量,或可讓己吾縣的三百人留在潁川、陳留一代,供留守之人驅(qū)使。
眼下從曹操與荀彧的信中得知張邈成了陳留太守,不妨便跟曹操說一聲,讓他與自己分別去信張邈,謀得圉縣要職。
要么縣尉,要么縣丞,當然最好直接就是圉縣令。
至于人選問題,大概也只有張奉勉強可以了。鄢陵張氏中落后,與荀、陳、鐘三家不在一個層面,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舉一族之立,有許褚遙為呼應(yīng),在鄢陵、圉縣兩地站穩(wěn)腳跟想來還是可以的。
便將岳丈請來商量,最終的結(jié)果是:張奉本來想好辭掉金曹掾一職跟許褚去往廬江,女婿既然希望他能去跟鄢陵不遠的圉縣,他也就放棄原先的打算。
張奉提了一個要求,讓許褚留下陳義以及張家的張廷、張顧、張武等人幫助他。
許褚爽快答應(yīng),寫信給曹操、張邈,請他們酌情考慮。這件事應(yīng)該不難,曹操對許褚向來優(yōu)待,張邈即便端著名士架子,也不好駁了許褚的臉面,一個圉縣而已,尚且仍歸他張邈統(tǒng)轄,有什么大不了的。
事情大體就這些,啟程去往廬江前,只剩去見蔡邕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