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孫子兵法(上)
“能不能不要這么殘忍啊!”
可是已經沒有人理會密斯邦的慘叫了,對自己有利的事情,沒有人舍得拆臺。所以,密斯邦的結局注定的悲催的,悲催的人,總是有悲催的結局。
事實證明,夜游魂的決定是相當明智的。當所有人將臟衣服從哥哥犄角旮旯里面摸出來的時候,才真正意識到什么是臟亂差。衣服夠臟,宿舍夠亂,人品夠差。而悲催的密斯邦則在一旁看著這些衣服無語當中。
不論密斯邦怎么郁悶,這日子還得一天一天的過,課程還得一節(jié)一節(jié)的上,同時,這衣服嘛,還得一件一件的洗。
或許是因為西方注意保護環(huán)境的時間比較早吧,雖然工業(yè)革命是西方最先引起來的,但現(xiàn)在的環(huán)境相比起東方來說,還是不錯的。就好像現(xiàn)在的情況,在東方難得一見的晴天,這里還是比較普遍的。
“The Art of War?”手拿課程表,夜游魂看了看下一節(jié)課程,是真的無語了。
這個名字他并不陌生,說起英文名字,或許知道的人不多,但要是翻譯成中文,那就成了大名鼎鼎的《孫子兵法》了。這來自于東方的神秘巨作,夜游魂又怎么可能會不清楚呢?
“我們怎么會有這種課啊?”雖然知道這個名字的含義,但如此一來夜游魂就更不明白了,為什么學校會有這種課程?
他的疑惑明顯不在正常人的意識范圍以內。聽到夜游魂這有些白癡的問題,奧利史維斯無奈的搖了搖頭,“為什么不能有這種課程?這門課可是大二的必修課。要知道,我們學院培育出來的學生絕大多數將來都是要進入戰(zhàn)場的。即使不說遠的,就說眼前的事情吧,三年級的時候,所有的學生都得到戰(zhàn)場去參加戰(zhàn)爭,進行磨練。在戰(zhàn)場上面想要生存,可不僅僅是依靠個人實力,還要有相當的頭腦。你在看看課程表,那里面不僅僅有孫子兵法,還有野外求生、中醫(yī)理論。這些雖然對于我們短時間內提升實力看似沒有多少作用,但這些卻都是無形的財富,增加的生存機會可不是一成兩成。”
說道這里,奧利史維斯停了一下,似乎想起了什么又補充到:“哦,對了,聽說教《孫子兵法》和《中醫(yī)理論》的都是你的老鄉(xiāng),都是東方人呢!”
要說起學校的課程,奧利史維斯那可是相當自豪。這也是每一名在此學習學生的自豪了,否則他們不會將學院稱為“圣院”了。相對于GC大學課程,這里,更加重視的是學生的生存能力。或許,也正式因為有這種教學模式,才使得這里的學生能夠更好的在戰(zhàn)場中生存吧。
東方人當老師?
對奧利史維斯說出的這一個信息,夜游魂倒是沒有任何的疑惑。孫子兵法還在其次,要說起中醫(yī)理論,倘若不是從小就有家學熏陶的話,是很難真正有所建樹的。
“同學們,相信大家的消息渠道是非常靈通的。對于這經典著作也是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不敢確定,也不敢保證我的水平一定是最高的,但是我可以拍著我的良心說,對大家講課,我問心無愧。當你們如果有人質疑我的課程的時候,我歡迎大家提出來。倘若認為我的水平不足以教導你們,可以向學校要求更換老師。”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這位老師并沒有一開始就進行自我介紹,也沒有立什么下馬威,而是上來就說可以替換自己,那不是將自己放在弱勢群體的地位了嗎?
“好了,閑話也說了一些,現(xiàn)在進行自我介紹吧,我姓岳,名莫言。你們可以叫我岳老師,當然,也可以叫我老岳,反正這名字只是一個稱呼,叫什么也無所謂了。”
緊接著,這位東方老師的話給了其他人一個狠狠的沖擊。這完全不同的教學方式,說話風格,就算是在教學相對自由的西方也不前所未有的,不能不讓學生們吃驚。
說了一會閑話,終于開始了真正的教學。對于這傳說中的《孫子兵法》,絕大多數人還是存在著相當強烈好奇心的。可是讓人郁悶的是,這孫子兵法居然是古文!
現(xiàn)階段,因為東西方文化的交流,所以,對于普通的中文,西方人還是可以接受的,可是這古文,呢沒有一定的根基可是無法理解的。
“現(xiàn)在先介紹一下孫子兵法吧,這些東西也沒有什么用,你們權當是課外的東西,聽一下就可以了,增加一點閱歷吧。《孫子兵法》是中國春秋末期齊國人孫武所著,與克勞塞維茨的《戰(zhàn)爭論》,宮本武藏的《五輪書》并稱為世界三大兵書。而這《孫子兵法》,則是三大兵書之首。《孫子兵法》全書共十三篇。始計篇》第一、講的是廟算,即出兵前在廟堂上比較敵我的各種條件,估算戰(zhàn)事勝負的可能性,并制訂作戰(zhàn)計劃。
《作戰(zhàn)篇》第二、講的是廟算后的戰(zhàn)爭動員、及取用于敵,勝敵益強。
《謀攻篇》第三、是以智謀攻城,即不專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種手段使守敵投降。
《軍形篇》第四、講的是具有客觀、穩(wěn)定、易見等性質的因素,如戰(zhàn)斗力的強弱、戰(zhàn)爭的物質準備。
《兵勢篇》第五、講的是指主觀、易變、帶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氣的勇怯。
《虛實篇》第六、講的是如何通過分散集結、包圍迂回,造成預定會戰(zhàn)地點上的我強敵劣,以多勝少。
《軍爭篇》第七、講的是如何“以迂為直”、“以患為利”,奪取會戰(zhàn)的先機之利。
《九變篇》第八、講的是將軍根據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
《行軍篇》第九、講的是如何在行軍中宿營和觀察敵情。
《地形篇》第十、講的是六種不同的作戰(zhàn)地形及相應的戰(zhàn)術要求。
《九地篇》第十一、講的是依“主客”形勢和深入敵方的程度等劃分的九種作戰(zhàn)環(huán)境及相應的戰(zhàn)術要求。
《火攻篇》第十二、講的是以火助攻。
《用間篇》第十三、講的是五種間諜的配合使用。
此十三篇,即為讓世界廣為流傳的孫子兵法。書中的語言敘述簡潔,內容也很有哲理性,現(xiàn)在的很多將領用兵都受到了這本書的影響。明年的你們也將踏入戰(zhàn)場,去體會那份廝殺的慘烈,我希望,這孫子兵法,能夠在你們遇到危險的時候對你們有所幫助。”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
曰法。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之者不勝。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夫未戰(zhàn)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zhàn)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而況于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岳莫言并沒有帶什么講義,似乎,這孫子兵法早已經深深的刻在了他的腦海里面,如今講述起來,那可是信手拈來一般。可惜,在場幾乎沒有人能聽懂。這純文言文版本的漢語,可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
還好,既然能夠在西方開設這種課程,岳莫言當然有辦法讓學生理解了,否則這課程是不能堅持下去的。
“當然,聽不懂這些也沒有什么,我會給大家都翻譯一些,當你們有那些地方在我翻譯之后依然不懂的,就立刻提出來,我會一一解答的。”(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