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8、第三零八章
隨著胤礽長大, 朝堂上的新鮮血液越來越多了!
原本的老臣們一一退休回家頤養(yǎng)天年,各部院之中輪流做過尚書的臣子們則一個挨著一個坐上了大學士的位置。
先是梁清標、李之芳與李天馥,接著是陳廷敬, 而今年, 汗阿瑪又設了個東閣大學士, 命太傅熊賜履掌票擬批答、點檢題奏等。
富察·馬齊混著混著也混上了個武英殿大學士之位,滿臣與漢臣大學士相遍地開花,真正展現了一種宰相不值錢, 一抓一大把的感覺。
就算有那么多宰相協(xié)理政務, 康熙也同樣沒有輕松多少, 因為精益求精, 他只會比原來更忙。
熊賜履一上臺, 接著胤礽的另一位太傅李光地也即將升官,索額圖與納蘭明珠紛紛請辭回家頤養(yǎng)天年, 康熙留了他們的奏折兩年,待朝堂新舊交替之際, 批了準奏。
新舊交替是自然規(guī)律,人也有生老病死,時間會讓人成長, 也會讓人留在昨天。
開年后,老太師的身體就不太好,胤礽時常前去探望, 太醫(yī)也說,太師是年老體衰,時間到了。
這一日下朝后接到杜立德病危的消息,胤礽忙請示康熙,出宮前去再見老太師最后一面。
從紫禁城到醫(yī)學研究所附近的街道其實并不遠, 杜立德的家門外有一棵梧桐樹,特別好認。
胤礽到時,杜恭俊已等候在外,他穿著素色的衣裳,腰間帶著白布,到這一幕,胤礽停下了腳步,怔怔沒有上前。
杜恭俊神色平靜向他行以一禮,溫聲道:“父親是安心睡過去的,沒有遭罪。”
陽光灑在院子里,杜立德躺在搖椅上,靜靜地睡入夢鄉(xiāng),夢里有四海升平的國家,有萬國來朝的盛況,還有一個粉雕玉琢的仙童,歪頭朝著他微笑:“太師虎,我們去海邊大船……”
最重要之人遠去,胤礽傷心極了,然杜太師留他的禮物,卻讓他哭笑不得。
“這是父親活到八十八的壽碗,”活到八十八,在他們老家辦白事時可是要吹鑼打鼓招待鄉(xiāng)親們吃上三天大餐的。那壽碗搶手的很,人人都想要。
胤礽手下了壽碗,前去杜立德的靈堂祭拜。
按照杜立德的生前遺愿,喪事一切從簡,還道不準人哭靈吵著他老人家,只準人們笑著送他走。
胤礽可真笑不出來,老太師臨去前還頑皮一次,真讓人為難。
杜立德在睡著的前幾天,胤礽留下了一封信,信中囑咐胤礽:你一定要多建學堂。
胤礽糊涂了,他的下屬一直都有在各地建學校,為何杜太師會特意留下這么一句話提醒他呢?
老太師是他一生中的良師益友,同樣也是汗阿瑪的良師益友。
胤礽祭拜完成后,便聽人通報康熙來了。
帝王出現,又賜陪葬品,又是親自寫下謚號文端,杜立德的一生成了濃墨重彩的故事,記載入史冊。
胤礽時刻記得杜太師傅臨終前他捎的話,要多建學堂,原先是放任下屬們去做的事兒,如今親自掌握,加大資金投入,加緊人才的挖掘。
為了在各地培養(yǎng)出專業(yè)性的人才,學堂的種類也達到了遍地開花,從最早的醫(yī)學堂開始,到培養(yǎng)語言人才的語學堂,工學,會計等。
這些學堂里頭學出來的人,基礎課程是儒學經義,是圣人教授的為人處世,讀圣賢之書,學做人品德,專業(yè)課程則與其未來息息相關。來這兒學的人,不是為了做官而去學習,而是為了以后的謀生途徑。
胤礽建立各種學堂,使得老百姓們擁有了別的謀生法子,又同樣收原來的八旗子弟進行培養(yǎng),促進人們的轉職。
畢竟不是人人出生就想要做官的,有些人那就不是做官的料,對于有些人來說,生存、工作,才是他們所考慮的。
各地建立學堂,原本也是當地地方官的一種政績,只是從未有人像胤礽這樣系統(tǒng)地規(guī)劃學堂的布置,建立學堂也多是請來先生教導百姓識字、識數等。
從各大城市開始設立學堂,廣招學子進行培養(yǎng),其中投入可不少,胤礽自己掏腰包,還鼓勵別人掏腰包。
康熙見他花錢如流水,只覺得一陣窒息,念及太子建立學堂乃杜老太師遺愿,帝王暗示胤礽:差不多得了,別把家底都掏空了。
胤礽一瞧汗阿瑪遞來了臺階,忙屁顛顛地表示:“那兒臣寫一封奏折,讓開辦學堂走公賬,由國庫出錢。”
他把框架都搭好了,剩下要忙碌的細致活,什么具體設施建設,尋找先生,招攬學生等,都教朝臣們還辦豈不美哉?
康熙深深了他一眼。
胤礽忙道:“兒臣這不是在套路您,而是學堂如一直由兒臣出資,那就是私立學堂,若是轉交由朝中大臣們完善,則屬國有學堂,前者于兒臣一人有利,后者則于國有利。”
康熙道:“再轉朝中去做后續(xù)事宜,你之前投入的錢,可就回不來了。”
太子建學堂增加的是太子的威望,轉到了朝堂,則增加了朝廷的威望。
康熙若有所思:“難道你這是在避嫌?”
胤礽詫異回道:“哎?”
帝王瞧見太子一臉茫然,遂擺了擺手:“罷了,之后讓財政部給你算算本金,能清算回來一些,走公賬的,又何必要太子掏自己的錢?”
“建學堂是兒臣提出來的,總不能都讓國庫買單,兒臣總得付出一些,”胤礽道:“才不至于讓您為難。”
“朕為難什么,”康熙語氣重了一些:“太子掏私庫為朝廷建學堂,至朕于何地?”
胤礽一愣,閉上嘴巴不說話了,低下頭繼續(xù)處理自己手中的公務,父子二人之間氛圍變得微妙起來。
康熙輕輕皺了皺眉,一會兒看他一眼,過一會兒又看他一眼,見他一直低頭看奏本,半點沒有與自己再次交談的意思,心中一陣沉悶。
是,這些日子以來朝中確實有諸多流言,索額圖與納蘭明珠辭官,更多支持太子之人升官,使得太子權勢過大,在朝中有一呼百應之效。
若是太子直接從政務上提出在各地建立學堂,那也是可以達成的,偏偏要自己掏錢先將框架給搭建好,再將成以上奏的形式奏請帝王,等待內閣批復,從而過了明目轉交國庫。
繞這么大個圈,掏出那么多錢,說他不是自覺避嫌,康熙自己都不信。
太子在下意識地放掉手中的權,寧愿采用更迂回的方式,也不選擇相信自己不會猜忌他,這讓康熙心里悶悶的。
胤礽火速干完了手中的活,輕輕呼出一口氣,回過神來,語氣平常地與康熙搭話道:“汗阿瑪,您看,您其他兒子們也都已經長大了,一直讓他們有實無名地在部院干活,那也不是個事兒。他們這些年來,也都做出了一些政績。”
不如其他兒子們一些封賞,該升親王升親王,封郡王封郡王,再不濟也封個貝勒唄?
這話在此時說,無疑是火上澆油!
帝王“啪!”地一聲將筆拍在桌案上,怒道:“你將朕當什么人了?!”
封賞其他兒子,豈不令太子權威得以分散?
胤礽靜靜地看他,理性分析:“兒臣當然是信汗阿瑪的,您說兒臣避嫌,好像兒臣下意識地確實會去這么做,只是這樣做對大家都好。”
所以不如坐下來好好談一談,與汗阿瑪講道理?
康熙可不樂意與他講道理,見他這般冷靜分析,怒意更甚:“朕還用得著你委曲求全來遷就?”
胤礽感到有些委屈,他避嫌不是給他們二人之間留有余地嗎?也是最不傷感情,又能使得政務順利運轉的做法,怎么汗阿瑪不僅不贊美他體貼,還責怪他呢?
“封賞兄弟們,對如今的朝堂而言利大于弊。”
“你要想氣死朕,你就繼續(xù)說!”
胤礽:“……”
話都擱在這兒了,他哪里還敢繼續(xù)說。
胤礽百思不得其解,可以理性應對的處理問題,為何汗阿瑪反而生氣了呢?
【大朋友,像一臺沒有感情的政務處理機。可能是因為大朋友的爸爸覺得你不夠信任他?】
這找誰說理去?
胤礽自己都說了,這是從理性角度分析問題,可汗阿瑪非得和他談感情,那他也沒辦法哄嘛!
這對天家父子之間微妙的氛圍,周圍人都感覺到了,太子倒是一切如常,見了人笑呵呵的,帝王脾氣漸長,誰若做錯事,當頭便是一頓斥責。
阿哥們你推我,我推你,最后胤禛憋不住,率先找胤礽說話:“你們怎么回事?”
如膠似漆的時候,粘得人牙酸,如今似乎鬧了不和,天天讓周圍人如墜冰窟,還能不能好了?
胤礽攤手道:“孤與汗阿瑪提了其他阿哥們封賞爵位,他就生氣了。”
胤禛一愣:“上一世大肆封賞阿哥,是汗阿瑪讓兄弟們參與政務來削弱你的黨羽。這輩子兄弟們早就在朝中施展拳腳,各有收獲,封賞之事,不過是給了個名分,這怎么也生氣了呢?”
“孤也不知道啊,你說孤這么多年,也算是了解汗阿瑪的,這回是真猜不透他的心。”
又不是話本,女主角說你不相信我,然后和男主角鬧分手。
汗阿瑪是帝王,他足夠理智,知道這么做是對的。
胤禛道:“那時候封皇子,是汗阿瑪予太子的考驗,也是那時候起,太子之位變得不穩(wěn),沒過多久,索額圖就沒了。”
“三姥爺都回去頤養(yǎng)天年了。”
自從多出了前世記憶,三姥爺一見到汗阿瑪就發(fā)抖,應激反應太大,上朝都渾身冰涼,早一點退休回家養(yǎng)心理創(chuàng)傷,早點養(yǎng)生培養(yǎng)兒孫,這一世總不至于早逝了。
胤礽道:“兄弟們忙活了那么久,不個名份也太慘了,孤也不能讓你們白白干活啊!”
他們二人對視,胤礽肯定道:“汗阿瑪的反應很奇怪,一定要古怪!”
康熙不僅反應古怪,之后幾天也不招幸妃嬪,每天晚上睡得極沉,第二天又會用奇奇怪怪的眼神胤礽。
胤礽一頭霧水,摸摸自己臉:“兒臣臉上有臟東西?”
康熙:“沒有。”
“那您為何這么兒臣。”
那眼神,像是在看什么失而復得東西,又憋著不說,整個人都沉沉悶悶的,沒了之前的朝氣。
胤礽心里不安,圍著康熙打轉,橫看豎,不出汗阿瑪到底哪里出問題了。
“所以您到底怎么了?”
康熙:朕不說,朕就憋著。
胤礽不由頭疼,唉聲嘆氣:哄媳婦都沒這么累的。
反觀康熙的眼神則更加古怪,用小美的解說就是……
【大朋友爸爸看大朋友的目光,像在憐愛智障兒童,痛心疾首那種。小美也覺得大朋友爸爸奇奇怪怪。】
很快,胤礽就沒了精力去圍著奇奇怪怪的汗阿瑪了,因為太子妃終于懷上了二胎,他馬上就要有女兒啦!
【這……太子妃這一胎是個男寶寶。】
胤礽蔫了,不掩失望:“啊,又是個臭小子。”
他低頭與聽見“臭小子”三個字而抬頭的弘晳對視,弘晳氣得大叫:“阿瑪罵我,寶寶聽見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