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第二百五三章
京城下起飛雪的時候, 朝中大事基本已在年前的高強度輪轉(zhuǎn)中有了定局,朝廷大權(quán)果真如三姥爺說的那樣,逐漸由內(nèi)閣向著南書房遷移, 往往有內(nèi)閣與部院大臣們商議出擬奏, 請示帝王, 而后由南書房草擬詔書,下達指令。
胤礽大約將手中事務(wù)都交代完成,他輕舒一口氣, 拉開窗戶去瞧外邊的景色, 那一縷氣息從他口中嘆出一口白煙來, 逐漸消散在空中。
轉(zhuǎn)身問身后的玉柱:“烏庫媽媽那兒還是緊閉宮門嗎?”
玉柱低聲答道:“今日太皇太后召見了佟皇貴妃與榮妃娘娘。”
胤礽回過神來, 起身往外走:“孤去找汗阿瑪。”
從毓慶宮到乾清宮很近, 然胤礽還未到達宮門口,便瞧見佟皇貴妃身邊的大太監(jiān)恭候在旁, 康熙從內(nèi)走出,瞧見他后平靜道:“保成也來了, 走吧,一起去見皇祖母。”
一夕之間,太皇太后病危的消息。
從前幾日起, 康熙每日的請安便只能與太皇太后隔著屏風(fēng),老太太疲倦地將他打發(fā)走,要求他專注朝政。這一回, 卻是真正覺得自己生機將絕,開了宮門打算安排后事呢!
到達慈寧宮時,后宮妃嬪都已經(jīng)到了,皇太后在廳堂坐鎮(zhèn)著,手中拿著佛珠, 口中正在念念有詞。廳堂之中針落可聞,安靜地令人窒息。
康熙到來,打破了這一種平靜,待蘇麻喇姑送皇貴妃與榮妃從內(nèi)走出,康熙忙迎了上去。
蘇麻喇姑行禮道:“太皇太后想請?zhí)拥钕聠为氝M去。”
康熙愣了愣,轉(zhuǎn)頭去瞧胤礽,胤礽也呆呆的,感到很意外。
一頭霧水地走到里邊,待看到床上斜靠著的老太太,胤礽小心翼翼地放輕了腳步聲,唯恐自己的聲音驚擾到她。
從邊境回來后,就聽說太皇太后已免去了所有孫輩的請安,恍惚間,竟是已經(jīng)快兩年沒有看見她了。
七十五歲的老太太,已是滿頭銀絲,頭發(fā)梳得整整齊齊,上頭只是夾了一些黑色的發(fā)夾,全無裝飾。她比胤礽印象中更加蒼老,暗沉的面容已是一派油燈枯盡之相。
胤礽小聲道:“烏庫媽媽。”
老太太緩緩抬起頭,朝他招了招手:“好孩子,過來讓老祖宗瞧瞧。”
胤礽乖乖地靠近,給她指著坐在了床邊準備好的位置上。
那位置緊挨著床,能聽見老太太的輕聲低語:“發(fā)展醫(yī)學(xué)延壽一事,哀家都知道了。”
胤礽張了張口,諾諾道:“曾孫慚愧,沒有做什么大貢獻,新醫(yī)學(xué)也沒能找到治好您的法子。”
“你是太子,跟著皇上治國才是你該做的,哪兒需要事必躬親地張羅那些?”
這位在胤礽印象中深居簡出的老太太,揚起了慈祥的微笑:“哀家這是五臟六腑都老了,自己心里清楚。壽終正寢是人間規(guī)律,活到這把歲數(shù),哀家已是沒有什么遺憾了,唯一擔(dān)心的,是孫兒。”
胤礽心頭一顫,直覺有大坑在等待著自己。
“汗阿瑪與烏庫媽媽感情至深,您……”
“若哀家之后不再清醒,皇上悲慟太過,有傷及自身之憂,哀家才要帶著遺憾而去。”
胤礽眼眶已經(jīng)紅了,靜靜地等待老太太繼續(xù)說下去。
就算有坑,他也認了。
“你是他最信任的兒子,也唯有你可以勸住他。”
“若連你都勸不住,替哀家去找一個人,他能勸住皇上,你湊近一些。”
胤礽稍稍靠近,溫?zé)岬暮粑鼑娫诙希侍筝p聲在胤礽耳邊說了一個人名,令他怔了怔,見老太太還等著他答應(yīng),忙不迭點頭應(yīng)下。
“好孩子,哀家知道你有孝心,”她拍了拍胤礽的手,雙目已經(jīng)沒了光彩,渾濁地如同魚目,卻強撐著,將說話邏輯捋得通順,吐字清晰準確。
“你是有大福氣的人,皇上說,你從小身邊就有仙人在教。這么些年來,大清變成了什么樣,哀家雖在后宮,卻也有耳聞。前幾月藥苦難咽,哀家還是靠喝巧克力強撐過去的呢!”
都到了這時候,老太太還能有興致與他開玩笑,完了鄭重囑咐胤礽。
“你是要做大事業(yè)的人,哀家也知道你是個優(yōu)秀的太子,你想要做什么,只管去做。”
聽那斬釘截鐵的話,好似她能給胤礽撐腰一般。
胤礽眨眨眼將淚花憋回去,揚起笑容哄著她:“有汗阿瑪在,曾孫想做什么都有人護著。”
老太太搖了搖頭,只是跟著笑,不再說其他。
趁著還有力氣說話,太皇太后這才將康熙叫至身邊。
胤礽乖乖退去,小美悄悄地在他耳邊轉(zhuǎn)述。
【老太太憂心忡忡對大朋友的爸爸說:“太子之行先于他人,偶有出閣之事,乃無傷大雅。其初心皆是為國,過優(yōu),扎眼矣。上定要護持之。應(yīng)哀家,無論其事何之禍,皆不廢太子。玄燁今有十三子,尚小,長成后皆可為人中龍鳳。太子憐幼弟,敬其兄,性敦厚。若太子失,其余十二子互有不服,大清國之基乃欲亂矣!”】
【大朋友,你折騰到連太皇太后都聽說了你的“光榮事跡”。】
胤礽深深反省:孤有多很多出閣事嗎?
外學(xué)與科學(xué)可是在汗阿瑪眼皮子底下建立的,朝臣們都有參與,禮部分化形成新部也是經(jīng)過朝廷眾臣討論下來的,和他一點關(guān)系都沒有。
至于他獨自一個人干的事,不就是與沙皇彼得對線了一下,再炫耀了一下孤有阿瑪,這也算出閣?
胤礽摸了摸鼻子,心里卻是抑制不住的悲傷:孤沒有想到,烏庫媽媽會憂心這些。
不僅憂心著他,還給了他一道護身符。
她為大清操心了大半輩子,滿頭華發(fā),卻仍在為子孫們留下后路。
就算沒有這一份人情,胤礽定會按照她的囑咐來做。
自這一天起,康熙便將手邊的所有政務(wù)皆推脫給了內(nèi)閣與各部院自行解決,囑咐太子代替監(jiān)國,而自己則在慈寧宮住下了,親自給祖母喂湯藥,時刻侍疾在旁。
年末至,整個皇宮中一片素凈,未有一絲一毫的艷麗裝飾。
康熙囑咐胤礽:“朕欲祭天,為皇祖母祈福。”
多正常的囑咐,卻是率領(lǐng)朝臣祭祀天地,想要折損自己的壽命去換取祖母的壽命!
胤礽一瞧那勢頭不對,忙傳令給杜恭俊,將太皇太后的囑咐給布置了下去。
時至跨年的前一夜,老太太終究沒能多熬一歲,藥石無醫(yī),長眠而去。
臨終前,她囑咐康熙:“太宗皇帝葬于盛京,時日久遠,莫去打擾他的安眠,待哀家去后,不必將我們合葬。”
康熙含淚應(yīng)下,悲痛難以自已。
慈寧宮中掛上了喪幡,報喪太監(jiān)前去通報各宮。
蘇麻喇姑為太皇太后尸身收斂好服飾,停靈于慈寧宮東王殿。
留在阿哥所的阿哥們聞訊,一時不知所措,康熙悲慟之下留于慈寧宮。朝臣們有禮官張羅,后妃們有皇太后帶著。
胤祉與胤禛商議之下,先來找太子。
“太子二哥,我們該怎么做?”
“去換上素凈一些的衣裳,天冷了,穿厚一些,”胤礽分別揉了揉幾位弟弟的頭,對胤祉囑咐道:“孤與大哥先去,你與四弟去將小八、小九安頓好,他們年紀還太小,先等著消息,一會兒再派人來喊他們。”
汗阿瑪眼看要親自為烏庫媽媽守靈,胤礽卻不能親自去陪著他,前頭擋著的汗阿瑪不在,他得立起來,去穩(wěn)住朝政,去穩(wěn)人心,再與禮部接洽,帶朝臣們前來為太皇太后哭靈。
他雖不能陪伴在汗阿瑪身邊,卻讓兄弟們輪流去陪汗阿瑪,一定保證汗阿瑪身邊有兩個兒子陪著。
誰都知道這是表明孝心的好時候,卻沒有一位阿哥去出那個頭,兄弟幾個像是默認約定好了一般,輪流出面,無人相爭。
剛開始是大阿哥帶著七阿哥,接下去是三阿哥帶著六阿哥,四阿哥帶著五阿哥,三組輪流換班,即使帝王趕他們?nèi)バ菹ⅲ麄円材軣o縫銜接。
一天過去,康熙見他們這般有組織,奇怪問他們:“是誰張羅你們來的?”
剛問出這句,他心里已是有了答案:“太子人呢?”
七阿哥老實道:“太子二哥擔(dān)心您悲痛傷身,唯恐哭靈日還未到您就先倒下,擔(dān)憂卻又抽不開身,只能讓兒子們輪流來照顧您。”
胤禔道:“朝臣啟奏欲來宮中為烏庫媽媽哭靈,汗阿瑪未有閱覽奏折,太子直接批準了。”
太皇太后薨了,按禮應(yīng)當(dāng)有朝臣哭靈,佟皇貴妃可不能逾越去聯(lián)系朝臣,只能交給太子去做。
正說著,太子帶著禮官前來請示康熙:朝臣已等候在宮門外。
停靈之后需要哭靈,胤礽全程陪著,饒是如此,康熙仍沉浸在悲痛之中,哭靈哭得人心都碎了。
胤礽悲傷落淚,還需照顧情緒大慟的汗阿瑪。如此一連幾個時辰,人都麻了,唯有紅著眼眶給水做的汗阿瑪遞帕子,父子二人同樣身心俱疲,卻仍強撐著。
直到一個人的到來,打破了這一僵局。
白發(fā)蒼蒼的杜立德走入殿內(nèi),看到太皇太后的靈柩,悲痛大哭,跌跌撞撞地沖上前去便要跪倒在地。
康熙哪兒還顧得上悲傷,大驚失色,急呼道:“速將杜太師扶起!”
杜立德還在病重,比太皇太后都要年老一上幾歲,老爺子前來哭靈,情緒激動之下連康熙都攔不住他,場面一時陷入混亂之中。
“臣初為先帝之師,太皇太后將臣請出,教導(dǎo)輔佐皇上……”
杜恭俊與距離最近的張英皆拉不起他,而此前還在嚎啕大哭的康熙,如今已是止了哭聲,反而安慰起杜立德,親自上前攙扶他,轉(zhuǎn)頭又來給胤礽使眼色:還不快將你太師傅扶著?
胤礽:……
原本需要拉一個人,現(xiàn)在要拉兩,杜太師過來,哪兒是勸說汗阿瑪保重龍體,完成太皇太后的遺愿?他是來與汗阿瑪對哭的!
烏庫媽媽在天之靈,您確定杜太師真能勸住汗阿瑪嗎?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