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第一百四七章
與禮部分成各司等同, 兵部也分成了好幾個司:武選清吏司、職方清吏司、車駕清吏司、武庫清吏司及與理藩院、禮部共管外使事宜的“會同館”。
胤禔在兵部這段時間,已經(jīng)兜轉(zhuǎn)過了武選與職方清吏司兩司,明白了兵部負責武將的選拔、考察、撫恤等事宜如何處置。
胤礽去的時候, 胤禔已經(jīng)轉(zhuǎn)到了武庫清吏司待著, 這個司主要掌管軍籍、兵器庫存及武將科舉。
一別數(shù)月再次見到胤禔,胤礽驚嘆道:“都說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 幾個月不見,大哥的個兒已經(jīng)竄得像沙澄大人一樣高了。”
胤禔本是滿是笑意的臉上微微一凝固,給他那嘴夸得頓時萎靡了下來。
若非哈占在此,他說不準抬手就是一個暴栗敲在傻弟弟的腦袋上。
比喻誰不好, 將他與沙澄那橘子皮老臣比,年紀大了誰不縮個子?
哈占迎小太子入兵部辦事處, 另一位兵部尚書李之芳則是文臣,與哈占人高馬大的滿人將領(lǐng)站在一起,顯得小巧又瘦弱。
哈占在升遷回京做兵部尚書前,曾經(jīng)是川陜總督, 在平定三藩之亂時立有大功勞。
他有在地方上豐富的領(lǐng)兵經(jīng)驗,自身屬正藍旗, 為胤礽介紹起八旗時極盡詳細。
“大清的八旗軍隊有京師駐防與外地駐防兩種, 京師以外的駐防有四大軍區(qū), 分別位于西安、福州、廣州與成都。”
胤礽聽康熙分析過, 西安乃漢唐建都之地, 是重要的軍事地理位置。
大清入關(guān)以后,就靠各地駐防來維持全國范圍內(nèi)的統(tǒng)治, 那時候還沒有八旗駐防,福州、廣州都曾淪落為反清復(fù)明的興起之地,吳三桂、耿精忠等擁兵自重, 直到前年的三藩之亂平定,康熙徹底在福建、廣州設(shè)置了定制的八旗駐防。四川臨近云南、青海及西藏,在地理位置上距離京師較遠,那兒少數(shù)民族眾多,容易生亂,也因此,駐軍于成都府的成都駐防屬滿、蒙和駐,除去負責管轄四川盆地,還負責穩(wěn)定大清西南一塊。
“京城駐防八旗有分營,如驍騎營、侍衛(wèi)親軍等共計九大營,直接受命于皇上。”
兵部在前明時,是文官掌管,前明以文治武,導(dǎo)致了其滅亡禍根,造成文武相爭之局,武將反噬文官,反噬皇權(quán)。各地方的駐軍沒有糧草與兵器,作戰(zhàn)能力當然不如當時勢如破竹的清軍。
有前車之鑒,大清對兵部的設(shè)置,既采用文武并治,又采用滿、漢并治。
有八旗之制橫在其中。可以說,兵部的實際權(quán)力形同虛設(shè),有八旗在旁,軍權(quán)皆在皇上手中,而兵部就是替皇上管家的而已。
因為與胤禔匯合的原因,胤礽先與他們參觀了兵器庫,八旗作戰(zhàn)時多是用刀、劍、弩、長矛,大部分的八旗兵是不用熱武器的,相傳驍勇善戰(zhàn)的驍騎營用的就是刀。
胤礽提問:“那槍與炮這些呢?”
哈占道:“并沒有專管槍、炮的營地,平日里是一起管在武庫之中。”
這些從前朝遺留下來的大炮已經(jīng)蒙上了灰塵,縱觀八旗,會用槍者寥寥無幾。
哈占道:“若一人用槍,一人用刀,則驍騎營使刀之兵可在其開槍前置其于死地,槍之一物并不實用。”
胤礽暗暗腹誹:可是《名偵探柯南》里的槍就很厲害啊!
琴酒用的槍就能瞬息間殺人,還有阻擊槍暗殺也很可怕。
也許是看胤礽對槍感興趣,哈占將他帶到了堆放槍與炮的庫房。
胤禔與他竊竊私語:“大清以弓馬立國,槍用起來可一點都不順手。”
因為技術(shù)不成熟,現(xiàn)有的槍使起來射程不遠,裝填子彈緩慢,極為影響效率。
唯有大炮可以有轟開堡壘的威力,朝廷還重視一些,但現(xiàn)有的大炮準頭低,威力有限。
見過了《名偵探柯南》中描述的種種槍支,看過了《海賊王》上的海賊大戰(zhàn),在對比現(xiàn)有的庫存,胤礽對大清武器實力的美好向往就像是泡沫一樣,一下子給戳散了。
哈占還在那兒夸大清的騎兵厲害:“在八旗之中,正黃旗的旗主是皇帝,這一騎兵最為驍勇善戰(zhàn),騎馬列陣沖鋒時,如同餓狼沖入羊群,廝殺狠戾,刀過之處無一生還。”
胤禔撇了撇嘴:那都是祖父與曾祖兩位帝王在位期間的事了。
平定三藩之亂的主力不是八旗,而是整編起來的明軍漢兵,也就是所謂的“綠營”。
駐軍于京師的八旗沒有仗打,軍隊中的精氣神狀態(tài)就不一樣。
這里成了權(quán)貴塞家族子弟進來“混日子”的地方,要說優(yōu)秀的干活人吧,那也有,但是十個人之中有兩三個懶惰的,那整個軍隊的士氣就不一樣。
上三旗之中的“關(guān)系戶”最多,一個個拉出來都出身挺顯赫,可真正有能力的,卻也沒幾個。
胤禔看得多了,心里也是別扭著,但礙于年紀小,汗阿瑪也沒有給他權(quán)力,只能學,不能亂動。
“咱們要去參觀八旗京師駐防的時候,他們準表現(xiàn)優(yōu)異,人全到齊,”胤禔私底下告訴胤礽:“但實際上,若非我有一日臨時起意,都不知道他們私底下有多么散漫,而上官礙于下屬出身家庭顯赫不去嚴懲,甚至因姻親關(guān)系而包庇他們。等我長大能掌兵了,一定好好訓他們!”
胤禔是想要自己親自訓練一支隊伍的,尤其是看到兵部管理下的八旗,更是堅定了日后要掌兵的決心。
八旗管理松散也不能怪兵部,兵部與八旗的權(quán)力皆來自于皇上,二者不是從屬關(guān)系,八旗軍權(quán)捏在帝王手中,而非兵部尚書們的手中。
胤礽在自己的小本本上記下了胤禔的抱怨,與胤禔提了一嘴:“若孤現(xiàn)在提出要去參觀營地呢?”
“那么他們會立即召集齊人,以最好的面目來應(yīng)付你。”
胤礽打算先看看再說,與哈占提了一下想要看看驍騎營是如何訓練的,哈占再向分駐城內(nèi)的驍騎營傳遞信息,正、副都統(tǒng)接到指令,在駐營地等候太子前去參觀。
胤禔道:“以職務(wù)而言,驍騎營負責掌管城門,平日里多是巡邏為主,訓練倒是不多。”
這就是問題的根源了,京城是天子腳下,天子腳下沒有仗可以打,這兒的駐防負責每天的巡邏、視察任務(wù),自身的訓練實力卻徹底耽擱了。
駐防于京城的八旗子弟有多么安逸呢?從他們?nèi)諠u發(fā)福的身材就可以看出來了。
胤礽記下了許多小本本,又向胤禔提出疑議來:“汗阿瑪不會不知道這些的。”
“汗阿瑪知道了又能如何?他也不能懲罰兵部尚書,這和哈占大人、李之芳大人都沒關(guān)系。”
胤禔搖了搖頭:“守禁門的上三旗日子比守王府公門的下五旗好過多了。”
制度根源上出了錯,就成了滋長安逸蛀蟲的地方。
“不會的,既然存在大問題,那么汗阿瑪一定會想要改變,他不是那種明知有問題就回避不做什么的皇帝,汗阿瑪可勤勞了。”
胤礽以自己在禮部的動作為例子,告訴了胤禔應(yīng)該怎么操作。
“孤之前做的是正確的,贏得了汗阿瑪?shù)闹С郑阅憧矗拱斚铝畛闪⒘诵碌摹牟俊@次科舉也新開了恩科考數(shù)術(shù)。那么大哥歷練至今想要改變八旗愈加安逸的現(xiàn)狀,那就上奏給汗阿瑪,我們來學習,雖然不能真的沾權(quán)力,但是你是皇長子,孤是皇太子,我們自己不能做,可我們有阿瑪啊!”
“你上奏去闡述自己的想法,汗阿瑪還能因自己兒子的學習心得來怪罪你嗎?這說明你在思考,在成長,他會欣喜于你的長大,還會認真看你的‘學習筆記’。”
胤礽自知他已經(jīng)上奏太多,讓汗阿瑪產(chǎn)生“審美疲勞”了,汗阿瑪現(xiàn)在壓根不稀罕他的上奏,可是大哥不是呀!
“大哥到現(xiàn)在一份上奏都沒有寫給汗阿瑪過吧?”
胤礽慫恿胤禔:“你學習了那么久,是時候向汗阿瑪呈現(xiàn)一下自己的學習成果了,也不用怕寫錯,寫得不好,只要你寫了,你思考了,這就是進步了。如果寫的內(nèi)容還言之有物,能提出一些有用的好建議,那就更加能令汗阿瑪驚喜。”
胤礽繼續(xù)慫恿胤禔:不是想要改變一下現(xiàn)在京城八旗之中的風氣嗎?萬事有爹在,天塌下來都不怕,這一票干了不虧!
胤禔陷入了沉思中:“給汗阿瑪上奏嗎?我確實有許多想法想要實施下去,可是我年紀太小了。”
“哎呀,大哥真笨!”
年紀小才好,年紀小才能差遣得了兵部尚書與侍郎們,借著汗阿瑪?shù)氖趾倩⑼?br/>
他們要是年紀大了,朝臣們自己就會回避,不會在汗阿瑪?shù)难燮ぷ拥紫侣犓麄冊挼摹?br/>
胤礽就是靠著自己的“弱小可憐又無助”,將禮部上下從禮部尚書坑到禮部侍郎,坑得底層官員天天加班半個時辰,連帶著康熙自己都給他坑得增加了不少工作量。
“大哥年紀小,只管提出想法,到時候自會有人去做的。”胤礽眨眨眼:“嗯,反正孤就是這么干的。”
提起自己的“豐功偉績”,胤礽一點都不害臊,還有幾分小得意。
胤禔恍然大悟,傻弟弟在禮部做出那么多“功勞”來,而他卻在兵部毫無建樹,竟是一時膽怯,反而落在傻弟弟身后了。
對比胤礽的大膽動作,胤禔反思了一番自己前兩個月的小心謹慎。
“你說的不錯,我們是皇子,為何要這般束手束腳?”
八旗子弟有“關(guān)系戶”,再大的關(guān)系戶,拼爹還能拼得過他們二人不成?
胤礽見大哥被說服了,拉著他絮絮叨叨說了起來:“我打算趁著這一次迎鄭氏投降,進行一場大清軍隊展示的閱兵式,就算是為了這閱兵,留在京城的八旗子弟也不得不參加訓練了。”
“這是個兩全其美的好辦法,”胤礽道:“而且之前,我已經(jīng)向汗阿瑪提過一嘴這件事了。”
閱兵前期的加訓是不會少的,給與八旗的可是能夠在皇上面前展現(xiàn)自己的機會,有心想要出人頭地的,自然樂意參訓,好逸惡勞的,則能通過訓練來淘汰掉。因為是面見皇上,又要向臺灣使臣展現(xiàn)大清軍隊的威力,這種正式場合可不能丟人,想混日子的人自己就會退怯了。
胤礽的理由給得很充分,而胤禔,在他的鼓動下果真有些蠢蠢欲動。
“閱兵倒是個好主意,怪不得汗阿瑪讓你負責接待鄭氏,你卻提出要跑來找我,竟是在這兒等著我呢!”
胤禔也不笨,給他三兩句鼓動一下,頓時就明了胤礽的打算。
胤禔不解道:“這事兒你為何不自己上奏給汗阿瑪呢?”
改成勸他來上奏,那日后閱兵有了好結(jié)果,功勞豈不是都成他的了?
胤礽心虛的小眼神飄忽了下,攏下了腦袋失落道:“汗阿瑪說我太鬧騰,讓我好好學學大哥成熟穩(wěn)重,他怪我總給他找麻煩,我還是不去礙他眼了。”
胤禔遲疑了:傻弟弟似乎被汗阿瑪傷透了心?
“汗阿瑪怎么能這么說你呢?”胤禔聯(lián)想到胤礽從小被汗阿瑪揍大,對傻弟弟萬分同情。
“閱兵到底也是兵部的事兒,我現(xiàn)在在禮部,正好能與你合作,”胤礽說得極有理:“我們是汗阿瑪唯二放出來歷練的兒子,學了這么久,也該展現(xiàn)一下自己的能力了,這次迎鄭氏入京正是一個好機會,大清是戰(zhàn)勝方,鄭氏投降是一件喜事,咱兩要是做出實事來,以后就是能夠獨當一面的皇子了,大哥你說對不對?”
胤禔自然也知胤礽是在鼓動他參與進來,他沉吟片刻,權(quán)衡利弊之下,得出此事對自己有益,終是答應(yīng)了與胤礽合作。
胤禔暗道:兄弟感情好,又有一份共同的利益去維系這一份感情,這樣就挺好。日后我與傻弟弟都成年掌權(quán)了,也能互相扶持幫襯,后來的弟弟們別想要越過他們二人去。
胤礽歡呼雀躍:有大哥頂在前面干活的感覺,一個字,爽!</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