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第一百二六章
胤礽在康熙與劉院使的注目下, 轉(zhuǎn)念想了想,頓時就回味過來:如果孤實話實說,汗阿瑪可能會惱羞成怒, 他多么愛面子的一個人啊, 最喜歡別人夸獎他年輕力壯、龍什么虎猛來著……
反正,像汗阿瑪這種今年二十明年十八的漢子, 他是絕對不會承認自己年紀大,得了高血壓的。
【看來不用小美提醒大朋友了,您已經(jīng)學(xué)會了“審時度勢”。】
小美為胤礽的進步虎目含淚。
是什么令大朋友小小年紀就學(xué)會了這些,是參政啊!若是大朋友恢復(fù)了記憶, 說不定還會嫌棄它沒用,害大朋友被抓去當童工。
胤礽眨眨眼, 賊機靈地解釋起來:“兒臣說的高血壓,是指‘血氣方剛’,聽說血氣太旺盛的人就會陽氣太盛,陽氣太盛就容易流鼻血。”
“朕從未流過鼻血, ”康熙一口否認。
帝王眼神暗含警告:再胡說,朕可要“教育”你了。
劉院使撫摸胡須, 頷首點頭:“以皇上的脈象而言, 確實陽氣過盛。”
據(jù)說還有虛無縹緲的傳聞, 道皇上陽氣過盛, 克死了兩任皇后的。
劉院使以隱晦的言語暗示康熙:“皇上忙于朝政, 許久未曾放松過了,也許正是太過忙碌的緣故, 使您身體內(nèi)的血氣一直無處發(fā)泄,自古以來人們都講究‘勞逸結(jié)合’,皇上不妨多歇息歇息。”
至于去哪里歇息, 當然是去后宮歇息了!
陽剛太足,要陰氣互補,寵愛后妃豈不是最美的放松方式?
康熙秒懂劉院使的意思,他回憶起自己近些時日將一顆心都撲在教育孩子上,每天都盯著胤礽,倒是許久未曾招幸后妃了。
帝王輕嗯了一聲,算是認同了劉院使的提議。
胤礽一臉懵:“歇息不夠為什么會陽氣太足?歇息不夠不是應(yīng)該造成陽氣變微弱嗎?”
他沒有深入學(xué)習(xí)過中醫(yī),在胤礽淺顯的認知里,所謂的陽氣類似于身體體質(zhì)。
劉院使輕笑道:“這些還是與皇上的癥狀相關(guān)。”
康熙輕咳了一聲,面對好奇寶寶一樣懵懵懂懂的胤礽,帝王欲言又止,剛想要對他說一句:等你十三歲后就知道了。
他自己當年就是十二歲懂得了男女之事,十三歲與赫舍里有了第一個兒子,可惜,那孩子沒能活過滿月。
胤礽竟表現(xiàn)出恍然大悟的神色:原來與汗阿瑪?shù)母哐獕河嘘P(guān),也對,休息不足是會讓人血壓不穩(wěn)的。
“孤懂了,謝謝劉院使解惑。”
懂……懂了?
懂什么了?!
劉院使僵了僵,不斷回憶之前自己有沒有說出什么過于露骨的話,唯恐教壞了小太子惹來帝王發(fā)怒,他悄悄去瞧帝王的臉色。
康熙瞇了瞇眼:“你懂了?仙獸連這都教了你?”
【……】小美憋得不行,可是又懼怕解釋了會被雷劈,只能緊緊閉上嘴巴,氣呼呼地瞪康熙。
胤礽點點頭:“當然,高血壓是很嚴重的疾病,汗阿瑪一定要好好休息。”
他這一點頭,康熙的神色更加復(fù)雜了。
劉院使見勢不對,忙告辭離去,待匆匆離開乾清宮,這才緩緩舒出一口氣。
“不愧是太子殿下,到底與尋常孩子不一樣。”
劉院使回憶起康熙十三歲就有兒子的過往,一陣唏噓。
胤礽又與康熙說起了下一步的動作,想要研究能夠增加糧食產(chǎn)量的化肥。
“天然化肥是用糞與獸骨做的,自古以來人們用糞來澆灌莊稼起到施肥的效果,大清的糧食產(chǎn)量已經(jīng)不錯了,但是現(xiàn)在國內(nèi)安定,沒有了戰(zhàn)亂,大清將迎來人口的增長期,這是小美與孤分析出來的。”
這個理由有一些牽強,因為如果人口增長了,會有更多的人去開墾荒地,那糧食自然也就增多了。
胤礽心里藏了個小九九:孤以后要做事,需要許許多多人力,必定會有種地的百姓為了工錢不再種地,到時候為了大清的產(chǎn)糧能夠穩(wěn)定,研究增加糧食產(chǎn)量的方式是必須的。
聰明的胤礽沒有將這一點告訴康熙,在感受到“拂塵教育”以后,胤礽學(xué)會了藏一點點話,這樣不會將汗阿瑪氣壞,萬一氣壞了,到時候忙起來的還不是他自己。
胤礽又道:“兒臣知道,‘民以食為天’,也知道接下去為了解決邊境問題,大清需要軍糧。所以才想到要研究天然化肥,據(jù)兒臣所知,天然化肥的肥力比純用糞水澆灌更多,并且不會燒苗。”
康熙沉吟片刻,點了點頭:“倒也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了。”
這東西研究出來,有利無害,帝王稍稍一聽就同意了,只囑咐胤礽:“搞研究可以,但還是學(xué)習(xí)為主,切莫因為研究那物而荒廢了學(xué)業(yè),朕帶你在身邊,目地是讓你學(xué)習(xí)治國。”
康熙希望胤礽去做那個發(fā)現(xiàn)能夠搗鼓這些東西人才的儲君,而不是自己去做個“人才”,去張羅搗鼓這些。
“汗阿瑪放心,兒臣只是提出一個設(shè)想,不會荒廢學(xué)業(yè)的。兒臣現(xiàn)在用順手的人太少了,您慷慨一些,再給兒臣一些人,也許研究成果出來會更快一些。”
“去問心裕,”康熙笑罵道:“鑾儀衛(wèi)指揮使都給你了,還想怎么。況且你看看你找人去研究的都是什么?蟲子、糞,這些東西讓那些文人們來搞,還容易引起人誤會,文人有傲氣,你想要朝臣搞這些,那恐怕不行,說不定還會被人參奏折辱人呢!”
胤礽想了想,心虛接受了康熙的說法:“汗阿瑪說的對,是兒臣考慮欠缺了。”
他不由想到了陳夢球,也不知陳夢球一介文人,是不是會因為他讓他去搗鼓蟲子的事兒而感覺到被“折辱”了?
胤礽無奈嘆息道:“哎,文人們多敏感又可愛,像兔子一樣,急起來還會咬人。”
康熙:“……”
之前說滿朝文武老弱病殘,現(xiàn)在又說文人是兔子,康熙點了點胤礽的腦袋:“真想戳開你這腦袋瓜子,看看里面究竟藏了些什么。”
“汗阿瑪,根據(jù)仵作們聯(lián)合寫的解剖粗略,如果剖開腦袋瓜子,里面是頭顱,顱內(nèi)有腦子,腦子里有腦漿……”
“閉嘴!”
康熙呵斥一聲,氣道:“莫要在用膳前說這些。”
胤礽看看時間,還真快到飯點了,忙噓了聲。
他心里藏了事,待用完膳食回到毓慶宮,就叫來了心裕問道:“陳夢球最近怎么樣?他曾是文人,對那些蟲子之類的,可有嫌棄?”
心裕詫異道:“不曾看出,倒是研究出成果的時候,他與那些老農(nóng)們一樣激動,以臣之見,他嘴上雖說疲憊,倒有些樂在其中的意味。索相還想問問殿下,可滿意陳夢球的辦事能力。”
胤礽恍然大悟:對哦,是孤在命人干活,陳夢球來做事是為了出人頭地,他想要出頭,那就得做事。
“都怪汗阿瑪,總是誤導(dǎo)孤想一些奇奇怪怪的事,差點被他給帶跑了。”
胤礽嘟噥一句,很快就將這事兒揭了過去,都不需要小美的心里疏導(dǎo)。
【……】
小美失落地發(fā)現(xiàn),大朋友已經(jīng)成長到了不需要自己,就能堅定自己的地步了,他不需要人進行心理疏導(dǎo),因為他的心智,已經(jīng)在一次又一次的磨礪中漸漸成熟了。
胤礽于是對心裕進行下一輪布置,要心裕多找一些人,去搜集人與獸類的糞便與各種骨頭,對莊稼做試驗,嘗試出最適合莊稼生長的化肥。
晚上,胤礽抱著小美系統(tǒng),硬是啃了許久的化學(xué),深奧的化學(xué)令他如癡如醉,也讓他感覺到了棘手。
這些知識聞所未聞,接觸的時候全是生澀,他對他們半點都沒有熟悉感,腦子空空,學(xué)習(xí)起來就慢。
胤礽從化學(xué)基礎(chǔ)開始,踏踏實實地學(xué)習(xí),去背誦那些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內(nèi)容。
時間一晃而過,又到了教導(dǎo)弟弟們的時間,這一回的胤礽不僅懂得了分子、原子與離子,還懂得了什么叫做微生物。
糞便與垃圾之中就存在著名為病毒與細菌的微生物,它們是滋生疫病的溫床,而老鼠、小強、蚊蟲等,則是傳播疫病的橋梁。
待懂了這一些,胤礽教導(dǎo)弟弟們起來就得心應(yīng)手了。
也許是因為胤礽授課特別生動,讓胤祉學(xué)的特別快,他在此前從未接觸過化學(xué),剛一接觸,就感覺挺新鮮。
倒是胤禛這個小笨蛋,總是問他為什么,那么多的為什么,頗有些胤礽當年纏著人問“十萬個為什么”的架勢。
待胤礽耐心地解答完后,胤禛才恍然大悟,說上一句“原來如此”,“原來是這樣”,“竟還能這樣”。
胤礽道:“近幾日朝會上解決了京城垃圾處置的問題,今日孤就來教教你們什么叫做垃圾分類。”
“如斧頭、鍋、瓷器這一些可以回收后重制的,這些稱為‘可回收垃圾’。”
“如紙、衣等,則被歸為‘可燃燒垃圾’。”
“至于糞便等物,則是‘特殊處置垃圾’。另外還有不可燃燒的廚余垃圾。”
胤礽還現(xiàn)場帶了琉璃小罐子,里面裝了一只蟲,正是“黑水虻”。
“垃圾分類這一項政令若要推下去,需要長期地教導(dǎo)與潛移默化。目前預(yù)計是打算在一年內(nèi)于京城普及開,之后再逐漸傳到各地。”
“大清如今用的是多種垃圾處理共存的方式,燃燒、填埋、蟲噬,好在京城的垃圾堆放并沒有孤想象中那樣可怕,自古傳承下來的垃圾處理方式,令大清的京城能夠快速接受這類新鮮的政令。”
“看到這小蟲子嗎?日后的廚余垃圾,就靠它們作為主力來消滅了。”
胤禛震驚地瞪圓了眼。
困擾他許久的京城垃圾問題,竟在此時就得以解決了?!
自從他繼位以后,實行了攤丁入畝,意為“家中增加了人永不加稅”,此政令使得百姓們生育了更多孩子,使得大清的人口高速增長。
隨之而來的,便是各大城池之中堆積起來的“垃圾山”。
京城的屠宰場,每日都生產(chǎn)出大量的動物雜碎,沿海城池更是為腐爛的臭魚爛蝦所苦,而這一最令人頭疼的問題,就這么被這幾只小小的蟲子給解決了?
胤礽笑道:“想不到吧?黑水虻可是良蟲,它不愛進入人們的居室,雖壽命短暫,死后做飼料、藥材的價值也很高。”
胤礽超脫于記憶中太子所學(xué)知識的表現(xiàn),令胤禛更加堅信他另有奇遇。
“那么,太子二哥又是如何解決污水問題,與管道問題呢?”
“孤建議負責(zé)此事的臣子學(xué)習(xí)唐朝的技術(shù),再學(xué)習(xí)一下宋朝的街道清潔管理。你們要知道,臟亂的環(huán)境才是滋生疫病的根源,腐爛的東西是有‘毒’的,衛(wèi)生問題,不僅僅是平息民怨,提高民生,更是事關(guān)國運的大事,一定要重視起來。”
胤祉認真點頭:“臣弟記住了!”
胤禛神色古怪起來,越是聽太子授課,就越感覺到自己的“無知”,仿佛那十多年的皇帝白當了似的。
他深深看了一眼胤礽,心中暗道:太子比前世更優(yōu)秀了,他比任何皇子都適合繼承大統(tǒng),若朕是汗阿瑪,定是對太子極滿意的。
當年那矜貴孤傲的太子在胤禛的記憶中逐漸模糊,取而代之的是如今這位總是耐心教導(dǎo)他們的好兄長。
他會是個值得輔佐的明君,也會是個博愛的仁君。
短短一瞬,胤禛便做下了決定:此世當擁護太子繼承皇位!
任何兄弟都不能將太子胤礽拉下儲君之位。
以他的眼光來看,再也沒有哪一位兄弟的眼界能到達如今太子的地步,太子就適合繼任大清!
日后跟著太子胤礽,他可以做賢王,再也不用像前世一樣勞碌,累死于御案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