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影響力
王澤榮還是發(fā)現(xiàn)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內(nèi)容,各國的官員都爭相在老撾進行活動,特別是曰本和美國的官員們。
“王書記,通過了解,現(xiàn)在一些國家的人員大肆宣揚華夏在上游修建水壩引發(fā)下游干旱的事情,認為下游國家的干旱是由于我國在上游建了水壩造成的。”潘鵬程這兩天也收集了不少的言論,有些擔心地對王澤榮說道。
“這只能表明說這話之人的無知,國家早已知道了這種情況,條件成熟的時候,我們會請各國的人員到我們的大壩去參觀,還會公布各種水文的數(shù)據(jù),這種言論不外是給我們制造一些麻煩而已,沒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王澤榮說這話時想到的是要加大在老撾媒體上的影響力的問題,任何時候、在任何地區(qū)都必須要擁有自己的言論陣地。
由于早就有過勾通,王澤榮帶來的各組人員到是顯得很為活躍,不斷與老撾方面商談著各方面合作的事情。商務洽談是這次的一個重點,王澤榮更為關心的還是這項工作。
王澤榮的主要工作就是在老撾官員的陪同下到各處進行參觀。
站在華夏援助興建的老幫村水電站,王澤榮對華夏水電集團公司的職工們不斷進行著問好。
王澤榮畢竟是華夏國到來的最高官員,代表著的是國家,他的到來對于華夏集團的職工來說也是一個激勵。
看著看著,王澤榮突然在人群中發(fā)現(xiàn)了一個很熟悉的身影。竟然是在大坊縣時的熟人,原華夏水電總公司董事長司馬風云。
這時的司馬風云站在人群中也是感慨,當初王澤榮也僅只是一個小小的縣長,沒想到幾年不見,王澤榮卻已經(jīng)是省委書記了,要是當初能夠與王澤榮保持親密的關系,也許自己現(xiàn)在的曰子會更好過許多。
看到了熟人,王澤榮微笑著走上前去,緊握住司馬風云的手道:“司馬董事長,沒收想到在這里見到了你,真是他鄉(xiāng)遇故知!”
王澤榮是一個念舊的人,看到了這樣的一個熟人,他當然得上前打個招呼,讓他都沒有想到的是這次上前的招呼,一下子就提升了司馬風云的層次,誰也沒有想到他竟然會與王澤榮熟悉,看到王澤榮親熱地與他說話的情況,許多人一下子就記住了這個與王澤榮熟悉的人。
“王書記,見到您真高興。”司馬風云已經(jīng)是激動之極,沒想到王澤榮竟然還記得自己。
“這工程是由你們興建?”王澤榮有些奇怪地問道。
“水電系統(tǒng)改制,我們公司并入了水電集團公司,我現(xiàn)在到老撾來負責這電站項目。”司馬風云恭敬地說道。
看到隨行的老撾官員,王澤榮微笑道:“老幫村電站是國家一項重要的項目,這電站的修建代表了兩國的友誼,你們一定要把電站建好。”
一行人一邊看著一邊聊天,王澤榮一路行來,看到的是老撾的工業(yè)基礎的簿弱,感到這次到老撾,一定要好好的談出幾個項目,與這些國家的交往,最重要的還是把他們拉入自己的經(jīng)濟圈里才行。
在項目部的一間小會議室里面,王澤榮認真聽取了司馬風云就整個電站的建設情況,微笑著對司馬風云道:“記得在大坊縣的時候你們也是建設單位,現(xiàn)在卻跑到了國外來搞建設,我們的水電建設者非常了不起啊,一年四季征戰(zhàn)在各地,你們一定要關心愛護我們的職工,要為他們創(chuàng)造各種工作和生活的條件,能夠長年堅守在水電戰(zhàn)線上的同志都是擁有堅強意志的同志!聽說一些西方國家認為夫妻雙方分居半年都是不道德的行為,看來我們的工會組織得在這事上好好的研究一下了!”
聽著王澤榮開玩笑的話語,參會的人員全笑了起來。
司馬風云感慨道:“還是王書記理解我們的職工,我們公司就發(fā)生過一個情況,有一名職工一年多沒有回家了,好不容易請了一個假,興沖沖的回去時,當時他回到了家時是半夜時分,一敲門,前來開門的卻是一個身著短褲的壯男,這男人竟然問他找哪個!我們的職工苦啊!”
雖然司馬風云沒有再說下去,可是,王澤榮卻能夠聽得出來,這里面帶有著很濃的辛酸味。
用力點了點頭,王澤榮嚴肅地說道:“你講的這故事引人深思啊!我們的一些領導干部現(xiàn)在想的就是自己的利益,對于廣大的人民群眾關心很不夠,希望你們在這方面多花些心思研究一下,要站在職工的立場去想事,領導干部條件較好些,可以時常回家看看,我們的職工卻沒有那么多的機會,一定要給他們多創(chuàng)造一些與家人團聚的機會!你們遠赴國外參與建設,這是一種白求恩似的奉獻精神,就是要大力弘揚這種精神!”
王澤榮的話說得參會的水電集團公司的人們都非常的感動,沒有想到王澤榮身處高位,卻關心著廣大的建設工作者。
項目部的副經(jīng)理秦明同激動道:“請王書記放心,我們一定把您的指示牢記心中。”
畢竟不是國家領導人,王澤榮也并沒有說得太多,了解了一些電站的情況之后就往回赴。
讓王澤榮沒有想到的是,他的這一席話同樣又被傳了出去,網(wǎng)絡上很快就上傳了王澤榮在會議室里面講話的內(nèi)容,在廣大的水電建設者心目中,王澤榮的地位也高了許多。
王澤榮更沒有想到的還是他在老撾的影響,那天參加法會的情況竟然成了老撾媒體最為熱門的話題。
雙盤打坐,臉露微笑,全身上下能夠感受出來的是他的那種心領神會的形象。
“華夏高官在法會中得到了開悟!”
“王澤榮是大有佛緣之人!”
“與王澤榮合作,老撾人民放心!”
“高僧感悟了華夏高官!”
各種各樣的言論頓時出現(xiàn)在了媒體之上,當然了,也有質疑的聲音,認為王澤榮是在做秀,不過,看到了王澤榮的那盤坐的形象,更多的人對他大有好感。
看到了那么多的媒體上都在議論著王澤榮的事情時,寧安貴笑著進來對王澤榮說道:“王書記,真是沒有想到啊,這老撾還真是一個奇怪的地方,你看看那些曰本和美國的官員們,他們千方百計的想提升他們國家在老撾的形象,可是,無論怎么樣也沒有你那一次盤坐來得動靜大,你說這事還真是奇怪了,怎么一次法會會那么的讓老撾人感興趣呢?”
王澤榮笑道:“你研究過老撾的情況沒有,這里的人大部分都是信仰著佛教的,對于佛教徒來說,他們最喜歡的還是那些與他們的心更加貼近的人!”
寧安貴略有所得地點頭道:“這話說得也真是有道理!”
外交部老撾事務的研究員江英倫對王澤榮說道:“王書記的分析非常的對,其實,各國也知道這事,只是沒人能夠象王書記一樣做得到位,這種事情是裝不像的,你們看這相片上的形象,王書記的表情根本沒有任何的痛苦地方,完全就是一種享受的表情,我問過對這方面有研究的老撾方面人員,他們認為這種表情只有那些真正的高僧才擁有,這相片上的形象還得到了誦經(jīng)的那高僧的高度贊譽的,他認為王書記這次應該是有了大收獲,是一種佛家所說的開悟程度!”
聽到江英倫這樣一說,寧安貴笑道:“再說下去,我們的王書記都成了高僧了!”
眾人一陣大笑,王澤榮也笑了起來。
不過,王澤榮對那高僧也是佩服,當時自己還真是有了巨大的收獲,官氣的傘蓋雖然沒能成形,但是,那淡淡的一層這兩天都在增加著濃度,說明自己的赤色傘蓋正走向成型中。
“這是好事,對于我們與老撾方面的交往有好處,大家要盡可能的投入進去,這次各國都會借機爭取老撾,雖然已經(jīng)與幾個國家達成了湄公河的合作意向,但是,國與國之間首要的還是經(jīng)濟的合作,只有用利益進行聯(lián)系,這合作才能夠長遠。老幫村的電站是我國的一個援助的項目,下一步還要把援助與投資結合起來,加大在老撾的投資,實現(xiàn)雙贏的局面,老撾現(xiàn)在已經(jīng)放開了礦產(chǎn)投資的控制,我們國家的商家可以爭取在這方面與老撾方加強合作。”
寧安貴說道:“王書記,這幾天已經(jīng)在礦產(chǎn)投資、旅游業(yè)、農(nóng)業(yè)、水電站建設和公路修建等方面達成了一些項目合作的意向,涉及的金額非常大。”
王澤榮知道現(xiàn)在曰方正在加大對老撾的援助,就是想從中做文章,這次華夏能夠在援助之外達成那么多的項目合作意向,這當然有助于華夏在老撾的影響力。
“看來還是得拉攏幾個老撾的有一定勢力的官員才行!”王澤榮心中暗想著。
雖然這幾天王澤榮表現(xiàn)的是一幅游玩的樣子,但是,他早已通過觀察這些老撾的官員官氣情況分析出了老撾的人員態(tài)度。
知道這老撾的領導層里面同樣產(chǎn)生了分化,各種思潮都有,在這樣的情況下,只要盡可能的給予那些對華夏有好感之人的支持,增加他們的業(yè)績,這樣才能在下一步的發(fā)展中進一步擴大華夏在老撾的影響力。
(未完待續(x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