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獎勵正強化
物質獎勵正強化
剛才我們講了如何通過語言表揚對孩子進行正強化,下面我們就再來談一談另一個對低年級學生尤為好用的正強化手段——物質獎勵。
我想物質獎勵的方法各位家長一定都用過,大到各種組合玩具甚至“課程班”,小到一張卡片都有可能成為孩子的獎品。
曾經(jīng)有一個學期我給二年級的小朋友上課,我為整個學期設計了一個系列獎品,一共包括十種不同的小禮物,每次獲獎就按順序領取。系列獎品讓孩子有了類似闖關的感覺,能夠拿到越靠后的獎品說明孩子本身獲得的獎品越多,孩子們在班里形成了你追我趕的風氣,都希望能拿到更多的獎品。而率先拿到后面獎品的孩子,大多會把新獎品亮出來給其他孩子欣賞,其他孩子一定會圍住他發(fā)出驚叫聲。這驚叫表面看來是由于看到新鮮的獎品很有新鮮感,實際上是對于獲獎者能夠得到由于比其他人更優(yōu)秀而產(chǎn)生的“獨特權”的羨慕。“十種獎品收集齊之后,產(chǎn)品合格證以及最后的包裝都是要通過學生自己的努力去贏得的。
記得在那個學期的學期末,大多數(shù)同學都已經(jīng)到達了領取產(chǎn)品合格證的階段。有一節(jié)課的課間同學們在排隊領取合格證的時候,正好校長走進班級,校長好奇地看著一大隊同學興高采烈地領取一張小小的紙片,私下問我說:“學生在干嘛呢?”當校長聽完我為她講解獎品如何發(fā)放以及小小的合格證對于學生的意義時,笑著打趣道:“我說為什么爭先恐后地領一張破紙片呢,原來意義重大呀!”大家知道,很多小學老師都會以小紅花、小紅旗為獎勵,同樣也是一張小小的紅紙對于孩子們有著不同凡響的意義。后來校長還專門讓我為老師們介紹該如何為學生設置獎勵。
記得一次我的一個低年級學生對我說自己的媽媽把老師發(fā)的小紅花給扔了,這真是十分不當?shù)男袨?,很顯然這位家長只把老師發(fā)的小紅花當作一張沒用的紙片,而沒有理解到小紅花對于孩子的意義。相反,大多數(shù)家長會把孩子得到的小紅花一張張地收集起來貼在本子上,再次強化了小紅花的鼓勵作用。
小學階段發(fā)展心理學研究,對越小的孩子物質獎勵越有效,而越大的孩子越偏重于精神鼓勵。新生兒最初的“獎勵”可能就是媽媽的乳房。離口唇期越近的小寶寶,獎勵越接近“給塊糖吃”這種滿足口腹的階段,更大一些的寶寶獎勵慢慢地變成玩具、漂亮衣服這種趨于精神需求的物品。
小學低年級學生喜歡的獎勵仍處于結合精神需求的物質獎勵層面。除了吃仍然能打動他們之外,橡皮、鉛筆等文具和自己的個人愛好物品都是他們的最愛。想知道你的孩子想要什么獎品很簡單,去觀察自己的孩子或者直接去問一問,好過你的想當然。記得以前看過一個麥當勞的廣告,一個爸爸對兒子說:“如果你考了一百分,爸爸就給你買小提琴,如果你被英語老師表揚,爸爸就給你報個英語班……”廣告的最后,爸爸突然醒悟,眼前一個小小的甜筒才是孩子真正的喜愛。
我在前文也提到過,真的有很多家長會以學習班作為孩子的獎勵,還美其名曰:“孩子自己想學?!睂τ谛∨笥褋碚f自己想學特長班的情況不是沒有,但更多的是家長不斷誘導孩子,讓孩子自己跳進坑里。著名的精神分析師曾奇峰老師強調,家長對待孩子要用“不帶誘惑的深情”。想要達到自己的目的,然后不斷引導孩子的“挖坑”行為是要盡量避免的。
我曾有一個高二女生的催眠個案,第一次見到女孩就能感覺到她對我非常警覺,說話的時候眼睛一直瞟向玻璃門外的媽媽,甚至直接要求把玻璃門窗簾拉上,并問:“這個房間隔音好嗎?”當我和這位女孩的媽媽談話時,我感覺孩子的媽媽說話不停繞彎子,不斷試圖引導我回答她的問題。這種方式讓我非常不舒服,感覺還不如有話直接問我。我都有此感覺,何況她的女兒?一個母親天天給女兒挖坑,女兒怎能信任這個世界?孩子如果在家庭中都不能感覺到坦誠相待,那么她的心理狀態(tài)自然也是十分危險的。
通過前文的描述,相信很多家長已經(jīng)了解到通過物質獎勵來強化孩子一些行為的方法了。除了可以以獨立獎勵的形式出現(xiàn),還可以設計成系列獎勵的方法。如上文中提到的類似于每關一個不同小禮物的闖關方法;家長們還可以運用集齊多少個小紅花、小星星等象征性物品,換取一個獎品的方法。
在談到表揚的方式時我曾說過,真誠的心占到表揚作用的八成,物質獎勵也是同樣。這里我第二次強調真誠,語言表揚要真誠發(fā)自內心,物質獎勵也是同樣,要真的看到孩子的希望,真誠希望通過獎勵孩子讓孩子收獲快樂。
接下來,我會教教大家八成之外的其他兩成:物質獎勵的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