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遼國遠攔子
村口倒是有一處地勢可守,那里原先是一個大戶人家的糧倉,本來是有扇厚實的大門,還用鐵皮包裹了一層,后來遭遼人光顧,卸了大門,四面墻也倒了一面,只余半身高的墻體。
楊凌帶兵打仗自是不怎么會,不過有道是三個臭皮匠,臭味都一樣,好歹嚴世臣,羅延慶平日與兵痞們打得火熱,倒也知道弓箭對射,有掩體的一方便占據(jù)了優(yōu)勢,雙方接戰(zhàn),居高臨下者也是有地利的。
眾人匍匐在墻根,弓弩上箭,寂靜無聲,連一旁袍澤的呼吸聲也能聽得見,楊凌更是手心發(fā)汗,一盞茶功夫都不到,只見村口之處,一隊騎兵飛馳而至。
所來游騎清一色的黑色鑌鐵盔甲,正是遼人制式,領頭之人乃是耶律金博,聽命于大遼北院大王耶律大石麾下,來敵裝備精良,定然是遼人最為菁華的遠攔子。
大遼立國之初,國號本為契丹,因為其國乃是契丹一族所建,后來由于歷史原因,契丹族和奚族形成了唇齒相依的關系,兩族互相通婚,對外共拓疆土,對內(nèi)同掌大權(quán),而耶律氏和蕭氏分別在契丹族和奚族之中占有絕對的統(tǒng)治地位,所以建國之初便始有君主正室必為奚族蕭氏女的國策,所以國號就由原先的契丹國改為了遼國,遼在契丹語之中的意思是鑌鐵,耶律氏,蕭氏也被稱之為大遼王族和后族。
直至此大遼即將亡國之際,大遼仍是由二族之人共掌兵權(quán),耶律大石和蕭干乃是此時大遼的末世雙雄,正是二人超凡的統(tǒng)兵能力,才以數(shù)萬兵馬于白溝河大敗數(shù)倍于己的趙宋北伐之師。
耶律金博本是北院大王耶律大石的遠親,正該重用,但是因為其性情暴躁,用兵而不伐謀,太平時節(jié)倒也罷了,可如今大遼北有女真,南有趙宋,國事衰微,耶律大石實在不敢任人唯親,一但開了這個口子,那恐怕自己麾下全是尸位素餐之輩,再無強軍景象,所以耶律金博也一直得不到更多的提拔。
不過耶律金博倒也不甚在意,自家本事有多少時清楚的,統(tǒng)領個數(shù)十百余人廝殺沖陣倒也無妨,可驟然高升,一摞子事情估計得讓他亂得頭大如牛。
這一次領兵哨探也許是他們最后一次了,不久之后,他們將還師燕京,大軍久出,燕京人心又有些不穩(wěn)的跡象了,此刻耶律金博立于戰(zhàn)馬之上,麾下兒郎都是經(jīng)歷過戰(zhàn)事的,且人人配馬,騎兵對自己的戰(zhàn)馬珍若性命,戰(zhàn)場之上,馬可是能救命的,且馬極通人性,正是如此,所以騎兵少有對戰(zhàn)馬習性知之甚少的。
且哨探之人最為重要的就是心細,如若不然,驟然遇上敵人,說不得就是一支暗箭,怎么死的都不知道。這支五十余人的遼兵一到此地便發(fā)現(xiàn)有馬糞,看其成色,正是今日的,地上腳印凌亂不堪,且一靠近村口,便覺得空氣之中彌漫著殺氣,暗中似乎一雙雙眼睛正緊緊的盯著自己。
“大人,前面有些不對勁,恐有埋伏!”身邊一個契丹兵,口吐漢話,忍不住附耳對耶律金博道。
遼國自從占據(jù)幽云十六州以來,一直崇尚漢家文明,學習漢人的衣食住行,此刻立國百余年來,已經(jīng)被漢化得差不多了,與野蠻的女真人而言,可謂是文明之邦了,如今哪怕是正統(tǒng)血緣的契丹人,奚人也能說得一口漢話。
耶律金博一聽此言,便讓人上前喊話,只見隊列之中駛出數(shù)騎,齊聲上前喊道,“不知前方所在,是何統(tǒng)屬?”
楊凌見自己等人已經(jīng)敗露,便探出頭來,嚴世臣拿出一面盾牌將其遮護,“某乃大宋官兵,對面可是遼**將?”
耶律金博雖然性格粗豪,但是一見宋人如臨大敵,料定對方此刻定然勢弱,便親自上前道,“正是,我勸爾等速速下馬受縛,若是告知宋人軍中虛實,說不得俺們將主還能全你一條性命。”
楊凌立時喝道,“你這漢子莫不是未曾睡醒?俺們大宋不日就要再度起兵,此刻哨探正一撥一撥的從白溝河張開,豈會投降與你!”
楊凌這話說得極有底氣,對方一倍于己,這個時候只得扯起虎皮來,我們后面還有人,你們?nèi)羰亲R相,就趕緊退走……
“哼,你以為這樣就能誆住我?”耶律金博雖說不怎么相信,可是臉色卻開始陰晴不定起來,耶律大石已經(jīng)通令全軍,不日就要歸返燕京,自己已經(jīng)大遼最后一撥前往白溝河哨探的人馬,如果真如對方所說,宋軍大批哨探人馬已經(jīng)越過白溝河,若是自己在此地和當面宋軍遷延,說不得就得永遠留在此處了,自己還須盡快將宋軍情報稟報與耶律大石。
“你若不信,盡管來攻就是了,俺們只需拖得一時三刻,便是爾等死期。”這個時候楊凌也不得不硬著頭皮,咬牙死撐了。
耶律金博本就是粗人一個,方才一番對答已經(jīng)算得上其智商的超常發(fā)揮了,可即便如此,還是有些被楊凌唬得有些捉摸不定,不過怎么也不能讓當面宋人這么從容的退走,“真當某家怕你不成,兒郎們,隨某殺將過去!”
楊凌正怕他不肯硬沖,若是耶律金博發(fā)揮騎兵天然的優(yōu)勢,游走攢射,伺機而動,一但自己有所疏漏,或者最后誘騙得自家箭矢耗盡,那也只有任其屠宰的份了。
耶律金博雖說吼得敞亮,但也只有在后面干嚎,除了留下幾騎遮護,其余數(shù)十余人盡皆一馬當先,向著那半人高的土墻沖了去,絲毫未曾考慮以己之長攻敵之弱。
這些遼兵都是經(jīng)歷過戰(zhàn)事的,那童貫將近二十萬大軍,還不是在白溝河被耶律大石和蕭干大王打得落花流水,所以士氣驕橫,根本沒有將眼前的宋人瞧在眼里,更何況當面宋軍的人數(shù)還處于劣勢一方。
眼前遼兵無所畏懼,戰(zhàn)馬嘶鳴,馬槊長槍橫舉,攜著一股必勝意志,以一往無前之勢向矮墻之處猛撲過來,他們的意圖很簡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沖將過去,那處矮墻不過半人高,馬術嫻熟者只需一提馬韁,便可縱身躍上,若是如此,那宋軍還不是待宰的羔羊?</d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