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74 徐鎮(zhèn)何屬
歸途中,許寧心情變得更趨復(fù)雜。
他與曹納交情并不算好,最起碼沒有好到要讓曹納專程等在歸途上為他指點迷津,商討未來存身立世的大計。是的,他并不認為今次與曹納見面僅僅只是單純的偶遇,曹納是特意等在那里,而自己這里卻是不期而遇。所以,他也并不認為先前曹納那一番話只是道于自己。
徐州一眾將領(lǐng)們,彼此交情其實俱都非常淺薄。一者如今這個世道,若非通家世交又或姻親故知,談?wù)摻磺楸揪褪遣磺袑嶋H的奢念。二者軍頭流民帥們,起伏也都猝然,眼見著今日尚是威名赫赫,明日或許就身死族滅,少有能夠屹立不倒的。如今徐州在職的幾十名將領(lǐng),數(shù)量上雖然沒有太大變化,但已大多不是故人。
比如許寧自己,原本統(tǒng)帥他家部曲的是他的叔父許凜,死在泉陵公劉遐死后的那場內(nèi)訌中,然后便是他的兄長許儒,死在咸和四年,那時江東蘇峻作亂尚未完全平定,羯胡徐州方面的劉徵率眾寇掠,跟叔父相比,兄長好歹戰(zhàn)死在抵抗外侮的疆場上。而他如今擔(dān)任的臨淮郡都尉之職,也是他的兄長所留下的。
類似他家這樣父子兄弟相及,尚能有所保全的,已經(jīng)算是好的。更多的,則直接消失在頻繁的外侵內(nèi)訌中,家業(yè)傳承俱都斷絕。許寧也不知他什么時候會死,因此甚少瞻望前途。
并不是鼠目寸光,而是瞻望也無用處。一則沒有那么高的視野,二則也沒有太多選擇的余地。比如劉遐身死之后那一場兵禍,當時包括許氏在內(nèi)許多軍頭,都是希望由劉遐的子弟接任其位置,倒不是說對劉遐有多忠誠,只是希望能夠安穩(wěn)于現(xiàn)狀。可是臺中卻罔顧眾情,直接派郭默接掌劉遐舊部。
可是在徐州軍頭們眼中,郭默算是個什么東西?他敢來就敢要他的命!
那一場內(nèi)訌,許氏并非劉遐的嫡系舊部,當時他叔父以為這是一個壯大自身的機會,所以也起兵去攻打劉遐那些作亂的舊部,結(jié)果直接戰(zhàn)死。而后郗公出都收拾殘局,許家也沒有占到什么便宜,被郗公疏遠冷落,甚至在其后平定蘇峻作亂的時候,都沒能被安排過江作戰(zhàn),也直接造成了他兄長的陣亡。
對于曹納其人,徐州眾將言之也是褒貶不一,非議其人者多言之諂骨,自損根基甘為權(quán)門鷹犬。然而羨慕者也著實不乏,最起碼從眼前來看,曹納這個人可謂是得遇明主,不獨本身執(zhí)掌淮南數(shù)千精銳水軍,家中子弟也得以在臺內(nèi)任事,雖然禍福系于一人,但卻擺脫了徐州這些流民帥們近乎宿命的厄運。
曹納來找許寧,所談?wù)摰闹饕獌?nèi)容就是希望許寧能夠靠近梁公,換言之就是希望許寧能夠支持梁公入主徐州。
郗公年近七旬,諸子俱都少弱。雖然眼下內(nèi)外尚無確鑿消息傳來,但事實上徐州一眾將領(lǐng)們俱都心知,這一兩年之內(nèi)徐州便會有大變數(shù),無論何人接任郗公入主徐州,都會給徐州眼下的格局帶來極大的變化。
對于曹納的暗示,許寧心內(nèi)不乏震撼,同樣也不乏心酸。梁公沈維周年方二十出頭,本身已是方伯之尊,眼下又將圖謀徐州大鎮(zhèn),其心計格局之高,簡直令許寧這類馬齒虛長但卻一事無成之類羞愧欲死。
對于沈維周其人,許寧也是不乏欽佩,其人雖然出身吳中權(quán)門,但卻并非完全仰仗父輩蔭澤的無能膏梁。單單幾年前淮上一戰(zhàn),便足以驚艷世人。
不過對于曹納的游說,許寧并沒有第一時間予以答復(fù)。一則他真的怯于參與到那么高端的角逐中,謀求徐州的不在少數(shù),高層斗法無論勝負如何,最有可能遭殃的必然是他們這些底下的小卒。
二則許寧也并不看好梁公能夠勝出,雖然沈維周其人眼下還只是都督職事,但其實已經(jīng)是實際上的豫州刺史。這樣的年紀,無論年紀再高,功勛再大,如此名位也可以說是已經(jīng)達到一個極點。如果再給其人增添一個完全不遜于豫州甚至還有超過的徐州,那就實在太過驚世駭俗了。
而且沈維周其人實在太強勢,淮南是怎樣的情況,徐州眾人都看在眼中。一旦沈維周其人入主徐州,類似徐州這種軍頭林立、部曲蔭戶眾多的情況,是他絕對不可能忍受的。這是一個根基深厚、時譽崇高、家業(yè)鼎盛的當權(quán)少壯,一旦其人執(zhí)位,做事風(fēng)格絕對不可能像年事漸高的郗公那樣柔和。
徐州眼下的秩序是上下相互妥協(xié)的結(jié)果,一旦某一方變得強硬起來,必然會引發(fā)碰撞,或會引發(fā)新一輪的內(nèi)訌。而沈維周其人,本身便掌握著強大的淮南軍團,即便是許寧投靠過去,也未必會得看重。而若與其他人一起反對沈維周,則又實在勝算渺茫。
所以雖然本身便是一個靠實力說話的流民帥,但許寧仍然希望這件事能夠通過比較溫和的政治手段解決,希望臺中能夠阻止住沈維周,不愿意付諸兵戈。
如此高端的角逐,許寧雖然不敢置喙,但其實心內(nèi)也有所屬。從內(nèi)心而言,他是希望同為廬江郡人的何充何次道能夠繼任徐州,何次道其人家世而言乃是肅祖的連襟,太傅王導(dǎo)的姨甥,資歷上在內(nèi)輔佐臺省官長,在外治理數(shù)年大郡,是絕對有資格代替郗公執(zhí)掌徐州的。
而且更重要的是,何氏早在年前便曾經(jīng)聯(lián)絡(luò)許寧,希望他能支持此事。許寧本身雖然不足影響最終歸屬,但也表態(tài)如果何充能夠爭取到這個位置,他是愿意鼎力相助穩(wěn)定住形勢的。畢竟,彼此之間還有一份鄉(xiāng)土情誼。
一路思緒萬千,許寧心內(nèi)也實在糾結(jié)得很,不知該要如何取舍,也更加感覺到自身在這紛亂世道中的無力。在尋常寒庶看來,他或是掌兵數(shù)千、過萬丁口的實權(quán)戰(zhàn)將,但是在真正高層次人看來,他不過只是一枚可有可無的棋子而已,他們甚至看不上自己能否提供助力,只是需要一個態(tài)度。許寧甚至不清楚曹納來游說自己是梁公的指示,還是其人自作主張的邀功。
但問題是,僅僅一個態(tài)度問題,便足以影響他的前途命運!
許寧的防區(qū),地近淮陰,沿著淮水一路東去便可返回,也無須再周轉(zhuǎn)換乘。只是在過了泗口之后,江面上突然有了阻滯,有一路友軍正在江面示警巡弋,排查過往船只。
“去問一問發(fā)生何事?”
眼見如此警戒森嚴一幕,許寧心緒頓時一跳,連忙吩咐身邊家人。
家人輕舟去問,不多久便返回匯報道:“泗水亂部昨夜突襲下相,因恐亂軍侵擾淮路,所以嚴查警戒。”
“亂軍襲擊下相?”
許寧聽到這話,頓時來了興致,繼而又問道:“那么此戰(zhàn)勝負如何?淳于安死了沒有?”
許寧對于淳于安無甚好感,在他看來此人不過只是一個不合時宜的腐儒而已,能活到如今也是運氣。他真正對于淳于安不滿還是在于其人占住了下相這一平亂的前線,下相原本是他想要謀求的地方,倒與利益無關(guān),只是想要親自剿滅那些亂軍。因為他的兄長許儒,包括宗中好幾名直系親屬都是死在劉徵其人手中,彼此仇恨可謂不共戴天。
泗水周邊那些軍頭們跟劉徵亂軍玩的什么勾當,許寧心內(nèi)也清楚。甚至傳言中如今的臨淮太守糜統(tǒng),似乎跟劉徵還有什么姻親關(guān)系。畢竟糜氏本身便是淮北大宗,而早數(shù)年前,劉徵也可以說是淮上實力屈指可數(shù)的軍頭之一,彼此之間有所勾連,再正常不過。如今雖然勢位扭轉(zhuǎn),但也不妨礙私下的勾結(jié)。
許寧謀任下相,便是被糜統(tǒng)阻撓不成。而糜統(tǒng)也沒能爭取到此地,被郗公將淳于安這個怯懦之輩安置于此。淳于安這個人,可以說只是一個替死鬼。糜統(tǒng)因為見機得早、投降得快,令得郗公不便對他過分打壓。下相這個空缺,如果安排別的干將至此,極有可能會被其人勾結(jié)野澤亂軍干掉,實在太可惜,所以才輪到淳于安撿個便宜。
當然這只是許寧自己的想法,除此之外他也想不到別的理由。所以在他看來,淳于安這個人實在離死不遠了。如今果然被偷襲,可見他的猜想是正確的。劉徵其人,中朝永嘉之前時便隨其父劉伯根起事作亂,早年烜赫一時的王彌、曹嶷等人,都曾是其家部從,事敗后又轉(zhuǎn)投乞活軍,半生戎馬,絕非淳于安之流能夠抵擋。
然而家人的回答,卻讓許寧大吃一驚:“亂軍四千余眾來犯,陣斬近千,俘獲千余,余者俱都潰逃。”
“怎么會?”
許寧聽到這話,雙眼頓時瞪大,滿臉的難以置信,過片刻才又問道:“可是府君遣眾增援?”
家人搖頭表示不知,這不免讓許寧更加好奇,吩咐貨船先行歸治,自己則靠岸親自前去打聽。很快淳于安的軍司馬親自趕來接待,而許寧也因此得知具體戰(zhàn)況:“淮南軍前來增援?只有六百眾?”
得知內(nèi)情后,許寧眉頭皺得更深,淮南軍跨境作戰(zhàn),雖然只有區(qū)區(qū)六百軍眾,竟能大破來犯之敵。其戰(zhàn)績輝煌之外,更讓許寧感受到一股濃濃的示威味道。尤其這一部淮南軍,居然還手持郗公手令,這不免更讓人浮想聯(lián)翩。
“淳于明府眼下可還在縣?速速引我去見!”
雖然心內(nèi)對淳于安不乏看輕,但這件事當中卻有太多可供咂摸滋味,令得許寧不敢等閑視之。尤其此前道途中曹納還與他傾談良久,這難免讓他更生猜測,于是暫不歸鎮(zhèn),直往淮水北岸的下相縣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