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進退維谷
熱門推薦:、、、、、、、
忠義王脫歡帖木兒冷眼旁觀著關西七衛(wèi)高級將領先前的那番辯論,從那些開口將領的態(tài)度不難看出,一些人想要投靠帖木兒帝國和北元,而另外一些人則選擇了大明。
對于這些將領的選擇脫歡帖木兒并不意外,選擇投靠帖木兒帝國和北元的將領來自跟東察合臺汗國地界相交的阿端衛(wèi)、曲先衛(wèi),以及跟北元地界相交的赤斤蒙古衛(wèi),在地界上遠離大明。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沙州衛(wèi)也與東察合臺汗國地界相交,距離大明比較遠,但是由于驍武軍關西青龍大營就在沙州衛(wèi)的敦煌,故而使得沙州衛(wèi)與大明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沙州衛(wèi)的高級將領們?yōu)榱俗约旱睦孀匀徽驹诖竺鬟@一邊。
而安定衛(wèi)歷來與沙州衛(wèi)關西密切,也從驍武軍關西青龍大營那里獲得了不少好處,雖然它的地理位置更加靠近東察合臺汗國但在利益的驅使下也選擇了大明。
至于罕東衛(wèi),它與大明相接,受到大明的影響是關西七衛(wèi)中最大的一個,因此無論從經濟還是軍事而言都必須選擇大明,否則大明要想修理它小菜一碟。
在關西七衛(wèi)中,尤以哈密衛(wèi)最難做出抉擇,雖然它位于關西七衛(wèi)的西北端與東察合臺汗國的吐魯番地區(qū)相接,跟大明的嘉峪關中間隔著罕東衛(wèi)、沙州衛(wèi)赤斤蒙古衛(wèi),但卻與大明走得更近。
究其原因,哈密與吐魯番近半個多世紀以來為了爭奪領土一直處于敵對狀態(tài),雙方之間互有攻伐。
雖然哈密的實力不如吐魯番,但哈密已經歸附大明,雖說只是大明名義上的領土,但這足以使得吐魯番忌憚,一旦強行大舉進攻的話很容易引發(fā)東察合臺汗國和大明之間的外交糾紛。
吐魯番的力量雖然一天天增強可依舊臣服于東察合臺汗國,畢竟東察合臺汗國亦力把里本部依舊保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另外葉爾羌地區(qū)也臣服東察合臺汗國,這使得吐魯番不敢輕舉妄動。
正是由于哈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局勢,使得哈密的忠順王和忠義王難以做出抉擇,從目前的形勢來看帖木兒帝國和北元占據了上風,大明在關西將處于守勢,關西地區(qū)不久后將被帖木兒帝國和北元攻占,屆時如果不投降帖木兒帝國和北元的話哈密可就要遭受滅頂之災。
這也是關西七衛(wèi)所擔心的事情,屆時關西地區(qū)除了青龍城外將成為帖木兒帝國和北元的天下,關西七衛(wèi)如果不投降的話唯有向李云天說的那樣打游擊,躲避帖木兒帝國和北元的追兵,等待大明集結兵力反攻。
究竟選擇大明還是帖木兒帝國、北元聯(lián)軍,自然是要看雙方誰能贏下關西之戰(zhàn)。
如果帖木兒帝國和北元贏下了這場戰(zhàn)爭,那么無論大明是否能能在最后贏得勝利,在經歷與帖木兒帝國和北元的火拼后恐怕已經無力在顧及關西地區(qū),肯定會縮防嘉峪關,關西地區(qū)將陷入帖木兒帝國和北元的控制,而選擇了大明的關西七衛(wèi)將領自此將很難再回關西。
要是大明贏下了關西之戰(zhàn),那么肯定會在援兵抵達后把帖木兒帝國和北元趕走,進而收復東察合臺汗國的失地,屆時不僅加強了對關西的統(tǒng)治,對西域也將產生巨大的影響。
如今,大明在關西處于絕對劣勢的一方,如果不是有青龍城存在的話,帖木兒帝國和北元的大軍將直接抵達嘉峪關,或者繞過嘉峪關進攻大明。
雖說青龍城城高墻厚易守難攻,再加上大明勛貴中排名第一的忠武王率領十萬明軍坐鎮(zhèn),但面對六十萬來勢洶洶的帖木兒帝國和北元聯(lián)軍,大明在關西兵力還是太弱了。
一旦帖木兒帝國和北元對青龍城采用圍而不攻的戰(zhàn)略,而是集中兵力攻打嘉峪關,那么青龍城將成為大明在關西的一座沒用的孤城。
唯一的一個好消息是,忠武王的岳父、大明的忠國公周征已經率領援兵趕到嘉峪關,正緊鑼密鼓地布置著嘉峪關的防務,嘉峪關的守軍從常備的一萬人猛增至十八萬。
周征為了守住嘉峪關,離開京城的時候從京城原本不多的守軍中抽掉了三萬,又大力抽掉了通往西域沿途的山西都司、河南都司、四川都司、陜西都司和陜西行都司的軍戶中青壯年子弟,幾乎使得這五個都司、行都司的失去了戰(zhàn)斗力。
畢竟先前西征軍已經抽掉了山西都司、河南都司、四川都司、陜西都司和陜西行都司不少兵力,如今又被周征“搜刮”了一遍軍戶中尚未服役的青壯年子弟,導致地方衛(wèi)所留下的差不多都是些老弱病殘之兵,維持一下社會治安尚可,要是打仗的話可就沒門了。
周征這樣做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他自然希望手下?lián)碛芯J的士兵來鎮(zhèn)守嘉峪關,山西都司和山西都司五個都司、行都司主力部隊已經被西征軍抽調的前提下,他也唯有調用那些青壯年子弟,日夜操練。
幸運的是,周征這次只是守住嘉峪關而已,并不用在戰(zhàn)場上跟敵人正面沖突,這就使得那些新兵們不至于在戰(zhàn)場上一觸即潰,進而招來一場血腥的屠殺,也給了周征整編操練他們的時間。
說實話,周征手里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有著充足的糧草,每天讓士兵們吃飽喝足,這樣那些新兵操練起來才有干勁兒。
而且為了鼓舞士氣,周征已經放出了風聲,凡作戰(zhàn)英勇、奮勇殺敵者將調入驍武軍,這對士兵們可是一個巨大的誘惑,現在大明衛(wèi)所部隊的軍戶誰不想成為驍武軍的軍戶,不僅待遇好而家人也都能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只不過沒有機會罷了。
雖然周征管不了驍武軍,但他是李云天的岳父,士兵們自然相信他的話,因此一個個干勁十足,都想趁著這個機會加入驍武軍。
實際上,周征離京時特意向正統(tǒng)帝請了一道圣旨,凡是在關西作戰(zhàn)英勇的士兵,其家人的軍籍可以從各地都司遷到驍武軍的名下,這意味著即便是他們戰(zhàn)死了那么家人也會獲益。
雖說是正統(tǒng)帝下的這道圣旨,但是點頭的自然是張氏太皇太后,張氏太皇太后以前只知道驍武軍能征善戰(zhàn),等周征請這道圣旨后才意識到驍武軍在大明軍隊中的巨大影響力,恐怕已經成為了明軍的精神支柱,只要驍武軍不敗那么明軍士兵就會對戰(zhàn)勝敵人充滿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驍武軍掌握在李云天的手里,但張氏太皇太后并不擔心李云天會擅權做出有損皇家利益的事情來,這不僅是因為驍武軍里有很多皇族和勛貴的子弟擔任中層和基層武官,更重要的是驍武軍歷來將皇帝的圣旨擺在第一位。
就拿當年宣德帝受到蠱惑想要殺了李云天一事來說,宣德帝用圣旨十分順利地就把驍武軍火器營給調到了居庸關,而李云天卻對這件事情一無所知,足以表明驍武軍效忠的是大明。
張氏太皇太后還知道,李云天一直在刻意控制驍武軍的規(guī)模,宣德帝在北征蒙古失利后其實想讓李云天大力發(fā)展驍武軍,畢竟衛(wèi)所部隊的戰(zhàn)斗力讓他頗為失望,不過李云天說服了宣德帝,故而對山北軍區(qū)和遼東軍區(qū)的衛(wèi)所部隊進行了整編,其兵力是當地驍武軍大營的兩倍以上。
另外,驍武軍的幾個大營都遠離京城,在京城唯一的京郊大營還在京城外面,對京城根本就無法構成威脅,故而張氏太皇太后對李云天十分放心,她相信大明朝堂上下無人能比李云天更適合掌控驍武軍以及講武堂。
在忠義王脫歡帖木兒看來,周征能否成功守住嘉峪關至關重要,否則一點嘉峪關被帖木兒帝國和北元攻破的話,那么青龍城在關西也就失去了牽制作用,李云天屆時不是被困死就是被迫率軍出城跟帖木兒帝國和北元交戰(zhàn)。
而且,由于青龍城被帖木兒帝國和北元圍得水泄不通,當李云天知道嘉峪關被攻破的消息后,恐怕帖木兒帝國和北元的軍隊已經打到北直隸了,他就是想救援也來不及了。
因此,嘉峪關能否守住是關西之戰(zhàn)的關鍵,這也是周征為何沒有率軍去漠北掃蕩北元的老巢而是去了嘉峪關的原因,關西這場惡戰(zhàn)需要大明經驗最豐富、軍事造詣最高的勛貴前去坐鎮(zhèn),除了李云天外非周征莫屬,畢竟張輔年事已高很難有精力去操勞這種規(guī)模的大戰(zhàn)。
“忠義王,你如何看待此事?”很快,一名在座的將領打破了現場的沉寂,沉聲問向了脫歡帖木兒,關西七衛(wèi)除了哈密衛(wèi)外其余六衛(wèi)都已經表明了態(tài)度,現在就看哈密衛(wèi)的抉擇了。
“諸位,本王問你們,你們是相信大明的忠武王,還是相信大元的太師?”脫歡帖木兒沉吟了一下,抬頭神情嚴肅地望了一眼齊刷刷看著他的現場將領,不動聲色地問道。
此言一出,現場再度陷入了沉默中,眾人你瞅瞅我,我望望你,臉上皆流露出凝重的神色。
脫歡帖木兒早就料到會是這種情形,于是慢條斯理地從一旁的果盤里拿了一顆鮮紅的大葡萄丟進嘴里慢慢地咀嚼著。
他心里很清楚,北元私下里派人來跟關西七衛(wèi)接觸想要拉攏關西七衛(wèi),雖然關西七衛(wèi)名義上是大明的衛(wèi)所,可外界從不這么看,誰都知道這不過是關西七衛(wèi)為了自保的權宜之計而已,大明在西南的勢力范圍在嘉峪關以東地區(qū),關西是關西七衛(wèi)的天下。
哈密衛(wèi)自然是北元拉攏的重點,北元使者給忠順王和忠義王許下了不少諾言,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幫助哈密衛(wèi)對付吐魯番,奪取吐魯番東部的土地歸哈密衛(wèi)所有。
如果換在以前,北元根本就不會如此不遺余力地收買關西七衛(wèi),關西七衛(wèi)雖說有十萬人馬但分布在整個關西地區(qū),很少有聯(lián)合起來的起來,北元逐一攻取并不是什么難事,況且還有帖木兒帝國的大軍在一旁協(xié)助。
可是,如今鎮(zhèn)守關西青龍城的人是李云天,那么北元不得不對關西七衛(wèi)重視起來,萬一關西七衛(wèi)的兵馬被李云天所用的話那么肯定會給今后的戰(zhàn)事帶來不少麻煩,故而才對關西七衛(wèi)大力拉攏。
不僅如此,北元為了表示誠意還給關西七衛(wèi)送來了不少貴重禮物,其中給哈密衛(wèi)的禮物最為貴重,其次是阿端衛(wèi)、曲先衛(wèi)和赤斤蒙古衛(wèi),最后是沙州衛(wèi)、安定衛(wèi)和罕東衛(wèi)。
正是因為這樣,阿端衛(wèi)、曲先衛(wèi)和赤斤蒙古衛(wèi)的將領們才傾向于投靠北元,很顯然一旦大明在關西戰(zhàn)敗后北元能確保他們的利益。
脫歡帖木剛才的那番話可謂正中關西七衛(wèi)當前所處局勢的要害,那就是北元到時候會不會履行諾言,別看北元現在說的天花亂墜,要是反悔把關西七衛(wèi)吞并的話他們可就欲哭無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