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4.第1444章 亡羊補牢(七更)
“本王也希望這是說笑,可或許此事是真的!”</br></br>李云天見李山并不相信自己的話,還以為自己是在開玩笑,嘴角不由得流露出一絲苦澀的笑意,沉吟了一下后鄭重其事地望著李山說道,“當年,本王離開倭國的時候你娘設宴給本王送行,結(jié)果本王喝醉了一直未能想起來當晚的事情。請大家搜索(品#書……網(wǎng))!更新最快的小說”
</br></br>“如果本王沒有猜錯的話正是那個晚上有了你,你娘為了本王的聲譽隱瞞了此事。”
說著,李云天的目光變得柔和起來,“山兒,你雖然年輕但心智已開,本王希望你能體諒母親的難處,如果不是情非得已的話她絕不會隱瞞你的身世,這里面不僅涉及到了你的安全還有本王對倭國所制定的計劃。”
</br></br>李山聞言頓時怔在了那里,目瞪口呆地望著李云天,他這時才意識到李云天并不是在說笑,可這怎么可能呢?
</br></br>雖然李山心中曾經(jīng)幻想過李云天是他的父親,并且實際上已經(jīng)把李云天當做父親一樣來但事實真的來臨后他一時間有些無法接受,畢竟這太過突然了。
</br></br>“山兒,你已經(jīng)長大了,你母親這些年承受了太多的孤苦,是本王對不起她,本王當年不應該讓她回去,是本王當時有太多的顧慮這才導致此事發(fā)生,如果她留在大明的話將有另外一個人生。”
</br></br>李云天的神色變得有些黯然,起身走到窗前望著院子里的一棵大樹沉聲說道,“這次去倭國,本王要把她帶回來以彌補過去這十幾年的虧欠。”
</br></br>“王爺,我娘從沒有埋怨過父親,提起父親的時候總是充滿了自豪。”
李山臉上的神色變了幾變,腦子里一時間有些發(fā)懵,隨后深深吸了一口氣,走到李云天的身旁開口說道。
</br></br>雖然李山只有十四五歲但是他的心智已經(jīng)遠勝同齡人,有著非同一般的成熟,這既與他天生聰穎有關(guān),還跟他從小的遭遇有關(guān)。
</br></br>故而,李山考慮事情已經(jīng)知道從大局出發(fā),他非常清楚李云天的為人,知道李云天絕對做不出那種始亂終棄的事情來,同時也清楚山口惠子含辛茹苦地把他養(yǎng)大不容易。
</br></br>所以李山并沒有埋怨李云天和山口惠子的意思,雖然他從小就沒了父親,但或許是上天注定的緣分,使得他當年遇上了李云天,進而進了忠王府,也算是從小陪在了李云天的身邊,得到了忠王府的照顧。
</br></br>李山雖是倭國人,但他卻支持李云天對倭國的軍事行動,這里面既有公心也有私心。
</br></br>由于李山很早就來了忠王府,耳濡目染下跟著李云天學了很多,小小年紀就已經(jīng)心懷大局,認為大明現(xiàn)在國勢強盛而李云天又在推動大明的擴張,與大明一水之隔的倭國不可避免要被大明吞并,把倭國變成大明的行省符合大明的長遠利益。
</br></br>李山相信,在李云天的治理下倭國的社會和經(jīng)濟當?shù)玫斤w速發(fā)展,由于小時候山口惠子要面對很多的敵人所以他對倭國的幕府以及各地大名并沒有好印象,認為倭國現(xiàn)在的局勢就是軍閥割據(jù),還不如讓大明吞并了好,從李云天治理朝鮮國來不會虧待了倭國的百姓。
</br></br>潛移默化間,李山已經(jīng)成為了李云天的堅定追隨者,他也希望能像李云天一樣建功立業(yè),打拼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
</br></br>李山很清楚只有大明征服了倭國那么山口惠子才能安穩(wěn)下來,他實在不愿意口惠子再那么勞累下去。
</br></br>另外,李山更希望倭國的戰(zhàn)事結(jié)束后李云天能與山口惠子在一起,無論李云天是不是他的父親,因為他現(xiàn)在能清晰地感覺到山口惠子對李云天的那份真摯的情誼。
</br></br>“你娘是個巾幗英雄,本王會彌補這些年來對她的虧欠!”
李云天知道李山是在安慰自己,于是向他微微一笑后沉聲說道,心中非常欣慰李山能理解這件事情。
</br></br>說起來,李云天覺得這件事情的責任完全在他,當年如果不是他拒絕了山口惠子的情誼,那么山口惠子也不會隱瞞李山的事情。
</br></br>既然這個錯誤已經(jīng)有十余年,那么在李云天在已經(jīng)到了改正的時候,他可不希望山口惠子孤苦一生。
</br></br>李山聞言臉上頓時流露出開心的笑容,如果李云天真的是他父親的話那么他做夢都會笑醒,從當年在寧波遇見李云天起他就希望李云天是他的父親。
</br></br>這些年來李云天和李山情同父子,因此李山并不認為李云天虧欠他什么,只是與山口惠子之間的感情糾葛終于到了一個了斷的時候。
</br></br>李云天的到來使得京城沉悶的官場上頓時熱鬧了起來,那些跺一跺腳就能使得地面顫三顫的權(quán)貴紛紛登門拜訪。
</br></br>說起來,李云天與朝中的各派勢力都有不錯的交情,這使得忠王府賓客盈門,令他有些應接不暇,強打著精神笑臉相迎,在他種人情關(guān)系可比打仗還要累但又不得不悉心經(jīng)營。
</br></br>在這些前來拜訪的賓客中,不少都是前來想要跟李云天結(jié)為兒女親家的,畢竟李云天的兒女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漸漸長大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
</br></br>雖然忠王府子弟的婚事一向是周雨婷這個王妃做主,但只要李云天發(fā)話那么事情肯定板上釘釘了。
</br></br>李云天并不希望自己的兒女的婚事拿來交易,除了太后和正統(tǒng)帝賜婚外他還是希望那些兒女能找個真正喜歡的人共度一生。
</br></br>由于常年在外,李云天對京城的那些權(quán)貴子弟還真的不怎么清楚,故而自然也不會貿(mào)然答應什么親事,不動聲色地把那些親事敷衍了過去,在他是女人們比較適合這種談婚論嫁的事情。
</br></br>除了兒女親事外,那些前來拜訪的權(quán)貴提到最多的就是當今的朝局了,如今內(nèi)廷羽翼已豐,在朝堂上與文官集團相抗衡而不落下風,雙方之間的爭斗是越來越激烈。
</br></br>李云天很清楚,內(nèi)廷與文官集團之間的這場爭斗會一直持續(xù)下去,這對講武堂來說大有裨益。
</br></br>所謂鶴蚌相爭漁人得利,內(nèi)廷和文官集團斗得越兇那么就越顧不上講武堂,講武堂正好可以趁著這個機會大力發(fā)展。
</br></br>因此,李云天自然是在內(nèi)廷和文官集團之間長袖善舞,左右逢源了,維持著朝中局勢的平衡。
</br></br>李云天這樣做也是迫不得已,很顯然他并不認為自己能改變文官集團的立場,使得他們放棄既得利益,所以也只能這樣做了,尋找雙方的利益平衡點來化解矛盾和事端。
</br></br>除夕夜,李云天從講武堂留在京城過年的外地學員后回到王府時已經(jīng)是臨晨,喧鬧的京城此時早已沉寂,除夕武堂將士是李云天的老規(guī)矩。
</br></br>“相公,倭國的戰(zhàn)事結(jié)束后你下一步的計劃是什么?”
忠王府,周雨婷一邊給李云天寬衣一邊笑著問道。
</br></br>如今大明周邊的威脅都已經(jīng)被李云天鏟除,周雨婷覺得忙碌了二十多年的李云天該輕松一下了,畢竟倭國的事情結(jié)束后李云天已經(jīng)過了天命之年,不再像年輕時那樣年富力強,剩下的事情讓其他人去做就好。
</br></br>“相公決定,等倭國的事情完結(jié)后就去周游世界,好好地欣賞天下的大好河山。”
李云天聞言微微一笑,懶洋洋地伸了一個懶腰。
</br></br>“相公,皇上絕對不會讓你走的,朝中還需要相公來執(zhí)掌大局。”
周雨婷不由得莞爾一笑,恐怕這只能是李云天的一個奢望了,正統(tǒng)帝肯定會把李云天留在身邊。
</br></br>“相公確實是累了。”
李云天無奈地笑了笑,打著哈欠說道,這些年來他像個機器一樣高速運轉(zhuǎn)著已經(jīng)有了不小的損耗,到了該細心保養(yǎng)的時期,幸運的是他現(xiàn)在已經(jīng)完成了大部分的心愿,如今只剩下倭國了。
</br></br>“來,讓妾身給相公按摩一下。”
周雨婷知道李云天的疲憊,大明上上下下還沒有像他這樣操勞的人,因此關(guān)切地把李云天拉到了床邊,讓李云天躺下后細心按摩起來。
</br></br>李云天開始還與周雨婷談笑,不過聲音逐漸降小了下去,不久后就趴在那里呼呼地酣睡了起來,只有在家里他才能放心地睡個安穩(wěn)覺。
</br></br>望著李云天疲憊的面容周雨婷不由得一陣心疼,李云天在外面如此勞累歸根結(jié)底是為了這個家,如果不是李云天這些年在外面南征北戰(zhàn)忠王府豈會有如今的聲威?
</br></br>不過,令周雨婷心中感到一絲欣慰的是,倭國戰(zhàn)事結(jié)束后李云天的手頭就沒有那些需要東奔西走的事情了,講武堂的各項事宜也在有條不紊地運作,各級武官也都成熟起來可以幫李云天分憂,屆時他就可以變得輕松許多。
</br></br>實際上,李云天這次回來想要辭去都察院左都御史的職務,畢竟他已經(jīng)執(zhí)掌了講武堂,再掌都察院確實權(quán)力太大。
</br></br>因此,李云天以征討倭國將耗費他大量精力為由希望能離開都察院,以后專心講武堂的事宜,畢竟他講武堂和都察院一起主掌于理不合。
</br></br>可像幾年前李云天請辭都察院左都御史一樣,正統(tǒng)帝再次拒絕了李云天,李云天不僅理政能力卓越而且能震懾住朝堂文武百官使得他們有所忌憚不敢肆意行事,都察院在他的坐鎮(zhèn)下更是非常流暢的運作,各派系御史雖有爭斗但都有分寸不會壞了國家事務,這正是正統(tǒng)帝所希望一幕。
</br></br>況且,正統(tǒng)帝手頭也沒有適合接替李云天的人選,李云天的資歷和威望朝中以無人能及,換了李云天無疑使得都察院失去了昔日的威懾,勢必使得朝中局勢發(fā)生變化可謂牽一發(fā)而動全身。
</br></br>故而李云天唯有繼續(xù)待在左都御史的位子上,只要有他在都察院里坐鎮(zhèn)那么一些事情就會變得簡單許多。
</br></br>本書來自/boo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