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三月中,河南郡二十一縣中,有十余縣應大哥檄文而降。</br></br>剩余幾縣的令長嚴辭拒降,并有意負城頑抗。但很可惜,他們最終未能給曹操獻上這最后的忠誠————縣中的其余官員和豪族,不愿隨這些“頑固不化”的令長成為“與城攜亡”的殉難品。他們密謀聯(lián)手發(fā)難,奪取了城池的控制權,并以令長的首級作為向征討大軍請降的禮物……</br></br>隨著河南郡諸縣的陸續(xù)歸降,關中、關西的廣袤土地基本已歸于我軍掌控之中。剩余的障礙里,最大的那個莫過于由高覽扼守的函谷關。</br></br>“天開函谷壯關中,萬谷驚塵向北空。”</br></br>函谷關函谷關扼守情函咽喉,西接衡嶺,東臨絕澗,南依秦嶺,北瀕黃河,地勢險要,道路狹窄,素有“車不方軌,馬不并轡”之稱。由于此關是東去洛陽,西達長安的咽喉,素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br></br>正是因為函谷關的易守難攻,高覽才能憑借弱勢的兵力阻擋住馬岱、張任、呂蒙三路聯(lián)軍的猛烈進攻。</br></br>說起高覽這個人,倒也是個頗不簡單的角色。論武力,他能夠與顏良、文丑、高覽并稱“河北四庭柱”但與一勇之夫的顏良、文丑不同,高覽與張合更加相似,在統(tǒng)軍作戰(zhàn)上很有一套本事。不過,由于四庭柱中其他三位過于耀眼,高覽也就顯得不那么出彩了。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輕視他。</br></br>一個很簡單的例子————高覽原本受命扼守潼關。當日雍州刺史張既逃出長安,率領兩千殘兵敗退潼關時,高覽其實可以據(jù)潼關來阻擊馬岱。而且傳聞張既就曾要求死守潼關。但高覽卻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棄守潼關,依托函谷關展開防御。</br></br>旁人或許會以為高覽膽怯畏戰(zhàn),但在我看來,他的這一選擇無疑是非常理智的————我那泰山大人被俘,數(shù)萬精銳曹軍覆滅,再加上長安失陷……面對這種種只能用“噩耗”來形容的消息,曹軍的軍心必定會大亂。</br></br>在如此情況下,一旦遭遇馬岱鐵騎的震懾(騎兵雖然不能強行攻打關隘。但用來動搖軍心卻是在適合不過了)曹軍很可能不戰(zhàn)自潰,想要守住潼關,幾乎是癡人說夢!</br></br>高覽看到這一點,才果斷地東撤至函谷關,只留少部兵馬于潼關作為牽制之用。利用爭取到地幾天時間,高覽稍微穩(wěn)定了些軍心。</br></br>事實證明,他確實做對了————馬岱、張任、呂蒙的兵馬已經被阻擋在函谷關下有十來天時間。</br></br>但是我已經不準備再讓高覽拖延下去————西線的戰(zhàn)局必須盡快結束,這樣我才能揮大軍重返中原,與二哥攜手應付東線的戰(zhàn)事……</br></br>三月十六日。我引龐德鐵騎和兩萬精銳步卒開赴函谷關。大哥則留在了洛陽。負責坐鎮(zhèn)大局,以便盡快穩(wěn)定住河南郡的局勢。</br></br>同時,大哥還要在龐統(tǒng)、司馬懿的輔佐下籌備另一些事情。諸如暗中聯(lián)系河東、河內諸士族門閥,以便為在不遠的將來,北伐大軍進軍河北做好準備。</br></br>此外,大哥還要嘗試著聯(lián)絡一下屯兵河東的曹方并州刺史田豫,看能否游說其倒戈相向。大哥與田豫本是舊識,甚至對其還有知遇之恩。若不是造化弄人,田豫說不定也在大哥麾下效力。但盡管有這么一層關系,大哥要說服田豫歸降,恐怕也不件容易地事情。</br></br>但這一切不需要我操心,我所要做的。就是盡快拿下函谷關……</br></br>兩日多后,我領軍趕抵函谷關下,從真正意義上完成了高覽的合圍。</br></br>我和馬岱、張任、呂蒙他們只隔著一道函谷關,相距不到十里,甚至能夠隱隱聽到對方的鼓角聲。</br></br>扎營完畢后,我當即遣使叩關,約見高覽。</br></br>使者攜帶了一封我親筆手書的勸降信件,信中,我沒有對高覽講什么社稷大義。百姓疾苦之類的道理。高覽不是士人,他只是一個純粹得不能再純粹的將領,社稷大義什么的,并不是他所關心的事情。用這個來勸降,只能是碰得一鼻子灰。</br></br>身為一個統(tǒng)軍將領,尤其是高覽這樣一個早過血氣方剛之年的將領,他所關心在意地東西,會比較實際一些。從這方面入手,或許能夠取得不錯地效果。</br></br>事實證明,我的預料并沒有錯————使者平平安安地返回了大營,甚至帶回了高覽的口訊,他愿意在明日與我在關前面談獻降一事。</br></br>詳細地向使者詢問了他入關直至面見高覽地一應過程后,我略一思索,又寫了一封短信,再命使者入關親呈予高覽。</br></br>龐德、陳到、凌統(tǒng)等將,對我的舉動流露出了很強的好奇和疑惑。</br></br>夕陽西垂之時,使者再次回到營中。據(jù)他描敘,高覽第一眼看到我第二封書信的內容,有那么一刻,顯得很是驚駭。隨后盡管迅速恢復了常態(tài),但卻似乎仍有些恍惚。</br></br>聽到這里,我知道先前的猜測并沒有錯。</br></br>“將軍,您是認為……高覽準備詐降?”龐德看出了些端倪,半是疑惑半是求證地詢問道。</br></br>“應該是如此。”我點了點頭,笑著說道,“高覽亦是曹營的上數(shù)之將,縱然眼下他身陷重圍,無脫身之機,也不至于這般輕易獻關歸降。他答應的越是干脆,其中越有蹊蹺……以我的猜測,高覽應是準備以答應獻降一事為障眼之法,借此使我軍防備松懈。他則會在今夜出關夜襲,擊我以疲。”</br></br>“將軍的第二封書信是……”凌統(tǒng)恍然地說道。</br></br>“只是稍稍告誡他一下罷了……”……</br></br>或許是聽取了我的告誡,又或者是察覺到我軍并未放松一絲戒備,高覽最終并未出關夜襲。</br></br>翌日上午,高覽領數(shù)十精騎出關,相隔百步與我在關前商談起獻降地事宜。經過初時的尷尬之后,高覽逐漸地放開了心胸。當從我口中得知被俘的張合、于禁二人非但未死,甚至還秘密地承擔起為我軍操練新軍的重任時,高覽驚訝中,也流露出了意動之色。高覽與張合是摯交,先前一直以為好友已然身死,此刻算是大大地驚喜了一番。</br></br>在我應允不為難其麾下將士的許諾下,高覽最終選擇了歸降,并在第二日開啟關門,迎東、西兩路大軍入關。我也與馬岱、呂蒙、張任成功實現(xiàn)會師。</br></br>至此,關中、關西之地,盡掌我軍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