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下)
面對胞弟的責(zé)備,司馬懿苦笑了一聲,緩緩地在榻旁坐下,沒有說什么。</br></br>“二哥,難道你不知道我是被荀彧差遣而來,專門為了讓你現(xiàn)身的么?”司馬旭蒼白的的面龐呈現(xiàn)出一絲異樣的潮紅,聲音虛弱地說道,“當(dāng)日離開河?xùn)|時,爹特地囑咐我小心行事,不能真讓二哥與我碰上頭。荀彧定然安排了細(xì)作暗中監(jiān)視于我,二哥這一救我,正是讓自己行跡敗露。</br></br>難道二哥還想再做7、8年的暗間么……”</br></br>說到激動時,司馬旭突然劇烈地咳嗽起來。</br></br>司馬懿急忙伸手輕輕拍打胞弟胸口,待司馬旭稍稍恢復(fù)了些,才沙啞著嗓子說道:“季達,感覺好些了么?”</br></br>看著形容瘦削的司馬懿,司馬旭已到口中的責(zé)備話語生生地咽了下去,眼睛微紅,哽咽著說道:“二哥,我……”</br></br>家中八兄弟里,司馬旭與司馬懿的關(guān)系一向最好,這也正是荀彧派他前來的原因。自司馬懿奉曹操之命離家南下至今日,兩兄弟已有八年沒有見面。前年得到司馬懿死訊時,司馬旭是除老父司馬防外,家中最為傷心的人。</br></br>此刻,記憶中熟悉的兄長話語再度聽在耳中,頓時讓司馬旭忘卻了自己的職責(zé)。</br></br>握住胞弟從錦被中伸出的左手,司馬懿緩緩點頭。</br></br>重逢的激動過后,司馬懿關(guān)切地詢問起家中的情形:“季達,父親大人身體可還康健?母親的腿疾怎樣了?……”</br></br>司馬旭一一做了回答后,反問起兄長這些年的經(jīng)歷,尤其是死訊傳出這兩年的事情。</br></br>司馬懿苦苦一笑,將早先幾年的經(jīng)歷輕描淡寫地一帶而過,到身份敗露時,才說得稍微詳細(xì)了些。</br></br>司馬懿說的平淡。司馬旭聽起來卻覺得驚心動魄。了解到自己兄長如今居然仍在廬江朝廷出任太中大夫、大將軍府左司馬地職位,驚訝之余他也不禁感到自豪榮耀。到最后,司馬旭略顯好奇地詢問道:“二哥,劉備當(dāng)真有你說的那么睿智仁厚?”</br></br>“天下英雄,能與劉公比肩者,唯曹操一人。論沙場征戰(zhàn),劉公或許不及曹操;但以識人用人御人而言,天下卻無出劉公其右者。”司馬懿的話語中帶著無可掩飾的感慨,相當(dāng)肯定地說道。”若非劉公寬宏,或許我兩年周祭之日已經(jīng)將近了。也就談不上與你在此重逢了。”</br></br>司馬旭略一猶豫,還是不得不把一個令人頭疼的話題擺了出來:“二哥,眼下你待如何?”</br></br>司馬懿沉默了許久,還是沒有做直接回答,只是勉強笑了笑,安慰說道:“此事我會好生安排解決的。季達,你且好生休養(yǎng)……”</br></br>這時,有一人進到房內(nèi),緩步走到司馬旭的病榻前。</br></br>“馬將軍……”司馬懿一見來人。忙起身見禮道,“舍弟傷重,不便起身見禮,還請見諒。”</br></br>聽司馬懿這一說,司馬旭已經(jīng)知道眼前這位氣勢攝人的英俊男子正是的近來風(fēng)頭甚勁地涼州新主馬岱。</br></br>馬岱擺了擺手,示意司馬懿不必多禮,隨即欠身仔細(xì)打量了司馬旭片刻,微笑著說道:“季達已無性命之憂,只要好生調(diào)養(yǎng)半月,便無大礙了!”</br></br>“謝馬將軍關(guān)懷!”</br></br>“兇名遠播”的馬岱居然會如此客氣。倒叫司馬旭有些不敢相信了。</br></br>寒暄了片刻后,馬岱便與司馬懿一同離去,留司馬旭安心靜養(yǎng)。</br></br>相攜來到書房后,馬岱對司馬懿道:“仲達。我已命人探查過,慕容祁前些日確實連敗給柯比能,丟了好幾片草原。他們正大舉西遷,躲避柯比能的鋒芒。</br></br>慕容祁為了籌措糧草,派游騎到各個地方搶掠搜刮。連烈狂風(fēng)(羌人)的部族都被搶過,沒想到這混蛋居然搶到我頭上來了。”</br></br>頓了頓,馬岱壓制住心頭的火氣:“看來,季達應(yīng)該是碰上慕容部的人了……”</br></br>司馬懿低頭思索了片刻。蹙著眉:“總覺得這其中有些蹊蹺……”</br></br>“仲達的意思是……”馬岱似明非明地問道。</br></br>“不知為何,懿始終覺得舍弟遇襲一事與許昌脫不開關(guān)系。”司馬懿沉吟著說道。</br></br>“仲達有什么打算?”想了想。馬岱問了一個與先前司馬旭相同的問題。</br></br>“沒有其他辦法了,只能跟家族決裂了……”司馬懿回答得雖然平淡,卻還是能夠聽出這其中的沉痛,“馬將軍,懿已決意向主公上表,請求返回廬江。”</br></br>馬岱微微一怔……</br></br>當(dāng)呂蒙大軍兵臨城下時,劉璝才深深后悔起當(dāng)初的決定來。如果一開始就聽從張松的建議,盡所能增援雒城,費觀與高沛也不至于會因失去希望而投降,或許呂蒙還被阻擋在雒城。</br></br>劉璝發(fā)現(xiàn)自己所犯的第二錯誤,就在于過高地估計了成都的防御能力。倒并非成都的城防不夠堅固!劉璝如何也沒有想到,敵軍的圍城,竟會讓城中官員百姓亂成一鍋沸粥,并直接導(dǎo)致守軍出現(xiàn)動蕩。對手的攻城還未真正展開,守軍中居然已經(jīng)出現(xiàn)逃兵。</br></br>而呂蒙所進行的第一次試探性的攻擊,更是讓城樓守兵破綻百出,笑料不斷——弓箭手在敵軍距離城樓還有如步遠時,就混亂射擊,結(jié)果自然是半根人毛都沒射中;一名緊張的軍卒自己從城上摔落下去,還順手拖累了另一個同伴……諸如此類。</br></br>而另一方面,那個似乎籍籍無名的敵將呂蒙,竟然出乎意料的棘手。劉璝自己就險些中了他的詭計——拿下雒城之后,呂蒙立即馬不停蹄朝成都進擊。他命一部兵馬偽裝成救援雒城不成而敗退的川軍。自己則率領(lǐng)大隊人馬詐做追擊的模樣,這樣一路“你逃我追”地來到成都近郊。得知己軍敗退的消息,劉璝本欲開城接應(yīng),幸好有張松急匆匆趕來提醒,才避免了城池被詐開地危險。</br></br>面對人心浮動的成都城,劉璝除了強行威壓之外,也想不出什么辦法來,至于退敵,劉璝對自己已不抱任何希望,只能寄托孟達、楊懷甚至是吳懿盡快回援。</br></br>數(shù)十名承載劉璝希望的信使。已經(jīng)從敵軍沒有包圍的西、南兩門出城,向所有能指望的郡縣求援。</br></br>不過。劉璝自己也懷疑,形同薄冰的成都城究竟還能否堅持到援軍到來</br></br>除非,能有什么破敵奇計……</br></br>刺史府議事廳</br></br>劉璝召集了城中文武官員,問計如何退敵。一眾官員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要么無計可施,要么根本不愿開口,居然讓劉璝冷場了近兩盞茶的工夫。</br></br>見無人應(yīng)答,劉璝的面龐紅赤。表情越發(fā)猙獰,突然惡狠狠地厲喝道:“你們莫要以為能夠甩下我去投降劉備。成都一旦告破,我必定拉你們給我陪葬,誰也逃不了!”</br></br>張松心知要壞事,忙不迭地出來打圓場——劉璝這番話,非但不能激起眾志成城之心,只會讓其他官員更加離心離德。</br></br>果不其然!雖然沒有人敢于出聲反駁,但許多文武官員的臉色卻變得異常難看。</br></br>“諸公,劉備乃世之梟雄,一旦被他得了西川。必定會安插親信,將權(quán)柄盡掌手中。屆時,我川中士人將永無出頭之日。”張松悲壯慷慨地向眾官員痛陳厲害,“但要我等同心同德。固守成都,待得援軍趕到之日,未必不能扭轉(zhuǎn)乾坤!”</br></br>張松的話起到了一定作用,沉寂了片刻后,終于有人開口。</br></br>“我有一計,或可破敵!”</br></br>劉璝循聲看去,大喜問道:“永言有何妙策?”</br></br>應(yīng)話者是蜀郡從事彭漾。彭漾是廣漢人在益州頗負(fù)才名,不過性格倨傲。無法見容于上官和同僚,所以官運一直不佳。劉璝執(zhí)掌川中大權(quán)后。為了打擊異己,培養(yǎng)一批忠誠于自己的親信,才將彭漾提拔起來。</br></br>“鎮(zhèn)南將軍可知那呂蒙為何將成都圍二闕二?”沒有著急回答劉璝,彭漾反問了一個問題。</br></br>“無非是兵力不足!”劉璝稍顯茫然地回道,“他最多只有兩、三萬兵馬,其中還有不少新降之軍,圍困四門根本不夠。”</br></br>“這僅僅是原因之——!”彭漾微微搖頭,自信地笑道,“呂蒙這廝,肯定還是想誘使劉鎮(zhèn)南從西、南兩門撤退。”</br></br>“永言究竟有何妙計?”張松蹙眉問道。彭漾說地這些,張松并不覺得新鮮,事實上,在場眾人十之八九都能想到這點。</br></br>彭漾微微一笑:“我等不妨將計就計。就如呂蒙的希望,遣一部兵馬打劉鎮(zhèn)南旗幟出南門南撤,待呂蒙追來,再回頭一擊,同時以城中兵馬側(cè)應(yīng),如此兩面夾擊,破敵不難!”</br></br>張松啞然一笑,失望嘆氣說道:“永言想當(dāng)然耳,城中兵馬根本不夠施行你的計策。出城的兵馬少了,呂蒙必然生疑;多了,城中哪里還有兵馬來夾擊?</br></br>再者,如若呂蒙不受誘惑,乘成都守衛(wèi)虛弱,傾力攻城又如何?”</br></br>細(xì)想了想,劉璝自己也覺得有些失望。</br></br>“這兩事根本不在話下!”睨視了張松一眼,彭漾傲然說道:“兵馬雖然不足,但城中官員士族誰家沒有府衛(wèi)家仆,就以廳中諸公,每位出200人,就可得萬余軍卒。</br></br>再者,即使呂蒙不受誘惑,我出城兵馬也可繞行至其側(cè)后,再配合城中兵馬施以夾擊。</br></br>莫要忘了,呂蒙麾下的兵馬,有許多新降之軍,一旦遭遇夾擊,極可能引發(fā)炸營。如此一來,破其何難?”</br></br>彭漾這么一分析,連張松也無話可說了。雖然彭漾的狂妄很讓人惱火,但他的智計確實不容懷疑。</br></br>沉思了片刻后,張松沖劉璝點了點頭。</br></br>如果是其他獻此計.張松或許還會猶豫猶豫但被劉璝親自提拔起來的彭漾應(yīng)該不會有什么問題。</br></br>“好,就照永言之計行事!”劉璝當(dāng)即拍案決定道,“傳我之令,即向城中大小官員,宗族大戶征召府兵家仆……”</br></br>散議之后,王累望著彭漾那洋洋得意的背影,輕搖了搖頭,跟隨黃權(quán)登上了車轅。</br></br>待馬車駛離刺史府后,王累才感嘆地說道:“公衡,還是你看人準(zhǔn),彭永言居然真有辦法讓劉璝征召府兵家仆,也虧他能想出這么一個絕妙的計劃來作為借口……</br></br>如此一來,劉璝、張松群賊死期將至矣。”</br></br>黃權(quán)淡淡一笑……</br></br>成都城東,呂蒙軍大營,中軍帥帳</br></br>“剛剛已經(jīng)得到將軍的回話……”呂蒙揚了揚手中的薄絹,笑著對帳下眾將說道,“孟達那廝已經(jīng)往成都這里回趕,將軍正領(lǐng)軍跟在他后面。</br></br>這仗,越來越有意思了……”</br></br>參與議事的降將高沛、卓膺,對呂蒙如此輕松的心態(tài)大感愕然——聽到有敵方援軍正朝成都趕來,居然絲毫不感覺緊張,當(dāng)真就不怕遭遇內(nèi)外夾擊么?他當(dāng)真有這么有打贏這一仗的自信么?</br></br>高沛、卓膺對攻守兩方的兵力對比都比較清楚,他們不明白呂蒙的自信從何而來?誠然,從大局上劉璝處于劣勢,而且情況不斷惡化。但僅就成都這一點,情況卻沒有那么差。</br></br>成都的守軍有一萬五千人上下,呂蒙這里有兩萬兩千人。多出的七千人并不足以能夠忽略成都地堅固城防。</br></br>一旦孟達的援軍及時趕到,實力對比更將完全扭轉(zhuǎn)。一內(nèi)一外的合擊,以降軍為主的呂蒙未必能承受得下來。</br></br>更讓高沛、卓膺驚訝地是,關(guān)平、沙摩柯等人也同呂蒙一般,談笑風(fēng)生,完全沒有半點擔(dān)心的意思。</br></br>“定國,今天夜里就辛苦你了。每隔半個時辰,攻他一次城……”收斂起笑聲,呂蒙對關(guān)平吩咐道。</br></br>“恩!”關(guān)平點點頭,起身離帳而去。</br></br>“算來,也該有反應(yīng)了……”將目光投向地圖,呂蒙嘴角微翹,輕喃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