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下)
西涼,武威“開戰(zhàn)了,開戰(zhàn)了!父親,開戰(zhàn)了……”韓肅急步匆匆邁入涼州刺史府,一路高呼著朝議事廳而來。</br></br>“大呼小叫什么?”正與親信商議要事的涼州刺史韓遂皺了皺眉頭,略有些不滿地看著自己的幺子,沉聲說道,“時常讓你跟段老大人去學學修心養(yǎng)性的本事,你卻總是當成耳邊風。耐不住性子,怎么做的大事?”</br></br>韓遂五十余歲,相貌儒雅,頗似一個飽學的儒士。初見面的人,根本不會想到眼前這大儒模樣的人,居然是以心機詭變著稱的涼州刺史韓遂“韓九曲”。韓遂本有兩子,長子韓益性情與韓遂本人較為相似,做事也比較沉穩(wěn),韓遂本有意培養(yǎng)其承繼自己的位置。但可惜的是,當日與馬超反目時,在那場慘烈的潼關大戰(zhàn)中,韓益在混戰(zhàn)中被殺。次子韓肅雖然不乏聰穎,但性情卻過于急噪……韓遂平日對獨子要求相當嚴格,此刻挨了訓后,韓肅也不敢反口,只能乖乖低下頭來,做出一副受教的模樣,心中卻不大以為然。</br></br>“哎……!”以韓遂心機之深,如何不知兒子心中的想法,無奈地暗嘆一口氣后,“到底怎么回事?什么開戰(zhàn)了?”</br></br>見逃脫了一頓訓話,韓肅精神一振,急聲說道:“父親,劉備與曹操開戰(zhàn)了。而且是全面開戰(zhàn)!”</br></br>“哦……?!!”雖然先前已經(jīng)猜到了些什么,但當韓肅將事情道明后,韓遂的心弦還是輕顫一下。</br></br>“據(jù)報,劉備自荊、揚兩州北上進攻曹操,號稱動用大軍50萬人!”韓肅繼續(xù)興奮地說道。</br></br>“50萬?”廳內(nèi)立時響起一陣細微的抽氣聲,顯然對這一數(shù)字感到震驚。出乎韓肅的意料,自己父親面上表情卻沒有出現(xiàn)什么變化,似乎根本沒能聽得進去。</br></br>“說是50萬。其實最多也就2、30萬……”一名眼銳如隼的中年將領低聲說道。</br></br>“彥明說地不錯……”韓遂點了點頭。捋著頷下的長髯,緩緩說道,“但就算只有2、30萬人,以今時的曹操恐怕也不易應付!劉備這機會選的實在是不錯。”</br></br>名喚“彥明”的中年將領正是韓遂之婿閻行。其少年時便身負勇名,跟隨韓遂之后。在韓遂與馬騰因誤會而起一次內(nèi)訌戰(zhàn)斗中,閻行曾激斗當時已經(jīng)聲名雀起的少年馬超。在長矛被折斷的情況下。閻行奮勇?lián)魵ⅠR超坐騎,并險些以斷矛刺死馬超本人。那一戰(zhàn),閻行雖然占了馬超年少的便宜,但其武勇卻也勿庸置疑。經(jīng)那一戰(zhàn)之后,韓遂開始重用起閻行、并最終招其為婿。最讓韓遂滿意地是,閻行不但身手出眾,而且還善于用腦,這在性情粗豪地西北漢子中是相當難得的。有些時候,韓遂不禁感嘆,為何閻行不是自己的親子。</br></br>“先是天子駕崩,又連遭洪澇瘟疫,看來曹操的運氣也用光了……”閻行眼中閃過一絲寒芒,“說不定這一次劉備還真能成事……”</br></br>“沒那么容易……”韓遂搖搖頭,淡笑說道,“曹操這個人,不能當一般人來看。當年在濮陽被呂布打得落花流水,在官渡以一敵十迎擊袁紹幾十萬大軍……這樣地困境,常人早就垮了,可他楞是能挺過來,還能反敗為勝,這靠的并不完全是運氣。當然,劉備也不是個善茬。他能靠一個區(qū)區(qū)地汝南郡發(fā)家,如今占據(jù)荊、揚、交三州。曹操和劉備這一戰(zhàn),誰勝誰敗,現(xiàn)在還不一定呢!”</br></br>“主公,這次我們該幫誰?”相貌粗豪的韓遂愛將梁興急切問道。韓遂笑了笑,卻沒有立即回答。</br></br>“曹操答應封主公做驃騎將軍,還要將天水、扶風割給主公,劉備那廝到現(xiàn)在還沒派個鬼影子過來,分明是不將主公放在眼里。”部將楊秋面帶怒氣地說道,“末將以為還是該幫曹操!”</br></br>“主公怎么想?”閻行見韓遂依然是笑而不語,知其必定是有了主張,恭敬地詢問道。</br></br>“不急,先等等。看清楚情況再說……”聽到楊秋提及“驃騎將軍”時,韓遂眼中雖然閃過一絲熱意,但隨即便被掩飾了起來。</br></br>“父親是想坐山觀虎斗?等曹、劉兩方打到精疲力竭,我們再聯(lián)合勝地一方,對付敗的一方……”韓肅眼中一亮,急切地說道。韓遂笑看著自己獨子,流露出一絲贊許之色,但隨即,出乎眾人意料地說道,“是坐山觀虎斗。但卻不是聯(lián)合勝方對付敗方,而是……聯(lián)合敗方對付勝方!”</br></br>這話一出,廳內(nèi)無人不驚,皆愕然地看著韓遂,不知道他的真實意圖是什么。</br></br>“嗬……!”收斂起微笑,韓遂略顯惆悵地嘆了口氣,無奈地說道,“雖然很不甘心,但不得不承認,這天下到如今已是曹劉兩雄對峙的局面。無論是我西涼,還是遼東、西川,都已無法跟這兩方抗衡。公孫康那小子自以為是,以為憑他那點小伎倆就能把曹操和劉備玩弄在股掌之間,結果碰得頭破血流,丟人現(xiàn)眼,徒惹無數(shù)笑話。如果不是因為顧忌到劉備,區(qū)區(qū)的遼東早就被曹操拿下了。我西涼雖有鐵騎縱橫,但無論是人力、物力、財力都跟曹、劉差的太遠,根本沒有一拼的本錢。這次他們兩家的大戰(zhàn),無論是誰勝了,都可能借著勝勢以圖一統(tǒng)天下。到那時。他們絕對不會放過我西涼。所以,咱們要幫的,不是勝地那方,而是敗的那方。只有讓他們繼續(xù)對峙下去,西涼才有活路。”</br></br>“明白了嗎?”最后這句話,韓遂表面是在詢問一眾下屬,但真正的對象卻是韓肅。</br></br>一陣錯愕后,韓肅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br></br>“彥明。代我給曹操回信。就說一旦調(diào)集齊各部兵馬,我就會率軍南下為他助戰(zhàn)……”對閻行做了交代后,韓遂起身施施然離去。除寥寥幾人外,廳內(nèi)多半人還是沒能真正弄懂韓遂的意思。</br></br>一個個面面相覷……成都,益州刺史府內(nèi)。同樣也在為劉、曹大戰(zhàn)之事爭論不休。圍繞是旁觀,還是參戰(zhàn);若參戰(zhàn)。是助劉備、還是助曹操等問題,益州文武形成了截然對立的幾大派別—其中一派,主張益州軍應當乘劉備北伐、腹地空虛的機會,與曹操言和,同時派遣大軍進攻荊州,而后憑借荊、益兩州坐望天下。這一派里,包括了劉璋的族弟劉循,益州望族吳氏的族長吳懿,望族張氏地張肅、張松兄弟等人,涉眾頗廣。以秦宓、王甫為首地少部官吏,則堅持認為曹操弒殺先帝、妄立天子,乃是漢室社稷的大患。劉備北伐乃是順應天意民心之舉,劉璋身為漢室宗親,又接受了“章和天子”所授的宗正之職,此時自然是應該興師攻曹,響應劉備北伐。這一派里,只有十余位清流名士。而剩余的人,卻是主張兩不相幫,坐山以觀虎斗,等待時機。這一派里,包括了以嚴顏、張任為首地益州軍將領,和黃權、王累等州郡大吏。三派人爭執(zhí)不休,令益州刺史劉璋頭疼不已。劉璋本就沒有逐鹿中原的雄心,甚至對戰(zhàn)事都感到畏懼。權衡之后,劉璋還是選擇了兩不相幫。當劉璋做出最終決定后,劉循、吳懿、張肅、張松、孟達等人迅速地交流了一陣眼神,似乎做出什么決定。但幾乎沒有人注意到這一切,只有心思精細地張任察覺到一絲異常略顯疑惑地朝劉循等人看了一眼。遼東“這劉備還真會選時機。”公孫恭擊掌嘆氣道,“連遭洪災瘟疫,曹操實力已經(jīng)大減,這正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早知道如此,我們?nèi)绻壬弦坏龋竭@個時候再起兵,說不定就打下幽州了。哎!可惜這么好地機會,就白白失去了!”</br></br>說到這里,公孫恭流露出無比的懊惱之意。</br></br>“怎么會失去?”一直沒有說話的公孫康眼睛直直地盯著身前桌案上的幽州地圖,冷冷地說了一句。</br></br>“呃……!”公孫恭一陣微愕后,似乎會過意來,驚訝地說道,“兄長是準備不管上次跟曹操訂下的盟約?”</br></br>“什么狗屁盟約?”公孫康咬牙切齒地說道,“那是天大的恥辱。不殺了曹操、劉備二賊,怎能消我心頭之恨!”</br></br>“兄長,同時與曹、劉為敵,恐非良謀啊!”公孫恭擔憂地說道。</br></br>“我知道分寸。”公孫康冷冷一笑道,“先借劉備來打垮曹操,然后再收拾掉劉備。看誰還敢戲弄我公孫家!”</br></br>見公孫康心意已決,公孫恭也只能默然點頭……汝南、南陽兩郡邊境,平氏縣小唐亭我與龐統(tǒng)駐馬在河畔,眺望著唐水中一眼不見盡頭水軍船隊。唐水是漢水的一條支脈,原本也就只有不到五丈寬,但去年突發(fā)洪澇之后,水位暴漲。盡管已經(jīng)過去好幾月,但水位仍要比正常時候高出許多,眼前的河面竟寬達七丈有余。憑借如此便利的河道,糧草輜重的運輸變得相當輕松,大大地減少了人工和糧食的耗費。</br></br>“去年八月中時,唐水曾經(jīng)決堤,平氏、魯山兩縣六千余百姓死于洪水之中!”望著眼前平緩的河水,龐統(tǒng)感慨地說道,“隨后,兩縣又爆發(fā)嚴重瘟疫,死傷兩萬余人。這兩縣本來也算是汝南和南陽郡中屈指可數(shù)的富庶之地,如今哪里還有半點富庶的影子?”</br></br>平氏是我這路大軍攻克的第二個縣。但與其說攻克,不如說接收。大軍出新野后,北上攻擊了八十余里,還沒有與曹軍發(fā)生過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碰撞。平氏令和湖陽令都在大軍將至之時,就自行出城獻降。而且,縣中的士紳百姓,對我大軍的到來也頗感欣喜,大有簞食以迎的意思。但我很清楚,這只是曹操的戰(zhàn)略回避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