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下)
建安十二年八月二十四日黃昏,大哥攜徐庶,在馬岱兄弟、龐德所率千余鐵騎的護衛(wèi)下趕到襄陽,坐鎮(zhèn)起荊州大局。</br></br>廬江方面,則由征南大將軍府司錄孫乾,征南大將軍椽、典農(nóng)中郎將張懿,征南大將軍屬、軍議校尉魯肅,以及輔漢將軍龔都,共同署理軍、政事務(wù)。(注:同為開府將軍的屬官,長史、司馬、司錄“椽、中郎“屬、列曹參軍。所以,孫乾的職位要高于張懿,張懿高于魯肅。諸葛亮和龐統(tǒng)比較特殊,既擔任前、右將軍府長史,而原先征南大將軍府左、右司馬的職位也沒有卸任。)大哥趕到襄陽時,張魯恰好第三次遣使求援。巴西的全境已經(jīng)盡落曹軍之手,目前曹軍與楊松叛軍正對巴中發(fā)起猛攻。</br></br>張魯一面譴其弟張衛(wèi)據(jù)險而守,一面正準備繼續(xù)向東退卻。情勢已到相當緊急的關(guān)頭,出兵救援已是刻不容緩。是夜,大哥列席,我主持了出兵前的最后一次議事,就隨我出征漢中、及留守荊州駐防的人選、軍隊,糧草輜重的供應(yīng)運輸,戰(zhàn)爭期間荊州對內(nèi)對外的一系列對策等做了詳細的商議安排。</br></br>大約到戌亥之交,議事才告結(jié)束。眾人散去后,我和大哥又在刺史府書房內(nèi)談了近兩個時辰后,才秉榻歇息。翌日清晨,巳時一過,襄陽西城外大哥神情莊重地完成了祭祀天地鬼神的儀式,隨即朝司儀官吏點了點頭。沉悶雄渾的牛角聲突然響起,聲音直沖天際。我頂盔束甲,矗立烏錐神駒之上,聽得號角聲。拱手抱拳向祭臺上的大哥行了一禮,大哥微笑著點了點頭。</br></br>撥轉(zhuǎn)烏騅,我將手中令旗輕輕前揮,整裝待發(fā)的龐大戰(zhàn)爭機器緩緩起動,朝上庸方向行進而去。這一次自襄陽隨我出征的大軍有三萬五千人,其中包括朱桓地狼牙營,沙摩柯的無前飛軍,馬岱的鐵騎。此外。</br></br>到達上庸之后。我還會從黃忠的部眾中抽調(diào)一部。從上庸進入漢中一路山路崎嶇、地勢險惡,一般騎兵無法適應(yīng)這樣的山路行軍作戰(zhàn)的要求,這次我索性就將趙云和風騎營留在了荊州。相形之下,馬岱和他的鐵騎由于以前有過不少山地作戰(zhàn)的經(jīng)驗。所以不存在什么適應(yīng)地問題。</br></br>而因陳到需要扼守新野,所以虎熊營也沒有征用。龐統(tǒng)作為右將軍府長史兼司馬。隨車出征參謀軍機。向上庸行進地途中,我向閻圃詢問了漢中的一些較為隱秘的情況。閻圃在轉(zhuǎn)達了張魯?shù)钠惹星笤夂蟆1銕еc懇求催促意味留在了襄陽。</br></br>一直到大軍真正出動,他才徹底地松了口氣,回我話時面上滿是感激之意。漢中地政權(quán),很有些政、教合一的意思,張魯既是朝廷任命地漢寧太守、鎮(zhèn)民中郎將,同時又是一個宗教領(lǐng)袖。要了解張魯,就不得不提及“五斗米教”。</br></br>“五斗米教”又稱為天師道,創(chuàng)始人是張魯?shù)淖娓笍埩辏置麖埖懒辏州o漢,沛國豐縣人,傳為留侯張良九世孫,生于吳郡天目山。此人少小通達五經(jīng),曾入太學(xué),舉賢良方正,后任巴郡江州令。</br></br>不久棄官隱居洛陽北邙山。章、和二帝屢征不就,與弟子王長杖策入淮,經(jīng)鄱陽溯流至云錦山煉丹,修長生之道,三年丹成。其聞巴蜀瘴氣為害,遂與弟子赴蜀郡鶴鳴山傳道。永和六年造作道書二十四篇,自稱‘太清玄元’,奉其道者,須納五斗米。所以稱為“五斗米教”。</br></br>張魯本人,其實也算個很了不得地人物。早年的他,曾通過依附劉焉奪取漢中,隨后又與劉焉之子劉璋反目,憑漢中(包括漢中和巴郡兩郡)割據(jù)一方。</br></br>張魯以“五斗米道”教化百姓,轄下百姓幾乎人人信教,供奉道君。在教義的勸導(dǎo)約束下,漢中社會穩(wěn)定,道眾安居樂業(yè),幾乎成了漢末的一方“樂土”。以張魯?shù)哪苣停J匾环剑c劉璋劃地而治,還是綽綽有余的。</br></br>但如果將對手換成曹操或是大哥,恐怕就不是他所能抗衡的了。無論誰占領(lǐng)了漢中,要想真正安定下來,倒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br></br>漢中政教合一的特殊情形,就決定了張魯身份的重要性。想穩(wěn)定漢中,就必須借助張魯。想必曹操如今也在爭取讓張魯投降,不過幸好,張衛(wèi)、楊任等人都堅決的主戰(zhàn)派,連閻圃也不希望就此歸降曹操,這才堅定了張魯抗戰(zhàn)之心。</br></br>二十六日黃昏,大軍趕至上庸。稍事休瞽半日后,我留下文聘、向?qū)櫠随?zhèn)守上庸,同時抽調(diào)黃忠本人和5000駐軍,隨后大軍迅速折向西南,向巴中行進。巴中,綏定縣心中惶惶的張魯還沒有等到援軍,卻先收到了曹方的勸降書。勸降信的落款處是曹操的大名,并加蓋了大漢丞相的印信,曾與曹操有過幾次通信的張魯并不甚費力地認出了寫這勸降書之人,正是曹操本人。</br></br>曹操表示,對漢中用兵并非是與張魯有私人恩怨,而是為社稷大局不得已而為之,所以請張魯不要心懷驚懼。同時,曹操向張魯承諾,只要張魯愿意投降,可以授其鎮(zhèn)南將軍,封閥中侯,而且張魯幾子亦皆可封侯。曹操的承諾不可謂不優(yōu)厚,情知無力對抗的張魯還真有些動心了,而他身邊的一些近臣也勸其慎重考慮。</br></br>“誰敢再讓我大哥投降曹操,我現(xiàn)在就剮了他!”張衛(wèi)抽出身側(cè)配劍,惡狠狠地盯著那幾個近臣。幾名近臣皆噤若寒蟬,再不敢說什么。</br></br>“公歷。把劍收起來。堂上舞刀弄劍,成什么樣子?”張魯相貌威嚴有度,不過眼下精神卻顯得委靡,沖張衛(wèi)揮了揮了手,有些無奈地說道。</br></br>“哼……!”不敢不聽兄長的話,但張衛(wèi)卻不愿放過那幾個近臣,沖他們怒瞪一眼后,用力將劍插回鞘中。</br></br>“大哥。曹操這人殘忍好殺,又沒什么信義,要投降他,那還不如投靠廬江的劉皇叔呢。什么鎮(zhèn)南將軍。什么閥中侯,現(xiàn)在說地好聽。萬一真投降了,是死是活全憑曹操一句話。上次曹操騙我們?nèi)ミM攻上庸。誰想他自己想要的也是上庸,完全是拿我們槍使,要不是人家放了一馬,我那兩萬人根本就回不了漢中。我是不想把命放在他手上!”</br></br>當日拜對方仁慈所賜得以從上庸城下安然返回漢中這件事,最初雖令張衛(wèi)羞慚,但后來想想對手是威震天下的名將關(guān)羽、張飛,也就釋然了,反而逐漸對劉備方產(chǎn)生了些須好感。如果讓張衛(wèi)在曹、劉兩方中選擇,他肯定選擇劉備。</br></br>“寧可相信一條狗,我也不相信曹操!”張衛(wèi)賭氣說道。</br></br>“嗬……!”張魯嘆了口氣,頹然以手支額,“還奪得回漢中么?”</br></br>“怎么奪不回,只要荊州的援軍到了,就不用怕曹操了!”張衛(wèi)倒是很有信心。</br></br>“公歷將軍說的不錯!”校尉楊任接口道,“曹操這幾年雖然風光,但在劉皇叔手里倒是沒占過什么便宜。”楊任雖然與楊松同出漢中楊族,但支系不同,而且關(guān)系一向不佳,并沒有隨楊松一起叛亂,反而擊退過楊柏的一次進攻。</br></br>“但聽說這些日子曹操也在威脅荊州和揚州,劉備未必會來救援。師君已經(jīng)派了三撥人求援,還沒見有一兵一卒過來。”一名“治頭大祭酒”不太樂觀地說道。(張魯不置長吏,以教中祭酒管理地方政務(wù))“閻功曹說過,漢中與荊州唇亡齒寒,他們不可能不來救援……”楊任安慰眾人道。</br></br>“但愿如此吧……”那名大祭酒嘆了口氣。</br></br>“師君,師君,大喜,大喜……”一人急沖沖地跑進大堂內(nèi),手舉著一封絹書,大聲呼喚道。</br></br>“陽土,你回來了?!!!”張魯一見這人,立即站起身,驚喜交加地詢問道,“怎樣了?”</br></br>這人正是奉張魯之名前往荊州求援的一名祭酒,聽得張魯相問,也不顧氣息的急促,連忙回道:“師君,荊州地大軍已經(jīng)出動了……”</br></br>“來了多少人?誰領(lǐng)軍?”還未等那祭酒說完,張衛(wèi)上前一把抓住他地胳臂,急切異常地問道。</br></br>“有四萬大軍,是由張右將軍親自領(lǐng)軍救援!”</br></br>“張右將軍?!!!張飛!!!哈哈哈……”張衛(wèi)失態(tài)地狂笑起來,仿佛要將心中的郁悶一掃而盡。聽了那祭酒的回答后,張魯也明顯露出松了口氣的表情。可以說,這已經(jīng)是能夠期盼到地最得力的救援了“張右將軍地大軍到哪里了?”張魯恢復(fù)了精神,和聲問道。</br></br>“應(yīng)該已經(jīng)過上庸了!”</br></br>“那也就說只需三、五日即可到達……”</br></br>八月三十日黃昏時分我率領(lǐng)大軍前鋒萬人抵達綏定。而此刻,曹軍也開始猛攻落旗山隘口,逼壓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