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下)
正月十七日,我和趙云動身返回荊州。根據(jù)細作的回報,天子的改制詔書已經(jīng)傳遞到豫、兗、青、徐諸州,預(yù)計也要不了多久就會送達荊、揚兩州。揚州這里自然沒有什么大礙,若不出意外,二哥將會順理成章地由揚州牧轉(zhuǎn)任揚州刺史。但荊州情況就不同了,為破解曹操的陰謀,必須打一個時間差,要在詔書剛一到達荊州的時候,我便立即上書天子,并通告天下—我,荊州牧張飛,“奉天子之詔”正式轉(zhuǎn)任荊州刺史。在這里,賭的就是曹操使者不會直接削奪我的荊州牧職,并在我的面前當眾宣布由另一個人取我而代之成為荊州刺史。改制之后,各州州牧轉(zhuǎn)任州刺史是想當然的事。任他曹操如何大膽,也不敢同時換掉九個州的州牧(大漢十三州一部中,有九個州的主官稱州牧,其中有5個州來自曹操自己轄下)。而這,就是我的名分所在。由于是輕騎趕路,第三天正午我和趙云便抵達了襄陽。若非前幾日下了一場雪,積雪融化造成道路泥濘,甚至還能夠快上半天。不出意科,龐統(tǒng)、蒯越他們也已對改制一事有所討論。當然由于此事非常關(guān)鍵,若被有心人士所知,很可能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所以龐統(tǒng)和剿越商議之后,決定暫時將消息控制在一定范圍內(nèi)。同時為防止曹方細作潛入散布“謠言”,龐統(tǒng)借口曹軍增兵南陽,意欲威脅荊州,調(diào)動兵馬將邊境封鎖了起來。襄陽議事廳“此計甚妙!”聽我將徐庶、魯肅等人擬定的對策詳細道出后,龐統(tǒng)輕一擊掌。呵呵笑道,“管教曹操吃個啞巴虧!”</br></br>“恩!”蒯越先是點了點頭,隨即也不忘提醒道,“但曹操向來狡詐,也需當謹慎以對。”</br></br>“蒯公說的是!”我輕點頭說道,“預(yù)計這幾日天使就會趕到荊州,必須抓緊時間做好一切應(yīng)對準備。此計的關(guān)鍵,就在于時間之差。若不出所料。天子詔書傳達至荊州之后一、兩日內(nèi)。劉先那廝必然要興風作浪一番,一定要搶在他的前頭。”</br></br>“蒯公,士元,季常。準備事宜就勞你們多多費心了!”</br></br>我認真地對蒯越、龐統(tǒng)、馬良三人交代道。</br></br>軍放心,下官職責所在!”三人齊聲應(yīng)道。</br></br>“將軍。交州的情況如何了?”荊州這邊地事務(wù)商議完畢后,龐統(tǒng)不忘詢問一下交州的情況。由于某些原因。包括交州諸郡歸附、以及隨后的日南叛亂等最新的情況還沒來得及傳遞到荊州這邊來。</br></br>“原本大事已定,后來又出點問題……”我將交州的情況說明一下后,轉(zhuǎn)頭跟劉磐開玩笑道,“公權(quán),仲業(yè)在交州建立功業(yè)不小。等平叛戰(zhàn)打完后,他的職位說不定都能趕上你了!”</br></br>劉磐性格直爽豪邁,又與文聘關(guān)系極好,對我的玩笑并無絲毫在意,反而大笑說道:“能得到主公和將軍賞識,是仲業(yè)的運氣。交州這一幫烏合之眾,怎么會是我軍地對手。這樣好地立功機會,這小子如果還抓不住,我也饒不了他!”</br></br>“平定占族叛亂,僅靠攻殺恐怕還不夠。若陸遜將軍一味殺戮,一者有損主公名聲,二來必會使?jié)h占兩族矛盾激化,到那時除非將其滅族,否則交州恐怕難息戰(zhàn)亂。以我之見,還是攻心為上,”蒯越輕捋長髯,沉吟說道。</br></br>“蒯公放心,陸伯言不是個莽撞的人。相反,他比任何人都要謹慎細心。”龐統(tǒng)笑著寬慰道。</br></br>就在我返回襄陽的第三日,屯駐邊境的軍士快馬急報,有許昌來地天子使者——少府劉馥一行十數(shù)人要求進入荊州。得到我的肯定回復(fù)后,百多名軍牟“護衛(wèi)”著劉馥一行來到襄陽。</br></br>“……”當著荊州群臣,劉馥宣讀了改制詔書,隨后上前幾步,將黃綾圣旨遞向跪在最前列地我,“右將軍,請領(lǐng)受圣旨!”</br></br>這家伙對我的稱謂絕對有問題。無論如何,我“目前”還是荊州地主官,他不稱我“州牧”或是“刺史”,只稱我“右將軍”,擺明是不準備承認我有轉(zhuǎn)任荊州刺史的資格。</br></br>“臣領(lǐng)旨!”我伸雙手接過圣旨接下,隨即躬身行了一禮。廳內(nèi)一眾荊州文武官員齊呼“萬歲”,隨著我躬身施了一禮。</br></br>“右將軍請起,諸公也請起!”劉馥急忙探手請我扶起,淡笑招呼道。</br></br>劉馥四十歲上下,身材頎長,樣貌消瘦,別有一番儒雅的氣質(zhì)。在原先的歷史中,他本來應(yīng)當擔任揚州刺史一職,但在這個變化了的時空,恐怕是沒有機會了。(演義中,這人就是在赤壁之戰(zhàn)前曹操吟賦時,觸曹操霉頭而被刺死的那位)“當年在許都時,馥曾有幸拜領(lǐng)右將軍虎威。多年不見,右將軍威名日盛,愈發(fā)教人景仰了!”帶著和煦的笑容,劉馥狀似親昵地對我說道。</br></br>“劉少府客氣了!”我對他倒是沒有一點印象。原先的“張飛”在許昌時恐怕也不會留意這么一個人,而“我”更是從來沒見過他。</br></br>“異度公,別來無恙啊!”劉馥忽作驚喜之色,上前幾步迎上了蒯越。蒯越與劉馥當年曾同在洛陽為官,算是舊識。</br></br>“元穎風彩不減當年啊!”蒯越也是一副欣喜神色,熱情招呼道。</br></br>寒暄了幾句后,劉馥嘆了口氣,說道:“子柔公才冠荊襄,不科卻英才早逝,惜哉。惜哉。當日在許都聽聞消息時,馥亦是傷感不已。”</br></br>“勞元穎記掛了,越代亡兄謝過了!”蒯越輕施了一禮。</br></br>“你我之間,又何必如此?”劉馥立時將捌越扶起,“異度身為荊襄士官之魁,此次于荊州推行改制之事,還要勞你多多費心了。劉刺史于南陽復(fù)建刺史部不久,麾下極為缺乏能士相助。異度身為荊州別駕。當助力一二!”</br></br>劉頹先前的聲音并不是很大。但最后這幾句卻是出人意料的響亮。當聽到“劉刺史于南陽復(fù)建刺史部……助力一二”的話時,議事廳內(nèi)立時響起一陣細微的議論聲,許多人輕聲交流著什么。只要是稍有腦袋之人,就能聽出劉馥話中的“劉刺史”指地是劉先。他雖未說“明。但言下之意已相當明了。想來撬我的墻腳,也要看你有沒有這本事!我眼中寒光一閃。一股凌厲的殺意籠罩上正侃侃而談的劉馥,但很快又消散不見。劉馥忽然不自禁地打了個寒戰(zhàn)。左右張望了一下,隨即轉(zhuǎn)頭看向我。我早已將心中的怒意驅(qū)散,上前幾步,笑著對劉馥說道:“劉少府遠來疲憊,且請至館驛歇息片刻,晚間飛于府中設(shè)宴為劉少府接風。”</br></br>也不待劉馥表示什么,我直接對馬良說道:“季常,勞你引少府大人前往館驛!”</br></br>劉馥顯然還有意乘著這個云集了荊州大部將官的機會,再搞些風浪來。但我這帶著半強迫意味的“請入館驛休息”,讓他不得不收起滿腹的話語,“乖乖”隨著馬良離開了議事廳。劉馥人雖然離開了,但他掀起地那股異潮卻沒有平息。照他先前話中地意思,分明就是表明新任荊州刺史將會是劉先。而我,將就此失去荊州主官之職。名不正就言不順。無法擔任荊州的我,日后再執(zhí)掌荊州軍政大權(quán),就不免有篡權(quán)的嫌疑。雖然在這亂世,也時常有地方諸侯不顧圣命,自領(lǐng)州牧、州刺史,甚至自拜大將軍的情況發(fā)生,但這對大哥卻是不可行地。大哥抗衡曹操最大的本錢,無外乎就是絕佳地名望和漢室正裔的身份。在沒有特殊借口地情況下,就不顧圣命自授一州刺史,大哥的名望勢必會受到極大的打擊。(歷史上大哥自立漢中王和稱帝,分別是在曹操稱魏王和曹丕篡漢的情況下進行的,可說有充足的理由)“按照其他各州的慣例,改制之后州牧順理成章過渡為刺史。將軍既為荊州牧,自當轉(zhuǎn)任荊州刺史。”蒯越朝議論聲最大的地方看了一眼后,朗聲說道。</br></br>蒯越在荊州群臣中的名望最著,由他第一個開口是最適宜的。</br></br>“正是如此。此事關(guān)乎荊州民心、軍心,一日不定,一日難安。還請將軍即刻上表圣上奏明此事,再挑選吉日完成轉(zhuǎn)任荊州刺史儀式。”龐統(tǒng)附和說道。</br></br>“但適才天使似乎稱什么南陽的劉刺史……”有人期期艾艾的提出異議道。</br></br>“劉先自荊州叛逃,罪責深重,更枉顧荊襄士民,這等無恥之徒若能做荊州刺史,如何叫百萬荊州子民臣服,如何讓十萬荊襄將士寬心。”劉磐毫不客氣地打斷了那人的話。</br></br>“天子詔書中,并未言明由誰繼任荊州刺史,這分明就是允許將軍由州牧轉(zhuǎn)任刺史!”龐統(tǒng)不給少數(shù)有心人士任何機會,帶著些許強詞奪理的意思,異常肯定地說道。</br></br>“請將軍即刻就轉(zhuǎn)任荊州刺史之事上書天子,通告天下。”蒯越長身行禮請命道。</br></br>“請將軍即刻就轉(zhuǎn)任荊州刺史之事上書天子,通告天下。”龐統(tǒng)、趙云、劉磐、黃忠等人亦隨在蒯越之后請命道。</br></br>到了這個光景,其他人也知此事實際已是無可更改,不管情愿不情愿,先后躬身請命道。</br></br>“諸公好意,飛實不便駁拂!”我也不含糊,當即對蒯越、龐統(tǒng)說道,“蒯公,勞你為我上書天子。士元,你命人將此事通告荊襄九郡!”</br></br>“是!”</br></br>蒯越的“辦事效率”極高(其實早已準備好了),小半個時辰后,前往許昌的使者便已動身。龐統(tǒng)也差不到那里去,數(shù)十匹快馬飛馳出襄陽,急赴荊州各郡縣。晚間,我在府上設(shè)宴款待劉馥。劉馥興沖沖而來,卻發(fā)現(xiàn)席上只有二十數(shù)位將官,如龐統(tǒng)、馬良、劉磐、趙云、黃忠等。其余絕大部分將官,甚至包括蒯越在內(nèi),都已身體不適或是其他借口,缺席了此次接風宴。望著二十余位陌生的的將官,劉馥甚至不知該如何打招呼。當我為他一一做了介紹后,他基本也已明白我的意圖——雖然不認識本人,但大部分荊揚將官的名字劉馥還是聽過的。這里在坐的人中,除了來自揚州的七、八人外,其余幾乎都是荊州的對曹強硬派。對這些將官,任劉馥舌璨蓮花,也不能蠱惑到哪怕是一個人。但此刻,劉馥也無心計較這些,有一件事讓他更加窩火。</br></br>“右將軍,聽聞您已將那件事通告荊州各郡了!”</br></br>“少府大人說的是哪件事?”我故作糊涂地說道,“張某是一個武夫,成天丟三落四,還請明言。”</br></br>劉馥嘴角的肉很快地顫動了一下,強自鎮(zhèn)定地說道:“便是您由荊州牧轉(zhuǎn)任荊州刺史一事。”</br></br>“哦……!”我恍然大悟道,“原來是這事啊,確是如此!”</br></br>“右將軍為何擅自將此事公之于眾?”</br></br>“反正是遲早的事,張某又是個急性子!”我滿不在乎地說道。</br></br>估計劉馥會有點雞同鴨講的感覺,反正他的臉已經(jīng)有點紅了:“右將軍怎敢擅稱荊州刺史?”</br></br>“其余各州皆是由州牧轉(zhuǎn)任刺史,我荊州不過是依例行事罷了。難道這其中還別有隱情?”龐統(tǒng)不冷不熱地接口道。</br></br>“但荊州已有……”劉馥很不甘心地分辯道。</br></br>“哦,對了!轉(zhuǎn)任荊州刺史之事,張某已命快馬上書天子,并通傳各州了。”仿佛沒有聽到劉馥的話,我自顧自地說道。</br></br>劉馥再也維持不住平靜的表情,面上青白之色不住變幻,最后起身對我說道:“馥身體不適,無法飲宴。有負右將軍好意,實在愧疚!”</br></br>“可需大夫診治?”我關(guān)切地問道。</br></br>“謝右將軍,這倒不必!右將軍,諸公,馥先告退了!”</br></br>說罷,劉馥頭也不回地離廳而去。</br></br>“哈哈哈……”哄然大笑從廳中響起。兩日后,劉馥實在無法改變什么,只得無奈地起程返回許昌。這里,畢竟是荊州,而不是他的許昌,而我,也算是半個‘地頭蛇’了,他劉馥也不是什么強龍,憑什么跟我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