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打掃戰(zhàn)場,準備撤離。投槍要全部回收!”我對林雪、金疇和剛從山上下來的廖化吩咐道。</br></br>“將軍,敵軍的兵器和衣甲是否收繳?”廖化問道</br></br>我略一思索,說道:“把兵器帶走,衣甲就不要動了!”這些兵器都是重騎的制式騎槍,雖然現(xiàn)在我軍還沒有重騎。但將來說不定會用到。而且實在不行,還可以回爐重鑄成其他兵器,剛才我拿了一桿騎槍仔細觀察了一下,這些騎槍可都是由難得的精鐵打造而成,質(zhì)地很好,不帶走實在太可惜。</br></br>重騎身上的衣甲雖然也比較珍貴,但一者戰(zhàn)后損壞比較嚴重,許多鎧甲甚至已經(jīng)破爛不堪;二者剝?nèi)〔灰祝M時間,再過不長時間宛城的2000步軍就快到了;三者剝?nèi)£囃鰧⑹康囊录祝瑢λ勒咛蛔鹬兀瑥埨C軍的這些重騎士兵英勇、忠貞的表現(xiàn)給我影響頗深,值得尊重。所以還是給他們留下吧。</br></br>林雪帶著一絲疑惑問道:“將軍,宛城不是還有2000多步軍正在趕來嗎?我們何不將這2000步軍殲滅再行撤離呢?”</br></br>我笑著答道:“子風,這一戰(zhàn)我軍旨在練軍,現(xiàn)在目的已經(jīng)達成,而且各營士兵都已疲憊不堪,再與敵軍一戰(zhàn),雖可獲勝,但傷亡必大,得不償失。”</br></br>廖化與金疇亦有此疑惑,聽我解釋后,恍然大悟。</br></br>其實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原因我沒有告訴他們,殲滅張繡一戰(zhàn)我軍占盡地理之利,且斷絕張繡后路,可以確保全殲敵軍。而隨后將會趕到的2000步軍,我軍根本無法對其形成包圍,也就意味著不能全殲。若是逃出一部分士兵,回到宛城,再將我軍中情況報與曹操,曹操軍中謀士奇才眾多,說不定就可以根據(jù)種種蛛絲馬跡尋到古城來,到時曹操為解除后方隱患,大軍壓境,我軍肯定是無法抵擋的。現(xiàn)在我軍迅速撤離,等那2000步軍到來,只能看到遍地死尸,尋不到任何線索,到時即使曹操得知消息,也摸不著半點頭腦,只能去疑神疑鬼了。</br></br>大戰(zhàn)勝利之后,軍中將士都顯得非常激動,動作也輕快了許多,非常迅速地便將戰(zhàn)場打掃干凈,隨后立即撤離。………………………</br></br>我軍撤離后不到一盞茶的時間,宛城的2000多步軍匆匆趕到“銅山谷”,只看到一堆大石將道路死死堵住。領(lǐng)軍校尉命士兵爬上石堆打探情況。幾名士兵辛苦地爬了上去,朝里面一看,頓時全被嚇呆了。</br></br>“里面情況怎樣,看到將軍沒有?”領(lǐng)軍校尉問道。</br></br>“……死……死了……,全死了……”一名士兵結(jié)結(jié)巴巴地說道</br></br>“什么全死了?說清楚!”領(lǐng)軍校尉非常惱怒,呵斥道。</br></br>“是,稟報大人,里面重騎軍全死了!”</br></br>什么?那名校尉根本無法相信,3000多重騎軍全部戰(zhàn)死?這怎么可能?那張繡將軍呢?</br></br>領(lǐng)軍校尉急忙親自爬上石堆頂上,朝前方一眼看去,立時也變的目瞪口呆。只見里面約有8、900步長的一段道路上倒斃著3000多具人的尸體,3000多匹馬的尸體,整個山谷中死氣沉沉,殷紅一片,宛如人間地獄。</br></br>“快!把石頭推開!”領(lǐng)軍校尉急忙從石堆上爬下來,指揮士兵清理道路………</br></br>兩日后,許昌,丞相府議事廳。丞相曹操正與府中各智囊及軍中大將商議軍情。曹操今年四十五、六歲光景,細眼長髯,相貌威嚴。他拿起一份竹簡文書,遞給在下首的一名30歲左右,相貌俊秀,眼神充滿智慧,但眉間流露出一絲不健康的青年文士,沉聲對廳中眾人說道:“今日元讓(夏侯敦)傳來急報,言袁本初親率大軍50萬,兵進官渡,直逼許都。不知列位有何良策可退敵軍。”</br></br>那名青年文士看完文書后,又遞給另一名40余歲、白面長髯的中年文士,自己陷入沉思之中。</br></br>曹操似乎非常信任這名青年文士,首先便向他詢問起來:“奉孝,你有何妙策?”</br></br>青年文士乃是丞相府軍祭酒郭嘉,表字奉孝,聽到曹操相詢,郭嘉淡淡一笑:“主公不必擔憂,所謂兵來將擋。袁紹既然出兵官渡,我軍便也去官渡迎戰(zhàn)即可!”</br></br>曹操心存疑慮,沉聲說道:“但是奉孝,袁紹有大軍50余萬,而我軍至多也就只能調(diào)集8萬左右的大軍。實力頗為懸殊,恐怕不是對手!”</br></br>“哈哈哈哈……”郭嘉縱聲長笑,卻不言語。</br></br>曹操更顯疑惑,焦急地問道:“奉孝,你又為何發(fā)笑?難道我所慮有何不妥?”</br></br>郭嘉止住了笑聲,朗聲說道:“主公是否忘卻當日我‘十勝十敗’之言,與袁紹相比,主公有十勝,而袁紹有十敗,縱使袁紹大軍再如何眾多,又有何懼?此次官渡一戰(zhàn),正是破袁良機。主公切勿猶豫,當即刻出兵,勿失良機!”</br></br>那名從郭嘉手中接過文書的中年文士也站起身形,向曹操進言道:“郭奉孝之言,正合我意。主公不必猶豫,當果斷出兵,擊破袁紹!”此人正是侍中荀彧荀文若。</br></br>郭嘉和荀彧是曹操軍中頭兩號智囊,平日所言,無有不中。此時,兩人同時請求曹操出兵官渡與袁紹決戰(zhàn),曹操心神大安,下定決心出兵官渡。</br></br>曹操揚聲說道:“奉孝、文若之言正合我意。明日一早,三軍出動,兵進官渡,與袁紹決戰(zhàn)。眾將聽令!”</br></br>廳中眾將一齊站起,抱拳應道:“末將聽令!”</br></br>“眾將今日回營,早做出征準備!”</br></br>“得令!”</br></br>正在這時,一名傳令兵急匆匆奔進丞相府,來到議事廳門口跪到在地,大聲喊道:“宛城急報!”</br></br>曹操心中一緊,宛城?難道張繡又反了不成?急忙說道:“快將文書拿來我看!”</br></br>在武將席第二位的夏侯淵迅速來到門口,拿過文書,走到曹操面前,雙手將文書舉起遞給曹操。曹操接過文書一看,頓時面色大變,訝然失聲“什么?”</br></br>廳中眾人都非常好奇文書中的內(nèi)容,郭嘉問道:“主公,宛城急報所奏何事?”</br></br>“宛城張繡出兵討伐山賊,全軍覆沒,張繡陣亡!”</br></br>“什么?”</br></br>“怎么可能?”</br></br>廳中眾人都不敢相信地出聲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