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零章
傍晚時分,夏侯淵策馬回到了自己的平西將軍府(因最近幾月的卓越戰(zhàn)功,夏侯淵已由征虜將軍晉升為平西將軍)。</br></br>飛身下馬,將愛駒交給了親隨衛(wèi)兵,夏侯淵大步朝后堂走去。沿途不時有親兵仆婢躬身行禮,但夏侯淵似心情極差,應也懶的應一聲。</br></br>“將軍,您回來了!”夏候淵一進得內堂,夫人崔氏便迎了上來,為其更換家居便服。</br></br>“嗯……”夏侯淵悶應一了聲,便低頭默然思索起來。</br></br>“將軍,怎么了?”崔氏一見夏侯淵模樣,便知其有煩心之事,和聲詢問道,“軍中有煩心事么?”</br></br>“沒有……”夏侯淵搖了搖頭,但仍自擰眉沉思著。小半晌后,夏侯淵抬起頭來,見崔氏正看著自己,張了張口,卻又說不出什么來。</br></br>“將軍,究竟有何事?”崔氏心中微沉,略顯不安地說道。崔氏還記得,上次夏侯淵有如此舉止,正是為了愛女遠嫁江東之事。一想到愛女,崔氏更是黯然神傷……</br></br>“……今日得到一個消息,可能與蓉兒有關……”夏侯淵猶豫了許久,還是說了出來。</br></br>“什么?”崔氏精神一振,急聲問道,“蓉兒怎樣了?……將軍,蓉兒究竟怎樣了?”</br></br>“……蓉兒……似已做了母親……”盡管是對自己的夫人,夏侯淵還是感覺很難啟齒。</br></br>“……什么?”崔氏立時一楞,似是非常震驚于這個消息。小半晌后,終于將回過神來,急切地追問道,“就……就是與那張飛所生?”崔氏早從夏侯淵處得知愛女陷落于壽春,為此,崔氏亦曾神傷不已,擔心愛女會受盡欺凌。但去年4月下旬,忽有一封匿名絹信被密送至夏侯淵府邸。閱覽絹書之后。夏侯淵愕然地發(fā)覺此信竟是出自愛女之手,遂急拿與夫人崔氏再次鑒認。夏侯蓉的識文斷字始自崔氏,故而崔氏對愛女筆跡最為清楚,仔細辨認后,崔氏肯定此信出自愛女。夏侯淵夫妻仔細覽信后,不由得驚喜交加——喜的是,夏侯蓉道自己在壽春非但未受半點委屈,反而倍受呵護;驚得卻是夏侯蓉居然嫁給了屢敗曹軍、可稱曹軍死敵的張飛。成了張飛的正妻,也是張飛唯一的女人……信中,夏侯蓉不可抑制地流露出了對張飛的情意,以及自己對這妝婚事的認可。與此同時,夏侯蓉還懇請父母原諒自己擅作主張的出嫁……夏侯淵對愛女信中的話并不生疑,可以想見——以夏侯蓉自己之能,絕對不可能將這封信從壽春送至許昌,并神不知鬼不覺地丟到自己府中。由此看來,必是張飛遣人所送。能夠為一封普通家書冒如此風險,便足見張飛對夏侯蓉是如何重視……</br></br>但盡管如此。夏侯淵還是很難接受愛女嫁與敵人的離奇之事。更難堪的是,自己竟曾在戰(zhàn)場上為“女婿”生擒。思前想后,夏侯淵最終決定隱瞞此事。告誡崔氏不可將這妝離奇的婚事告訴任何人,哪怕是其他家人。所以,除了夏侯淵夫妻二人外,在曹操治下并無第三人知道此事。</br></br>“當是如此……今日議事時,得到消息說張飛新近得子,壽春舉城歡慶!”夏侯淵嘆氣說道,“從蓉兒信中所提的成親日算起,至今也有近十月……”</br></br>“……”崔氏面上神色乍驚還喜,同時又有些憂慮,“也不知是男是女……蓉兒的身體也不知怎樣了……”一時間。崔氏居然也有了初為祖母的感覺。夏侯淵有數(shù)子一女,最大的兒子夏侯衡雖然娶親,但尚未有嗣。所以,說起來,若真是夏侯蓉誕子,竟是夏侯淵與崔氏的第一個孫輩。</br></br>“將軍,你能否想辦法為妾身捎封書信給蓉兒……”崔氏向夏侯淵懇求說道。</br></br>“……嗬!”夏侯淵沉思許久,長嘆說道,“也罷。近日丞相會派人去壽春,為關云長婚事道賀。我想些辦法,讓使者將書信捎去壽春……”</br></br>“妾身多謝將軍!”崔氏高興異常,急回內房準備書信……</br></br>“孽緣……”夏侯淵搖了搖頭,無奈地自言自語道,“……張飛那廝,若敢虧待我家女兒,我非將他抽筋拆骨不可……”</br></br>建安七年正月十七,我一路急趕之下,終回到秣陵。隨即,便急招軍中諸將并龐統(tǒng)、簡雍二人進行緊急軍議。</br></br>龐統(tǒng)先是簡單地祝賀我喜得“龍鳳雙胎”,隨后將會稽的最新情況詳細地向我作了稟報——根據(jù)細作的打探,以及全范從其會稽故交宗族那里得到的情況,龐統(tǒng)認為呂岱、賀齊攻襲山越的行動,的確是為了“以戰(zhàn)補兵”,而非故意設置來引誘我軍進襲的圈套。綜合多方面情況,龐統(tǒng)判斷除征討山越的賀齊軍外,會稽的駐軍不會超過3000人,而且恐怕還有不少新兵。</br></br>“參軍!以會稽如此軍力,我方豈非可以一鼓而下?”聽罷龐統(tǒng)的分析后,關平略顯疑惑地詢問道,“那呂岱何以如此大膽,在自保尚且不足的情況,竟會命賀齊攻襲越族?他難道不懼怕我軍乘機進襲么?”</br></br>“呵呵……”龐統(tǒng)從容微笑,原本丑陋的面龐也因這自信的神采而顯得悅目起來,“進襲山越,也是呂岱不得已之舉。會稽一郡地廣而人極稀,全郡人丁不足丹陽、吳郡四一之數(shù)(1/4),其中還要除卻老弱婦孺。呂岱若要以尋常途徑征募兵員,是難上加難。惟有這‘以戰(zhàn)補兵增戶’之法,呂岱也別無他策了……而且,呂岱亦當知曉我軍在丹陽、吳郡廣募兵員之事,他若不能在最短時間內籌得相當兵員,待我方新兵操練完畢之日,就是他束手待斃之時。他如何能不著急?”</br></br>頓了頓,龐統(tǒng)繼續(xù)分析道:“至于說一鼓而下會稽,恐怕也沒有那般容易——一則,據(jù)細作回報,呂岱已在富春江之南畔嚴密布防。以防備我軍進襲;二則,若情勢危急,呂岱還可向會稽宗族大戶借調些兵員。據(jù)吳郡全太守所估,會稽諸大宗族湊出5、6000私兵還是不成問題的!故而,進襲會稽未必如想象中那般簡單……”</br></br>“難道士元認為此刻不宜進襲會稽?怎么與你前番所說不一……”簡雍微捋頷下清須,不解地說道。</br></br>“非也!”龐統(tǒng)搖頭笑道。“統(tǒng)始終認為,今時是奪取會稽的極佳良機,但統(tǒng)亦要提醒諸公——且莫認為會稽可信手拈來。若存輕忽之心。非但奪地不能,更有折戟沉沙之可能!”</br></br>“士元,你以為攻略會稽的關鍵在于什么?”龐統(tǒng)話中的意思,在我看來并不難理會——戰(zhàn)略上可藐視對手,戰(zhàn)術上卻又要重視對手。</br></br>“將軍,在統(tǒng)看來,攻略會稽需留意這幾處……”龐統(tǒng)知我領會了他的意思,神采更顯飛揚,自信說道,“首先。奪取會稽。必須‘借勢’!僅憑我方一軍,在敵有防備的情況之下,強行進襲必會受猛烈阻擋。如此一來。非但會進展緩慢,更會徒耗大量兵力。反之,若能借得他方之力,為我所用,與我協(xié)同,便可收取奇效。在統(tǒng)看來,會稽郡中可借之勢有三——一為山越,二為諸大宗族,三為百姓。會稽軍平越校尉賀齊既擅用兵,麾下又有數(shù)千精兵。若無山越拖住此人,必會影響我方進襲…………會稽諸大宗族可聚私兵數(shù)千,他等為呂岱所用,便可成為極大阻礙,但若能為我方所用,卻有可成為莫大臂助。我知吳郡全太守在會稽人脈極廣,若得他相助,引會稽諸宗族為我軍所用,非是沒有可能。呂岱麾下士卒多數(shù)為會稽本地之人。近鄉(xiāng)近土、熟悉地利是其優(yōu)點,但亦有莫大缺陷。試想,若是有其父、母、妻、子召喚,這些會稽士卒將會如何……”</br></br>“不戰(zhàn)自潰!”林雪面現(xiàn)震驚之色看向龐統(tǒng),接口說道。</br></br>“……嗯”我微微點頭,思索著龐統(tǒng)的話。可以說,龐統(tǒng)的這一系列“借勢”提議,不但考慮得很全面,而且刀刀見血,“狠毒”非常,更可怕的是,每一提議都——切實可行!既牽制,又從內部瓦解了敵軍。</br></br>“其次,進襲會稽,我軍出動多少兵馬,出動哪些兵馬,亦不可輕忽!動用兵馬過多,勢必造成丹陽、吳郡兵力空虛,將會予內外敵人可乘之機,我想那孫權復奪失地之心,定然不會輕消。反之,若動用兵馬過少,又未必能夠襲下會稽。”龐統(tǒng)繼續(xù)說道,“此外,丹陽、吳郡雖有近4萬大軍,但其中半數(shù)以上卻是征募不足3月的新兵。盡管諸位日夜操練,但這些新兵距上陣破敵恐怕還有些差距。出擊會稽,這些新兵斷不可輕易動用!”</br></br>廳內有些新兵曲都尉面現(xiàn)憤憤之色,似是對龐統(tǒng)的話大感不豫,便要出來爭辯,但被我以手勢制止。</br></br>“再次,進襲會稽,亦不得不考慮孫權可能的反應……”龐統(tǒng)似未將廳內的些許騷動看在眼里,繼續(xù)說道,“一旦遭襲,呂岱勢必會向孫權求援,孫權恐怕不會坐視會稽之失……”</br></br>龐統(tǒng)幾乎已將進襲會稽所需注意的一應關鍵問題全部說了出來,議事廳內,包括我在內的多數(shù)人都陷入了沉思之中……</br></br>圍繞這一系列問題,眾人進行了細致了商討……</br></br>當日傍晚,我向吳郡、太平、南徐分別派遣快馬,開始大規(guī)模調動兵馬的行動——自秣陵調全琮、郎武、全承等三曲3000人前往吳郡,以做攻略會稽之用;自太平調廖化狼牙營并另外一曲士卒前往吳郡;自南徐征調駐軍1000人增援吳郡;自秣陵調虎槍、熊槍二營,并李嚴、郝昭等8曲共10000士卒駐防太平縣;自吳郡調新兵4000人趕至秣陵;征調錦帆水軍丁奉部至吳郡待命……</br></br>經過這一番調動后,吳郡大致將擁有兵馬15000人。其中過萬士卒曾經歷過戰(zhàn)陣,戰(zhàn)力與那些菜鳥新兵不可同日而語,我準備就以這些士卒作為進襲會稽的主力。出征之后,吳郡還有4000余新兵,料想震懾那些不軌之徒足矣。而丹陽的駐軍將保持在20000人以上,其中還包括虎、熊二營,以及新組建的無當飛軍。丹陽駐軍雖以新兵居多,但以20000余人之眾。又有廬江為犄角,用作本土防御應當足夠了。</br></br>全部調動命令下達之后,無當飛軍副統(tǒng)領毛榮拗著關平來見我,請求我允許無當飛軍出征會稽。毛榮是山越族長長子,對于我軍進襲會稽之事渴求已久。但最終,我還是沒有答應他的出戰(zhàn)請求。經過關平兩月多的苦心操練后,目前的無當飛軍已具一定架勢,但與我的要求相較,卻仍有相當距離。此時將無當飛軍派出,實非良策。但我亦向毛榮許諾,一旦飛軍操練成熟,就即刻允許出戰(zhàn)。</br></br>正月二十六,最后一批兵馬進駐吳郡,我的將令亦隨軍而至——此次攻略會稽,以威東將軍魏延為主將,平虜校尉廖化為副,全琮、郎武、全承等將隨軍出征,并征調余杭令、奉車都尉陸遜為隨軍參謀,振威校尉金疇留鎮(zhèn)吳郡!</br></br>與此同時,我親至太平縣,以防孫權大軍進襲。奉我之命,甘寧領錦帆水軍屯駐蕪湖,逼壓三山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