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聽罷魯肅的分析,孫權(quán)不禁心底直冒寒氣。今日上午,盡管周瑜也曾派人提醒孫權(quán)——劉備軍有可能已不顧一切渡江進襲。但由于周瑜并未能提供充足的論據(jù),孫權(quán)尚有些不以為意。但此時,在魯肅言之鑿鑿的分析面前,已由不得孫權(quán)不相信了。</br></br>原本在周瑜率軍擊潰了蔡瑁大軍之后,孫權(quán)便相信自己面臨的危機即將過去。即管后來,蒯越軍突襲至柴桑城下,更險些將城池攻破,但孫權(quán)也沒有感到過多的憂慮。果然!在周瑜提師回援后,江東軍立時便與蒯越大軍形成了僵持之局。而且在周瑜的籌謀指揮下,戰(zhàn)局不斷朝著有利江東軍的方向發(fā)展。盡管如今江東軍每天都要付出不小的傷亡,但徹底擊退荊州軍已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再大的損失也算是值得的!</br></br>然而,一個危機還沒徹底過去,另一個危機卻又突然來臨。實力頗為強勁的留守巡江水軍竟然也沒能阻止得了劉備軍的渡江進襲。而一旦劉備軍渡過長江,東線三郡根本就沒有足夠的軍力來進行抵抗。屆時,縱然只是失卻了這三郡中的一郡或兩郡,對孫權(quán)的打擊也可說是致命性的。</br></br>“若劉備軍果真渡江,丹陽郡應是首當其沖!子敬,以丹陽的軍力能否支撐到柴桑戰(zhàn)事了結(jié)?”孫權(quán)憂心忡忡地向魯肅詢問道。</br></br>“主公,這就得看吳太守如何應對了!”魯肅微一沉吟說道:“如果吳太守能迅速接到到劉備軍渡江的消息,再嚴命丹陽各城各縣據(jù)城池死守,應該可以盡量拖延劉備軍進攻的步伐,并可有效消耗敵之軍力。怕只怕吳太守為那張飛所激,主動率軍迎擊劉備軍。如今留守東三郡的士卒泰半以上都是新兵,若與劉備軍正面交鋒,恐怕難是對手!”</br></br>“那我們這里又該如何應對呢?是否命公謹調(diào)派一部軍馬盡速趕往丹陽援應?”孫權(quán)面色陰晴不定,沉吟道。</br></br>“主公,此時切不可將周督軍馬調(diào)往丹陽!”魯肅神色微變,急切地勸薦道:“東線戰(zhàn)事固然要緊,但與蒯越的大戰(zhàn)卻更關(guān)系到我軍的生死存亡。以周督的軍馬圍困蒯越軍其實已經(jīng)略顯不足,若再行抽調(diào),則眼下我軍與蒯越軍的僵持局面將會被打破。主公,若是援應丹陽的人馬過少,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而若是調(diào)派足以改變戰(zhàn)局的兵馬前往丹陽,則柴桑城下的軍力就將失衡。屆時蒯越就極有可能乘機一舉擊破周督、乃至攻破柴桑,于我軍絕對是得不償失。”</br></br>“難道就這樣坐等不成?待那張飛攻下了丹陽,甚至吳郡、會稽,立穩(wěn)了腳跟之后,我軍縱然回師與其交戰(zhàn),又有什么用?”孫翊不悅地說道。</br></br>“叔弼將軍,如果不能徹底將蒯越軍擊敗,我軍根本就抽調(diào)不出任何軍力前去援應東線!”面對孫翊屢屢的詰難,魯肅已經(jīng)有些無奈的感覺了。</br></br>“難道就不能先將水軍調(diào)回去嗎?”孫翊不服地說道。</br></br>暗嘆了一口氣,魯肅沉聲說道:“要徹底擊潰蒯越軍,是不可能離開水軍助力的。此時若是讓水師回調(diào),恰好就給予了蒯越撤軍的機會。如果不能利用此次的機會重創(chuàng)乃至聚殲蒯越軍,讓其保存主要軍力安然撤離,不消多久,他便又有可能引軍進犯。試想,若屆時我軍主力皆在東線與劉備軍交戰(zhàn),又能憑借什么來捍衛(wèi)柴桑呢?”</br></br>“…………恩!”聽罷魯肅的分析,孫權(quán)面色不斷變化,眉頭緊緊蹙起,似是內(nèi)心中正在進行激烈的斗爭。小半晌后,孫權(quán)一咬牙,恨恨地說道:“還是先將與荊州軍之戰(zhàn)徹底了結(jié),而后再回師收拾張飛狗賊!”</br></br>魯肅亦知孫權(quán)做出此決定是疏為不易,很明顯已經(jīng)有了一種壯士斷腕的意味。思索了片刻后,魯肅和聲安慰孫權(quán)說道:“主公亦不必過于擔憂,柴桑戰(zhàn)事最多5、6日之內(nèi)應可見分曉。也就是說周督大軍只需10日左右便可回師東線,迎擊劉備軍。以丹陽郡的軍力,再支撐10天半月應該不成問題。而且……也有可能劉備軍并未渡江進襲!畢竟,到目前為止,這也僅是肅的猜測而已,還沒有確鑿的消息來證明……”</br></br>“子敬,不必說了!我相信你的分析論斷……”孫權(quán)無力地擺擺手,打斷了魯肅的安慰之語,“而且,此事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br></br>建安六年七月二十六日辰時,第三撥從宛陵、涇縣“來援”秣陵的江東軍亦被順利擊滅。</br></br>在一夜之間我軍成功誘殲三撥“援軍”,總殲江東軍9500余人,當然其中大半是被迫降的。</br></br>此戰(zhàn)過后,丹陽郡下各城、縣已徹底失去防守軍力,便如柔弱的羔羊一般,完完全全地橫呈在我軍這條“惡狼”的眼前。</br></br>誘殲戰(zhàn)結(jié)束之后,我并未著急揮師前去“接收”丹陽郡下那些形同虛設(shè)的城池。盡管此戰(zhàn)我軍可說是完勝,傷亡近乎微不足道。但一夜的潛伏、戰(zhàn)斗下來,士卒的身體還是相當疲勞的,必須要進行適當?shù)男菡6硪环矫妫藨?zhàn)的戰(zhàn)果之一————多達7000人的俘虜,也是讓我不敢輕易將麾下士卒派遣出去的原因之一。加上魏延詐取秣陵時迫降的江東軍,如今秣陵城的江東軍俘虜竟然達到9000人之眾,幾乎與我軍渡江軍隊的人數(shù)相當了。若沒有足夠的兵力看守俘虜,誰敢保證他們不會在一些有心人的煽動下暴動騷亂。若真是發(fā)生了這樣的事情,那笑話可就鬧大了——戰(zhàn)場上還沒吃過虧的我,竟然敗在了一群俘虜暴動中……</br></br>所以,在妥善地處理好俘虜之前,暫時還不能出兵去占領(lǐng)那些“空城”!…….</br></br>七月二十六日,未時,關(guān)平終于帶著由徐庶草擬、大哥親筆手書的《討孫權(quán)檄》趕到了秣陵。由于我進軍速度太快,倒是讓關(guān)平頗費了幾番周折才終于在秣陵遇上了我。而更讓我高興的是,隨關(guān)平一起趕到秣陵的,竟然還有2000援軍————在接到我增兵廬江的請求之后,大哥讓二哥和徐庶想盡了一切辦法,從壽春抽調(diào)了3000兵馬南下,準備將其中的2000人留給李通鎮(zhèn)守廬江之用,另外1000人則是直赴江東劃歸我的麾下作為增援。另外,大哥還特地安排林豹領(lǐng)1000風騎兵駐守合肥,以便在廬江遭襲時可以迅速馳援。但是,當裴元紹統(tǒng)領(lǐng)著3000兵馬趕至廬江時,李通只留下其中的1000人,而讓裴元紹率領(lǐng)剩余的2000人隨關(guān)平一起渡江前來增援我。</br></br>秣陵城,議事廳</br></br>“左將軍劉備,告江東諸將校部曲:蓋聞禍福無門,惟人所召。夫見機而作,不處兇危,上圣之明也……</br></br>孫權(quán)小子,未辨菽麥,要領(lǐng)不足以膏齊斧……</br></br>備銜奉國威,為民除害,元惡大憝,必當梟夷。至於枝附葉從,皆非詔書所特禽疾。</br></br>夫天道助順,人道助信,事上之謂義,親親之謂仁。盛孝章(即盛憲),君也,而權(quán)誅之,曹操,國賊也,而權(quán)親之……</br></br>備深惟江東舊德名臣,多在載籍。顧、陸舊族長者,世有高位,當報漢德,顯祖揚名。及諸將校,皆我國家良寶利器,……若乃樂禍懷寧,迷而忘復,闇大雅之所保,背先賢之去就,忽朝陽之安,甘折苕之末,日忘一日,以至覆沒,大兵一放,玉石俱碎,雖欲救之,亦無及已。故令往購募爵賞科條如左。</br></br>檄到詳思至言。如詔律令。”</br></br>“妙!”看畢手中這篇洋洋灑灑近兩千字的《討孫權(quán)檄》,我嘴角微微一揚,不由得輕贊出聲。大哥和徐庶是完全領(lǐng)會了我的意圖,這篇討孫檄文不但引經(jīng)據(jù)典,將孫權(quán)至今為止的所有“暴行”批駁得淋漓盡致,更加關(guān)鍵的是,將我軍的打擊面降到了最低——目標只是對準孫氏一族,其余的江東士族、軍中將校只要不尾隨孫氏頑抗到底,則俱可被寬恕招攬。而主動迎合我軍歸順者還可得爵金獎賞!</br></br>在江東如今內(nèi)外交困的情況下,這篇以大哥皇叔、左將軍身份所發(fā)出的討伐檄文,只要利用得當,對孫權(quán)的打擊將是極其沉重的。可以毫不夸張的說,這一紙檄文便抵得上數(shù)萬大軍!</br></br>“元儉,速命人將這篇《討孫權(quán)檄》抄錄百份。抄錄完畢后,先于秣陵、太平兩地各張貼5份——城中四門各貼一份,城守府、縣衙再帖一份,務(wù)要使城中百姓皆能見著。同時安排人手于檄文旁,為百姓誦讀解說。另,城中學堂、書院,有一間便可張貼一份。城中若有士族大戶,亦可傳檄一份于他!”我將手中的檄文遞給廖化,沉聲吩咐道:“以后我軍每下一城一縣,俱照此辦理!”原本,我是很有將這篇檄文以最快的速度傳遍江東六郡的想法,但仔細思量了一番后,出于隱匿我軍兵進江東消息的考慮,最后還是決定——暫時只在我軍所攻克的郡縣內(nèi)公布檄文。待得什么時候,我軍渡江進襲的消息已然盡數(shù)為江東諸郡所知曉時,再正式傳檄于各地。</br></br>“是,將軍!”廖化出列上前,恭敬地雙手接過檄文,隨即舉步離開了議事廳。</br></br>“踏踏踏……”隨著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魏延大步邁入了議事廳中。</br></br>“文長,俘虜已經(jīng)分離處置好了?”我淡笑著向魏延詢問道。多達的9000余人俘虜必須進行分類處置,能夠收編的就收編入軍,無法收編的就只能按照在太平縣施行的方法來“釋放”了。這個工作量應該是相當大事情被我交由了魏延來負責。</br></br>“嘿嘿……已經(jīng)分離得差不多了,但收編和釋放還沒來得及呢!”魏延嘿笑著說道:“將軍,我過來是因為另一件事!”</br></br>“什么事?”我略有些疑惑地問道。</br></br>“全琮那小子讓人傳話,說是想要見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