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王妃與側妃
    朱厚煒搖了搖頭,他要真去杭州其實也不算個事,就算御史言官揪住這事不放,他皇兄也只會當放屁,最多不痛不癢的申飭兩句,算是給言官們一個小小的薄面。
    但是去了杭州怎樣?很顯然,那個裴佳因為那兩首小詩對他生了情愫,現(xiàn)在單相思了。
    這心病想要治好,最簡單的法子就是娶了裴佳。
    在大明,皇帝和太子要娶皇后或者太子妃,基本上都會從寒門篩選,目的自然是為了杜絕外戚干政的可能,可對于宗室卻沒有這樣的要求。
    比如成祖朱棣的皇后就是大明第一勛門徐家的姑娘,那個時候朱棣是藩王,所以沒有顧忌,朱棣靖難當了皇帝,他兒子明仁宗已經(jīng)有了正妻,而且也是候門之女,世子妃也就理所當然成了太子妃。
    可到了明宣宗朱瞻基的時候,他就不可能繼續(xù)迎娶勛門和大臣之女,于是先后兩位皇后,一個是錦衣衛(wèi)百戶之女,一個是縣主薄之女。
    朱厚煒是宗室親王,他可以和布政使這樣的高官結親,但需要皇室賜婚,當然這也就走個形式罷了。
    “你該知道,你妹妹只是裴布政的庶出之女,本王就納了她,她也只能為側妃,以裴家的家世,令妹要找一個顯宦門楣,就算庶出也能成為正妻。”
    裴泓點了點頭,確實是這個禮,在大明不要說是永王,就算是尋常藩王、郡王也斷沒有取庶出之女為正妃的道理。
    “這么說大王愿意納學生妹妹為側夫人?”裴泓覺得妹妹能給永王當側夫人,也不是不能接受,而且父親想必也不會拒絕,畢竟裴佳的出身確實低了點。
    “本王沒有意見,但是你要知道本王皇兄如今還沒大婚,本王沒有在皇兄大婚之前成婚的道理,所以就算要納令妹,也得等,你可以回去之后就這么回令妹,如果她能在這幾年間解開心結,就當本王要納其為側夫人的話沒有說過。”
    裴泓大喜,這已經(jīng)可以算作是兩全其美了,既能給裴佳希望從而解開心結,再加上有足夠的時間,裴佳未必不能另覓良緣。
    “學生謝過王爺。”
    “嗯,去吧,希望令妹能早日解開心結。”
    裴泓心滿意足的走了,至于這家伙回了杭州以后會怎么跟他爹交代,那不在朱厚煒的考慮范圍之內。
    而且很快朱厚煒便將這破事給忘到了腦后,身為親王,身份固然尊貴,可明白自己是被圈養(yǎng)的豬,十個有九個藩王都會自暴自棄,朱厚煒不可能走其他藩王胡作非為,自暴自棄的老路,所以他只能不斷的給自己找事。
    轉眼間便到了正德二年九月,幾個月間朱厚煒要么去軍營轉轉,如今的衛(wèi)所戰(zhàn)兵已經(jīng)按照他的意見進行分級訓練,也就是常規(guī)訓練和特種訓練相結合。
    他要錘煉出一批真正的精兵,是那種能夠在任何時候、任何環(huán)境都能勝任任何任務的精兵,這特種訓練包括極限越野,絕境生存等等。
    能被挑選出來接受極限訓練,并在堪稱地獄式的訓練科目中堅持下來的特種戰(zhàn)兵,以后必然會成為新軍的高級將領!
    王府內的作坊也早已經(jīng)遷移了出去,就在衛(wèi)所左近不到一里的地方,王府雖大,可朱厚煒的目標更大,而且作坊以打鐵為主,每日里叮叮當當?shù)囊泊_實煩的很。
    如果說衛(wèi)所防備森嚴,那么作坊的防御性完全不輸衛(wèi)所絲毫,任何人沒有永王手令想要進入作坊,根本不存在半點可能性。
    作坊區(qū)周邊建了一圈高達一丈的圍墻,在作坊區(qū)域外,每天都會有兩百甲士來回巡視,不會給任何人靠近的機會,就連送糧食和菜蔬的也只會交給巡防兵,而不得入其內,鬼鬼祟祟想要窺視其內的,朱厚煒有令,直接斬殺,不留半點情面!
    如今死在永王衛(wèi)戰(zhàn)兵刀下的窺探者已有三人,而且全是錦衣衛(wèi)!
    朱厚煒根本不相信沒心沒肺的皇兄會派錦衣衛(wèi)來監(jiān)視他,那么錦衣衛(wèi)的出現(xiàn)就必然是石文義的自作主張,區(qū)區(qū)指揮使吃了熊心豹子膽敢派人監(jiān)視親王產業(yè),就算石文義自己來了,朱厚煒都敢先斬后奏!
    左右皇家再換一條狗罷了。
    作坊區(qū)太重要了,其重要性甚至還在衛(wèi)所和學堂之上!
    衛(wèi)所的兵是朱厚煒控制軍隊的手段,學堂的學子是他撬動儒學根基的種子,而作坊則是為了征服!
    大明周邊群狼環(huán)伺,這些餓狼在華夏王朝強盛的時候,乖的跟條狗沒什么兩樣,可一旦中原衰弱,這些惡狗就會露出豺狼本性,如果不從王朝的身上狠狠撕下幾塊血肉都不帶住嘴的。
    最典型的就是倭國,這個彈丸小國在盛唐的時候屢屢派出遣唐使來學習華夏的文化。
    在富宋的時候不惜讓大批的女子來大宋借種,從而改變本國的基因。
    明初為了騙錢,一次次來朝貢,以換取慷慨的大明更大的利益,到最后逼的永樂大帝不得不限制倭國的朝貢次數(shù)和人數(shù),到了足利義持時代,倭國終于露出了獠牙,不但無比敵視大明,還放任倭寇大規(guī)模肆虐沿海,造成無邊的殺孽。
    到了清代,倭國趕上了工業(yè)革命的順風車,國力開始強盛,于是這群豺狼趁著滿清落后與蒙昧的機會超車,最終爆發(fā)甲午之戰(zhàn),簽訂條約獲取海量的白銀賠償,然后再利用這些銀子快速增長國力,發(fā)展重工業(yè),最后九一八、七七事變相繼到來。
    這個時代沒誰會認為倭國這樣的彈丸之地會是華夏文明的威脅,他們的目光一直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崛起才是他們眼里最大的敵人。
    但是朱厚煒知道,所以他覺得如果不在有生之年滅了倭國,就算是死也難瞑目!
    想要滅掉倭國,想要徹底打平草原,想要震懾四夷,大明必須要有極其強悍的國力,來支撐起龐大的軍費消耗。
    另外為了能打決定性戰(zhàn)役,他只能靠工業(yè)。
    而就在這里,這處作坊將會成為大明工業(yè)化的搖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