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5章 新模式解鎖
寧志玲才算是見識了趙德柱那四字金言的真諦。</br> 之前的協議是跟當地區(qū)縣級政府簽訂,這回簽署依舊得面對各色人等。</br> 有人就“負責”的要求確認完全無誤,譬如說這HK迪尼士的授權簽署,跟國內迪尼士公司之間有沒有沖突。</br> 很名正言順的公事公辦,背后有什么訴求和原因,連羅世信這樣的HK商人都心知肚明。</br> “不知從哪里得了消息”的迪尼士大區(qū)公司也發(fā)傳真過來強調與他們無關,HK迪尼士這種跨區(qū)行為的合法性跟真實性都有待商榷。</br> 國內所有跟迪尼士有關的商務活動都應該由他們許可授權。</br> HK更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他們的權限是高于HK,不允許HK分公司撈過界。</br> 所以,都已經得了上級認可的交易,還是有人理直氣壯的“秉公辦事”要保證國有資產不流失嘛。</br> 反正就是不想讓這顆桃子被人便宜摘了去。</br> 正所謂閻王好見,小鬼難搪。</br> 拼命在學著做產業(yè)的志玲姐姐,實際操作經驗還是少,急得都要哭出來。</br> 她這得失心,還不如媛媛。</br> 李媛媛的表情,就是有點藐視一切的感覺,在她心里柱子最大,怕個錘子哦。</br> 趙德柱讓她去跟著處理,就是這姑娘身上有種混不吝的氣質。</br> 真當這幾年的總助就只是屁顛顛的吃喝啊。</br> 能把這么一大家子事情處理得井井有條,還是一步步練出來了。</br> 起碼在產業(yè)園各種官員還見少了么。</br> 趙德柱躲避了一大半訪問,但無論從大到小的職務見與不見,都是李媛媛去面對接洽推脫。</br> 根本不帶怕。</br> 底氣就是這么練出來的,處理工作的方式,更是這幾年摔打出來的簡單粗暴直接。</br> 癥結在哪里,你們這些拿著雞毛當令箭的,不就是倆分公司之間扯皮嗎?</br> 好比趙德柱遇見三角債,直接砸錢就能破了這種絕世難題一樣。</br> 李媛媛是直接給龐勇打電話,這迪尼士的事兒是你在聯絡,搞定它。</br> 龐勇忙著呢,也是直接打電話給喬布什的助理,不是說了HK迪尼士權限能搞定這事兒嗎,趕緊的。</br> 喬布什在念經,但他的商務助理很清楚這部分迪尼士股權不過是代持,給董事會打個電話,話語已經變成怎么那新成立的分公司還敢跳出來說三道四?</br> 于是總公司啪的一封電郵跟傳真發(fā)到現場。</br> 很多人有個錯覺,以為跨國公司就是洋人的公司,其實里面做事的多半是二鬼子,而且是那種比洋人還耀武揚威的買辦。</br> 他們特別擅長拿洋人壓國人,又反過來用國人去要挾洋人,總之就是兩邊拿好處。</br> 其實在洋人眼里,這些買辦啥都不是。</br> 所謂什么規(guī)則、商業(yè)條款,那都是洋人之間適用,從迪尼士總部的角度來說,HK的分公司還就是分量重很多,無論是已經進入多年,又開張一年多,還是歐美同源的殖民文化關系。</br> 現在再加上最大的個人股東發(fā)言不滿。</br> 二話不說就把國內分公司給碾壓了,閉上嘴,別廢話。</br> 根本不問來龍去脈,就把國內大區(qū)公司給否了,非要扯什么跨地區(qū)或者國比地區(qū)大,那HK公司就是亞太區(qū)總部,洲比國大吧。</br> 再磨嘰,HK公司就要詢問眼前這一攤子事情到底是怎么搞出來的了。</br> 其實總部那邊都未見得知道這騙局好幾年的事情,國內大區(qū)公司立刻不吭聲。</br> 其實從他們事后一系列無可奉告的甩鍋反應,就看得出來貓膩不少。</br> 那個神秘的前員工也趕緊偃旗息鼓。</br> 看似不起眼的小總助,直接動用資本的力量,都能輕松扭轉局面。</br> 這給了寧志玲很大的震撼。</br> 所以在空姐偷偷注視下,她滿臉雀躍的都是學習精神:“我也想什么時候到你身邊去實習一段時間,怎么會有這么高的眼界呢,好神奇哦!”</br> 賞心悅目啊,趙德柱舒坦得很,自己在無形裝逼都不知道:“也沒有吧,我覺得很平常啊。”</br> 志玲姐姐是真的景仰:“你知道我參加過很多商業(yè)局面,也看到過很多老板,大陸的少一點,給我感覺他們大多還是利用政策和爆發(fā)式增長,從一片空白的內地市場富起來,但右岸的我看到很多呀,他們言必花旗、歐美,哪怕是對焦盆、南麗很慎重其事,好像天然歐美國家就是食物鏈的頂端,從來沒有你帶領的這種氣質。”</br> 趙德柱就回想了下,好像真是。</br> 從當年他一開始就懟陳曉龍,不要動不動就扒皮歐美的IT思路,到龐勇加入,那個三次失敗破產企業(yè)出來的財務官,對于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有種近乎變態(tài)的執(zhí)著,還有老雷,同樣是被十六年一場夢搞得心灰意冷,執(zhí)掌多普塔手機之后,卻又被喚起復興軟件大業(yè)的雄心。</br> 趙德柱這幫人,從上到下骨子都都充滿了自力更生的細胞。</br> 他只要想想就行,志玲姐姐察覺他不反感這樣的談話,就更放松:“他們似乎只要能獲得歐美國家的青睞,就覺得擁有了一切,只要能夠拿到歐美品牌的業(yè)務,哪怕是代理都覺得三代無憂了,可好像你從來都沒有放在眼里。”</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