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人禍!(第一更)
說話間,駱養(yǎng)性走過來,道:“陛下,開封府的官員都到了,在外面恭候,李巖也到了。”
“讓他們都進(jìn)來吧,到這里來。”
“是!”
不多時,以李程新為首的開封府府衙官員,以及布政司、按察司的大小官員都到了,有三十幾個人。
“臣等參見陛下,萬歲萬萬歲!”
“都免禮。”崇禎靠在竹躺椅上,看起來全身都很放松。
官員們偷瞄了一眼左布政使劉余祐、右布政使李昌德和按察使張敬銘,心里想著這三位大佬終于回來了,再不回來,開封府這些官員就要被皇帝天天吊打了。
“都到了?”
駱養(yǎng)性道:“都到了。”
崇禎這才站起來,他左手握著天子劍的劍柄,杵在地上。
“加上周泰嚴(yán),朕半個月之內(nèi)砍了34個知縣。”
崇禎的語氣非常平靜,仿佛切了34個西瓜一樣。
“朕知道你們心里都在罵朕暴君!”
“陛下圣明,臣等不敢!”
崇禎大袖一揮,繼續(xù)道:“朕剛才問劉大人,為何杞縣會餓死五萬老百姓,為何信陽會出現(xiàn)老百姓暴亂?為何會出現(xiàn)不上報的情況?劉大人,你繼續(xù)回答朕這個問題。”
劉余祐額頭冒冷汗,他不明白皇帝今天把開封府所有官員全部召集過來是為何。
崇禎鋒利的眼神掃了下面一轉(zhuǎn),握住劍柄的那只手,青筋都暴出來了。
殺人是一門學(xué)問,不是腦袋一熱,就砍人的。
腦袋發(fā)熱砍人,那不是領(lǐng)導(dǎo)者,那是莽夫。
那這殺人到底有什么學(xué)問呢?
站在崇禎這個帝國最高統(tǒng)治者的角度,核心班子必須穩(wěn)。
也就是說,六部九卿這種中央核心班子,畢竟是穩(wěn)定的。
經(jīng)過他一年多成立新的部門,拉一派打一派,朝堂核心的大臣,現(xiàn)在是很穩(wěn)定的,即便各自有自己的想法,但總體不會作妖。
即便像韓爌和錢龍錫那種東林黨人,也是不會亂來的。
核心班子不亂,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京師的政令頒布不會朝令夕改。
這是最重要的一點,哪怕北京城那些中層和基層官員吵翻天,口水都噴到了乾清宮了,但只要保證這一點,北京城的局面就不會亂。
除了核心班子要穩(wěn)以外,地方上這種中層官員呢?
要流動性穩(wěn)定!
什么叫流動性穩(wěn)定?
就是你搞了事情,朕可以殺你,但是不會一下子大規(guī)模收割人頭,除非是大面積造反或者像陜西那種情況。
例如崇禎今年三月份在北直隸,砍了趙長賢,其他的知府都留著,將趙長賢的腦袋去給其他知府觀看。
例如在河南省,崇禎砍了開封府知府張時俊,其他的知府這半個月來,都沒有動,也沒有去責(zé)問。
為什么?
中層官員的作用是上傳下達(dá),你把中層一口氣砍了,就會造成中間層斷裂,新來的官員要和上面、下面都重新熟悉,還要熟悉地方上的情況。
這對官員的要求不低,并且需要的時間還不斷,這個中間真空狀態(tài),行政崩塌了咋辦?
所以,要對付中間層的官員,例如布政使、知府這種地方上的官員,必須先殺雞儆猴,用雷霆手段震懾人心,保證新政往前走,與此同時,再想通過從中央派遣新的官員來穩(wěn)步代替地方官員。
這叫流動性穩(wěn)定,即在確保地方穩(wěn)定的情況下,把人給流了。
那么基層官員呢?
舉個例子,在后世的大型公司里,基層管理者都是有儲備人才的,基層管理者不合格,被替代的難度非常小。
因為基層管理者的工作本身難度不大,影響的范圍有限,在有充足人才儲備的情況下,你不干活,還阻撓業(yè)務(wù)發(fā)展,還以為自己不可替代?
那就呵呵了。
這大明朝的舉人,可不就是知縣的人才儲備庫么?
舉人是可以被提拔成知縣的,只不過需求吏部的任命。
所以啊,崇禎一口氣殺34個知縣,是完全不會破壞地方行政的秩序的。
相反,如果現(xiàn)在把劉余祐、李昌德和張敬銘這三人都砍了,整個河南省可能就會陷入一種無序的狀態(tài)。
但是,暫時保護(hù)腦袋的,不代表完全不掉腦袋。
例如皇帝現(xiàn)在提的這個問題,就是個送命題,答得不好,結(jié)局基本就注定了。
劉余祐思忖了一下,小心翼翼道:“陛下,臣以為,杞縣的老百姓餓死,是天災(zāi),天災(zāi)是無法避免的,從古至今,歷朝歷代都有天災(zāi),非人力所能左右。至于信陽暴亂,亦與天災(zāi)有關(guān)聯(lián)。”
劉余祐幾句話就把鍋全部往天上甩了,甩得在場的官員心中都大呼甩得好。
崇禎握住劍柄的手微微用力,目光釘在右布政使李昌德身上:“李大人,你覺得呢?”
李昌德道:“臣以為天災(zāi)有一部分原因,還有一部分原因是稅政太重,老百姓已經(jīng)無糧可交。”
崇禎道:“張大人,你來說。”
張敬銘道:“臣以為,信陽暴亂,是被有心人煽動的。”
“誰?”
“那些不服王法的刁民!”
崇禎繼續(xù)道:“來,李巖,你來跟朕說說。”
李巖出列,大家的目光都放在他身上了,看這個人,似乎不是個官員,怎么會到這里陛見天子?
李巖出列道:“陛下,學(xué)生以為,原因有三。一、地方官員貪婪無度,毫無節(jié)制私自加派,收刮民脂民膏;二、地方官員自己本身有不少田,不愿意執(zhí)行新政,因為一旦執(zhí)行新政,他們自己就要交很多稅,且地方上的地主和官員聯(lián)合起來,阻撓新政;三、官員自顧自己的利益和烏紗帽,全然不將老百姓的死活放在眼里,杞縣五萬人餓死,官員卻錦衣綢緞,夜夜笙歌!”
他此話一出,在場所有官員頓時頭皮發(fā)麻。
李巖每一句話都是切中要害,幾乎不加任何掩飾,將所有的話全部說了出來。
開封府通判張才道:“陛下,臣以為……”
“朕沒問你話!”
崇禎強行打斷了張才,張才嚇得連忙跪在地上,把頭埋起來。
崇禎繼續(xù)道:“李巖,你來說說,這種事當(dāng)如何懲罰,以及以后如何杜絕?”
李巖猶豫了一下,崇禎道:“你但說無妨,有什么事,朕給你擔(dān)著!”
“學(xué)生以為,一要懲罰最大責(zé)任人,以震懾人心;二要即刻全面推行新政,誰若不執(zhí)行,誰就不該坐在那個位置上;三整頓吏治!”
崇禎道:“你的意思是,這場暴亂是人禍?”
李巖猶豫了一下道:“沒錯!是人禍!”
劉余祐道:“陛下……”
“閉嘴!以為朕什么都不知道!朕查了開封府的糧倉!糧倉里還有十萬石存糧!你劉余祐是如何做到眼睜睜看著下面五萬人活活餓死的!”
劉余祐直接跪了:“陛下恕罪!”
崇禎掃了一眼所有人:“朕再給你們一次機(jī)會,那五萬人到底是因為什么原因,活活被餓死的?”
一邊的李昌德和張敬銘看著不對勁,連忙道:“陛下,都是劉大人他安排的,臣等只是奉命行事!”
“看來你們都承認(rèn)是人禍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