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萬壽禮
    熬粥需要火候。謝尚家來的晚, 廚房晚飯已然安排好了,紅棗為不掃謝尚興致,吩咐廚房拿萬年貢米熬粥當(dāng)宵夜。
    是夜待謝豐睡后, 紅棗和謝尚共坐炕上同吃宵夜。
    丫頭揭開鍋蓋, 隨著鍋氣的蒸騰, 紅棗立聞到一股新米的清香, 禁不住贊道:“好香!”
    比她兩世吃過的一應(yīng)米都香。
    謝尚吃一口也贊:“不愧是萬年貢米, 果然名不虛傳!”
    掌柜的沒誑他!
    “可惜就只兩石!”謝尚一見好, 就覺得自己買少了,不夠孝敬他太爺爺、爺爺、爹娘這些長輩。
    “不少了!”紅棗素知謝尚脾性,勸慰道:“到底是運進京來的貢米,都是優(yōu)中選優(yōu)的尖兒, 哪里能跟在原產(chǎn)地的一般米一樣論船裝?”
    “何況似這一鍋粥也就兩三兩米。十斤米足夠每天一鍋熬一個月。再還有其他三樣米,我雖沒嘗過但想來也是好的。如此幾樣加一塊兒也是不少,足夠老爺孝敬老太爺、大老爺和爹娘他們吃半年的了!”
    紅棗說得在理,謝尚一聽高興笑道:“紅棗, 你說的是。即是如此,那這四樣米, 每樣送太爺爺、爺爺和爹娘半石。余下的半石米中再每樣送岳父母十斤嘗嘗, 下剩的都給你和兒子吃!”
    米面養(yǎng)人, 兒子還小,能吃的東西有限,正該吃好米滋補,而紅棗還在喂奶——雖說較先前減了, 但依舊忌口,也只能食補。
    紅棗聞言不免感動,笑道:“老爺?shù)暮靡馕倚念I(lǐng)了。不過老爺不吃, 只我和豐兒卻是吃不完。沒得白放壞了可惜!”
    “怎么會吃不完?”謝尚訝異。
    統(tǒng)共就一石多米,百多斤,還是兩個人吃。
    別看他兒子小,小嘴吧啦吧啦地其實挺能吃。
    紅棗告訴道:“我和老爺一樣早起多吃雞蛋、煎餃、包子、餛飩。就是豐兒,現(xiàn)早起也會吃些餛飩,粥吃的有限——早起但有這么一鍋已足夠他吃和咱們過口的了!”
    “午飯,老爺都是在翰林院,不用說,吃不著這貢米。而我?guī)жS兒在家,也不能吃!”
    “不能吃?”謝尚疑惑:“怎么說?”
    紅棗:“老話說有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萬年貢米好吃是好吃,但卻不是咱們家常能吃的——到底是貢米!”
    “我也不妄自菲薄,說不可享福太過惜福積福之類的話。我就擔(dān)心若只天天、頓頓吃,半年后豐兒吃刁了嘴,從此非貢米不吃,不肯吃家常米面,可如何是好?”
    紅棗說的是正理,謝尚不免自省——他剛為什么沒有想到這個茬?
    所謂子不教,父之過。他對兒子是否寵溺太過?
    看謝尚沉吟不語,紅棗又道:“自古百善孝先行,老爺知道孝敬父母長輩,得了點好米都要先準(zhǔn)父母長輩們嘗,豐兒作為兒子,也當(dāng)孝順老爺,如何能好米準(zhǔn)他先吃,老爺自己反不得嘗?”
    說來說去,紅棗就是不愿只自己和兒子吃,想叫他一起吃!
    明白了紅棗的心意,謝尚立丟下剛剛的自省,伸手擁住媳婦的肩笑道:“剛是我想差了。都聽你的,咱們?nèi)坏莱裕 ?br/>
    ……
    接連兩個休沐,謝尚都出街掃貨。
    因為謝尚每回出門都是輕車簡行,且交易的木器、寶石都還是木頭、原石等堆積收藏在庫房的原始形態(tài),沒有變成成品亮相人前,所以御史臺竟不知道謝尚干的事,所以也就沒有彈劾。
    御史臺不知道不代表沒人知道。錦衣衛(wèi)受命監(jiān)控天下,而天子腳下,京師重地,更是不容閃失。
    似謝尚,他人雖不在錦衣衛(wèi)監(jiān)視名單里,但他買的寶石在啊——大慶朝中原內(nèi)陸并不產(chǎn)寶石。其市面上的一應(yīng)寶石都來自于邊疆和周邊屬國。
    錦衣衛(wèi)不可能放著邊境流入的寶石不管,所以謝尚這邊大幾萬兩的寶石交易一出,錦衣衛(wèi)立刻就知道了,然后弘德帝跟著也知道了。
    “謝尚竟然買這么多寶石?”看到交易額,連弘德帝也禁不住吐槽:“這也太有錢了!”
    比朕還有錢!
    朕都沒這樣買過寶石!
    李順低著頭不敢說話,心里飛快揣度主子話里的意思。
    不過沒等李順琢磨出結(jié)果,弘德帝又道:“今年各地糖產(chǎn)量什么時候統(tǒng)計出來?”
    聞言李順明白了,陛下這是打算征糖稅了!
    李順答應(yīng)道:“除了兩湖兩廣,其他州縣都全了!”
    兩湖兩廣是產(chǎn)糖大省,弘德帝想著兩位巡撫明年年底將進京述職,心里終是緩了一緩——明年是他五十圣壽,加征稅賦難免有損祥和,不大合適,倒是再等一年的好。
    “等到齊了,”弘德帝不著急了:“你讓人細(xì)擬了各地糖產(chǎn)量消耗的統(tǒng)計說明折子來!”
    ……
    一進臘月,便就到了滿朝文武與弘德帝進獻壽禮的時候。
    今年謝子安升了山東右布政,主理山東境內(nèi)一年兩熟。他獻與弘德帝的壽禮便是一大匣子象征五谷豐登的嘉禾,即一莖兩穗、三穗、甚至四穗的稻穗、麥穗,外加一封歡欣鼓舞報豐收的喜報!
    弘德帝早通過錦衣衛(wèi)知道了山東豐收消息,見折后雖覺高興,算不上驚喜——今年十三省布政不約而同地都給他報了豐收、送了嘉禾。
    朝廷以農(nóng)為本,豐收是地方官員最實在的政績,但就弘德帝個人而言看嘉禾卻是看得審美疲勞了。
    作為一國之主,弘德帝理智上知道能吏們當(dāng)好了差事,合該邀功請賞,而他也當(dāng)論公行賞,如此方合君臣之道。
    不過內(nèi)心深處,弘德帝總希望官員們?nèi)粘3鲂┬乱猓o他找添些樂子,而不是年年月月,按部就班。
    “謝尚送的什么?”
    丟下謝子安的折子,弘德帝問心腹。
    往年謝尚的禮都是和謝子安一道上來的!
    “謝狀元貢的是一對漢代青銅鎏金燈。”李順垂目回稟道。
    皇宮里存了不少起自商周的青銅器,不過都是食器、酒器、水器、樂器、銅鏡、符節(jié)、璽印之類。
    銅燈也有,但都是唐后,并沒有漢代的。
    想陛下富有四海都沒有的東西,李順心說:謝尚憑啥去了回陜西就有?
    且他大部分時間還關(guān)在貢院!
    鑒于謝尚出門買大米,回京買寶石以及先前各種買木器裘皮等種種暴發(fā)戶行徑,李順一點也不信任謝尚看古董的眼光,所以剛剛看到禮冊后還特地瞧了眼燈,然后愈加確定謝尚十成十是被人給騙了!
    李順的手心這就為謝尚捏了把汗——陛下可不是謝尚,而這燈連他都瞞不過,又如何能瞞過陛下的龍目?
    現(xiàn)就看陛下追不追究了!
    “謝尚把他在陜西得的那對青銅油燈進來了?”弘德帝聞言也是詫異,然后便吩咐李順:“拿來給朕瞧瞧!”
    他要看看這到底是個什么燈,竟然叫謝尚如此相信是個上古古董,還給他進!
    看到小太監(jiān)拿來的燈是一對跽坐侍女執(zhí)燈形的鎏金青銅燈,弘德帝不禁呦了聲,有些意外道:“竟是個人偶銅燈!”
    果是少見!
    不怪謝尚當(dāng)真!
    等目光掃到宮女手中提著的類似稻棉田誘蟲燈臺一樣的銅燈,弘德帝恍然大悟,忍不住吐槽道:“難怪謝尚要進這個燈,原來如此!”
    所以這個燈是謝尚偶然撞到,還是有心人做局?
    “點上!”弘德帝吩咐心腹:“朕細(xì)瞧瞧!”
    瞧瞧到底是什么古怪!
    等李順拿燈油的時候,弘德帝看燈盤有個手柄樣的凸起,試探地拉了拉,不想拉動了燈盤,帶動原先堆疊在一處的的弧形銅板轉(zhuǎn)開,燈口瞬間變小。
    “不錯,”開合幾回,弘德帝笑道:“這個燈轉(zhuǎn)動燈盤就能調(diào)節(jié)燈光大小和方向,可算用心!”
    除了假得厲害。
    就是現(xiàn)今,能調(diào)光的燈也是稀罕——宮里也只幾處正殿才有,就更別說漢代了!
    李順聞言不敢接茬。他沉默地添了燈油,撥好燈芯,點著了燈。
    弘德帝背著手在一旁看著,然后看出了不對——這油燈竟然沒有油煙。
    這油煙都去哪兒了?
    弘德帝疑惑地在燈上敲敲摸摸,然后在侍女的頭肩部尋到一處接縫,擰開,發(fā)現(xiàn)侍女看似擋風(fēng)的右手衣袖、身體、下垂的左手衣袖其實是個煙道,煙道的兩端一頭連著燈罩,一頭連通著燈銅盆形狀的底座。
    所以,弘德帝心說:下面這個盆,并不只是個裝飾,而是有用途的。
    “謝尚的折子呢?”弘德帝拿著侍女像的右手問李順。
    李順趕緊拿來,弘德帝兩眼一掃便道:“謝尚考證了,說把這個宮女胳膊裝回去,底下這個盆裝上清水,能消煙洗塵,潔凈燈氣——李順,你倒些水進去瞧瞧!”
    水倒上,弘德帝想起稻田誘蟲燈下的水桶禁不住笑道:“像,真像!難為謝尚尋得這么個燈!”
    真是又精致又有寓意。
    即便不是漢代古燈,但沖這份心思也是獨樹一幟。
    所以這到底是個什么燈?
    弘德帝愈加來了興致,由此又細(xì)看燈座上的銘文。
    “建章!”
    建章是漢武的宮殿,所以這個燈出自漢武?
    認(rèn)出銘文上的兩個字,弘德帝難得的沒有吐槽,而是嚴(yán)肅地問李順:“這個燈你覺得有幾分真?”
    李順如何敢亂講,只道:“這燈造型別致,能自凈清塵,為臣生平所僅見。”
    “依臣愚見,這主意若是出自謝狀元或是謝安人,多半是印圖紙放甘回齋銷售!”
    根本沒必要做假古董,擔(dān)欺君之名!
    “你的意思,這是漢武帝的燈?”
    弘德帝這樣理解。
    李順想辯,卻被弘德帝擺手阻止:“罷了,朕知道你的意思。”
    “謝尚到底是朕取的狀元,人品學(xué)問朕還是信得過的。且他在翰林院里跟元維學(xué)習(xí)了兩年。元維是銘文大家,謝尚既說這燈是漢代銅燈,想必是有些影子!”
    沒準(zhǔn)這燈謝尚還請元維給看過。
    “李順,你拿了朕的放大鏡來,朕再仔細(xì)看看!”
    ……
    作者有話要說:  參見長信宮燈</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