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門(八月二十八)
顯榮擔(dān)心大少爺謝尚不高興,下意識地看向謝尚,結(jié)果卻見到謝尚面色如常,恍若未聞。
昨晚謝尚心有所悟,學(xué)有所得,其中又尤以《中庸》一篇感觸最深。
他岳父岳母,謝尚想,生為莊戶,沒什么見識學(xué)問,正是圣人口中的“愚夫婦”。
結(jié)果偏就是他們這對愚夫婦生養(yǎng)出紅棗這么聰慧的女兒——這便就是《中庸·君子之道費(fèi)而隱》一篇中所講的“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及其至也,雖圣人亦有所不知焉”的現(xiàn)實(shí)例子。
道無處不在,存于圣人,也存于似他岳父母這樣的匹夫匹婦,所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保缓箜n昌黎作《師說》解為“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他岳父母,謝尚想:雖口不能言道,但行為近道,可以為師,他如何可以輕視他們呢?
謝尚經(jīng)昨夜和紅棗一談,竟于當(dāng)下就去了門戶偏見,摸索到了正心修身的門墻。
王石頭、李桃花等兩家人也都在,謝尚同他們一一見過,口中“舅舅”、“嬢嬢”不絕,哄得他們個個眉開眼笑,心情舒暢——不枉他們?yōu)榱私裉斓恼J(rèn)親丟放了家中幾天的活計(jì)!
寒暄過后往莊里走,紅棗看她爺李高地等不在,便悄聲問王氏道:“娘,我爺他們今兒不來嗎?”
“來!”王氏道:“認(rèn)親這么大的事兒,咋可能不來?”
“他們可能是沒想到你們這么早就能來。不過剛你爹已經(jīng)囑咐陸貓去村里叫去了,該是很快就能到了。”
“我們來得很早?”說著話紅棗的目光落在王氏臉上。
“比咱們村,確是早些。”看到緊跟在紅棗身后的兩個丫頭是面生的彩畫和芙蓉,王氏含糊說道。
先前跟全喜娘打聽知道城里新媳婦回門的時間跟高莊村一樣都是巳時以后,王氏摸不清謝家的底,便不肯多言。
“娘,”紅棗看到王氏的動作,眨眨眼,然后說道:“來前我公公說你們在家盼著,所以讓我們早點(diǎn)出門。”
“你公公是這樣說的?”王氏心中大石落地,高興笑道:“這就怪不得了!”
趁著王氏高興,紅棗又悄聲提起來時路上謝尚所托。
“娘,一會兒吃蛋茶,您讓桂香她們給尚哥兒碗里只盛四個就好。多了他吃不下,強(qiáng)吃下去反倒是傷身。”
“才吃四個?”王氏驚了:“這也太少了吧!這新女婿上門怎么著也得吃一碗十二個啊!”
“娘,您這新女婿不是城里人嘛?城里人飯量小,家常三碗飯才抵咱們家一碗。”
“您待您女婿得按城里人的飯量來,這不失禮!”
聽紅棗這么一說,王氏恍然,然后方點(diǎn)頭應(yīng)了。
今天謝家只來了謝尚,李滿囤便把謝尚讓到了主院堂屋,王氏則領(lǐng)紅棗進(jìn)了紅棗在家時的臥房。
李桃花和王氏紅棗走在一處,原踏腳跟了進(jìn)去,但轉(zhuǎn)念又退回了堂屋。
摒退彩畫、芙蓉等人,王氏方附耳悄聲問紅棗:“紅棗,昨兒早上敬茶,你婆婆難為你了嗎?”
紅棗搖頭。
王氏想想又問:“那跟你說啥了沒有?”
紅棗仔細(xì)想了想方才道:“娘,敬茶的時候我婆婆就說了一句她想說的和我公公先前說的一樣,并沒有其他的話。”
“而我公公先前也就說了一句‘相互扶持,好好過日子’的話。”
“就這么多?”王氏不信。
比如她當(dāng)初嫁到李家,她繼婆婆于氏在她敬茶時還給她念叨了許久的類似“事公姑,如捧盈,修己身,如履冰”的女兒經(jīng)——當(dāng)初于氏念叨了多久她就跪了多久,后來起來時膝蓋都站不直了。
李家不過是戶莊戶,新媳婦進(jìn)門尚還要受這許多的規(guī)矩,想謝家官宦之家,如何能不給新媳婦規(guī)矩訓(xùn)話?
“就這么多!”紅棗肯定點(diǎn)頭道:“娘,您想謝家十三房上下男女近兩百人,我不過一個早晌就全見好了。”
“連老太爺在內(nèi),都只是一兩句話,沒人多說啥!”
紅棗說著說著突然想笑,心說:所有人說話簡短,難不成是眾志成城,不愿誤了午席?
比如前世她老板總喜歡臨近午飯才召開會議,說唯有此時會議效率最高,所有人都是直奔主題,不講廢話和不做無謂爭論。
王氏依言合計(jì)了一番,合計(jì)出確是一人只得一兩句話的時間,心里也是嘀咕:說好的禮出大家呢?怎么紅棗進(jìn)了謝家,頭頂三層公婆,竟沒得一句教訓(xùn)?
這也太不合常理了吧!
王氏想想又問:“事后你婆婆也沒給你講講為婦之道?”
“沒有啊!”紅棗接著搖頭:“昨兒午飯吃席,飯后散了就各自回屋。”
“然后晚飯她啥也沒說。對了,娘,今早家來,我婆婆倒是說了一句。”
王氏趕緊問:“說啥了?”
“讓我代她跟你問好!”
王氏……
王氏左思右想也想不出謝大奶奶對她家紅棗是個啥意思——到底是喜歡呢,還是不喜歡?
若說喜歡,王氏想:怎么著也該跟紅棗親熱說兩句話;若說不喜歡,可也沒見她難為孩子。
兒子娶媳婦,謝大奶奶這個做婆婆的人,怎么話比一般的新娘子還少?
絞盡腦汁依舊完全摸不到頭腦后,王氏只得直言問紅棗:“紅棗,你覺得你婆婆喜歡你嗎?”
紅棗……
紅棗抬眼看王氏一臉認(rèn)真,只能無奈道:“娘,這我真不知道。我和我婆婆幾乎沒有照面!”
王氏……
“沒照面?”王氏覺得難以置信:“過去兩天,難道你婆婆都沒派你活計(jì),然后看你干活嗎?”
“干活?干什么活?”紅棗奇怪道:“娘,我婆婆房里幾十個人伺候著,什么活非得我來干?”
“唉——,你咋就不懂呢?這是做婆的給新媳婦的下馬威,跟家里多少人伺候沒關(guān)系。我聽你三嬸說,城里有婆婆要新媳婦早起做早飯,然后她吃飯,新媳婦和丫頭站一道看著伺候的。”
聞言紅棗著實(shí)有些哭笑不得。
“娘,”紅棗道:“您就放心吧,我婆婆沒使喚我做早飯。別說我了,就是四丫、五丫,對了,她兩個改叫碧苔和金菊了,她兩個都沒有早起做早飯!”
耳聽紅棗提起四丫五丫,王氏陡想起一件事,趕緊問道:“剛我還說問你呢。剛我看到四丫五丫戴了金釧,金耳環(huán)和金戒指——這都是哪來的,是你給的嗎?”
“不是我給的。”紅棗搖頭道:“我也是今早才看到,還沒來得及細(xì)問。不過我看她兩個的金釧和彩畫芙蓉頭上的一樣,想必是謝家丫頭都有的什么分例!”
……
陸貓雖然跑得快,信送得及時,但得了信的李氏族人,因?yàn)橐釆y打扮,還是姍姍來遲,不過倒是方便了紅棗和她娘王氏說私房話。
李氏族人到后,回門儀式正式開始。
堂屋站定,謝尚紅棗一起給李滿囤和王氏磕頭。
李滿囤見狀自是喜不自禁,拿出事先準(zhǔn)備好的一對小金元寶遞給謝尚,哈哈笑道:“起來,起來,哈哈——”
他新女婿剛跟他說話態(tài)度比先前還恭敬,有問必答,他實(shí)在沒啥好挑揀的。
王氏剛和紅棗說了話,知道紅棗在謝家?guī)滋鞗]受磋磨,也是放心。只她內(nèi)斂慣了,人前不好意思似男人一般大笑,便只笑著點(diǎn)點(diǎn)頭,然后跟李滿囤一樣也給了謝尚一對小金元寶。
兩人行好禮后,碧苔、金菊、張乙等八個陪嫁也上前磕頭,李滿囤王氏見了也都給了賞錢。
叫起眾人,王氏道:“你們幾個跟小姐去了謝家。現(xiàn)既回來也都家去見見父母吧!”
由此幾人又道了一回謝方退出堂屋。
似碧苔張乙他們,家就在桂莊,出門就能回家,而田樹林、程小喜等人家在青莊和梓莊,卻是回不去。
心里正眼紅張乙他們能回家呢,不想一出院門就看到田程兩個莊頭,不覺喜出望外飛奔了過去……
八個陪嫁,似張乙等小廝也就罷了——統(tǒng)一的深藍(lán)家丁服飾,比先前他們在桂莊的衣裳也就換了個顏色,再就是粗布換成細(xì)布罷了,眾人都能接受。
但兩個丫頭,四丫、五丫的穿戴則完全換了——一身綾羅綢緞的袍裙替了先前的粗布短衣不說,頭上更是簪了金釧,絹花,人樣子收拾得比李玉鳳和李金鳳這兩個紅棗的的姐妹還體面,她兩個都還只有金耳環(huán)和金戒指,沒有金釧呢!
其實(shí)別說她兩個了,屋里其他女人,除了于氏、郭氏和錢氏三個女人有金耳環(huán)和金戒指外,都沒有金飾。
堂屋里眾人,包括男人在內(nèi),看到今非昔比,連名字都換成碧苔、金菊的兩個丫頭,心里的那份感慨就別提了——這可就是俗話里說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了!
四丫、五丫不過兩個丫頭,眾人心想:能有今天,可是完全地沾了紅棗的光?
心念轉(zhuǎn)過,再看一眼紅棗,看到才剛椅背高的紅棗頂了一腦袋光燦燦的足金牡丹不算,連身上衣裳都刺繡著金絲,不少人的眼睛當(dāng)即就開始紅了——握著萬兩嫁妝的紅棗,但凡手縫里隨便漏點(diǎn)子啥,都足夠他們過一輩子的了!
打發(fā)走陪嫁,謝尚呈上回門禮禮單。
傳統(tǒng)里回門禮多少代表婆家對新媳婦的喜歡程度,回門禮越多,就表示婆家越滿意。
高莊村因都是莊戶的緣故,一般回門禮都只酒、糖、糕點(diǎn)和紅棗四樣,而且量也有限。
早晌門口迎接的時候,李滿囤看到謝家來了三輛裝著東西的騾車時心里還曾嘀咕咋又送這許多的東西。
現(xiàn)看到有三份禮單倒是明白了,不覺心道:這謝家送禮也太周到,竟是連襄助過婚禮的莊仆們都有份。
揀出兩份禮單遞給余祿,讓他看著過禮。
李滿囤把下剩的一張遞給李豐收道:“族長,這是謝家給族里的禮物。”
李豐收雖說有了年歲,但視力極好,一點(diǎn)也不老花。他眼光掃到禮單上的開頭,立刻推辭道:“滿囤,若不是因?yàn)橛心悖@謝家如何能給族人這許多東西。所以,這禮還是由你來收,然后再散給族人為好。散禮的時候,我讓貴林幫你看著……”
李滿囤聞言,也就罷了。
過好禮,謝尚方才紅棗帶著拜見李高地和于氏。
李高地對于長子李滿囤沒把自己放在過禮前跟他一起受禮頗為不滿——虧他給謝尚準(zhǔn)備了兩個金元寶的見面禮!
不過等真看到謝尚給自己磕頭,稱呼自己“岳祖父”的時候,李高地心中的郁氣立刻一掃而空——他現(xiàn)可是十足真金的謝家親家了!
李高地拿出早先準(zhǔn)備好的裝了一對小金元寶荷包匣子遞給謝尚道:“哈哈,紅棗女婿,快起來吧!”
看到謝尚接過李高地給的匣子,于氏著實(shí)心疼——一套城里宅子呢!
于氏的心疼在一會兒看到謝尚與她磕頭的時候,也是無藥自愈——甭管是不是親生,于氏心想:她現(xiàn)都是謝家宗子的岳祖母!
受完頭于氏拿出她給準(zhǔn)備的見面禮——一只裝著一對小銀元寶的荷包匣子。
李高地原本讓于氏也出兩只小金元寶,但于氏臨出門卻自己悄悄給換了。
于氏不信新女婿謝尚會當(dāng)眾打開匣子倒出荷包數(shù)元寶——事實(shí)也如她所料的,謝尚接過了匣子后根本沒打開看便就遞給了跟著的小廝。
都是先前謝家過來的匣子,于氏想匣子又都沒寫名字,家去后謝尚還能分清誰是誰的?
隨后謝尚和紅棗又拜見了陳土根、陳葛氏、王石頭、陳龍、李桃花、李滿倉、郭氏、李滿園、錢氏、李杏花、劉好十一個舅家或者李家三房的同堂長輩,也各得了禮錢。
而于氏看到陳王兩家人給的匣子也都跟她給的一樣,心里更就放了心。
謝尚和紅棗見李春山、李豐收、李滿垅等人倒是都不用拜了,只要作揖拱手就行,但也都得了禮。
眼見紅棗和謝尚收了李貴畾媳婦任氏的見面禮,李貴雨以為紅棗接著就該給謝尚引薦他了。
他低頭理了理身上的布袍,再抬頭卻看到紅棗和謝尚站在王氏面前。
“尚哥兒,”李貴雨聽紅棗說道:“這是我弟弟貴中。”
李貴雨……
謝尚看李貴中裹在蠟燭包里正自呼呼大睡,想了想便伸手在李貴中胖得都快掛下來的腮幫子上捏了一把,笑道:“貴中弟弟!”
抱著兒子的王氏……
紅棗看她弟李貴中腮幫子上謝尚捏過的地方留了兩個手印大為心痛——她都還沒捏過呢!
“尚哥兒,你干啥捏我弟啊!”紅棗一邊埋怨謝尚一邊伸出手指來戳李貴中臉上兩個指印間的肌膚,心里想著可算是戳到了,果然好q好彈啊,嘴里卻道:“瞧這兩邊,都給你捏紅了!”
謝尚無辜道:“我這不是想跟貴中弟弟打招呼嗎?你快別戳了,瞧瞧,本來沒事的地方都被你給戳紅了!”
王氏……
終于看到紅棗同謝尚站到自己面前,李貴雨有些緊張地看著謝尚,等他開口叫他大哥。
紅棗道:“尚哥兒,這是我二叔的長子,貴雨哥!”
“貴雨哥!”謝尚鸚鵡學(xué)舌地沖李貴雨拱了拱手。
聞言李貴雨頗為失望——村里他姓小孩見到他也都叫他貴雨哥。
謝尚這個稱呼一點(diǎn)都不親熱,聽著簡直和路人無異。
偏他還不能說啥,紅棗家常都是這么叫的。
“尚兄弟!”李貴雨按私塾秀才老師所教,極認(rèn)真地還了一禮。
謝尚看李貴雨一身布袍,禮倒是行得有些模樣,不覺多看了一眼,心說:怪不得紅棗爺爺偏心他,他幾個兄弟里確是數(shù)他長得人模狗樣,得人意!
結(jié)親既是結(jié)兩家之好,謝尚自然聽他爹給他講過李氏一族的人際,知道李家三房分家,他岳丈一家被繼母繼弟奪嫡掃地出門的故事。
生為元嫡,謝尚天然地不滿李高地的做法,連帶的對分家中收益的李滿倉一家人也不是一般厭棄——君子愛財(cái)取之有道。謝尚想:似李滿倉這種明火執(zhí)仗搶奪兄長家財(cái)?shù)娜耍苁巧逗萌耍坑帜莛B(yǎng)出什么好人?
上梁不正下梁歪,那可是老話里說慣了的。
先前幾回,謝尚見李貴雨過來問候搭訕都是裝沒看見,只實(shí)在卻不過了,才敷衍兩句。
現(xiàn)眼下認(rèn)親,謝尚行過禮后也只微微一笑,并不主動攀談。
謝尚的笑是跟他爹謝子安一脈相承的高冷疏離的公子哥禮拒式微笑,李貴雨抬頭看見,不覺立刻自省他醞釀許久的搭訕詞是否合適——如此一猶豫,紅棗見他和謝尚都沒說話,便笑言道:“貴雨哥,我引尚哥兒去見貴富哥,暫先失陪了!”
紅棗此言一出,李貴雨不好挽留,只能勉強(qiáng)禮貌了一句“請便”,然后內(nèi)心懊惱地看著謝尚同著紅棗轉(zhuǎn)向了李貴富。
不甘心再一次錯過交好謝尚的良機(jī),李貴雨目光不錯地看著謝尚和李貴富、李貴祥、李貴吉一一見禮。
眼見謝尚和其他三個兄弟也無別話,李貴雨心舒一口氣——謝尚出身高貴,目下無塵。他對他們誰都不親近,不是只他搭不上話。
自我安慰中李貴雨看見紅棗和謝尚走向李貴林,然后便看到剛剛還惜字如金的謝尚一反常態(tài)地?fù)尲t棗開口前先笑言道:“紅棗,抱你上轎的大舅哥不用你介紹,我們很相熟了!”
李貴雨……
對于李玉鳳,紅棗雖不喜歡,但依舊按禮走到她跟前告訴謝尚道:“尚哥兒,這是我二叔的長女。”
想著不好把姐妹的閨名隨便告訴外男,紅棗正思索著如何跟謝尚介紹呢,便見謝尚已然拱手道:“李姐姐!”
紅棗想想這個稱呼倒是合適,便罷了。
李玉鳳對于謝尚跟她拱手著實(shí)有些慌亂——她這輩子還從沒和這么漂亮的人說過話。
故而李玉鳳在謝尚稱呼她“李姐姐”的時候,只是胡亂地福了一福,并沒有出聲。
李金鳳比李玉鳳強(qiáng)一點(diǎn),她在謝尚稱呼她“李妹妹”的時候,好歹回應(yīng)了一聲“紅棗姐夫!”
一時行好禮,坐下來吃蛋茶。
謝尚看李家新?lián)Q的丫頭送上來的托盤里裝的是小花瓷碗,且碗里只裝了四個雞蛋,當(dāng)即便舒了一口氣——有媳婦居中傳話,他可算是不用一氣吃十二個雞蛋了!
屋里其他人因?yàn)榻鼇矶悸犝f了城里不少事,現(xiàn)看到今兒蛋茶用的是小碗,且一碗只有四個雞蛋,也都沒說啥——城里人細(xì)巧,街上賣的烙餅都比他們家的小,王氏待城里女婿用城里小碗還不是正常?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