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聰明還不用功(七月十五)
留在鋪子里的李桃花閑來無事便轉(zhuǎn)去了廚房。
廚房門口兩個忙過了早市的學徒正在淘米洗菜,而張乙則蹲在地上教他弟弟張丙拿筆在磚頭上寫字。
張乙認識李桃花。當下他看到李桃花過來立站起身垂手道:“姑太太!”
聞聲張丙和另兩個學徒也都趕緊地站起身,招呼道:“姑太太!”
李桃花看著磚頭上淺淡但工整的字跡,下意識地看了眼比陳寶大不了幾歲的張乙,禁不住在心里嘆息:但凡陳寶陳玉能把字寫得似這個張乙一樣,她就知足了!
對于科舉,李桃花倒是沒太大野心——比如李貴林當年那么用功,卻是連個童生都沒考過,而城里那么多能干人,這些年也就出了一個謝老太爺。
不過,李桃花想:這個張乙確是可惜了——生為莊仆,即便學問再好,但連個下場的機會都沒有。
三思書屋現(xiàn)有十個孩子,年歲從六歲到十二歲不等,陳寶陳玉兩個插班進來算是年歲比較大的,倒是不必擔心受人欺負。
由李滿囤幫忙墊付了兩個孩子的六百文束脩和一本《千字文》一吊的書費。然后又看兒子在學堂里坐好,聽先生講了一刻書,陳龍方和李滿囤回到了鋪子。
回來后陳龍趕騾車去藥鋪賣了帶來枸杞,得了十二吊錢。
再回到鋪子,陳龍立就把錢還給了李滿囤,然后又另拿出兩吊錢說道:“大哥,這錢擱你這里做陳寶陳玉兩個的花費。往后我進城來賣枸杞,都來你這兒走一回,他兩個花多少錢還請你直言告訴我。你幫襯他兩個在這里住已經(jīng)是天大的恩情,別處可不敢再讓你破費了!”
陳龍說得懇切,李滿囤便沒推辭就收了錢。如此陳龍方才松了表情。
在親眼目睹了三思書屋里上課時先生抑揚頓挫的講解和孩子們聽課時端正坐姿,以及受周圍環(huán)境感染兩個兒子下意識地模仿別人一樣挺直腰桿后,陳龍算是知道了李桃花堅持送孩子進城來念書的原因——城里學堂是個和他們村學堂完全就是兩個世界。
難怪謝家少爺和任何人說話腰桿子都那么挺,陳龍暗想:想必除了家里有錢外,也有打小上學練出來的緣故。
如此,陳龍便希望兩個兒子陳龍陳玉念書后也能“人窮志不短”,人前挺直腰桿子說話!
與李桃花一樣,陳龍也不指望兩個兒子能科舉出名堂——三思書屋的師傅都胡子一大把了,至今也才是個童生。
“大哥,”陳龍又道:“再就是我還想跟你買只奶羊帶回家去。這羊奶治腰腿疼,我想家去試試。”
“行!”李滿囤干脆道:“我這羊原就是養(yǎng)來賣的。只一樣,我這羊群剛起來,還得再養(yǎng)養(yǎng)。你先別跟人說羊從我這兒買的。”
陳龍一聽就明白了:李氏族里有人跟李滿囤提過買羊,但為李滿囤拒絕了。
“曖!”陳龍趕緊點頭道:“放心吧,大哥。我理會得!”
午晌的時候,陳寶陳玉放學回來了。午飯桌上李桃花少不得又問一回學堂里的事。
陳玉高興說道:“放心吧,娘!管先生挺好的。早晌他讓我跟我哥把《千字文》先背了一回,說我前兩百個字都背對了,哥比我厲害,他背了三百多個字呢!”
“不過,先生說我字寫得不行,得打頭學。哥也一樣……”
提到字,李桃花想到早晌的事,便問李滿囤道:“哥,你鋪子里學徒都習字多久了?”
“現(xiàn)鋪里三個學徒,就張乙來得早些,今年開年就來了,其他兩個都是剛來。”
“半年啊!”聞言李桃花頗有些吃驚,然后便禁不住贊道:“沒想到這張乙這么聰明,只半年字就寫得這么好!”
“早起,我看到他寫的字,以為是學了好多年呢!”
想到兩個兒子念了幾年學堂,結(jié)果寫出來的字還不如一天學沒上過的莊仆家孩子,李桃花真是覺得心塞——生平頭一回,李桃花意識到兩個兒子不學無術(shù),除了村里學堂確實不行外,也還有自身的原因。
所以,陳寶陳玉這回若敢再不用功,李桃花心里發(fā)狠:她一定打折他們的腿——讓他們坐不住,再跑出去野!
李滿囤一聽便就笑了。
“張乙確是人聰明又肯用功,”李滿囤笑道:“但想把字寫得工整卻也沒那么難!”
“寫字不外乎是側(cè)、勒、弩、趯、策、掠、啄、磔這些筆畫,如此把這些筆畫按規(guī)矩寫熟了,然后寫字前先想一下字的筆畫擺放,這字寫出來就大差不差了!”
“對了,練字有個簡單的法子,就是單練‘永’字。”
“永?”李桃花一家四口都好奇了——四個人誰都不認識這個字。
李滿囤拿起桌上茶壺擱桌上倒了一點水,然后便拿手沾了水寫開始寫字。
“這個永字,”李滿囤邊寫邊道:“第一筆是側(cè),第二筆是勒,然后是弩、趯、策、掠、啄、磔——集齊了常用的八種筆畫。”
“如此,單練永字,不僅練筆畫,而且還練了字的架子結(jié)構(gòu)。故而寫好一個‘永’字,就能一以貫之,再寫其他的字就容易了!”
李桃花看著李滿囤寫在桌上的那個“永”字,恍然大悟道:“怪不得早晌張乙反復教他弟寫這個字,原來是這個緣故!”
“張乙也在寫‘永’字?”李滿囤聞言一愣轉(zhuǎn)即笑道:“他怕是跟四丫、五丫學的。”
“四丫、五丫認識吧?就是每天來幫忙燒飯的兩個女孩子。她兩個家常和紅棗在一處,紅棗偶爾也會教她們寫字。”
看桌上其他人都是一臉的疑問,李滿囤又解釋道:“這個練永字的法子原是紅棗翻到《千字文》最后看到‘指薪修祜,永綏吉劭’這句話時想出來的法子。”
“這法子是紅棗想出來的?”聞聲所有人都驚了。
“那是!”李滿囤得意洋洋道:“我家紅棗可聰明了。這《千字文》我家紅棗不過學了三四個月就全背下來了!”
覺得自己能背兩百字就很厲害的陳玉……
自得比弟弟還多背一百字的陳寶……
“哥,”李桃花不敢相信:“你說紅棗四個月就會背《千字文》?”
如果真是紅棗生出了練字的法子,然后四個月又背下了《千字文》,李桃花心情復雜地看著足大了紅棗好幾歲的陳寶陳玉暗想:虧她一直以來還覺得陳寶陳玉聰明——先前只是沒好老師和不用功。
現(xiàn)在看她簡直是大錯特錯了!
“真是三四個月,桃花!”李滿囤道:“說起來你可能不信。哎,別說你了,就是,若不是知道紅棗每個字都是我教的,我自己個也不能相信!”
“大哥,紅棗的《千字文》是您給教的?”聞言陳龍肅然起敬,連“您”都給李滿囤用上了。
大哥既有這般本事,陳龍暗想:陳寶陳玉干啥還在城里念書,直接請教大哥就行了。
當下陳龍內(nèi)心還是覺得自家兩個兒子聰明著呢——起碼比紅棗一個女孩聰明,他兒子先前缺的只是個好老師罷了。
李滿囤一聽就明白了陳龍的意思,難得的有些臉紅。
“表弟,你先聽我說,”李滿囤擺手道:“紅棗她不認識的字雖是我教的,但背后的工夫卻都是她自己下的。”
“說來慚愧,我也是經(jīng)過她念書才知道自己先前很多字念寫的都是錯的。”
陳龍:“?”
“紅棗這孩子是真聰明,”李滿囤感嘆道:“我剛開始教她認字,她就拿了許多問題來問我。我學問也不行,就只好去城里書鋪給她買了本《說文解字》。”
“那書比《千字文》難懂,反正我是看不下去。但紅棗這孩子用心,沒事就翻那本書看,如此一來二去還真叫她給看出了門道,然后識字就跟飛一樣地一天能識好幾十個!”
“然后我用了她這個法子,再看字就先前明白多了!”
“大哥,你剛說的啥書?什么文字?”
“《說文解字》,不過這書你不用買,我家里有,現(xiàn)紅棗不看了,貴中還看不了,我先拿來給陳寶陳玉看。”
“紅棗那個念書的法子,我把書拿來后再給陳寶陳玉講講。陳寶陳玉這么聰明,肯定一聽就會!”
三個月嗎?陳玉握拳:紅棗做到的,他一定也能做到!
李滿囤領李桃花一家進了城,偌大的主院瞬間冷清下來。紅棗做完早晌功課經(jīng)過院子去廚房看午飯菜的時候,瞧到院里地上昨兒陳寶陳玉瞧了一下晌的套索圖禁不住走了過去。
紅棗前世就知道套索。比如武俠影視里只要人在林子里走,十之**就會踩中機關(guān)被繩索套住一只或者兩只腳倒掛起來。
紅棗知道這個套人腳的機關(guān)就叫套索,但卻不知道套索的原理,故而一直都想象不出好好走路的人是如何把腳踩到繩套里的——古人又不似現(xiàn)代人,走路還看手機。
但現(xiàn)在看到了地上謝尚畫的圖——雖只幾根竹竿和繩索,紅棗卻是一下子就明白了套索鋪設的關(guān)鍵,即足夠的快速收縮索套的作用力。
這個作用力可以是彈力,也可以是拉力。
解開了心底謎題,紅棗頗為高興,然后便覺得謝尚不錯——往后她賣玩具,紅棗想:倒是可以找謝尚幫忙畫樣圖。
如此她玩具大業(yè)的外觀設計人才有了!
看了午飯菜,紅棗又去月子房看她弟。
月子房里王氏正在翻看謝家送的絲綢衣裳,看到紅棗進來,不覺微笑輕聲道:“紅棗,你弟弟剛吃了奶,現(xiàn)又睡著了!”
紅棗……
王氏看紅棗早晌來了三趟都遇上貴中睡覺,不免安慰道:“紅棗,你弟還小,現(xiàn)白日里還要睡覺。你想跟他玩得再等兩個月,等過了一百天,那時就睡得少了。”
所以,紅棗可惜的看著襁褓中的小肥臉心說:捏一把,還得再等兩個多月?
七月初十一早李滿囤送走了李桃花和陳龍后便去了李氏祠堂。
李豐收召集族人為的是中元節(jié)祭祖的事,如此李滿囤又捐出一只羊。
祠堂回來吃過午飯,李滿囤便又招了余莊頭過來說話。
“余莊頭,”李滿囤道:“咱們莊子能養(yǎng)騾子嗎?”
余莊頭聞言一愣,轉(zhuǎn)即明白了李滿囤的意思,老實道:“老爺,咱們莊子先前沒有養(yǎng)過。”
“要不,”李滿囤摸著下巴道:“咱們先買兩頭驢子回來試試?”
“余莊頭,你看,紅棗她大舅是山里的,他賣枸杞有錢后就想買騾子。我琢磨著山里跟他一樣想法的人怕是不少。如此咱們倒是可以試試這騾子生意。”
余莊頭聽得有理,當即點頭道:“老爺,您說得在理。驢子價錢便宜,只要八兩一頭,而只要配種成了,生出小騾子來就能賣到十三四兩,這便就回了本不算還能額外掙五六兩。驢子都是三年兩胎,養(yǎng)好了倒是比養(yǎng)羊還賺錢!”
三言兩語說定了養(yǎng)騾子的事,余莊頭便就拿了十六兩銀子走了。
眨眼便是七月十五中元節(jié)。這天一大早,李滿囤就使陸虎駕了牛車拉了滿滿一車紙糊的金山、銀山、搖錢樹、聚寶盆、金童玉女、房屋宅地去了李氏祠堂。
因是跟潘安前后腳出門,高莊村早起跟潘安打羊奶的人都看到了李滿囤這輛花里胡哨的牛車。
“滿囤叔,”李貴銀立刻道:“你現(xiàn)是去后山墳地嗎?”
李滿囤點頭:“嗯!”
“滿囤叔,你先去,我把羊奶送家去就來給你幫忙!”
李貴銀跑回家放下羊奶便跟他爺李春山報告道:“爺爺,滿囤叔剛拉了一車的紙扎去了墳地,我得給他幫忙去!”
聞言李春山想起上回的話當下點頭道:“去吧,叫上你哥貴金、還有貴林一起去,然后你三爺爺那兒你也去說一聲!”
如此李貴銀便叫上了幾家人。
李高地一聽說長子李滿囤鋪排了一車的紙扎去上墳便跟正在吃早飯的李滿倉道:“如此,滿倉你帶了貴雨也去吧!”
李滿倉自覺李滿囤未必想見他,但奈何他爹已當著貴銀如此說,便只得硬著頭皮一起來了。
李滿囤沒想到李貴銀叫了這許多人來給他幫忙,當下也是高興——牛車只能停在祠堂外面,這些紙扎雖說不重,但一樣一樣地拿上山也是來回得讓人眼花。
“這兒是兩份紙扎,”李滿囤告訴眾人:“一份是給我爺奶的,一份是給我娘的。兩份東西不一樣,上面都有簽子,可別搬錯了!”
聞言李滿倉的額角不覺跳了一下,覺得李滿囤的那句“我娘”特別扎耳,愈加覺得自己不該來。但來都來了,李滿倉看到已經(jīng)動手干活的李貴林、李貴金和李貴林,也只得眼神示意兒子李貴雨一起搬了起來。
搬了一只裝滿了各種紅紙、綠紙、黃紙剪的女人衣裳的紅紙箱往墳地走,李貴雨的腿都是軟的。
李貴雨本想只給他太爺爺和太奶奶搬紙扎,但沒想到每次輪到他搬的時候,好巧不巧地都是寫著他大伯親娘姓氏“陳”的紙扎。
如此一次兩次倒也罷了,但一連七回,李貴雨便就有點承受不住了——再默念孔圣的“子不語怪力亂神”,李貴雨腦海還是無可避免地充滿了冥界生靈……
李滿倉看李貴雨臉色蒼白,不覺關(guān)心問道:“貴雨,你咋了?不舒服嗎?”
“爹,我沒事,”李貴雨勉強笑了笑:“我就是奇怪為什么我每回搬紙扎都是給陳奶奶搬?”
經(jīng)李貴雨這么一說,李滿倉也想起來了他似乎也一直在給他大娘搬紙扎——一陣山風吹過,李滿倉不自禁地打了個寒顫……
看著李滿倉和李貴雨的身影再次出現(xiàn),陸虎看著牛車上最后貼著“陳”簽子的兩個紅紙錢箱高興的想:瞧他今兒安排得多好——讓大房大爺和二房大爺、二爺給他們太爺爺太奶奶搬,老爺、二老爺和雨大爺給老太太搬,兩份紙扎正好同時搬完,而且一個都沒錯!
作者有話要說: 人家的孩子謝尚、紅棗、張乙——心疼陳寶陳玉三秒
目錄還是不更新,只有等周一問編編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