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宿敵3
,甲午之華夏新史 !
空中的飛機剛剛撤離,炸彈爆炸產(chǎn)生的硝煙還未散去,拿著沖鋒槍的奧匈士兵就在坦克和突擊炮的掩護下沖向遠處的戰(zhàn)壕,然后用沖鋒槍逐一清理在剛才的轟炸中被打的七葷八素的俄國官兵,不少俄國士兵甚至還沒能睜開被血水糊住的雙眼就被密集的子彈打成篩子。而無論是威力巨大的90mm高炮還是部署在反斜面陣地的迫擊炮,在剛才的空襲中都損失慘重,為了保證攻擊的準確性,奧地利人的轟炸機一般都在300米左右才投彈,大角度俯沖在低空扔下炸彈精度足夠高,而炸彈巨大的爆炸力也足夠彌補精度上的些許誤差,一個個呈放射性的土坑取代了剛才還在耀武揚威的炮位。攔路虎已經(jīng)被除去,勝利的大門向奧匈軍團敞開!
“終于走了,該我們上場了,希望奧地利人的裝甲部隊能比他們的步兵強一些。”奧匈空軍撤離戰(zhàn)場,地面的步兵再次上場,而俄國裝甲部隊也將開始他們的第一次戰(zhàn)場秀!奧地利人可以再預(yù)設(shè)陣地上挖個坑把戰(zhàn)車藏起來,俄國人自然也可以依靠地形地勢和適當?shù)膫窝b來躲避對方的空中偵查。而當滾滾濃煙從戰(zhàn)線右側(cè)騰起的時候,施拉格感到自己的心臟都∠,差點罷工了!
此時俄國裝甲部隊的戰(zhàn)刀只刺向?qū)Ψ阶顬樘撊醯膫?cè)翼,對方抓的時間真是太準了,防線正面剛剛突破,部隊正在向縱深發(fā)展。伴隨著步兵的前進,后續(xù)的炮兵和各種武器也需要跟進,此時的情況很有點半渡而擊之的意味。而進攻部隊的裝甲力量主要集中在中間。因為那里有最為關(guān)鍵的兩個支持點,即使被炸過了。單純靠步兵也很難拿下,可以想象此時奧匈軍團面對突然來襲的部隊是最脆弱的時候。兩翼的部隊根本無法抵御,中間的裝甲部隊沒有重整的時間。加侖這一刀就砍在了施拉格的軟肋上!
看著遠處裝甲部隊掀起的煙塵和望遠鏡中有些講慌失措的奧匈軍團,加侖將軍的嘴角不由的冷出一絲殘忍的笑容。“還是不長進啊,就這么贏了?”話語中充滿了一絲對對方的嘲諷,如果這一招打?qū)嵙说脑挘幌聯(lián)p失4個營的兵力的話,那么奧匈軍團恐怕再打下去也還是力不從心了吧。
“將軍,我的波西米亞師還有足夠的裝甲預(yù)備隊,看規(guī)模這支坦克部隊的不過是50輛上下。配合各種自行火炮擋住問題不大。”在關(guān)鍵時刻,家底厚實的呂貝寧說話還是很有底氣的,雖然在此之前,千里迢迢趕來的呂貝寧剛剛為別人當了一次槍,但是在關(guān)鍵時刻,他還是很有擔當?shù)摹?br/>
于是乎,剛剛投入戰(zhàn)場的波西米亞師再一次將奧匈軍團從危機的邊緣拉了回來。2個坦克連和1個坦克殲擊車連迅速投入戰(zhàn)場,從側(cè)翼威脅正在狂飆突進的俄國裝甲部隊。“攻擊他們的步兵和伴隨的火炮,不要理會坦克!”側(cè)翼突然出現(xiàn)的威脅讓負責指揮裝甲部隊的科涅夫心中一驚。一支和自己規(guī)模相當?shù)难b甲部隊猶如一只猛虎一般隨時會上來掐斷自己的脖子,這實在是太恐怖了。不過很快,科涅夫認識到了自己應(yīng)該怎么做。在奧匈軍團不可思議的目光下,這支俄國裝甲部隊猶如一柄長劍一般繼續(xù)刺向奧匈部隊脆弱的側(cè)翼。
呂貝寧的援兵距離戰(zhàn)場還是有些遠。最終在增援抵達之前,俄國人的坦克終于沖了過去,在幾百米的距離上坦克炮和大口徑的嘶吼猶如死神的鐮刀一般快速收割著進攻者的生命。猛烈的平射火力和機槍交織成的火網(wǎng)如同潮水一般涌向沒有任何依托的奧匈部隊側(cè)翼。士兵們一邊徒勞的用手中的武器反擊著。一邊試圖把自己狠狠的摁進土里。運氣好點的可以跳到一段殘破的塹壕或者彈坑中避難,而運氣不好的則直接被打成一團血霧。
側(cè)翼的奧匈部隊竭盡全力來阻擋這些殺神。甚至將榴彈炮和步兵炮拉平。但是可惜的是,過低的初速還是讓穿甲彈的威力大減。而且每門火炮的穿甲彈數(shù)量極少。剛才在對付掩體的時候已經(jīng)用掉一些。不過少量的大口徑穿甲彈還是給俄國坦克造成了一定傷害。即使不能擊穿裝甲,但是猛烈撞擊造成的背板崩裂依然會傷害到坦克坐艙中的人員。不過這些最多以連為單位的凌亂反擊依然無法組織俄國坦克軍團的攻擊,在損失了幾輛坦克之后,俄國裝甲部隊猶如熱刀切黃油一般輕易的洞穿了對方的側(cè)翼,并且混亂的戰(zhàn)場中追亡逐北。
這個寶貴的機會被直覺敏銳的加侖將軍很快抓住,部署在后方的俄軍預(yù)備隊在迫擊炮和榴彈炮的支援下沖向根基已經(jīng)被動搖的奧匈軍團,雙方士兵在狹窄的塹壕中相遇,頂著雙方射出的炮彈拼命廝殺,沖鋒槍成了近戰(zhàn)中最好用的武器,幾乎一半的俄軍士兵揣著這種塹壕埽除拼死沖鋒。雙方的士兵被一排排掃倒。然后后續(xù)的部隊又重新補上,整個防線變成了一臺巨大的絞肉機,不斷消耗著雙方的有生力量。坦克部隊再厲害,沖破對方防線后還需要步兵占領(lǐng)陣地,而大量步兵的損失直接導(dǎo)致了奧地利人劈開了對方的防線,但是卻很難將這段防線徹底粉碎,科涅夫用自己的果斷重創(chuàng)了奧匈軍團,但是同時也讓自己的部隊陷入了絕境!
尾隨而來的奧匈坦克部隊從后面狠狠的踢著俄國坦克群的屁股,而中路的奧匈坦克部隊也調(diào)轉(zhuǎn)了炮口來攻擊這伙讓自己功虧一簣的罪魁禍首。兩支奧匈坦克部隊猶如巨大的鉗子一般死死的夾住了科涅夫的裝甲部隊,而自己的另一側(cè)則是一條防線,科涅夫試圖向本方防線靠近來從開始留出的撤退路線中撤回去。但是他們的動作還是慢了一些。
“今天最后一場戰(zhàn)斗依然十分殘酷,俄國人趁機偷襲了我們的側(cè)翼。不過他們也沒有獲得什么好處,最終被我們的裝甲部隊咬住。而同時遠程火炮也開始攻擊這支敵軍的退路。將接應(yīng)他們的部隊死死的壓在塹壕中。對方的裝甲部隊陷入了絕境,不過他們依然奮力抵抗兩邊的壓力。最終。在4號坦克和胡蜂式坦克殲擊車的聯(lián)合打擊下,這支坦克部隊回去的不超過兩位數(shù)。而我們也付出了大約30多輛各種坦克和裝甲車的代價。”在呂貝寧的作戰(zhàn)記錄中。只有聊聊幾筆來記錄俄國裝甲部隊的第一次出場秀,但是即使如此簡單的記錄,人們依然可以看出其中的血腥和頑強。
在俄國裝甲部隊的決死沖鋒下,施拉格精心準備的一次攻擊徹底瓦解。再扔下大量的尸體和殘骸后,奧匈軍團再次從戰(zhàn)場上撤離。看著已經(jīng)快要落到地平線的太陽,施拉格心中充滿了煩躁和焦慮。不僅僅是因為對手今天的表現(xiàn)超乎他的想象,將他認為必勝的一擊化解掉,更重要的是,他到現(xiàn)在。還沒有收到古德里安與華夏預(yù)備隊交手的消息。也就是說,戰(zhàn)斗都打到了華夏家門口了,華夏預(yù)備隊還是沒有出動!“這到底是什么情況呢?空軍的偵查也無法提供足夠的信息。”施拉格在燈光下看著地圖郁悶的說道。
讓施拉格想不到的是,古德里安也十分郁悶,如果是碰上華夏主力的部隊,古德里安這支孤軍打不過也就認了,他實在想不到的是,以往被德軍打成狗的美國人居然會這么難纏,在華夏主力部隊和后方補給基地之間的巨大空襲中。美國人和英國人的輪式坦克殲擊車以及輕型履帶突擊炮給古德里安造成了很大的困擾!這些機動性和行程暴強,火力足夠擊毀4號坦克的小家伙如同一群食人魚一般圍著古德里安的部隊發(fā)動了一波波的攻擊。
當雙方都可以擊毀對方的時候,當雙方處于相對開闊的曠野地帶的時候。什么優(yōu)勢才是最大優(yōu)勢?機動性?還是后勤?布萊德利認為都說不是,最重要的是信息和空軍!依靠強悍的車載電臺。美軍可以隨時和空軍進行信息交流,無論是通過空軍偵查對方的方位和路線然后預(yù)先設(shè)伏還是自己發(fā)現(xiàn)目標之后呼叫空軍支援,美國人做的都是游刃有余。美國人空地協(xié)同的高效性甚至讓華夏精銳部隊都嘆為觀止。以至于有人戲稱沒有空軍支援的美國陸軍戰(zhàn)斗力能下降一半!
“他們從來不和我們硬碰硬。這些靈巧的家伙要么選擇伏擊,要么遠遠的綴在我們身后。猶如捕食獵物的狼群一般。每當我們停下來補充燃料或者保養(yǎng)車輛的時候,這些戰(zhàn)車中攜帶迫擊炮和輕型榴彈炮的車輛就會對我們發(fā)動襲擊。大裝藥的迫擊炮不但對沒防護的輕型車輛威脅極大,而且近失彈也會打壞坦克配件,有可能是一個板簧,也有可能是負重輪,或者是炸斷履帶。以往在保障良好的情況下,我們根本不會為這些小毛病范疇。但是現(xiàn)在不一樣,我們?nèi)狈Ω鞣N零件,甚至于有的坦克因為一側(cè)負重輪被打壞三個而不得不放棄,這輛坦克其它地方保存的非常好,以至于當命令下達后,這輛戰(zhàn)車的車長其請求我們能再給他20分鐘的時間來挽救這輛坦克,但是我知道我不可能同意他,因為在前沿的偵察部隊發(fā)現(xiàn)有一個機群正飛向這里,我們必須抓緊最后的時間去隱藏。”一名指揮官在日記中這樣寫道。
此時古德里安也十分糾結(jié),目前他能打的地方?jīng)]什么有價值的目標,有價值的目標又打不了,他已經(jīng)意識到同盟國對華夏軍力的估計錯誤。意識到他們低估了俄裔軍團的戰(zhàn)斗力,施拉格紙面上5個師的兵力在付出巨大的代價后依然無法攻破對手的防線就是個例子。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部隊物資和戰(zhàn)損越來越高。繼續(xù)在這里逗留下去意義很小,所以到現(xiàn)在,他需要考慮一下自己的退路了,是撤回去呢,還是說想別的辦法?
回去肯定不行,正面的德軍主力部隊拼死拼活的頂著華夏三個師的兵力打那么久,就是想讓自己的部隊能夠一舉穿透對方防線,直搗對方要害,打一次堪稱經(jīng)典的閃電戰(zhàn)。但是誰知華夏前線物資儲備十分充足,耗下去的話反而是古德里安這支深入敵后的部隊先撐不住,想要攻擊后方,卻又缺乏足夠的攻堅能力,同盟國軍團全力攻擊之下都沒能逼迫華夏使用預(yù)備隊。華夏沒有打出的這張牌始終是懸在同盟國頭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天知道什么時候會砍下來。
古德里安絕對不能就這么一走了之,一方面是德軍高層不能允許自己籌劃了半天的計劃就這么不了了之。另外一方面自己的撤離很有賣友軍的嫌疑。而坐等施拉格把華夏預(yù)備隊引出來后再出擊也不現(xiàn)實,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施拉格的進展速度并不快,別到最后華夏預(yù)備隊還沒出來,古德里安自己的坦克就先因為補給問題趴窩了。那就全完了。
經(jīng)過一番思考之后,古德里安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感到頗為震驚的決定,那就是揮師北上,和施拉格的奧匈軍團匯合,然后大家一起打穿華夏裝甲部隊的側(cè)翼,如果這個目標能實現(xiàn)的話,那么同盟國最終也會獲勝。當然功勞和風(fēng)光都要讓奧地利人搶去。這一點讓一向自命不凡的德國人感到十分的不滿。不過這也確實是目前古德里安最好的選擇。也是同盟國最好的選擇。
雖然被美英的小部隊和華夏空軍弄得很慘,但是古德里安依然保留了一支強大的裝甲部隊和大量的運輸車輛。這一點正好可以彌補奧匈軍團攻堅力量不足的問題,而奧匈帝國擁有的大量步兵和充足的后勤同樣是古德里安所需要的。雙方各取所需,互相彌補!匯合后的兩軍戰(zhàn)斗力自然大增!
感謝書友zhouyu1976的打賞~~~,以及書友短笛大魔王007的月票支持~~~。(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