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質(zhì)疑
這種法度的不健全和不完善,一度將人治推上了頂峰,是對是錯是什么罪,全看大老爺?shù)男那椤?br/>
民間伸冤,最核心的訴求不是為自己辯解,而是期盼能遇上一位青天大老爺,這等司空見慣的風(fēng)氣,從根本上就是個錯誤!
也正是因此,才讓朝野內(nèi)外對京兆府惡意滿滿!
擱以往都不是個事兒,怎么到你這兒,就一個個罪該萬死了呢?
你這是秉公執(zhí)法?
屁!
分明就是拿著雞毛當(dāng)令箭,耀武揚威,濫用法權(quán)!
這,就是長安風(fēng)波的核心,趙元開一手導(dǎo)演,張居正在李河圖拜見之后,第一時間領(lǐng)悟!
歸根結(jié)底一句話。
當(dāng)今天子要借機給天下人演一出大戲,把以往模棱兩可的雞毛徹底上升為令箭,以法治天下!
就是不知道許文林有沒有這個覺悟了。
“陛下,臣認(rèn)為張閣老所言差矣!”許文林開口。
這話一出,滿朝文武不高興了。
“許文林,你注意你說話的態(tài)度,這是一手主導(dǎo)了大漢吏治革新和發(fā)展的內(nèi)閣首輔大臣,他的話,輪得到你來指點的嗎?”
“呵呵……你不過是扶風(fēng)郡的一個小小縣令,這才當(dāng)了幾天的京兆伊啊,居然質(zhì)疑起閣老來了?”
“許文林,你不要忘了,你能走到今天,不單單是陛下的恩待信任,還有閣老對你的推舉伯樂之恩啊!”
……
憤怒之言四起。
但畢竟是朝堂之上,不敢太放肆。
可饒是如此,這些話的分量也不輕了,夠傷人了。
其實朝堂之上一直都不能認(rèn)可他,都以為他是靠著晴妃得寵,這才得了勢。
就算是京兆伊,官居從一品,但在大多數(shù)的人眼中,也不過就是個五品的小縣令罷了!
趙元開端坐九五之位,袖手旁觀,看許文林怎么應(yīng)對。
指點駁斥的聲音沒有平息,許文林保持著沉默,似乎是退卻了,無言以對了。
但!
突兀間!
“沒錯!”
“我許文林入京之前,確實只是一介五品小縣令,是仰仗了陛下的恩待信任,也確實得益于閣老的提拔推舉!”
“但,那又怎么樣?”
“就因為我出身.asxs.低,就因為此時站在這朝堂之上,身居閣老之后,就不能對于閣老的言論有所質(zhì)疑了嗎?”
“你們對我口誅筆伐,這沒有任何問題,我許文林也是來之不拒!但,請你們就事論事,我許文林哪里不對,你說出來,讓陛下裁定!而不是現(xiàn)在這樣顧左右而言他,拿什么身份官位來否定我發(fā)言的權(quán)利!”
“古人言,圣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
“微臣斗膽問一聲陛下,陛下如此圣明神武,但,可以保證永遠(yuǎn)不會犯錯誤碼?”
許文林字字鏗鏘,最后竟然直接點到了趙元開的頭上。
這話一出,朝堂震動了。
文武慌亂跪拜,高呼: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
“許文林,你太放肆了,竟然如此冒犯圣上,還不治罪?”
“陛下,這個許文林瘋了,臣斗膽請命,立馬抓捕審問許文林!”
“陛下圣明,這許文林是何居心,已經(jīng)不用臣等多說了吧!”
滿朝皆跪,就唯獨許文林站著,腰桿筆直如標(biāo)槍。
趙元開看著許文林,眼神玩味兒,頗有幾分詫異。
而后,拂袖,笑了笑:
“朕,也會犯錯!”
“諸位愛卿平身吧,今日有什么話,就在這朝堂說開了,就依許文林所言,他有什么罪過,點出來,當(dāng)罰則罰!”
朝臣起身。
這下,許文林是徹徹底底的犯了眾怒了。
他剛才那番話很強硬,可越是強硬,大家就越是惱火。
他就一個人!
被千夫冷對所指!
“許文林,我可聽說你的侄子許云生,不僅冒犯天子褻瀆貴妃,還私藏軍兵,這個你作何解釋?”戶部尚書第一個站了出來,對峙道。
“不作解釋!京兆府第一堂審的就是許云生,依照律法,當(dāng)斬三族,再有七日就是行刑之日!”
許文林面對戶部尚書,絲毫不怵。
旋即,轉(zhuǎn)身面向天子,躬身道:
“陛下,關(guān)于國律法典之中的株連,臣有異議,臣覺得株連太不合理,若有唆使、慫恿、包庇、伙同,甚至是監(jiān)管不力等等責(zé)任在身,才應(yīng)該依據(jù)事實情況論罪,而不是肆意株連,禍及無辜!”
呵……
有意思!
看來這許文林領(lǐng)悟出了不少啊。
“許文林,你太過分了,你這是在質(zhì)疑國律法典嗎?你有什么資格?冒犯天子褻瀆貴妃,這兩罪并論豈止是誅三族,根本就是誅九族!連你,都得人頭落地!”大理寺卿聽不下去了,一步踏出。
太無法無天了,居然連國律都敢質(zhì)疑!
“陛下,倘若陛下真的要株連九族,許文林絕無怨言!但,陛下可曾想過,國律法典已經(jīng)數(shù)百年沒有重新修訂了,而今大漢重啟了盛世,政治格局、社稷結(jié)構(gòu)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陛下臨朝之后說話,天武治下的大漢以萬民首重,平門閥,除霸凌,漢臣以清貧為榮,漢將以英勇為傲……天武治下的大漢何等偉大且不同,但國律法典卻依舊是老一套!”
“陛下,臣這一次肅清長安風(fēng)波,所追究的罪過在國律法典之中都只是簡簡單單的一筆帶過,不入刑,不定量,全憑裁決者的膽魄和良知!”
“但,錯就是錯,罪就是罪!”
“臣知道,京兆府肅清長安,讓朝野一眾權(quán)貴很是不高興,但,請陛下明鑒,看一看長安城內(nèi),看一看漢土民間,看這國朝首重的大漢子民何等的支持和振奮鼓舞!”
“沒錯,臣原本只是一介五品縣令,得知遇之恩,仰仗貴女起勢,但臣是底層走出來的,臣知道大漢的子民真正渴望訴求的是什么?”
“這些日子,臣聽了很多的流言,說臣濫用職權(quán),說臣不識大體,說臣在禍亂朝堂大臣的忠心!”
“臣不在乎那些,因為臣問心無愧,臣在為民請命,為大漢國律之公平公正而戰(zhàn)斗!”
“對不起朝堂沒關(guān)系,只要臣對得起陛下,對得起天下萬民和這一身朝服的職責(zé),便死而無憾!!”</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