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為女難
又是一年新年到。
李薇站在屋里看外面飄飄揚揚的大雪,說:“終于下雪了。”
玉煙笑道:“前幾日五阿哥還說想堆雪人,打雪仗呢,這下可好了。”
李薇說的倒不是這個。天時這東西太折磨人,從冬至起,四爺就是又盼著下雪,又怕下大雪。結(jié)果十一月都過了中旬了,還是不見有雪,他就天天怕旱,讓人四百里加急送折子去河南、山東、東北等地,讓他們現(xiàn)在就準備打井。
冬天土凍硬了就不好打了,所以她就聽他一面寫折子一面發(fā)愁道:“今年說晚了,明年朕要讓他們早點開始準備蓄水,不能看到快天旱了再現(xiàn)打井找水,誤了農(nóng)時就壞了!”
蓄水這事各地不一。弘昐的功課上都有,關(guān)于蓄水一些地方能挖蓄水池,水庫,但有些地方就做不到。或因上官才能有限,或因地勢,或因土質(zhì),也有因風俗的,比如平空挖個大水庫壞風水什么的。
大部分的地方限于民智,都是靠老天爺賞飯吃的多。
連四爺都說開啟民智方是強國之本。不過也只是說說而已。這非一時之功,也非一世之功,他開個頭不難,后面的不跟著上就糟蹋心血了。所以百世之功先放在一邊,眼下都有好多事理不清呢。
攪得四爺好幾天吃什么都不香,拌面擺上來都只懶懶的挑面條。
他吃不香了,當然要讓別人都吃不香。
所以到了新年大宴,他告訴大家他把老五的端靜和老七的端儀定出去了。
然后他說京里也要建公主府以備公主回京省親使用。
最后他說這公主府他出一半錢,各王府出一半錢。
‘以慰天倫父女之情’。
四爺說得連他自己都感動落淚了,三、五、七、九這幾位爺出列跪下指天咒地的說這建府的銀子皇上您千萬別跟他們爭,皇上剛登基國庫不豐……
九爺心里罵:p!戶部的銀子都快堆不下了!
不過轉(zhuǎn)頭還是說請一定要讓他們盡一盡心啊。
四爺感動說咱們兄弟情深,真不愧都是朕的好兄弟!
好兄弟們出宮后是什么滋味不得而知,四爺在永壽宮挺歡樂的把李薇讓人做的批薩餅給吃了。
蒙古也有奶酪,雖然可能跟歐洲那邊得不太一樣。但想大概道理是相通的?
所以李薇讓劉太監(jiān)試試把奶酪撒在餅皮的上面,餅放在爐子里烤熟,直到奶酪融化為止。當然理論上應該再放些咸肉香腸蔬菜一類的,這些專業(yè)問題她都交給劉太監(jiān)去試驗了。
未必就要做得跟批薩一模一樣,只要好吃就行。
以前她雖然在家里用烤箱烤過批薩,但面粉是從西點屋買現(xiàn)成的,唯一知道的就是和面用牛奶,其他東西都都是現(xiàn)成的切切就堆到餅上了,吃著味道還行。
劉太監(jiān)悶頭做了兩個月,直到新年才算做出來,李薇嘗過覺得不錯。因為宮里冬天沒鮮菜,雖然有胡蘿卜和玉米,但大部分用的都是腌菜,所以酸味本來就夠了,山楂烏梅醬沒敢用太多,沙拉醬也是拿上來讓四爺看著用。
乍一看到這新式的餅,四爺笑道:“早就聽說你又折騰劉寶泉了,今年的新年大宴他只出來做了幾道大菜,剩下的都交給徒弟去辦了。”這要放在別處那就是藐視圣恩,但劉寶泉挺識數(shù),打算干完這一伙就退居二線了,他老了,也干不動了,退居二線就不用再理那些俗事,只管一心侍候主子就是,這樣他退了比沒退還自在呢。
無奈四爺不放心把御膳房交給旁人,早先聽說素素還在阿哥所時有個太監(jiān)就是她那里侍候的,現(xiàn)在在阿哥所的御膳房侍候。四爺讓人先查查他,若是忠心就讓他接劉寶泉的班了。
“這東西要熱著吃。”她道,所以才把他拉到永壽宮來,剛才直接從永壽宮的小廚房里端下來的,劉寶泉親自操刀,就在旁邊的屋里等著,要是萬歲吃著好恐怕還要見他。
四爺吃著確實不錯,好大一張全吃光了,吃完擦手喊劉寶泉進來,點頭說他侍候得好。然后讓人賞他,再讓蘇培盛親自把人送回御膳房。
畢竟劉太監(jiān)看著已顯老態(tài),都能當蘇培盛的爺爺了。
蘇培盛讓人點上燈籠,挺親熱的伸手去攙扶劉寶泉,“走吧,劉爺爺,您這腳下當心啊。”
他做出這副姿態(tài)來,劉寶泉坦然受了,真跟孫子扶爺爺般,還疼愛、欣慰的拍拍蘇培盛:“有勞蘇公公了。”
蘇培盛被他氣得牙疼,不過給萬歲辦差沒有他打折扣的地方,一路孝子賢孫似的把劉寶泉送回御膳房。
永壽宮里燒著暖暖的爐子,吃得一身汗的四爺只著單衣坐在那里批折子。他也就現(xiàn)在能騰出點兒空來批折子了。李薇也在一邊幫著整理禮單,過年是發(fā)錢的日子,她要發(fā)的還格外的多,整個大清數(shù)得著的都要發(fā)。
四爺還想給鄉(xiāng)野之中有名望的人都記上一筆,比如孝子賢媳一類的人物。其實就是感動中國那種。
之前他在各地的請安折子上都讓他們薦一些上來,結(jié)果送上來要表彰的女子十之**全是貞潔牌坊。李薇當然不喜歡,舉薦的官們還會寫些這些貞潔牌坊的來由,以此賺些眼淚。
其中就有訂婚,然后未婚夫死了,然后那沒嫁過去的姑娘就捧著牌位嫁了,從此在夫家守寡,替死去的未婚夫奉養(yǎng)父母的。
可是這家明明不止一個兒子,這家父母也不缺人奉養(yǎng),不過是圖個名聲毀了這女子一生罷了。
這種事看了就讓人心情不好。
四爺偏偏允了,讓她給這家賞東西。賞的也不是這女子,而是這家的婆母。說是贊她教養(yǎng)出來這么個好媳婦。
這挨得上嗎?
李薇不想發(fā)就把這個給隔過去了。兩人各干各的一直到快九點,四爺才放下筆道:“該歇了,不然明天該起不來了。”
在宮里是能比在宮外時多睡一會兒,但也是凌晨三點就要起了。
李薇聽他這么說就去安排洗漱,讓人鋪床,還要去問問別的宮里有事沒有。平常人家關(guān)燈下鎖前還要檢查門窗,有老父老母的也要去看一眼,宮里也概莫能外。
等她都吩咐完回來,果然四爺這個精細人又拿著她剛才蓋過章的禮單一一檢查起來。
見她過來就拉到身邊坐下,指著那個捧著牌位嫁人的女子說:“素素不愛看這種事吧?”他嘆了兩聲,拿過他的小印蓋上,輕聲道:“朕也不喜歡。都是朕的子民,朕也盼著他們都好好的。”
那紅紅的印子戳上去,在素白的紙上格外耀眼。
四爺嘆道:“一地一俗。朕登基后才知道這天下之在,就是朕的話發(fā)下去也是一地一個樣子,多得是人不去聽,不照辦。”
跟著他給她講起了故事。
此地在前朝就有好多的牌坊,婦人不管是訂親還是嫁人,不管有沒有生孩子,只要丈夫死了就不能再嫁。
后來打起了仗,那個地方死了很多男人。
“滿鎮(zhèn)子都是女人,一水之隔的另一處卻不是這樣。”四爺?shù)馈?br/>
當時為了鼓勵大家生孩子,官府甚至會強令那些女子嫁人。但卻有很多都在嫁人后自盡了,也有為了不嫁人而自盡的。
李薇聽得渾身發(fā)寒,他把她摟著道:“素素聽了也害怕吧?朕剛知道時也覺得不可置信。有好多女子并不愿意去死,但他們的父母族人卻會把她們給悄悄的弄死,然后報上自盡。”
凡是死了的,家人宗族無不歡欣。凡是嫁了人的,自此父母親族再不相認。
也有向外逃的,宗族還會派人去追,天南海北,經(jīng)年累月的追回來就是為了把她們關(guān)在鎖畜生的竹籠里沉下河去。
“或水塘,或江河,無不有冤死的鬼。”四爺拿起這本折子,道:“好歹這個女子還留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