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君之故
雍風(fēng)曖曖,鼓入袖中,隔開了肌膚和布衣,仿佛貼身穿的便是上好的絲綢。靜夜中由青磚地面激蕩起的腳步聲,經(jīng)過了花木、欄桿、回廊、深墻的反復(fù)折蕩,已經(jīng)變得曖昧柔和。中門的侍衛(wèi)見阿寶一襲粗使宮人的青衫,只當(dāng)她是來前庭取送衣物的侍婢,粗粗盤問便放了她過去。阿寶匆匆繞過后苑,猛抬首瞧見浣衣所的院門,不由放慢了腳步。晚歸的杜鵑,在樹頂聲聲嘶啼,詩中都說那聲音就似“不如歸去”。阿寶垂頭,摸了摸揣在袖中的紙箋,在院門外躊躇了許久,終是轉(zhuǎn)頭行至西苑的后宮門處。
周午派去跟隨阿寶的內(nèi)臣,見她經(jīng)過層層戒備,皆暢行無阻,不過與那侍衛(wèi)盤磨了片刻,那些侍衛(wèi)竟都啟門放了她過去,不由大感訝異。趕上前去詢問,那侍衛(wèi)上下睨了他一眼,理直氣壯道:“她手中有殿下親書勘合手本,又未到封宮門的時候,我等為何不放行?”
阿寶從西苑后門出來,向前直走到民居巷陌之間,天已向晚,街上只行人見稀,一時無法打算,只得退至路旁守待,過了半晌才聽見轆轆有聲,終見一輛賣油果的推車過來,推車者卻是一個須發(fā)俱白的老者。阿寶忙上前行禮,問道:“老人家萬福,請問從這到齊王府要如何行走?”那老者面色狐疑,打量了阿寶一番,問道:“小娘子孤身一人,這個時辰去那里何事?小娘子家中人呢?”阿寶知道本朝雖無宵禁,但自己一個年少女子,夜晚出門難免惹人耳目,此時也不愿多作解釋,只問道:“老人家,今日利市如何?”老者搖首嘆道:“哪來什么利市,勉強糊口罷了。”阿寶從懷中取出錢來,推到老者懷中道:“妾實在事出有急,這才不顧廉恥,拋首出面,請長者行個方便,送我前去罷。”見那老者只是猶豫,又懇求道:“妾并非作奸犯科之人,只是要去那邊為我家相公討個救命的主意,還請長者成全。”那老者見她如此,又看了看懷中沉甸甸幾吊錢,終是應(yīng)道:“小娘子坐上車來,若是遇上巡街,便道你是我的女兒罷。”阿寶忙道了聲謝,跳上車去,那老者一路推著她便向東去了。
阿寶回頭望了望身后,見那老者衣衫襤褸,滿額都是汗珠,心下不忍,道:“妾可以自己行走。”老者笑道:“小娘子小小年紀,又是女娘行,如何走得動路?你只管安心坐著便好,我老雖老,力氣還是有的。”阿寶越發(fā)難過,卻也不再言語,只是抬首望天。藥玉色的天空,明星其絢,雖無霽月,卻有光風(fēng),吹到臉上身上,說不出的愜意。道旁人家門戶,窗中透出星星燈火,伴著車上的油香,又是溫暖又是安詳,阿寶心下一動,禁不住牽袖掩目,那老者嘆息一聲道:“小娘子不必憂心太過,貴府相公自有吉人天相。”阿寶見他心地純厚,微微一笑,道:“借你吉言。”老者笑道:“我活了許大的歲數(shù),沒見天下有過不去的溝坎。只要為人良善,皇天都是要庇佑的。”阿寶低頭道:“正是。”
那推車軋軋的走了小半個時辰,方到了齊王府門。阿寶道:“我只認得到此處了。上次隨相公一同出門是坐轎,記得離此處還有幾里路遠,有條大街,街上有家極大的客肆,挨著內(nèi)城門,好像喚作無比客店。”老者道:“提起它來,我便知曉了。”二人又接著向東,那老者問道:“小娘子是你家相公何人?這般事情卻要你出去走動。”阿寶道:“不過是我家相公信得過我罷了。”那老者摸不到頭腦,也不再問。一路行去,終于瞧見當(dāng)日所過的街市,雖已晚了,卻還有商鋪尚未關(guān)張,亦有行人車輛來往,仍舊頗為熱鬧。阿寶一眼瞧見巷陌外許大的梧桐樹,下得車來,謝過了那老者,朝著那株梧桐走去,果然瞧見了當(dāng)日許府的黑漆門扇。
阿寶上前叫門,許府老仆又是良久方應(yīng),見了她亦是大怪道:“小娘子叩門,可是蕩失路了?”阿寶道:“妾主上姓褚,特遣妾來拜會府上大人。”老仆倒還記得前些日子有個姓褚的年輕相公來過,且許昌平對他頗為恭敬,忙將阿寶讓進了院內(nèi),又吩咐童子去叫許昌平出來。許昌平不曾睡下,聽了童子稟告,心中疑惑,遂披了外衣,走到院中,見了阿寶道:“小娘子是何人,為何事要見在下?”阿寶在定權(quán)書房中見過許昌平一面,此時知道并無尋錯人,施禮道:“貴人可就是詹事府主簿許大人?”許昌平叫老仆扶起阿寶道:“小娘子無需多禮。小娘子尊上何人,如何認得本官?”阿寶道:“妾斗膽冒死來見大人,為的是殿下的事情。”許昌平眉頭一皺,問道:“什么殿下?”阿寶知他明知故問,只得明白言道:“當(dāng)今東朝,皇太子殿下。”許昌平微微一笑道:“下官芝員芥吏,何時有福得面殿下,小娘子說笑了,或者莫不是尋錯了人。”阿寶道:“許大人,前日殿下駕臨之時,妾也在一旁侍奉,這才識得大人門第。妾知道冒昧萬分,可是情急之下,并無可以求告之人,還請大人休要疑心。”許昌平搖頭道:“小娘子說的話,某一句也聽不懂,還是速速請回吧。”
阿寶從懷中取出定權(quán)那本字帖,道:“請大人過目。”許昌平接過翻看,見章印筆跡果然都是定權(quán)的,驚訝道:“這是從何處得來的?”阿寶道:“是殿下賜給妾的。妾在西苑殿下書房內(nèi)見過大人一面,大人難道不記得了?”許昌平這才遣走了老仆童子,卻也并不引阿寶進屋,只道:“夜已漸深,小娘子又是御前祗應(yīng)人,下官并不敢與小娘子同處一室,只恐有辱小娘子清譽。如有輕慢之處,請勿見怪。”阿寶忙道:“大人勿拘禮。妾得了殿下消息,思來想去,只能來告訴大人。”遂將定權(quán)入宮前后的事情和他傳出來的言語皆說了。許昌平翻到那篇《式微》,瞧了半日,將字帖交還阿寶,方道:“下官知道了。小娘子請先回吧。不知小娘子以何代步而來?”阿寶低頭道:“殿下語出隱秘,妾恐有內(nèi)情,不敢驚動他人,孤身出來的,現(xiàn)在宮門已經(jīng)下鎖,只能明晨再回,還需在主簿府上叨擾一夜,也請主簿早做打算。”許昌平點頭,將她讓進屋內(nèi),命童子奉茶后,自己便坐守在院內(nèi)。阿寶知他有心避嫌,也并不多言。
室內(nèi)室外二人皆是一夜無眠,待次日天未明,便吩咐老仆親自送阿寶回西苑,待到老仆回返后方更衣入宮。他身為詹事府主簿,職責(zé)便是司掌府中文移,要見太子也算名正言順。到衙后問得太子正在宮內(nèi),尋了個借口,帶著兩三函書,徑直去了東宮。到了方知太子一早便去了康寧殿,便又對東宮的內(nèi)侍道:“臣便將書留在此處,煩中貴人轉(zhuǎn)交殿下吧。”那內(nèi)侍見他客氣,便笑道:“殿下在陛下那邊盡孝,也代陛下見見外臣,主簿便自己送過去也不妨是。”許昌平問道:“殿下果真可見外臣?”那內(nèi)侍掃了他一眼,隨口取笑道:“可見,只是殿下見的,都是些穿紫穿紅的大老,大人這般穿綠的,就得看殿下得不得閑了。”許昌平道了聲謝,既得知定權(quán)并未遭軟禁,雖不解他和阿寶之間究竟在打什么啞謎,但也不去多事,人徑直回去了。
一日無事,到了夜間,宮人端上金盆來服侍皇帝濯足。皇帝擺手令殿內(nèi)諸人皆退下。定權(quán)知道他有話要和自己說說,遂走上前去,蹲跪了下來,將手伸入盆中,輕輕為皇帝揉搓雙足。他從未曾做過此等雜役,此刻強忍著心中的不適,只等著皇帝開口發(fā)話。皇帝亦是低頭瞧他,他如此舉動,皇帝倒似有幾分動容,見他此刻并未戴襥頭,遂伸過手去摸了摸他的鬢發(fā)。定權(quán)不料皇帝突為此態(tài),頭一個念頭竟是想側(cè)首避開,竭盡全力方得忍住不至失態(tài)。忽而想起阿寶那日的動作,這才明白她竟是在全意防備著自己。正胡思亂想間,只聽皇帝開口嘆道:“這一頭好頭發(fā),就跟你母親一模一樣。”
皇帝絕少提起先皇后,定權(quán)聽了,不由暗暗吃了一驚,不知如何作答時,又聞皇帝道:“今年因為朕病了,你也沒能去拜祭,等過了這幾日再補上吧。”定權(quán)只是低頭看著盆沿,低低答道:“謝陛下。”皇帝瞧不見他臉上神色,咳了一聲又道:“你舅舅那邊仗打得不順,你可知道了?”定權(quán)答道:“是。”皇帝道:“你舅舅那人,堪稱國之長城,韜韞儒墨又能挑刀走戟,是不世出的國器。此戰(zhàn)久而不決,定是前方有所羈絆,所以你也不必著急。”定權(quán)無言以對,只得又道:“是。”皇帝笑道:“太子在朕面前還是拘謹?shù)煤堋!倍?quán)勉強笑答:“臣不敢。”皇帝又問道:“不敢什么?”定權(quán)取過巾帕,幫皇帝拭干了雙足,又扶他躺下,方跪在床邊道:“臣是不敢妄議未知,惹得陛下生氣。”
皇帝嘆了口氣,用手扣了扣榻沿道:“你起來坐吧。”定權(quán)道:“臣這般也好和陛下說話。”皇帝抬首瞧了瞧帳頂,道:“你也許久沒見你舅舅了吧。”定權(quán)道:“也有四五年未曾見到了。”皇帝道:“你舅舅倒是一直掛念著你的事情。”望了定權(quán)一眼,方接著道:“太子妃歿了也有一年多了,你也是快二十歲的人,總沒有正妃也不是個事情,不單朕著急,你舅舅也在替你著急。他已經(jīng)給朕上過兩回奏疏,說到要為你再選妃的事情。”定權(quán)笑道:“這總都是臣不孝,讓陛下操心。只是顧將軍是邊臣,妄議內(nèi)宮的事情,怕是不妥。”皇帝道:“你能明白這個,朕心甚慰。只是他只有你這一個外甥,由他來提也是情理內(nèi)的事情。朕總是給你留著心的,免得國舅抱怨朕心里沒有你這個太子。”定權(quán)聽了,忙退后叩首道:“若是顧將軍有這樣的心思,臣在這里為顧將軍請罪。若是臣存了這樣的心思,不敢求陛下寬赦,只求陛下治罪。”皇帝笑道:“朕只是這么一說,你又何必多心,去吧。你也可以跟你舅舅常寫寫信,自家甥舅,不要疏遠了才好。”定權(quán)答應(yīng)一聲,見皇帝面有倦色,方喚了宮人進來,服侍皇帝睡下,這才退了出去。到了殿外,叫晚風(fēng)一吹,方發(fā)覺內(nèi)里中衣,已經(jīng)被冷汗?jié)裢浮?br />
定權(quán)回到東宮,那內(nèi)侍將書交給他,回道:“送書的官員自言是詹事府的主簿,姓許。”定權(quán)隨意翻了翻,見是一部《毛詩》,白口單邊,每頁版心向內(nèi)折疊粘連,再于書脊處粘貼書衣,不過是本朝最常見的蝴蝶裝,再無出奇之處,便道:“是我?guī)兹涨敖兴麄冋业摹K€說什么了?”那內(nèi)侍想了想,將許昌平的話又說了一遍,定權(quán)點了點頭道:“孤知道了,你下去吧。”見他走了,定權(quán)又從袖中取出了那只符袋,瞧了一眼,忽而將手中書冊狠狠擲出。那書籍大約翻得舊了,書脊處漿糊干裂,此時受力,書頁紙帑一般散落一地。那內(nèi)侍聞聲折返,但見定權(quán)橫眉冷目,一語不發(fā),看也不看他一眼,倨傲而去。
四五日后,皇帝已漸大安,定權(quán)遂上奏請還西苑,借著離宮之機,便先去見了許昌平,問了事情來龍去脈。許昌平一一復(fù)述后道:“臣也是怕殿下當(dāng)真有事,才去的東宮。”定權(quán)道:“我知卿用心,在此先謝過。”許昌平忙稱不敢,又問道:“那晚來的娘子可是殿下身邊的人?”定權(quán)笑道:“是。”許昌平道:“這位娘子冰雪聰明,又臨事果決,方不致貽誤殿下大事。”定權(quán)笑道:“她是有些聰明。”見許昌平面色猶疑,又道:“主簿有話不妨直說。”許昌平道:“臣原本不該僭越,只是聽她說端五當(dāng)日,殿下還曾攜她到了臣宅,她才一路尋找過來。今次的事情又……”定權(quán)聽到此處,打斷笑道:“孤知道主簿的意思了,主簿不必憂心。”許昌平揖道:“臣慚愧。”
定權(quán)回折返西府后,先行沐浴更衣,又一覺直睡到了午后,睡覺后方覺神清氣爽。阿寶為他穿鞋,見他只是似笑非笑望著自己,心中亦有所了悟。起身后侍立在一旁,果然聽見定權(quán)問道:“我不在的日子里,你的字寫得怎么樣了?”阿寶回答道:“奴婢沒有再寫了。”定權(quán)微微一笑道:“怎么不練了?還是你早就不必練了?”他雖而語氣霽和,阿寶卻不由硬生生打了個冷戰(zhàn)。定權(quán)隨手拈起幾旁擺放的一只麈尾慢慢踱到她身邊,仿似不相識般前后打量了她半晌。調(diào)轉(zhuǎn)過檀木鑲玳瑁的手柄輕輕擊了擊她的膝彎,坐下平靜說道:“你跪好了,本宮要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