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瑈
天如墨玉,明月高懸。年輕公子安然坐于金絲楠木書案后,低眉翻閱手中檔案。
“崔瑈?”趙煜忽而輕輕開口。
侍立一旁的晉臣訝然抬眼,只見大人正盯著文書中的某處,略微挑起眉。
這是趙煜第二次因為這個學生而感到意外,自己親點的一等竟是女子,然而其文章中未見一般女子常帶的脂粉氣。
他翻開記有崔瑈情況的文書:
崔瑈,博陵崔氏之后,家中獨女,年十五,未取字,小名綺月。
嘉祐十九年八月十六,瑈生于定州安平,崔氏一族世居于此。崔門世代耕讀,以詩書傳家,在地方為鄉(xiāng)人所敬,因人丁稀薄,后繼無人,遂日趨沒落。
瑈之父崔恂,崔氏長房長子,早年有神童之名,十歲中秀才,因其學術(shù)與官學相悖,其后三次科舉不第,郁郁寡歡,誓不再考,回鄉(xiāng)后開設(shè)璧山書院,以育學為務(wù)。瑈自幼聰慧,恂對之期望頗高。
瑈之母為定州范陽盧氏后裔,盧門世代以禮學為務(wù),瑈之表兄,盧家長孫盧聿明,紹治元年賜二甲進士出身,現(xiàn)于禮部觀政。盧氏溫柔知禮,好詩詞佛法,擅茶道烹飪,對瑈照顧入微。
……
紹治元年秋,瑈年方十二,父恂因疾去世,三月后,母盧氏服毒殉情。瑈遂由叔父崔郅撫養(yǎng),外祖父亦對之多有照拂。
紹治二年正月,經(jīng)地方保舉,瑈入讀國子監(jiān)廣文館靜心堂。期間,任課諸師對之評價極高。瑈為人溫雅,亦與諸生相處融洽,人緣頗佳。
這個學生,偏偏夾在了正反兩面之間……趙煜合上文書,對崔瑈生出些興味來。
此女既出身名門,頗有家學淵源,但門庭又趨冷落,日顯頹勢;雖幼年生活無憂,然少時驟失雙親;其父清高而孱弱早逝,其母溫柔卻剛烈殉情。
一起一落,一喜一悲,一柔一剛,這些過往經(jīng)歷倒解釋了她文章里所流露出的性情,敏感好強,天真率性,而又執(zhí)拗果敢。
她在最后一題上的回答令他印象深刻,看來,這個學生有幾分慧根。
趙煜特意命人找出了那張帶有崔瑈字跡的答卷。
拿起一觀,只見其字清麗纖細,又不失筋骨之正,看似相互矛盾,卻又統(tǒng)一相容,有翩若驚鴻之美。
正是觀其文辭,想見其為人。
同一片夜空之下,國子監(jiān)舍房內(nèi)。
崔瑈將洗凈晾曬后的監(jiān)生服輕輕鋪展在臥塌里側(cè),纖細的手指撫過上面的褶紋,微微俯身,還能聞到衣服上清新的皂角香和陽光曬后的味道,雪白挺括,一如初新。
身后案幾旁圍坐著兩人,袁怡半跪著點了三盞雙井白芽,房內(nèi)很快便氤氳起了清淡茶味,而張靈均則捻了塊櫻桃乳酥細細嘗著,這點心正是白日里謝懋然所送。
“看來謝公子有心了,愿意花心思投你所好,瞧瞧,同樣是貴族公子,有的這般體貼,有的卻傲慢無比。”
“不過才見一面,他一盒點心就把你收買了。”崔瑈笑著說完,下了榻走到案幾邊坐下。
“我就好奇啊,不知那高玠、薛嘉卉又是個什么性子。”
張靈均用巾帕擦凈了手上的點心屑,繼續(xù)道:“明兒你可就要見趙大人了,說實話,我都開始緊張起來,別看我們這些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然而在那些權(quán)門眼里,恐怕輕賤如草芥,這人和人吶,從來就是不一樣的。”
袁怡將茶盞推向崔瑈,一邊打趣張靈均,“想不到霏霏也有膽怯的時候,你忘了孟老夫子的教誨嗎?‘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算趙大人他出身顯赫,綺月也只需不卑不亢、以禮相待即可。”
崔瑈聽著笑了笑,支頤輕聲道:“淑文姐可別高看我,說不準到時候就軟了骨頭。”
畢竟,人輕易就受制于內(nèi)心欲望,不知不覺間已向權(quán)力頂禮膜拜,以至墜落深淵而不自知。
就這般說說笑笑,夜色愈發(fā)深了,袁怡和張靈均只得向崔瑈告別,各自回了舍房。
起身送走兩人后,崔瑈走到案幾前坐下,四顧出神。剛剛還與好友笑鬧的她,一到夜間獨處時似乎就容易感到幾分孤寂,這段時日也因選拔一事,心境起伏甚大,如今雖已得償所愿,卻仿佛身在夢中,總有種不真實之感。
霏霏剛才的話再次引起她內(nèi)心的波動,明日就要見到他了,“某子”,趙煜,她心中盈滿了對他的好奇。
某種意義上,她早就單方面的與他神交已久……思及此,崔瑈忍不住翹了翹嘴角。
——畢竟,她曾不辭辛勞地在舊紙堆里翻找著關(guān)于他的蛛絲馬跡,早已從千百次的揣測琢磨中勾勒出他的心性,而上次的偷窺更令她神思不屬,好奇更甚。
當知曉自己被他點為一等時,她就開始期待著這次會面,就在明日,他便會從書中走出來,距她僅剩幾步之遙。
他真如看起來那般君子如玉,文雅清華嗎?
對此她并不確定,卻莫名感覺出身權(quán)門且又平步青云的他,想來不應(yīng)盡乎如此。
她有種隱秘的興奮,正如竹筍破土般肆意生長,心中好似有所預(yù)感,此人必定全然不同于過往所遇之人,或許,他將改變自己的整個世界。
三月初三,清晨。
國子監(jiān)舍房院子里,枝椏上的鳥兒正嘰喳叫著,晨光已漸上東屋。
迎著初春清風,崔瑈走進院子里汲井水洗漱。今日的井水不復(fù)往常那般刺骨,反而清涼透徹,沁入肌膚后令人頓覺神清氣爽。
一切都準備好后,見時間仍余大半,她只好坐下來開始溫書。
《儀禮》有載:士見于大夫,終辭其摯。于其入也,一拜其辱也。賓退,送,再拜……
讀著讀著,崔瑈不自覺走起神來,進度始終停留在同一頁。
一把合上書,她驀地意識到自己有些心神不定。左等右等,巳時一到,崔瑈立刻起身走出舍房。
三省院外,兩個男子正交談著等候,一位是有一面之緣的方建鴻,而另一位崔瑈瞧著則有些臉生,卻也不難猜出這位恐怕便是高玠,只見他容貌俊朗,氣質(zhì)磊落,眉眼間隱約能瞧見世家公子特有的矜貴之氣。
“崔師妹來啦。”方建鴻眼尖,熱絡(luò)地向她打著招呼。
“方師兄好。”崔瑈笑著頷首,走上前禮貌回到。
方建鴻熱情地為她介紹身旁的男子,“這位是高承禮,兵部尚書高大人的二公子。”又轉(zhuǎn)頭對高玠道,“這是崔師妹,廣文館鼎鼎有名的才女。”
高玠拱手,舉止舒朗大氣,“崔師妹幸會。”
崔瑈回了禮,口中謙虛一句:“方師兄過譽了,今后還請兩位師兄不吝提點。”
三人正寒暄著,一道清脆女聲驀地從不遠處傳來,“承禮兄,您來得可真早。”
崔瑈循聲望去,一位妙齡少女正向他們走近,這女子有著艷若牡丹之姿,然而行動間帶了幾分利索干脆,氣質(zhì)頗為獨特。只不過此女毫不掩飾目光,自上而下地掃了她一眼,隨即徑直走向了高玠。
崔瑈見狀微微一笑,心里想著,果真不負高門小姐的傲氣。
“比不上懷玉,偏喜姍姍來遲。”高玠悠悠出聲,語含調(diào)侃。
來人正是薛嘉卉,聽聞高玠戲語,她微挑柳眉,倒是不置一詞。
站定后,她再次看向崔瑈,語氣中帶了一絲驕矜,“你便是崔小姐吧?久聞大名,今日方能一見。”
她微妙地頓了頓,“在下薛嘉卉,家父任職戶部,我在家中行四,崔小姐可叫我薛四,或喚我懷玉。這次游學,還請崔小姐多多指教。”
久聞大名是虛,恐怕她一戰(zhàn)成名才是實情吧?崔瑈很快便笑著回到:“若不嫌棄,可喚我小名綺月,指教不敢當,共學共進為好。”
薛嘉卉微微笑著,目光在崔瑈美得驚人的臉龐上停留了半晌,隨后才側(cè)身對一旁的方建鴻致意,“想必您就是方師兄了,幸會。”
方建鴻滿面笑容,拱手道:“幸會,懷玉師妹不必見外,叫我景升就行。尊伯父禮部尚書薛大人是紹治三年科舉的主考官,按理,我當敬稱薛大人一聲座師,日后還煩請懷玉師妹代我向薛大人問安。”
薛嘉卉聽后笑笑,并不接話。
一位署官剛好從里走出,受命領(lǐng)四人入院,“請四位隨我去拜見祭酒趙大人、司業(yè)韓大人和監(jiān)丞呂大人,待會兒可記著,進了正房后依名次高低從左至右站位。”
四人頓時打起精神來,先行把位給排了,依次走進了三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