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相逢一笑
,最快更新神來之筆 !
鄒曼珊見他這幅模樣,被嚇了一跳,她還不知道沈鋤的長辮子全白了。
“沈伯伯,你的頭發(fā)怎么都白了?”
鄒曼珊與沈淇一同走了進(jìn)去,一雙眼睛盯著老了許多的沈鋤情不自禁的噙滿了淚水。
沈鋤聞言對著兒媳婦牽強(qiáng)一笑,而沈淇則是走近幾步,突兀撲通跪在他了面前:
“爹,孩兒回來。”
言語之際,他莊重的給沈鋤叩了三個響頭。
沈鋤看著出息了的兒子,胡子拉碴的臉上抽動了幾下,隨即沉聲道:
“起來吧,也去給你娘磕個頭。”
說到此處,氣氛一下子寂靜起來,鄒曼珊摸了摸濕紅的眼眸,趕緊拉起沈淇往屋內(nèi)走去。
在正屋的中間,有一張長桌子,上面擺放有香爐貢品,后面還有一塊漆黑色的靈位,上有白色的字跡,正是沈秦氏的名字。
“娘,淇兒給您叩頭了,希望你能夠安心瞑目。”
沈淇看到娘親的靈位,百念雜生,跪下便是沒能抬起頭來。
旁邊的鄒曼珊看著沈淇的身子略微顫抖,知道他是哭了,她再也掩飾不住感情,跪在沈淇的身邊哽咽道:
“娘你安心去吧,以后我會照顧好爹和淇哥哥的。”
站立在門口的沈鋤看到他們兩人跪地的背影,頗感欣慰,叫起他們了解了一下他們逃亡的過程,當(dāng)聽說沈淇為見自己,而將知府大人丟在一邊,他趕忙催促沈淇去往縣城。
“淇兒,不要再耽誤了,知府大人想見你說明是器重你,你怎么能先來見我!”
沈鋤是擔(dān)心這樣會耽誤沈淇的前途,讓他現(xiàn)在就出發(fā)。
于是沈淇將書簍留在家中就出發(fā)了,鄒曼珊也被留了下來。
臨走時,沈鋤想到了什么,喊住沈淇道:
“淇兒你等等,你娘之前給你做了一套新衣服,你快換上。”
這衣服是沈秦氏親手做的一套粗布長衫,灰白色,也是讀書人常穿的。
看著換上這身衣服的沈淇,鄒曼珊覺得他更顯英氣逼人,忍不住掩嘴一笑,一手還不忘給他理順領(lǐng)口處。
“爹,珊妹,我去去就回。”
看了看合身的灰白色長衫,沈淇也極為滿意,辭別后,快速趕往了安溪縣城。
此刻在縣城之內(nèi),泉州知府葉樹德正在縣衙大堂里喝茶,他身邊站立著縣令張堯文,師爺王懷瑞以及縣案首李光地。此外還有縣里的一些富商大賈在場,比如與張堯文關(guān)系迫近的陳天寶,他陳家的盛達(dá)錢莊在整個泉州極有勢力。
“李案首,那沈淇可說什么時候會出現(xiàn)?”
安心喝了幾杯茶的葉樹德似乎有點(diǎn)不愿意等了,讓他堂堂一個知府等候一個赴考的俊秀實(shí)在是不合適。這俊秀乃是指沒有功名的平民。
“知府大人稍安勿躁,沈淇家中連遭變故,想要先盡孝道,這也是我們讀書人的本分,希望大人體諒。”
李光地見狀不妙,急忙緊張的出列回復(fù),一邊的王懷瑞也是著急不已,這沈淇都去了快一個時辰。
張堯文此刻正與陳天寶站立在葉樹德的后面,在他的側(cè)臉上,那個“賤”已經(jīng)結(jié)痂,異常醒目,為了不讓人過多議論,他還準(zhǔn)備了半邊銀色面具蓋住側(cè)臉上的字跡,但眼下葉樹德在場,他不敢繼續(xù)戴著。
就這樣又是過去了一會,眼看著葉樹德就要等不下去的時候,外面的衙役急匆匆進(jìn)來喊道:
“大人,人來了!”
眾人聞言精神一震,李光地往外看去,發(fā)現(xiàn)沈淇穿著一身灰白色長衫快步走來。
“知府大人在上,沈淇有禮了。”
他走進(jìn)門來,一雙雙眼睛都是看著他,而且他只是抱拳彎腰行禮,并未下跪。因為在這個世界,筆力便是實(shí)力,無論官民,筆力強(qiáng)者不向筆力弱者下跪,即便是筆力相等,亦或者對方筆力高出一個等級,沈淇也只需要行寒暄之禮便可。
只有筆力三段實(shí)力的葉樹德仔細(xì)打量了一下沈淇,見他身形挺拔,眉目間透漏出精明與傲氣,是有鬼才之象。
“哈哈,聽聞你由死回生,致使神魂開竅,不知能否賞臉題詩一首,我這里有自己近日畫成的一幅水墨畫,正好缺一首妙詩相喝。”
葉樹德站起身來,開門見山的要求見識沈淇的才華,而他手中也拿出了一個卷軸,是將名貴的高麗紙裱起來做成的。
沈淇早已料到葉樹德會有此要求,若有他的詩作相襯,這幅水墨畫將會價值倍增。
他于是看向葉樹德后面的張堯文,這位縣令爺此時看著他神色復(fù)雜,臉上的那個“賤”字變得更加顯眼起來。
“張縣令,你我的過節(jié)已了,那便相逢一笑就此忘卻過往恩怨,現(xiàn)應(yīng)知府大人的要求,希望借你府上的筆墨紙硯一用,還請應(yīng)允。”
沈淇平靜的看著張堯文,他卻是一下子陷入了窘迫之中,而旁邊的陳天寶見狀,悄悄推了推他,一下子將他驚醒。
“好,好,我這就讓下人去辦。”
張堯文的臉都變得暗紅,急急忙忙一個人走向后堂。
眾人對張堯文的反應(yīng)都是面面相覷,猜到沈淇給他的打擊很大,但沒有誰明說。
不消片刻,離去的張堯文指揮四名衙役抬著自己書房里的書桌走了過來,這是一張朱紅色的檀香木長桌,其間的香味可使人神清氣爽。
咚的一聲,書桌擺放在了大堂里,隨后有幾名侍女拿著筆墨紙硯走了進(jìn)來,其中的硯臺做工精奇,是相當(dāng)有名的端硯,里面已經(jīng)有研磨好的墨汁。
沈淇還是第一次有幸使用端硯,心里略有觸動。他很早就聽說端硯紋理綺麗,體重而輕,質(zhì)剛而柔,摸之可感寂寞無纖響,按之又如小兒肌膚,溫涼軟嫩而不滑,且有不損毫,宜發(fā)墨的優(yōu)點(diǎn)。
“沈淇小友請。”
葉樹德見一切準(zhǔn)備妥當(dāng),親自將自己的畫作在書桌上攤開,然后期待的請沈淇動筆。
沈淇與其他人都是認(rèn)真的關(guān)注著這幅水墨畫,原來是葉樹德畫的一幅排遣官場苦悶的化作。
只見上面的內(nèi)容是,在一個煙雨蒙蒙的夏日,有一位身穿官服的人孤零零的站立在湖中小亭里,湖面上開滿了大大小小的荷花。在他的手中正握著一個酒杯,悵然的視線前方,則有一條石板鋪成的小道從夏季細(xì)雨之中延伸到這里,兩邊都是郁郁蔥蔥的樹木。不過仔細(xì)一看,你會發(fā)現(xiàn)在小路之上有一模糊的人影穿過煙雨行來,似能看到他對亭中人露出喜悅之色。
沈淇欣賞完畢,不得不佩服能夠當(dāng)上知府的葉樹德不簡單:
“此畫乃是佳作,煙雨愁怨之中有一抹喜色讓人眼前一亮,知府大人讓我喝詩相襯,實(shí)在是我的榮幸!”
其他人也對沈淇的夸贊點(diǎn)頭同意,葉樹德則是驚愕的盯著沈淇,沒想到他能體會自己畫中的意境。
沈淇隨即拿起一只狼毫中鋒的毛筆蘸了蘸墨汁,雙目注視著這幅水墨畫,紋絲不動。
李光地與張堯文等人都是開始將注意力放在沈淇的身上,不知這位聲名鵲起的鬼才能夠?qū)懗龊蔚仍娖瓦B觀望的葉樹德本人也變得有點(diǎn)小激動了。
沈淇的毛筆提在手中,腦海里浮現(xiàn)出了畫作里面的內(nèi)容,并且畫中的人物、樹木還有飄渺的煙雨都是動了起來。
好!
突然,細(xì)細(xì)感受到這幅畫作精妙之處的沈淇眼眸一動,手中的毛筆上有著絲絲微弱的筆力精芒亮起,緊隨其后,他在畫作右邊的留白之處落筆,尖尖的筆毫極有韌力,一橫一撇,一豎又一橫寫出了十個筆畫,待他稍微停頓,葉樹德等人看到這是詩篇的名字《夏》。
雖只是一個簡單的字跡,但是畫筆規(guī)整,有如刀刻劍挑出來的。
眾人立馬是暗自稱道,個個臉上露出大開眼界的笑容,但沒有人敢出聲,他們害怕會讓沈淇分心,導(dǎo)致一首佳作不能順利出世,也是他們這些讀書人不愿意看到的。
在此之后,沈淇便是加快了速度,腦中才思敏捷,筆下的字跡便是如大珠小珠落玉盤,一個個的蹦了出來。葉樹德、李光地,張堯文、王懷瑞、陳天寶等人好似聽到了沈淇下筆時帶出的嘶嘶聲響,一個個字跡也不再是沈淇寫出來的,倒像是相繼從畫中意境里冒生而來。
在他們陷入這種迷離狀態(tài)后,沈淇將這首詩一氣呵成,還是一首五言絕句,在末行寫上了他自己的名字,正是:后生沈淇喝之。
隨著沈淇規(guī)規(guī)矩矩的寫完最后一個黑字,他手中的筆毫便離開畫卷,口中滿意的長呼一口氣。
這時候的張堯文臉上,莫名感覺到有沈淇的筆力沖擊到自己,整個人一下子清醒過來,他的這個舉動也驚醒了葉樹德等人,大家都是面帶喜色的搖了搖頭,心中覺得剛才進(jìn)入的意境太迷人了。
“妙!”
葉樹德這個畫卷的主人趕忙看了看沈淇寫下的是什么,在一番快速的掃視后,他猛地一拍手掌,口中對這首五言絕句大加贊賞。
李光地等人此刻也都看清楚了這首絕句,臉上先是有莫名的愁怨涌現(xiàn),但跟著是臉色動容,有淡淡的喜色并生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