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魔窟 !
南越大王那邊也是急得焦頭爛額,自從南越太子動身去了北昭之后,對陣的北昭敵軍反而積極地操練了起來,兩軍雖休戰(zhàn),但北昭大軍卻不見絲毫懶散之態(tài),反而日日整裝待發(fā)。每日密人遞出的消息,都令南越大王寢食難安,而接到使團呈報的消息后,南越大王更是心焦不已。
北昭到底存著什么心?南越大王琢磨不透。但北昭公主的回復更是令南越大王摸不著頭腦。薛平?為何是他?莫非這其中有什么隱情和蹊蹺?
懷疑的種子一旦在心頭萌了芽,就會愈演愈烈,一發(fā)不可收拾。
南越大王派人暗暗盯著薛將軍府,若有什么不對勁的地方,他好早點心中有數(shù)。薛平目前對陣北昭敵軍,府中只有隱退的老將軍薛東元。薛老將軍還有位二公子,但似乎因為薛老將軍的夫人病逝之事,和家中鬧得不可開交,一走很多年不得見。
但近日這位二公子回來了,但薛老將軍卻給氣病了。
這都是盯梢的人返回來的消息,南越大王原本并未放在心上。他心急火燎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南越與北昭聯(lián)姻之事。旁的事都可暫緩,唯有此事似重石壓在心頭,攪得他日夜難眠。他暗暗派出探子潛入北昭打探是否太子從中作梗,又召集群臣商議對策。
“既然公主愿意嫁到南越,可見北昭也是有和談的誠意的。當初大王命太子親往北昭求娶公主,也是為了顯示我南越求和之心。既然公主愿嫁,北昭也愿和談,最終是否太子親娶公主,也并非那么重要?!?br/>
這話說得也不無道理。其實北昭公主嫁給誰倒也無妨,只要嫁到南越,和親的目的也就達到了。罷了,她不愿嫁給太子,太子又何嘗愿意娶她?說到底,太子的心都在東宮那個女人身上,他是太子的父親,自己兒子的心思,焉能不知?
*****
明淵也沒有想到可以這么快收到父王回復的消息。見父王爽快同意青夷公主和薛平的婚事,他也有些意外,但同時又覺得悲涼。如此急躁,確實不太像父王平日里的作風,可見聯(lián)姻之事在他心中的分量,此事是萬萬不可能更改了。
青夷公主與薛平……明淵想到這里有些頭痛。一時的謊言,竟然會導致這樣的結(jié)局,連他自己也是始料未及。薛平人品自然不錯,若是公主可以嫁給他,自也是天定姻緣,只是,公主真的愿意嗎?
明淵自己也不懂,他在糾結(jié)什么。為什么會覺得青夷公主知道真相定會傷心?他是不是有些太自戀了?一面而已……嗯,他勸服自己,不要多想。
*****
北昭大王因為青夷離宮出走的事情,氣得大發(fā)雷霆。
意料當中被禁足宮中,青夷也無話可說。但對待南越求親一事,卻是態(tài)度堅決。北昭大王恩威并施,也是絲毫不見效果。
原本只是找說客透露出一些青夷公主的意思,沒想最終南越竟然愿意接受青夷的任性,同意由那位薛將軍迎娶青夷,這也是北昭大王沒有想到的事情。原以為這樁婚事恐生變故,誰想異常順利。
兩國兵戎相見已久,乍一出現(xiàn)轉(zhuǎn)機,雙方皆有悅色。
南越使團即刻返回南越,準備迎娶公主事宜。青夷公主本想在明淵走前再見他一面,可是因為上次的惡例在前,她現(xiàn)在被看管得甚嚴,根本無法脫身,而且他們?nèi)缃褚咽羌奕⒅矸?,總歸有些尷尬,所以最終這面也未得見。
和談似乎終見曙光,但世上的事情總是起起伏伏、好好壞壞,總難一成不變。
兩國聯(lián)姻已定,南越大王這邊卻又得到一個糟心的消息。負責監(jiān)視薛將軍府的眼線回稟,說薛老將軍和新回府的薛二公子又起了爭執(zhí),這次比較厲害,因為薛老將軍動用了家法,打得二公子皮開肉綻,而且似乎薛平將軍也回府了一趟,這件亂子才終得平息。
這事本也是人家的家務(wù)事,南越大王最初讀完也沒覺得什么。誰家父子還沒個嫌隙?就像他和太子,也是因為意見不合總是吵得面紅耳赤,但隨后再次收到的密報,卻令南越大王變了顏色。
還記得兩軍對峙時,潛在北昭軍中的密人曾報,北昭大軍染了怪病,那時原本也是朝議后公認最佳的進攻時機,甚至太子也覺得那時候出擊,將比主動向北昭求和,更加有利。
但后來這突襲北昭全軍的怪病卻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被治愈,以至于讓南越陷入被動尷尬的局面。最初,南越大王只覺得密人之信有誤,后來又忙于兩國聯(lián)姻之事,也未曾將此事放在心上。
此刻,看著密報上字字清晰的緣由始末,南越大王只覺得眼前發(fā)黑。千算萬算,未算入自己人。千防萬防,沒防住身邊人。
原來給北昭大軍治好怪病的人,就藏在薛將軍府中。那個恰是時候出現(xiàn)的薛二公子,被驚動回府的薛平將軍,還有動用了家法的薛老將軍……
南越大王只覺得頭痛欲裂,而同時一個念頭再度浮上了他的心頭,那就是北昭公主和薛平素未謀面,為何會執(zhí)意嫁給他?難道薛家真和北昭有所勾結(jié)?
猜疑的種子已默默在心里長成了參天大樹,此刻透過心隙上的那條縫,射入了絕望的陽光,于是失控的根莖開始瘋長,根本無法遏制。
太子不在東宮,可是南越大王卻不知不覺便走到了東宮門前。他的兒子不在,看看他的孫子懌兒也好。
見到懌兒,自然也見到了那個女人,薄姬。他兒子的愛妃,懌兒的親生母親。
或許是因為明淵不在,她倒也未曾奢華打扮,素素靜靜立在那里,倒也讓人覺得楚楚可憐。
南越大王逗弄懌兒,薄姬只是侍立一旁,不曾多言。
南越大王心中疑問重重,但這話除了太子,也不能輕易和任何朝臣直言。太子不在,他心中煩悶,便哄著懌兒喃喃道:“好孫兒,你要是懷疑一個人該怎么辦?”
懌兒只有一歲,只會出些模模糊糊除了他自己,誰也聽不懂的怪聲。這話明顯不是問懌兒的。
薄姬抬頭看了南越大王一眼,“父王有何愁悶,不妨說給薄姬聽聽,或許薄姬還能幫父王分憂一二?!?br/>
若是平時,或許多一個字,南越大王都不會對薄姬講,但此刻他傾訴欲望濃厚,本就是想找個人聊聊這無法示人的愁悶,于是薄姬便成了最適合的人選。
她來歷不明無依無靠,東宮和他的兒子就是她的全部,南越大王倒是不擔心她會做出任何不利的事情,畢竟她的身份注定了他們是一家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更何況,她還有懌兒。
當然最最重要的是,她和前朝無關(guān),所以這些要避著百官的事情,倒是可以含蓄地問問她的意見。
南越大王簡單地將事情講給了薄姬聽,當然重要而需要隱瞞的東西沒有說。
薄姬蹙眉想了想,“此事發(fā)生的時機很微妙,父王有此擔心,確實無可厚非。”
她說的,正是南越大王的隱憂。兩國聯(lián)姻迫在眉睫,可是聯(lián)姻對象卻疑點重重。倘若薛平真和北昭那邊有所勾結(jié),一旦再與北昭公主完婚,屆時后果將不堪設(shè)想。
“父王不妨設(shè)一個局?!北〖ЫK于開口了。她說的第一句話,就引起了南越大王極大的興趣。
“什么局?”
薄姬妙唇微啟,“此局名為兩頭瞞。”
既然懷疑薛平將軍和北昭有所勾結(jié),那不妨給北昭和薛平將軍各設(shè)一局。北昭的局,薛平將軍不知;薛平將軍的局,北昭不知。
如果雙方真的有所來往,這樣的試探便可捅破天機。如果雙方無事,此局也不會造成任何傷害。
薄姬是這么對南越大王說的。南越大王考慮了許久,覺得此計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