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5 章 第125章
看到黎夏,不少人看告示的人和她打招呼。
“黎夏來了”
“是啊。”
如今好多人都還是自謀到出路了,所以沒有前世那么恐慌吧。頂多就是像黎陽和陳媛那樣感慨一番而已。
既然已經(jīng)都定了,大多數(shù)人感慨過后還是去領(lǐng)錢了。
做生意需要本錢啊!這筆錢也算是來得及時了。
鄧叔問黎夏,“夏夏,你之前同我說國家肯定會管我們。”
很多人都看過來。
黎夏很肯定的點點頭,“對,我現(xiàn)在還是這么說。像鄧叔你這樣快退休的人,肯定有政策的。你再耐心等一等。”
回去后陳玲道:“沒看出來你在這些工人中間還挺有威信。你這么說,他們就信了。”
“聽我的去擺地攤或者進超市賣餐點的,如今不都掙到錢了么。”
而且之前她說國家會給供銷社托底,大不了分期還錢,這也是說準(zhǔn)了的。
關(guān)鍵大家希望她說到能實現(xiàn)。
中午下班的時候,劉會計給黎夏、黎陽、陳媛把手續(xù)辦妥,錢都給了他們。
陳媛把黎陽的錢拿過來放在一起,“吃了飯去銀行存錢,買房!一定要讓閨女讀大學(xué)。讀了大學(xué)的,才不會下崗呢!”
這兩年的大學(xué)生還非常金貴,即便此處不留人也自有留人處。
不過......到黎雯讀大學(xué)的時候似乎正好趕上擴招啊。
但大嫂有這樣的心氣兒自然是好的。
而且哪怕擴招,能考上重本的也是極少數(shù)。
吃過飯,陳媛就打發(fā)黎陽去存錢。她自己拿著黎會計那把算盤在那里撥來撥去。
“大嫂,你算什么呢?”
“我算雯雯讀到大學(xué)大概要多少錢,買房又大概要多少錢。縣城的升學(xué)率比我們鎮(zhèn)上是高多了。”
黎夏心道:回頭一擴招,學(xué)費就飆升,你現(xiàn)在算不準(zhǔn)的。而且,擴招后大學(xué)生的含金量就貶值了。
這會兒,羅鎮(zhèn)長也在聽徐華匯報紙廠宣布被人收購后大家的反應(yīng)。
“就還好,大部分人知道后感慨了一番就去把錢領(lǐng)了。他們大多之前就進了超市上班,或者開始擺攤做生意之類了的。就是五十來歲那批,聽黎夏說國家肯定會出臺政策管他們,也安心了不少。”
她之前就把黎夏那里免費咨詢,給眾人支招的事說了。而且跟進了一下后續(xù),知道那些人如今大多掙夠生活費沒問題。好些并不比在廠里上班的收入差。
她還把黎夏在黑板上寫了很顯眼的一行字本人貨款七成未付,借錢免開尊口的的事一并說了。
羅鎮(zhèn)長當(dāng)時聽得哈哈大笑。
這會兒聽到紙廠比較平穩(wěn)的就過度了,他舒了口氣。
“黎夏的超市招了紙廠一百多青壯工人,幾個店又容納了幾十個工人賣餐點。快退休那批也被她安撫得去了幾分驚惶之心。要是每個廠都有個這樣的能人就好辦了!”
徐華道:“鐵工廠的彭志杰不是也帶了一百多人出去打工么。聽說他過年回來,還一家發(fā)了一百塊的購物卡呢。都跟我一個福利待遇了,比那些領(lǐng)五十的、沒編制的政府工作人員還強些。聽說那些人有些也出去自謀生路,又叫了些親朋一起出去呢。哦,對了,聽說黎夏馬上又要招一次工了。這次電影院還是不收她租金么?”
“不收,她給鎮(zhèn)政府幫大忙了。空在那里也沒派用場就還是不收。她不差這點錢,但咱們要有所表示。”
徐華點頭,“得,電影院的高音喇叭里又要放一個月的軍歌了。”
黎陽過了兩天高高興興的開著新車回來,他們把手續(xù)都辦好了。
黎夏和陳玲便到超市去看新車。
這會兒還沒有裝頂棚。黎竣小聲在黎夏耳邊道:“真裝了頂棚反而不好超載。”
如今搞運輸?shù)娜耍际强恐d在賺錢呢。不然公路真壞不了那么快。
“我們主要是運米之類的,淋雨不好。而且,載重一噸半,夠了。”
黎竣想了想,也是,不是給別人運貨,就自己店里運農(nóng)副產(chǎn)品。這個載重量真的夠了。
經(jīng)常超載車廢得快,這樣還不怕交警抓!
黎夏看看他,“你還沒回家吧,回去看看吧。”
黎竣一臉緊張地道:“遠遠......”這口氣好像是有事發(fā)生了啊。
看他誤會了,黎夏趕緊擺手,“他沒事、他沒事,你別多想。是紙廠被賣了,叫我們?nèi)マk買斷工齡的手續(xù)。”
黎竣松口氣,又嘆口氣,“就這啊,其實早料到了。”反正只要不是他出去晃一圈,兒子出了什么狀況就還好。樂文小說網(wǎng)
黎夏超市里的員工也不少人這幾天去辦了手續(xù),互相還問問數(shù)目。
他們不做生意,就全存銀行了。反正經(jīng)過供銷社的事,大家伙是再不敢貪圖利息高了。還是國家最靠得住。
從休息室門口經(jīng)過時聽他們這么說,黎夏笑,“對對,都存銀行吧。等回頭有房貸政策了,公司也能給你們開收入證明。到時候首付三成就可以買房了。”
“真的么,黎總?”
黎夏點頭,“沿海開發(fā)區(qū)都這么搞的,都搞好久了。”她給他們科普了一下房貸、月供之類的。
大家心頭都有數(shù),沿海試過好的政策,早晚都要推廣到內(nèi)地的。
黎夏道;“政策其實早幾年就出臺了。但你們懂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前兩年我去問過,只貸給分房的那部分人。可如今,分房子都要絕跡咯,也該放開了!大家先把錢攢著,至少三成首付還是要攢夠的。”
于是員工們都興致勃勃的談?wù)撈鹆速I房。
“如果真的能首付三成,三萬的房子付九千就可以買到了。然后每個月咱們都有工資和獎金,供得起的呀。”
黎夏心道:買吧、買吧。這第一批就買房的,后來都賺大發(fā)了。
進到辦公室沒別人,陳玲小聲道:“你這辦公室雖然小了點,一群管理組擠在一起辦公,連你這個老板都么單獨房間。隔壁更是幾十個人湊一起看電視、聊談。但氣氛還蠻不錯的。”
黎夏道:“比起下崗后沒著落那批人,他們已經(jīng)算很好的了。人就是這樣,看到別人比自己過得還慘,心頭就平衡了。而且我剛跟他們說的房子的事,也是大家伙最關(guān)心的事啊。”
中國人對房子的看重那是全球第一的。
以前遇不上分房的好單位,有很少有老公房往外賣,就只能幾代人擠在一起,做什么都不方便。如今看到身邊有錢的人紛紛去買商品房。再一聽,自己也是有希望買的。能不充滿了盼頭?
黎竣領(lǐng)到一千多買斷工齡的錢,也立即去存起來了。
魏容匯報進度的時候聽黎夏說了這個事,就讓她轉(zhuǎn)告黎竣了。
黎竣是個耙耳朵,自然是立即就照辦了。
魏容那里進展不是太順利,這個黎夏倒也預(yù)料到了。
畢竟降一個、半個點那是真金白銀啊。她的量又大,一降就是降了好多。
倒是付款期限,一個個主動就統(tǒng)一到三個月后了。畢竟黎夏超市從來都是按時付的。
“這些都老狐貍,你去同類產(chǎn)品其他經(jīng)銷商那里去看看呢。”
魏容和牟婭兩個人去出差,臨走在丁明明那里領(lǐng)了兩千塊的出差經(jīng)費。回頭拿回來報賬,多退少補。
這就是個打持久戰(zhàn)的準(zhǔn)備了。
那些人,是還不習(xí)慣下游的人跑去砍價吧。
沒關(guān)系,貨比三家,總有人撐不住的。
只要有人開了頭,其他人也撐不住的。
實在不行,學(xué)小毛去源頭找貨源。反正現(xiàn)在物流也發(fā)展起來了。
這個進貨成本,必須降下來!
她可是馬上要擁有六家店了。經(jīng)銷商想拿捏她可不容易。
喬猛三家店,那些人可未必會降。到時候看他還怎么打價格戰(zhàn)。他那一兩百萬的身家,還碾壓不了她。
陳玲跟黎竣還蠻熟的,見狀搖頭不已,“耳朵好耙!”
“你沒聽說過,聽老婆話的男人才有大發(fā)展啊?”
“這誰說的?”
“我妹啊。”
陳玲失笑,“聽你那一本正經(jīng)的口氣,我還以為是哪個名人說的呢。”
幾個人正在說笑,黎夏的傳呼響了。
陳玲道:“我說你那么大個老板,移動電話都沒有一只。”
那上萬的勞力士手表她問了,男朋友送的。這么看來,那人還是挺不錯的。至少舍得給黎夏花錢。
黎夏出去到兩百米外的小賣部打公用電話。
她把公用電話生意收了之后,又有人搞起來了。
不過沒了去趕集的農(nóng)民,收入就降得多了。說起來黎夏還是附近去打電話最多的人,有時候一天去幾回的。
過了幾分鐘,她回來了,臉色不大好。
黎陽忙問道:“怎么了?”不是幾個老的在外頭出狀況了吧。
“大伯母打的,讓我上去勸勸嫂子。”她真的不想去啊。可是長輩開了口,又不能不去。
陳玲一臉震驚的道:“真的要離啊?”
其他人也是差不多的反應(yīng)。
陳媛想了想忍不住問道:“那她要是真離了,能分到多少錢啊?”
黎夏道:“幾百萬吧。”
陳媛一拍大腿道:“那離啊,她賺大發(fā)了!她要不是嫁給了阿明,現(xiàn)在還在鎮(zhèn)政府給領(lǐng)導(dǎo)端茶倒水吧。”
她自認也沒有比秦丹差太多的。結(jié)果如今差距這么大。
黎陽瞪她一眼,光講錢就不講感情了么?他看看黎夏,警告地道:“你去了,只許勸和不許不勸分啊!”
“我不想去!我裝病吧”這種事左也是錯,可右也不對啊。
黎陽道:“別鬧了,你還能為此十天半月不出門啊?大伯母一打聽不就知道你真病、假病了。”
陳玲道:“走吧,我陪你上去。”
“你還要看熱鬧啊?”
“不是,這回動真格了,我還看什么熱鬧啊?離婚是個多大的事啊。就是孩子在學(xué)校,人家知道他爸爸媽媽是離了婚的,也要嘲笑他不跟他玩的。你不信問問那個小毛,小時候有沒有被這么孤立過?”
如今的世道的確是如此,離婚就跟原罪似的。
但不離婚,天天看到黎菁,心頭那份膈應(yīng)......
長輩發(fā)話,黎夏還是只能去。她心情不好,勸和勸分都不對。上去的時候陳玲開的車。
她從小在軍營長大,十幾歲就會開了。到了年紀(jì)又去拿了駕照。
還是開的面包車,皮卡已經(jīng)要擔(dān)負起三個縣之間調(diào)貨,給市里的店送農(nóng)副產(chǎn)品的任務(wù)了。
留給黎陽和黎竣的活兒便是從一隊、二隊運收的農(nóng)副產(chǎn)品到超市倉庫。
但他們又找到了新的活兒。這回黎夏沒管,是他們自己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