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珠簾幾重(一)
在金陵城東,紫金山的余脈往西延伸,有一座人跡罕至的餐露山,山里有座香火寥寥的庵堂,便叫做餐露庵。餐露庵并不甚大,不過是間四合的小小院落,進(jìn)了“澤惠眾生”的山門,迎面便是供奉了水月觀音的佛堂。東西兩廂,一邊用作柴房、灶下,另一邊則與眾尼姑居住。佛堂背后,被一畦畦的菜園藥圃隔著,另有單獨(dú)辟出的兩三間相連的屋舍,從遠(yuǎn)處看,俱被一圍圍的爬滿了綠藤的竹籬遮沒了。直到秋意漸深,綠藤的葉子枯落了,從竹籬的縫隙里,這幾間屋舍的竹條夾墻,黃泥茅苫,才顯露了出來。
最后一場秋雨過后,天氣轉(zhuǎn)寒。端姑同杜氏商議著,要跟主持討些柴炭,生在地爐里取暖。走到前面院子里,見山門外頭停著一輛馬車,主持慧云正領(lǐng)著眾尼姑們從車上把衣屨谷菽、蔬果瓦器卸下來。
端姑便走過去,并不幫忙,只抄著手看了一看。慧云見狀,陪著笑說道:“姑娘來的正巧,府里又送了節(jié)禮來。這里有些精細(xì)的果蔬,珍奇的藥材,還有一箱衣料,都是羅夫人叮囑了,特意給柔姑娘的。其余那些粗制的瓷器瓦罐,想柔姑娘也是看不上的,就都饒了我們這些粗人吧。”
端姑嗤的笑了一聲,撩起衣襟,抖了抖身上的灰,說道:“老貨,別得了便宜還賣乖。姑娘看不看得上,總得看過了才知道呀!哪回府里送了東西來,不是盡著你們先挑姑娘在這養(yǎng)了兩年,不見身子好多少,倒是養(yǎng)的你們這些姑子們一天比一天白胖。眼下有府里的人在,我也不挑你的錯了,你先去好生揀一盆煙少潔凈的炭來,姑娘這兩天犯了肺病,等著燒火取暖呢。”
慧云連聲應(yīng)了,一邊叫人將那幾箱節(jié)禮送去后面院子里,又領(lǐng)著端姑揀了一盆柴炭。端姑捧著炭,走回院子,見寄柔搬了張n子坐在竹籬下,膝頭放著一只篾籮,正低著頭在里頭挑線。杜氏則將幾個箱子挨個掀開翻看了,見那箱衣料里,盡是灰兔、銀鼠、旱獺等,各色毛料,不一而足。杜氏也自歡喜,揀了一塊鹿皮,說道:“這個倒正好做雙靴子,等下了雪穿。”
端姑也上來翻了翻,一下子氣得柳眉倒豎,將炭盆也撒手扔在地上,說道:“方才從車上往下卸時,我分明看見有塊銀針海龍皮,才一錯眼,就沒了!準(zhǔn)是被慧云那禿驢給偷了!”說著轉(zhuǎn)身要去找慧云,“我去跟她要隨車一起來的節(jié)禮單子,再好生對一對,看到底被她私下克扣了多少。”
“偷就偷吧,這一箱料子,也夠咱們穿用了。”杜氏把炭盆撿起來,往端姑手里一塞,“生火去!柔姐這兩天手跟冰塊似的,你那個腰疼的毛病不也犯了都還年輕,犯不著跟那些人生那個閑氣,調(diào)理好自個身子要緊。”
端姑揉著腰,不情不愿地去了。等火生起來,杜氏往吊子里添了水,揀了兩只秋梨,細(xì)細(xì)擦成梨蓉梨汁,待梨湯咕嘟時,扔了幾絲老姜,幾顆紅棗,葛根和貝母。慢火熬了幾個時辰,濾過渣滓,調(diào)了兩匙蜂蜜,晾涼,用一只壇子盛了封起來。
端姑看著她熬秋梨膏,腦子里還惦記著那塊銀針海龍,終于忍不住,將銅鉗一撇,問杜氏道:“嬤嬤,眼看冬至了,節(jié)禮也給送來了,那依著羅夫人的意思,今年還得在山里過了?”
杜氏拿帕子揩了揩手,答道:“興許是吧。”
“這羅夫人也真是,還是親姨母呢!姑娘千里迢迢的投親,本指望她給做主,誰知道,連定國公府門檻都不給進(jìn),一句‘真定城丟了,怕皇帝怪罪,先避一避嫌’,就把姑娘給弄到這庵堂里來,轉(zhuǎn)眼兩年了,也不說接回去的話。可這會金陵宮里的龍椅不是早被周國皇帝給坐了嗎?大梁江山都丟了,咱姑娘罪再大,也沒原來那些當(dāng)大官兒,當(dāng)皇帝的人大吧?”
“柔姐哪來的罪”杜氏打斷她的話。一提到寄柔,杜氏的臉就變了,戒備得像護(hù)雛的母雞。常年累月熬夜做繡活,她額頭上的皺紋更密了,眼睛也容易見風(fēng)流淚。這會她擦過了手,便拿帕子又按了按眼角,說道:“羅夫人原本也是極疼我們?nèi)峤愕模皇墙駮r不同往日,咱們皇上被廢,徐大小姐這個貴妃也遭黜了,羅夫人在定國公府,是說不上話了……若不是咱們在庵里住著,前年周軍破金陵時,還不知道要遭什么難呢。這兒好,清靜,正合適柔姐守孝。”
只是這個月寄柔孝期就滿了,年紀(jì)也日漸大了,十六歲的姑娘,現(xiàn)在開始相看婆家,已經(jīng)是晚了。模樣性情再好,在這山里住著,又有誰知道呢……杜氏想到這里,暗自嘆了口氣,沖外頭的寄柔提高了聲音說道:“在外頭坐了兩個時辰了,回來吧。繡活不能做太久,傷眼,再說你那個身子也熬不得。”
寄柔答應(yīng)一聲,捧著篾籮進(jìn)了茅堂。端姑便眼睛也不曾移得將她看著cc端姑原本是個莊戶人家的女兒,見慣了鄉(xiāng)下人,初次在濮陽見到寄柔時,就驚嘆這姑娘生的好生嬌柔,眉間常蹙,籠著愁緒,叫人大氣也不敢出,生怕驚嚇了她。這兩年,她卻不知不覺將那嬌怯懦弱一股稚氣褪去了,臉龐不再是透明輕薄的白,而是如上了釉的瓷一般,陡然變得光潔柔潤了。眉毛烏黑娟秀,唇如點(diǎn)櫻還紅,一雙眼睛,常含著春水,眼波流轉(zhuǎn)間,總似脈脈含情、欲訴還休。這整個兒,堪比玉人,是精致得難以描畫了。
“你瞅著我傻笑什么?”寄柔嬌嗔一句,把篾籮放在一旁,呵了呵手,放在火上烤了烤。
“我是看呀,姑娘比前頭佛堂里掛觀音菩薩還好看呢!”端姑樂呵呵的,又往篾籮里瞧去。她把那只繡繃拎起來,見是繡的一叢蘭草,一只螞蚱,便嘖嘖稱贊道:“繡的真好,螞蚱跟活了似的,須子還一抖一抖的呢!”
“好什么好勉強(qiáng)能看過眼罷了。”杜氏將繡繃接過來,看了兩眼,不甚滿意地放回去,對寄柔嘆道:“你小時候,我和你娘都舍不得管教你做女紅,如今這兩年功夫,雖說下了苦工,也是晚了。你聽端姑說的熱鬧cc這活計,擱在定國公府,連個尋常丫頭也不如!到底還是住在山里的緣故,把你的眼界都封死了。”
“不如便不如吧!”寄柔掠一掠鬢發(fā),絲毫不擔(dān)心道,“反正我走到哪,都有嬤嬤跟著。別人問起來,都說是我繡的,她還親眼盯著我穿針走線呀?”
“可不是。”端姑也在一邊幫腔,“我看這個螞蚱就繡的很好,又不用靠了它買房子置地,犯不著和別人比……姑娘你不要就給我!”
寄柔噗的一笑,將那塊布料從繃子上取下來,在端姑面前展開一看,“瞧瞧,巴掌大一塊,我繡著玩的,你要它干嘛呀?”
端姑咬著嘴唇不說話,將那塊巴掌大的繡活折兩折,撫了一撫,心想:我那孩子,若是養(yǎng)在身邊,也該一歲多了,給他做個小鞋小襪,倒是正好。只是這念頭也只能深深地埋在心底了。她惆悵一陣,便笑道:“我留著,以后也照著這個樣子繡。”
三人說著話,見那慧云遠(yuǎn)遠(yuǎn)走了過來,隔著竹籬,說道羅大夫人遣來送禮的人就要下山了,問柔姑娘是否還有口信要轉(zhuǎn)達(dá)羅夫人的。杜氏便答應(yīng)道:“就請他轉(zhuǎn)達(dá)夫人,說謝夫人惦記著,姑娘在這里住得很安心,只是不能親自同她老人家請安,只能每日對著菩薩禱告,盼著她一切都好了。”
待慧云離開,杜氏看著她的背影,想了一想,又從箱籠里取出幾錢銀子塞給端姑,推她一把,說道:“你也跟著去,同那車夫悄悄打聽打聽,問徐老夫人的壽辰是不是快了。”
端姑忙跟了上去。杜氏猶在外頭張望。寄柔便回來屋里,自己挖一匙秋梨膏,用滾燙的水化開,慢慢喝盡,額頭沁了一層細(xì)細(xì)的汗,她便用帕子扇了一扇,手按在胸口,覺得那肺里絲絲的隱痛好像去了不少……只是隔著衣衫碰到那積年的傷疤,她便心里有些郁郁起來。女孩家愛美,夜里睡覺時,總?cè)滩蛔∫グ匆话此砂戳诉@兩年了,這一道疤仍舊固執(zhí)地留在了她身上。
寄柔幾不可聞地嘆口氣。
杜氏走過來,替她把衣領(lǐng)整一整,薄責(zé)道:“姑娘家,舉止不可這樣大大咧咧的,你是大家子的小姐,哪能和端姑一般的,冷了就搓手,熱了就解紐子?”
寄柔不情愿地將身子一扭,躲了開來,嘴里說道:“就咱們?nèi)齻€,也沒人瞧見么。”
“那也不成!”杜氏見寄柔跑去往榻上一歪,一副閉目假寐的樣子,她便也跟了上去,在榻沿坐定。一邊將寄柔的腳放在自己懷里捂著,一邊若有所思道:“柔姐,依你的意思,是愿意繼續(xù)住在這庵里呢?還是愿意去定國公府和你姨母一塊過?”
寄柔把臻首倚在杜氏懷里,雙臂摟著她的腰身搖了搖,嬌聲嬌氣地說道:“我不管在哪,只要和嬤嬤在一塊。”
“傻話。”杜氏食指在她額頭一點(diǎn),笑道:“你一年大似一年,眼見的快十七了,別家的姑娘這么大,早該出門子了。嬤嬤倒是舍不得,只是也不能留你一輩子呀!”說完,見寄柔紅紅的嘴唇一嘟,就要撒嬌的樣子,杜氏立即臉一沉,將她還沒出口的話堵了回去,“不許說不嫁人的話!姑娘家,不管美了丑了,好了壞了,決計沒有一輩子留在家里的道理!”
“知道啦!”寄柔軟軟地應(yīng)道,“嬤嬤,照我的意思,我寧愿住在山里的,可這是行不通的。咱們兩個,加上端姑,都是手無縛雞之力的女子。靠偃武在山下替人打個短工,能養(yǎng)得活誰呀咱們在金陵城,無根無底的,總得寄人籬下。受親戚的氣,總比受這些腌h尼姑的氣要好。姨母雖然疼我,這成年累月的不在眼前,再多的情份也得淡了。莫如在她膝下服侍,朝夕相對的,興許能有個轉(zhuǎn)機(jī)。”
杜氏聽了她這一席話,又是欣慰,又是難過,眼圈也紅了。她嘆口氣,說道:“我就知道,我柔姐不是傻的。既然你心里清楚明白的,那嬤嬤也不瞞著你了……聽說徐老夫人壽辰是在十一月里,我從剛到金陵的時候,就開始做繡活了,總算趕在前兩天繡好,昨兒又叫偃武下山去裱了。等消息準(zhǔn)了,就把它送去給老夫人當(dāng)壽禮。你姨母懦弱,不肯伸手幫忙,咱們就自己找徐老夫人去!怎么說也是姻親,你爹娘又是為的大梁朝沒了的,看他們怎么忍心把你一個無父無母的孤女撇在庵里不聞不問。”
寄柔錯愕不已,叫了一聲“嬤嬤”,便無語凝噎。許久,才苦笑道:“嬤嬤,原來你就是為了這個,繡屏風(fēng)繡的連眼睛都熬壞了……”
“這算什么我一想到呀,我的柔姐現(xiàn)在生的這么好,就巴不得趕緊給那些狗眼看人低的徐家人瞧瞧,給你可憐早亡的爹娘也瞧瞧!咱們?nèi)峤悖懈饽兀 倍攀舷残︻侀_,一頓,又有幾分憂慮道:“我就是一想到徐府里那些勾心斗角的,就有些心驚肉跳,自古侯門深似海呀……”
“那些又算什么”寄柔笑一笑,臉上忽然罩上一層陰影。她輕聲說道:“比那要險惡十倍百倍的,我難道還見得少嗎?”
“柔姐,咱不都說好了嗎?再不提那些事了。”杜氏神色不悅。
“是呀,我已經(jīng)都忘記了。”寄柔眼睛一彎,甜蜜蜜地笑起來,她胳膊攬上杜氏的脖子,親熱地貼了貼她的臉,說道:“我還得求著姨母,好生找個小女婿,以后給嬤嬤養(yǎng)老送終呢!”
金陵鳴珂寓深處的徐府近來格外熱鬧,數(shù)丈之外就見正門外兩株枝繁葉茂的古槐下停滿了車馬,將整個巷口圍的水泄不通。偃武趕著車,不慌不忙,一掣馬韁,在距人群稍遠(yuǎn)處停車,然后跳了下來,手上高擎著紅帖,一廂高聲喊著:“閃開閃開!”一廂尋空隙奮力擠過了人群,竄進(jìn)了門房。
陸府的熱鬧事出有因。十一月頭上乃是老定國公原配夫人、吏部尚書徐敞與翰林侍講徐敬之母的壽辰,徐府自十月下旬開了筵席,招待金陵城內(nèi)外前來賀壽的親朋好友。直到十一月初三這天正日子,徐敞的同僚們齊聚徐府,先同徐母賀了壽,獻(xiàn)了禮,前往西園去聽堂會。戲演到后晌,檐下擺的白菊紅楓、山茶蜀葵等各色盆景,也蔫的蔫,謝的謝,不復(fù)姹紫嫣紅之態(tài)。唯有西園池子上的水榭里,依舊是紅幔綠帳,彩幡飄飄。雕花圍欄圈成的戲臺上,扮演李香君的家班女旦正斜倚圍欄,臻首微垂,含羞帶怯地唱一出《眠香》:“樓臺花顫,簾櫳風(fēng)斜,倚著雄姿英秀。春情無限,金釵肯與梳頭。閑花添艷,野草生香,消得夫人做。今宵燈影紗紅透,見慣司空也應(yīng)羞,破題兒真難就。”
余音裊裊,她輕闔朱唇,眼神溜溜地沖人群里掃了一圈,眸子里似喜還嗔,既柔且媚,勾得觀者無不如癡如醉,轟然喝道:“好!”
閣子里聽?wèi)虻呐靷円擦袅松瘢娂姶蚵犨@個李香君是何人所扮,知道是蜀地人,自幼在家班里養(yǎng)大的,叫荇春。又夸她水磨腔開腔綿柔,收音也是又純又細(xì)。左都御史家的秦少奶奶見左右無人,悄悄牽了徐二奶奶宋氏的衣袖,兩人到窗臺下站定。
秦氏道:“也是奇怪,我怎么瞧著這個荇春眼睛時不時地往臺下你家二公子身上瞄,別是兩個人又有了什么首尾吧?”
宋氏身子一晃,細(xì)細(xì)的手指將帕子絞來絞去,面上卻不露分毫,強(qiáng)笑道:“有的沒的,誰管他?祖母和婆婆都瞧著他們徐家的孩子跟眼珠子般,誰也不能說一句。二叔父進(jìn)了內(nèi)閣,公公一高興,還送了兩個丫頭給大公子,氣得我家那個成天指桑罵槐,說爹‘只疼侄子,不疼兒子’。這兩天就和這個荇春混上了。罷!罷!大家子的公子少爺哪個不是整日捧戲子,逗相公,我還樂得清靜呢!”
秦氏道:“徐三爺?shù)故莻€好的。”
“他?”宋氏拖著長長的調(diào)子,鼻子里嗤了一聲,道:“人人都夸他,不過看他生得好,在外頭斯斯文文的,實(shí)際上怎么個樣兒,你還不知道?十七八的人了,文章上也不肯用心,家里長輩愛答不理,倒是把撒錢的好手。整日里不是斗雞走狗,就是吹拉彈唱,一天也沒個正形。認(rèn)真計較起來,連我家二爺還不如呢!”
秦氏道:“也的確是生的好,我見過兩回,比女孩兒還清秀,又是徐尚書的老來子,不怨你們?nèi)疫@樣縱著。不過實(shí)在是縱得太過了,他也有十八了吧,怎么還不見有人給說親?”
宋氏道:“原本也曾相看了幾家,只是他自來眼界極高,都不肯點(diǎn)頭,這一兩年來,朝廷的事,也沒個準(zhǔn)數(shù),自然就耽擱了cc如今嘛,他連個功名也沒有,又和愍王有層親戚關(guān)系,哪家敢把小姐許給他呀?”
曾經(jīng)的梁帝在周軍進(jìn)城后,被廢黜為愍王,羅夫人所出的徐大小姐便是愍王側(cè)妃。認(rèn)真論起來,徐三爺只是愍王妃的堂弟,尚不及徐二爺這個嫡親兄弟來得近,卻可憐他在親事上受了拖累。秦氏心里惋惜,這話卻是萬萬也不敢和宋氏提的,于是只咂了砸嘴,搖一搖頭。
宋氏左右一望,背著人用指頭點(diǎn)了點(diǎn)西邊,又壓低了聲音道:“你還不知道,我們這個三爺,沒日沒夜地和隔壁那一位混在一起,兩個男人家,焦不離孟、孟不離焦的,都快被府里下人戳破脊梁骨了。不知道的人以為他是為的攀龍附鳳,實(shí)際上呀,哼!”
宋氏話里的未盡之意令秦氏也怔住了。她用帕子掩著嘴,駭笑道:“這……也不能吧,畢竟貴府也是城里數(shù)得上的人家。人家是龍子鳳孫,就當(dāng)一陣風(fēng)似的去了。萬一傳出什么話來,兩位徐大人在朝堂上可是沒臉!”
“龍子鳳孫”四個字,聽得宋氏甚是刺心。想當(dāng)初還是大梁朝的江山時,人人提起定國公府,都稱龍子鳳孫,不過一眨眼,龍子鳳孫變成了亡國降臣,天上的云成了地上的泥,平日見著北邊來的官家女眷,可是丁點(diǎn)底氣也沒有。
“……可不是呢。”因?yàn)闊o話可講,宋氏只能敷衍了一句。然而想到徐三公子的荒唐可憐之處,頓覺二公子那點(diǎn)風(fēng)流韻事也無傷大雅了,于是遠(yuǎn)遠(yuǎn)對人群里望過來的二公子承輝點(diǎn)了點(diǎn)頭,又用染著蔻丹的纖纖玉指點(diǎn)了一點(diǎn),抿著嘴笑了。
徐承輝眼睛瞧著宋氏,心不在焉地聽著小廝在耳邊低語,隨后他揮手命小廝退下,起身往閣子里走來。經(jīng)過宋氏身邊時,在她腰身上悄悄捻了一把,便面不改色地往羅夫人面前去了。
羅夫人原本是坐在徐母下首一桌,陪著各家女眷說話,因見眾人臉上神色都不大對,太太們只是抿著嘴笑,小姐們用團(tuán)扇遮了臉,眼神亂飄---便暗叫不妙---一回身,果見徐承輝大模大樣、左顧右盼地往女人堆里來了。她眉頭一皺,壓著聲音呵斥道:"混帳,哪里你都敢亂闖的各家小姐們都在,你還不趕緊避開"
“都是通家之好,各位姊妹們也是時常見的,母親大驚小怪了。”徐承輝憊懶地一笑,惹得各位小姐面紅耳赤,他見羅夫人臉色已是非常嚴(yán)厲了,于是不敢再造次,正色說道:“是前頭又收了些賀禮,庫里卻放不下了,想要再騰幾間空屋出來……還請母親親自去看看。”
羅夫人被他這一席話說的莫名其妙,當(dāng)著人也不好問,只得同眾人告了辭,領(lǐng)著徐承輝往閣子后頭一間無人的亭子里來,問道:“你又闖了什么禍,還敢在老太太面前胡言亂語?我昨天才騰了幾間空屋出來,何曾又缺庫房放賀禮了?”
“母親明察秋毫。”徐承輝哈哈一笑,親自用袖子將石幾上的灰掃了一掃,請羅夫人坐下,這才說道:"的確是有件事,不便在眾人面前提起。只是這可不是兒子闖的禍---原是我先頭從外面回來,碰見有人往門房搬賀禮,還附了一張拜帖,寫的是‘真定馮氏謹(jǐn)拜’云云。我想那真定馮氏,不就是已經(jīng)故去的姨丈嗎?姨母姨丈兩位都?xì){了,又哪來的馮氏遂叫小廝去打聽了,原來是馮家表妹兩年前就投了金陵來,卻被母親安置在藏露山一間姑子廟里頭!"他停一停,說道:“母親此舉,可是很不妥啊。”
羅夫人先是一驚,聽到后來,臉色便平靜下來,說道:“原來如此,我還當(dāng)什么大事……這件事我也是沒有法子,當(dāng)初真定被攻破,金陵流言蜚語的,都說是當(dāng)時的周軍挾持了柔姐,逼得你姨丈主動投誠,開了城門,皇上……愍王因此還遷怒到你父親,我為了避嫌,只好將柔姐先送到庵里去住,這兩年亂紛紛的,也沒顧得上去接她。”
“不是顧不上,是母親不愿意吧?”徐承輝悻悻地笑道,“自大姐姐跟著愍王被黜,母親在府里行事是越發(fā)艱難了,自然麻煩少一樁是一樁,但也不好將柔妹妹扔在山里不聞不問呀。”
羅夫人嘴角微微一抽,眼眶便濕潤了,她搖一搖頭,哽咽著說道:“你當(dāng)我愿意嗎?柔姐雖然在山上,好歹過著清靜日子,我的云姐兒,好好的貴妃娘娘,說沒就沒了,整天過得提心吊膽,連給她祖母送禮,都得偷偷摸摸……我這心里,真恨這些周人恨得牙癢……”
徐承輝見惹得羅夫人傷心,也頗多愧疚,又擔(dān)心被人聽見,忙勸阻了,又岔開話題說道:“……單說柔妹妹的事:您可知道柔妹妹送來的賀禮是什么”
“什么?”
“是一扇絕好的顧繡屏風(fēng)。”徐承輝的嗓音里含著隱隱的興奮,連羅夫人也察覺到異樣,收了眼淚抬起頭來,還未開口,卻見宋氏也且走且望地過來了,心知她是提防著承輝與丫頭廝混,特意跟了過來,羅夫人心里不喜,板著臉,等宋氏拜見了,這才對承輝說道:“你說說,這個顧繡又有什么名堂。”
承輝見宋氏一雙妙目只在自己身上打轉(zhuǎn),便對她安撫地一笑,才對羅夫人說道:“這個顧繡,雖說是絕品,咱們府里卻也沒人愛好那個。我是不記得哪一回聽三弟說的,隔壁王府里的太妃娘娘,最愛顧繡。她還曾經(jīng)賞過三弟一個荷包,便是顧繡的蟲草紋樣。今天我看柔妹妹送來的那一幅,技藝十分精妙,比三弟的荷包卻是好了不知幾倍還多。”
羅夫人點(diǎn)頭道:“說起來,你姨母身邊有個乳娘,原本家里是做繡紡的,因家道中落,才投身到我家做了下人……這人夫家原是姓杜的。”
“正是這個杜氏了!”承輝拊掌笑道:“這樣一個人接進(jìn)府來,日后等太妃壽誕,命她繡一副觀音像送去王府,豈不是很好至于姨丈的事,更好辦了,如今朝廷急著安撫前朝舊臣,已命人做了一本【忠臣良將譜】,聽說姨丈也在備選之列。咱們將柔妹妹接回來,叔父在朝中興許還面上有光哩!柔妹妹一個女孩兒,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還怕人說閑話不成大不了日后賠上幾千兩的妝奩,替她擇一戶人家便是了。”
羅夫人聽他這一番剖析,似覺有幾分道理,但又隱約有些擔(dān)心。前思后想,不能決斷,見承輝一雙眼殷切地看著自己,背后宋氏又捻著衣角,滿臉狐疑猜忌,羅夫人反而頗覺得快意,遂大度地一笑,說道:“那便依你cc只是柔姐既然要送禮,卻也不提前同我說一聲,很是有些不知禮數(shù)。”羅夫人嘴角一耷,不滿地說道。
徐承輝暗暗地想:她不知禮數(shù),難道不是被你逼的?卻也不好去責(zé)怪羅夫人,因而只是一笑,便自去安排人往餐露庵接人去了。
卻說羅夫人被徐承輝慫恿得動心,一邊著人悄悄地往餐露庵去取寄柔回家,一邊又心里著實(shí)沒底。忐忑地過了半天,待到夜幕降臨,那水榭上的堂會歇了,賓客散盡,家丁們一哄而上,將彩棚盡數(shù)拆卸了,又把百十來個盆景搬到后巷,只等明早附近的百姓來取。
徐府便只剩下自家眾人,被大老爺徐敬、二老爺徐敞領(lǐng)著,蜂擁著往徐母所在的上房里來替她拜壽。徐母歡歡喜喜地受了,又叫上房里重新開了幾桌精細(xì)席面,吃罷酒,叫人將連日來賓客們所送的壽禮擺出來,一一品評。徐敬、徐敞兩個深知老母的喜好,也上來湊興,一個說這一套斗彩雞缸杯繪功精湛,一個說那一只粟紋綻花的犀角杯質(zhì)地滋潤。徐母便笑著吩咐左右道:“罷了,我記得前年過壽時,庫里收過一個雞翅木的十錦子,取出來將這一套雞缸杯和犀角杯都擺上,興許你們老爺看著它們的面子,多來與我請安也是未知。”
眾人便都捂著嘴偷偷笑了,徐敬、徐敞告罪不及。徐母又指著丫頭手里捧著的紅漆托盤問道:“那是個什么?拿來我仔細(xì)看看。”
丫頭將托盤里的物件奉上,徐母一看,見是一尊壽山石的水月洞天五龍搶珠擺件,紋理極細(xì)膩,雕工也極秀凌。徐敞也覺大有意趣,問徐承輝道:“這是哪一家送來的?可有拜帖?”
徐承輝略一躊躇,如實(shí)答道:“并沒有拜帖。是愍王府上昨個夜里遣人送來,侄兒親手接的,因此并沒有上禮單。”
徐敞便不說話了。承輝心里有些吃不透,瞧一瞧徐敬,又瞧一瞧徐母。徐敬卻更是無話可說。只徐母叫丫頭捧著那擺件走近,看了一回,終于闔了眼睛,搖頭嘆息道:“也難為她,這么多年了,家里哪一個人過壽,都有禮送過來。只是這擺件畢竟曾是宮里御用的,我留下它,也不能擅用,還是叫人給送回去吧。”
徐母態(tài)度甚是堅決,徐敬、徐敞兩個自無不從。唯有座下眾人,如羅夫人,為自己女兒委屈難過的,又有如宋氏,見徐家人如此薄情,頗有些兔死狐悲的念頭,卻敢怒不敢言的,都只得裝聾作啞,自去吃酒說話。卻聽杯盤碗盞撞擊的輕響中,夾雜著輕輕一聲冷笑,徐敞“啪”一聲,重重將銀箸放在桌上,氣道:“孽障!你又是哪里不自在了?”
不消說,徐敞這一句孽障,罵的便是徐三公子承鈺了。
徐承鈺這一向,正是春風(fēng)得意的時候cc往日總被徐敞關(guān)在家里讀書,煩悶不堪,好不容易等到徐母大壽,便如同掙開了鎖鏈的野駒,趁著徐敞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拼了命的撒歡。晌午府里唱堂會,他便尋隙溜出門,被隔壁的慶王世子領(lǐng)著一群紈绔灌得人事不省,在慶王世子書房的臥榻上一覺睡到天黑,這才記起晚上還有家宴,驚得出了一身冷汗,順手扯過一件外裳,跌跌撞撞地來了上房,混在人堆里cc人家磕頭,他也磕頭,人家落座,他也落座cc只是到底酒吃的多了,神思昏昏,一手捏著銀箸往盤子里去,眼睛卻發(fā)起直來。
徐敞這一聲斷喝,驚得他銀箸也掉落了,杯盅也打翻了,淅瀝瀝的湯水灑在身上,也顧不得去擦,忙立起身,俯首帖耳地答道:“沒有哪里不自在。”
“既沒有不自在,你冷笑的什么?”
承鈺便語塞了。方才他含含糊糊中聽到徐母說要將愍王的壽禮退回,情不自禁,便冷笑一聲。然而這會,當(dāng)著諸人的面,哪肯承認(rèn)于是暗地里掐了一下自己的手背,疼的酒也醒了幾分,只是仍舊臉熱。于是瞪圓了一雙鳳眼,佯作委屈地說道:“兒子不曾冷笑,想是父親聽錯了。”
“我雖老了,耳朵還不曾聾!”徐敞氣得打跌,又見他身上穿的那件寶藍(lán)縐綢直身,雖是素面的,挽起的袖管上,卻隱約露著一點(diǎn)海龍云紋的掐邊,分明就是親王郡王等人的服飾。徐敞眼前一黑,險些昏死過去,顫著手將他身上一指,咬牙問道:“你穿的這是什么晌午席上就不見人,你又去哪里混來?”
承鈺低頭一看,便知穿錯了衣裳,無計可施,只得老實(shí)答道:“慶王府世子下了帖子,因此去小坐了片刻……”
徐敞巴掌一揚(yáng),就要來打,眾人料到此招,忙上來勸解,一通忙亂。徐敞之妻傅夫人將他死死拖住,那承鈺見機(jī),早躲到了徐母身后。徐母一只胳膊護(hù)著嫡孫,一只手背過來在他臉上一摩挲,只覺觸手滾燙,頸子里都是濕汗,心疼不已,嗔怪地罵道:“以后不許同那些人廝混,丁點(diǎn)大的孩子,將你灌得醉成這樣。都是些不安好心的。”又連聲叫人:“快攙著你們?nèi)隣敾厝ズ蒙芍?這兩天也不必去學(xué)堂里念書了,就在家里老實(shí)和你姐妹兄弟們玩,仔細(xì)著了風(fēng)頭疼。”
承鈺哪有不答應(yīng)的理,不等人來攙,便一溜煙地往外走了,氣得徐敞吹胡子瞪眼,因在老母面前,不敢失禮,只好算了。
鬧了這一場,徐母也乏了,便叫眾人都散了。幾位少奶奶和小姐們都依次退席,羅夫人別別扭扭地起了身,見承輝離去時只對自己使眼色,便知道他是為了寄柔之事,于是把心一橫,對徐母說道:“既然孩子們都散了,我這里卻有件不大不小的事,想請老太太和二夫人一起拿個主意。”
徐母微訝,心想:難得她也有要動腦子的時候,于是答應(yīng)道:“回房里說。”被丫頭們攙著,顫巍巍地起了身,傅夫人忙也扶了,羅夫人在前打起簾子,三人進(jìn)了祖母臥室,傅夫人親自將徐母送到榻上,用一只秋香色平金靠枕在腰里墊了,自己只在下手伺候。
徐母微闔著眼,問道:“是什么要緊的事?”
羅夫人早準(zhǔn)備停當(dāng),見徐母發(fā)問,她也不答,卻有意要賣個關(guān)子,只對丫頭遞個眼風(fēng),自然有兩名仆婦立即走了進(jìn)來,將一面被紅綾罩著的屏風(fēng)抬了進(jìn)來,放在當(dāng)?shù)亍?br/>
羅夫人笑道:“打開來,給老夫人看看。”
仆婦將紅綾一揭,露出那面屏風(fēng)的原貌來。傅夫人“呀”地輕呼一聲。徐母聞聲睜眼,搭眼一瞧,坐起身來,叫丫頭道:“拿近些看。”待那屏風(fēng)被放在了手邊,才仔細(xì)研判了許久。見這一件紫檀木的坐屏,繡的是米芾山水云圖,山色濃郁,水汽浩淼,遠(yuǎn)近繚繞的云霧,以墨汁淡淡洇染而成。山間崖石上停落的一只飛鳥,卻是繡線中夾雜了真的飛鳥翎羽,一線一線湊成,栩栩如生,精妙絕倫。
徐母不忍釋手,看了許久,贊道:“好俊的活計!這樣渾然天成的顧繡珍品,也是多年不曾見過了。”因問羅夫人道:“這樣的東西,你從哪里得來又是哪家的繡娘,有這樣的技藝?”
羅夫人見徐母喜歡,也有幾分自得。便將之前和承輝議定的那一番說辭,斟酌之后,娓娓道來。
徐母聽后,沉默不語。傅夫人說道:“大嫂想的,倒很周全。不過我近來常聽老爺說起,朝中很有些愛作祟的小人,對圣上進(jìn)言,說什么‘畏死幸生’,‘腆顏降附’之類的話,令老爺很是難做。恐怕他這個時候,也不愿意和王府的人太過親近。咱們徐家雖不是什么皇親國戚,日子卻也尚且過得下去,犯不著依附他人。”
她這席話,說得不咸不淡,羅夫人卻臉上一熱,怏怏地說道:“我也只是胡思亂想,想了這么個由頭,說到底,外頭的事,還是得男人家做主,咱們誰說了也不算的。況且,真要和王府撇得干凈,首先一條,得把承鈺的腿綁起來。”說著,便微微地一笑。
傅夫人暗暗地不快,卻也不顯露出來,只將話頭一轉(zhuǎn),說道:“和王府怎么著,倒是其次。如今,還是先把柔姑娘接回家安置才好。”
“要安置,也自然多的是辦法安置。倒不必接回家里來住。”徐母忽然說道,“聽說這個女孩兒曾經(jīng)流落到周軍軍營里,雖說可憐,事到如今,也沒奈何了。咱們家里,到底還有幾名未出閣的女孩兒,把她們放到一處,同吃同住的,萬一有什么怪話傳出來,倒是不妥了。”
傅夫人膝下,除了徐大、徐三兩位公子外,尚有一名嫡親的女孩兒,因此對徐母這話很是贊同。
羅夫人見傅夫人和徐母兩人,左一個不行,右一個不妥,將寄柔的名聲說得如此不堪,又想到愍王府賀禮被退還的事,氣的簡直要哭,強(qiáng)自忍住了,說道:“老太太說的是,寄柔丫頭的事情,先頭她的貼身嬤嬤已經(jīng)同我分解清楚了。原來柔姐自和家人失散后,就被一座相熟的道觀里的觀主收留,住了兩月。被周軍擄去的也不是她,而是她身邊一個丫頭,叫做見喜的,因隨身的包袱里有些柔姐的舊物,周軍狡詐,便用來使詐,騙說挾持了柔姐,賺了真定……柔姐自己卻是一點(diǎn)無礙的。”
徐母見她說得也有七八分真,因此點(diǎn)頭道:“果真如此,也是冤枉她了。”
羅夫人轉(zhuǎn)怒為喜,笑道:“那個孩子,今年也十六歲了,很是乖巧。我已接了她家來,老夫人若能等得,我這就叫人領(lǐng)她來給你磕頭。”
徐母卻擺一擺手,說道:“叫她早些歇著,改日再見吧。”
羅夫人唯唯諾諾地應(yīng)了,見丫頭來替徐母解抹額,便和傅夫人一起退了出來。只是仍有些余怒未消,不免怪罪到寄柔身上,心里想到:你也不看看,這家里縱是外人看來何等的榮華富貴,實(shí)際卻是人人跟紅頂白,捧高踩低,下作不堪cc你又何必巴巴地來淌這個渾水呢?
一邊埋怨著,見一名丫頭從外頭跑進(jìn)來,說道柔姑娘到了。羅夫人也不免臉上帶了幾分真心實(shí)意的笑容,被丫頭仆婦們簇?fù)碇鹤永锶チ恕?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