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細謀劃布局商業(yè)
攜美同行,尋山問水,虛心玩得不亦樂乎。
當然也沒忘了正事,望月亭中,虛心將一路見聞與心中抱負,與趙敏傾心相談,又拿出準備好的寶船建造圖,遞給趙敏。
趙敏打開一看,便被吸引住了,她身居高位,自然知道這東西的價值。
看了半晌,便收了起來,見虛心將如此重寶,毫無保留地給她,心中甜蜜,輕聲說道:“此物工程浩大,耗費不盡,我需要好好籌劃。”
虛心聞言大為感動,她一不問緣由,二不問利益分配,開口便是支持到底,當即說道:“敏敏,不必熬心費力,此物不急于一時,先縮小二十倍,多造小船,組成隊伍,便足以橫行江河,貫通宋元明三國。”
趙敏臉色通紅,只聽到“敏敏”兩個字,后面的話,便直接過濾了。等虛心說完,只是說了一句:“就依你所言。”
虛心似笑非笑地看著她,直看得趙敏小鹿亂撞。
虛心認真說道:“造船之事,事關重大,還需你鼎力相助。”
趙敏收斂心神,點頭說道:“明日便召集工匠,準備造船事宜,可將地址定于云安城。此事若是定于國境之內(nèi),利益糾葛,掣肘難行。”
虛心喜她處處為自己著想,也不推辭,點頭說道:“董大興頗具管理才能,就由他調度。”
接著拿出紅薯與土豆的畫像,遞給趙敏說道:“元朝大福船雖然不能遠洋,但近海航行無憂,派遣一只艦隊,去南洋,尋找此二物。”
趙敏看著其貌不揚的兩個東西,明顯不是寶物,不解其意,眼露疑惑。
虛心解釋道:“此二物,旱潦兇歉賴以生,民生無米賴以食。”
趙敏眼睛瞪得老大,珍重地收起,自她參與國事,便深知民以食為天的道理,虛心此舉若成,必然活人無數(shù),成為萬家生佛。
虛心又道:“我有一物,可十倍提升紡織速度,只是還需大量紡織工匠。”
趙敏道:“此事好辦,只需出榜招聘即可。”
虛心見事情談妥,第一次感覺到有大佬扶持,輕松創(chuàng)業(yè)的快感。當即書信一封,叮囑董大興準備安置事宜。
趙敏也是雷厲風行,出榜招工,居中調度,短短一月,便安排妥當,。
碼頭上,十艘大福船載著數(shù)千工匠與家屬,足足上萬人,正欲出發(fā)。
船下虛心與趙敏依依惜別,兩人都心有不舍,只是各有要事。虛心一心搞錢搞事業(yè),趙敏自云安城一別,便打開了新世界,回大都后,便向元帝忽必烈建言獻策,一番針砭時弊之言,獲得信任與重用,元帝命她整頓元朝貴族,雖無先斬后奏之權,但凡是趙敏所奏請,無不恩準。這也是此次征召,無比順利的原因。
沒有過多的話語,虛心邁步上了最后一艘船,矗立于甲板,看著越來越小的人兒。
趙敏一動不動,隨著船只漸行漸遠,眺眼望去,人影已經(jīng)模糊。當即調轉馬頭,郎聲說道:“回府!”
船隊行了半個時辰,一位總管模樣的中年人,上前溫和地說道:“大師,不如船內(nèi)歇息。”
虛心回過神來,淡然道:“好,有勞了。”
來到船頂,推門而入,胭脂水粉的香味撲面而來,虛心瞅了一眼,不自禁地笑了。
邁步進入,飯桌上已經(jīng)擺滿了酒菜,與第一次一模一樣,原本趙敏的位置,則放著一個錦盒。
千言萬語,化成一杯酒,直入心間。放下酒杯,虛心還是忍不住拿起錦盒打開,足足八百萬兩,讓他雙眉直跳,這一次,他沒有直接充值,而是將銀票收起,準備作為啟動資金。
船隊一帆風順,到了安遠碼頭時,就看到董大興已經(jīng)帶著幫眾正在迎接。
事務繁多,沒有過多寒暄,好在董大興準備充足,趙敏安排的管家也是頂尖的管理人才,兩人合力,將安置事宜處理的妥妥當當。
接下來,先建造廠房,虛心再拿出圖紙與樣品,重新仿造了一臺原始蒸汽織布機,接著便讓工匠復制。
建造寶船的工匠,也開始參照圖紙,先造模型,再按照虛心的要求縮小比例,有條不紊的打造部件。
白花花的銀子,如流水一般出去,讓每次查賬的虛心,眼皮直跳,前世總覺得自己沒有成功是沒有機遇,實際上,有些事情,真不是想象中那么簡單,單就頂住壓力這件事,便直接淘汰了大部分人。
好在段青云及時送來清風客棧的收益,暫時保持收支平衡。最讓虛心滿意的是,由各地清風客棧牽頭,他所需要的原料,毫無阻礙的送入云安城。
兩個月后,第一批精致布匹堆滿了倉庫,由于產(chǎn)量還不夠,而且虛心只是為了斂財,并不是沖垮經(jīng)濟,沒有選擇白菜價傾銷,而是以市價的八成價格,沖入市場。
第一批受益的除了郡主,便是清風客棧的各位豪杰。
物美價廉的布匹,剛擺上貨架沒幾天,便銷售一空,這讓那些豪杰激動萬分,眼巴巴地盼著第二批布匹。
而隨著小型寶船下水,虛心的艦隊開始為運輸發(fā)力,進一步節(jié)省了成本。
鹽幫藍月,巨鯨幫李政楷,嗅到商機,紛紛帶著船隊加入虛心的運輸體系。
又過了兩個月,隨著其他清風客棧的老板加入,或自己組建運輸隊伍,或與鏢局合作,虛心整個以船運為中心的運輸體系,便建成了。
清風系的崛起,即便是虛心控制輸出,還是動了一部分人的利益,眼紅的越來越多,只是礙于少林這個龐然大物和血影如來的名頭,暫時還沒有冒頭炸刺的。
但在云安城待了幾個月的虛心,在與清風客棧豪杰的交談中,還是感覺到他們所受到的外部壓力。
虛心知道是時候組建保駕護航的暴力機構了。
懷著以公肥私的想法,虛心打算回少林尋求幫助。
恰巧,郡主帶來的利好消息,給了虛心信心,元朝艦隊歷經(jīng)四月,終于找到了虛心所要的東西。
這讓虛心又等了半月,才帶著適量的紅薯與土豆,回到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