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麻煩事兒
奧斯曼帝國的基本盤主要集中在小亞細亞半島,蘇丹政府對其他地區(qū)的控制力,明顯要低得多。
尤其是被反土同盟切斷蘇丹政府同地方聯(lián)系后,控制力更是淡然無存。
忠臣只是少數(shù),在殘酷的現(xiàn)實面前,人性的弱點暴露無遺。
見奧斯曼政府大勢已去,不愿意留下和這個帝國陪葬的人,紛紛開始尋找后路了。
巴格達只是一個開始,奧地利進軍兩河流域后,棄城而逃的事情層出不窮。
人是盲從的,看到權(quán)貴老爺們都跑路了,普通民眾自然是爭先效仿,一時間波斯邊界人滿為患。
……
巴格達,中東戰(zhàn)區(qū)臨時指揮部
摩爾克斯上將關心的問:“丹尼斯,一共有多少人離開?”
丹尼斯的中年軍官回答道:“巴格達地區(qū),大約有十二萬人離開,整個兩河流域大約有五十多萬人離開。”
摩爾克斯上將眉頭緊鎖:“不夠,離開的人還是太少了。兩河流域的戰(zhàn)斗基本上已經(jīng)結(jié)束了,剩下的只是零星抵抗。
當?shù)氐娜丝谧阌腥俣嗳f,就算是因為戰(zhàn)爭的緣故,至少也有兩百二三十萬,減去離開五十多萬,剩下的還有一百七八十萬。
未來要把這么多人遷移,勢必要花費巨額的資金,最好的辦法還是讓他們主動離開。
放出消息,就說我們要實施《土地休耕法》,未來二十年內(nèi)兩河流域都禁止種植糧食和畜牧?!?br/>
真真假假的消息,往往是最容易令人相信的。
稍微消息靈通一點兒的,就知道奧地利在占領耶路撒冷王國、阿拉伯半島后,都實施了土地休耕法。
現(xiàn)在那邊除了少數(shù)幾個城市外,別的都是雜草豐茂、灌木叢生,內(nèi)陸地區(qū)基本上都是千里無人煙。
“是,司令官閣下!”丹尼斯少將回答道
猶豫了一下,丹尼斯還是說出了心中的疑惑:“司令官閣下,留下他們創(chuàng)造財富,我們馬上就可以收稅,為什么一定要遷移人口離開呢?”
在很多人看來,維也納政府的《土地休耕法》都是在瞎折騰,除了勞民傷財外,沒有任何實質(zhì)上的價值。
現(xiàn)在還不流行保護環(huán)境,前面沒有人提出反對意見,那是涉及到了耶路撒冷。圣地都快被風沙給埋了,不保護一下確實不像話。
阿拉伯半島只能算順帶,反正當?shù)厣兑矝]有,奧地利又不缺駱駝,休耕就休耕吧。
兩河流域不一樣,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可是很肥沃的,發(fā)展農(nóng)業(yè)、畜牧業(yè)都可以。
人口暴漲時代還沒有降臨,以伊拉克為例,戰(zhàn)前也就一百二三十萬人口,水資源相對富裕。
摩爾克斯上將微微一笑:“自然是為了穩(wěn)定,你不會認為這些人就會安安心心接受我們統(tǒng)治吧?”
聽了這個答案,丹尼斯更加迷惑了。奧斯曼帝國都能夠?qū)⑦@些人壓制住,奧地利還擔心當?shù)氐姆€(wěn)定,說出去就是一個笑話。
殖民帝國都有各自的統(tǒng)治方法,一般來說,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都可以用一個辦法搞定——“殺”!
摩爾克斯上將繼續(xù)解釋道:“如果是普通殖民地,自然不值得我們下這么大的血本,不過兩河流域特殊。
我們的人在這里發(fā)現(xiàn)石油,地質(zhì)學家們估計兩河流域的石油儲量,很有可能超過目前全世界已發(fā)現(xiàn)石油的總量。
科學家們認為石油是接下來最重要的能源,在未來很有可能取代煤的地位?!?br/>
丹尼斯難以置信的搖了搖頭,脫口而出道:“這不可能!石油的用途有限,怎么可能取代煤炭呢?”
摩爾克斯上將擺了擺手:“這個問題,不是我能夠回答的。反正科學家們說服了政府,讓國內(nèi)相信了這個判斷?!?br/>
看著陷入自我懷疑狀態(tài)的丹尼斯,摩爾克斯上將繼續(xù)說道:“好了,石油能不能取代煤的地位,這個問題讓時間來證明。
眼下我們只要知道,石油的作用很重要,我們國內(nèi)的儲量很少,兩河流域的儲量很多。
涉及到了能源安全,為了保障石油開采的安全,我們必須要完全掌控這個地區(qū)就行了?!?br/>
摩爾克斯也不信石油取代煤在能源的地位,不過只要有“可能”,那就值得重視。
為了讓法國人意識到“能源的重要性”,維也納政府可沒少進行宣傳,現(xiàn)在是個歐洲人都知道能源很重要。
猶豫了片刻功夫后,丹尼斯緩緩開口:“司令官閣下,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光放出消息還不行。
最好還要有實際行動,比如說:加征戰(zhàn)爭稅,制定一個超過大多數(shù)人承受能力的納稅額;或者是直接派人,勸他們離開。
波斯人吸取了上一次難民危機的教訓,在邊界地區(qū)拉起了警戒線,現(xiàn)在那邊已經(jīng)聚集了大量的難民。
不打開通道,就算是這些人想離開,也走不出去。”
離開的通道,肯定不只這一條。問題是俄國他們不敢去,奧地利又不讓他們進。
摩爾克斯上將點了點頭:“這確實是一個問題,我會向維也納匯報,爭取獲得國內(nèi)的支持。
不過成功的幾率很低,就算是外交部介入,波斯人也沒膽子接收這一兩百萬人。
先鼓動難民闖關,實在是不行,就讓部隊制造一起誤會,撕開一道口子?!?br/>
反土同盟不給撐腰,迫于英國政府的軍事、外交雙重壓力,波斯人才放英國人的物資進入奧斯曼的。
為此波斯政府多次向維也納和圣彼得堡解釋,可惜這沒有任何意義,列強大部分時間都是不喜歡講道理的。
在摩爾克斯上將看來,不管是什么原因,波斯站在了反土同盟的對立面,就要付出代價。
……
維也納宮,奧地利軍隊在兩河流域的進展順利,并沒有讓弗朗茨感到欣慰,摩爾克斯上將匯報的消息,更是令他頭疼萬分。
中東戰(zhàn)區(qū)考慮的是那一兩百萬人的問題,而弗朗茨這個皇帝,需要考慮的則是三百多萬人、乃至于四百多萬人的問題。
沒辦法,奧斯曼政府很瘋狂,不等于下面的將領都很瘋狂,全民皆兵不假,打不贏了還是要投降的。
小亞細亞半島上還有一兩百萬姑且算是戰(zhàn)俘吧,畢竟蘇丹政府瘋狂了一波,帶來的損失太大,以至于當?shù)厝瞬划攽?zhàn)俘就沒飯吃。
迫于無奈,維也納政府不得不養(yǎng)著這一大幫“戰(zhàn)俘”。雙方都沾滿了對方的鮮血,弗朗茨不認為自己有能力感化他們。
送走是必須的,花錢弗朗茨也不在乎,就當是前期投入,問題是把人往哪里送。
外交大臣韋森貝格:“陛下,美洲各國大都表示拒絕接受難民移民,美利堅合眾國同意接收部分移民,但僅限于青壯勞動力?!?br/>
沒辦法,奧斯曼人本來不受歡迎,美洲各國從不到奧斯曼帝國招攬移民,何況還是老弱婦孺。
美利堅合眾國肯接收,那是受弗朗茨蝴蝶效應的影響,移民合眾國的歐洲人大減,資本家們?nèi)比巳钡膮柡Α?br/>
可惜再怎么缺人,資本家也只要能夠創(chuàng)造財富的青壯勞動力,對老弱完全無愛。
“政府有什么計劃?”弗朗茨問道
費利克斯首相:“政府有三種方案,第一、從殖民地上劃分一塊土地,把這些人遷移過去;
第二、把麻煩扔給即將成立的亞美利亞王國;
第三、以波斯支持奧斯曼為借口,提前挑起戰(zhàn)爭,驅(qū)逐這些人進入波斯。
這三種方案各有利弊。從殖民地上劃分土地安置,只能從美洲或者是南洋想辦法,花費比較大。
丟給亞美利亞王國看似最簡單,可是后續(xù)麻煩也不少。
俄國人肯定舍不得拿富裕之地給亞美利亞人建國,這個新王國很有可能養(yǎng)不起這么多人。
驅(qū)逐進入波斯成本最低,不過手段太過暴力,容易影響我們的國際聲譽?!?lt;/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