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合作共贏
《六六條約》顯然是不能見光的,法奧兩國聯(lián)手瓜分歐洲大陸的消息要是傳了出去,倫敦政府還不要發(fā)瘋? 歐洲大陸要保持平衡,也不是這么一個平衡法。真要是讓大法蘭西和大神羅帝國出現(xiàn),歐洲大陸就真的是三足鼎立了。因為到時候,歐洲大陸很可能會找不到第四個國家。 如同潘多拉魔盒一般,野心這玩意兒一旦被打開,再想要收回去就難了。 拿破侖留給法國人的不僅僅只是輝煌的戰(zhàn)績,還有一個大國夢。以法國民眾的感性,擴張熱情一旦被調(diào)動了起來,大半個意大利和比利時可不滿足不了他們的欲望。 再加上西班牙和葡萄牙不過分吧?當年,拿破侖就占領過西班牙地區(qū),必須繼承這優(yōu)良的傳統(tǒng)啊! 法國人統(tǒng)一西歐、奧地利統(tǒng)一德意志地區(qū),在這種背景下,夾在兩個巨無霸中間的瑞士、荷蘭還有得選擇么? 要么主動加入一方,要么被強行吞并,這就是小國的宿命。 游離在外的北歐三國也不要想獨善其身,出于戰(zhàn)略上的考慮,俄國人也不會放過他們。 三大列強都向外擴張,英國人就只能傻眼了。想干涉也干涉不動,沒準在大家翻臉之前,先把他們給清場了。 甚至三國還有結(jié)盟的基礎。完成了擴張過后,肯定需要時間消化,這意味著短期內(nèi)歐洲大陸上打不起來。 那么掌握了全世界最多殖民地的英國人就危險了。總不能跑去和美國人結(jié)盟吧,況且結(jié)盟也沒用啊! 當然,發(fā)生這種情況的幾率非常小。吞并意大利和比利時過后,法國的內(nèi)部矛盾就必須要處理了,根本就沒有能力繼續(xù)擴張。 奧地利更不用說,統(tǒng)一德意志地區(qū)弗朗茨都只是當口號喊,瓜分歐洲大陸,這是沒睡醒吧? 現(xiàn)在民族主義已經(jīng)覺醒了,統(tǒng)一德意志地區(qū)差不多就是奧地利在歐洲大陸擴張的終點。 不過時代的局限性,很多人都認為奧地利統(tǒng)一德意志地區(qū)后,還會繼續(xù)進行擴張。 理由非常簡單:比利時、瑞士、荷蘭都是從神圣羅馬帝國分裂出去的,同屬于一個文化圈子,激進的大德意志主義者們把他們都計算在內(nèi)。 為了不引起大家恐慌,確保計劃能夠順利實施,法奧兩國不約而同的選擇了高度保密,知道這份條約存在的人不少,知道條約內(nèi)容的人就屈指可數(shù)了。 奧地利知道條約容易的就只有三個,首相、外交大臣和弗朗茨自己,法國也差不多是如此。 最近一些年法國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不錯,拿破侖三世的皇位也穩(wěn)定了下來,民眾們建立大法蘭西的呼聲也日漸高漲。 這絕對是法國民眾的呼聲,弗朗茨最多只是引導了一下。這是有證據(jù)的:原時空拿破侖三世皇帝就干得很不錯,只是因為戰(zhàn)敗了,無法滿足民眾們的大國夢,才被趕下臺的。 相比原主連敗兩次,還是坐穩(wěn)了皇位,法國民眾的大國欲望可見一般。 真正促成這次法奧結(jié)盟的并不是拿破侖三世,而是廣大的法國民眾。他們在不經(jīng)意間發(fā)出的吶喊,無形中向皇帝施加了壓力。既然民選皇帝,拿破侖三世自然要尊重民眾的選擇。 1866年6月8日,法奧兩國外交部再次簽署了一份《法奧兩國關于意大利、巴爾干、非洲部分殖民地主權交易案》。 這是對《六六條約》的掩飾,僅有第三條和第四條的領土主權交易。反正這是藏不住的,一旦兩國開始交接,就全部曝光了。 在歐洲本土都可以拿來交易,何況是宗主權和殖民地呢?你情我愿的交易,最多也就是英國人會不爽,給報紙制造一些銷量。 康拉德-霍爾曼是奧地利日報的編輯,偶爾也要串客一下時事評論員,發(fā)表一些官方意見。 當然,作為商業(yè)性報紙,這種意見通常是非常隱晦的,一般都是從側(cè)面出擊。 法奧兩國領土交易案的消息剛剛傳回來,康拉德-霍爾曼的工作就來了。毫無疑問,這種新聞肯定是要唱贊歌啊! 轉(zhuǎn)動著筆頭,康拉德-霍爾曼陷入了沉思中。新聞肯定要博人眼球,對高度商業(yè)化的維也納日報來說,直接的官面文章不討喜。 寫得人多了,千篇一律如何能夠保證報紙銷量呢?維也納日報可是日銷十萬的大報,這么玩兒會掉讀者的。 看著桌子上被風吹動的地球儀,康拉德靈機一動,提起筆在紙上書寫了起來。 標題:論法奧兩國殖民地、宗主權交易帶來的思考——合作共贏 這已經(jīng)不再是新聞,反而是一篇議論文。商業(yè)性報紙,只要符合奧地利法律,保證新聞真實可靠就行了,內(nèi)容上怎么刊登,沒有那么多的要求。 康拉德直接從國際爭奪說起,列舉幾個歷史案例,再拿法奧兩國的處理方案做對比。 最后得出結(jié)論:合作才能共贏。順便贊揚了法奧兩國政府為世界和平做出來的努力。 站在法奧兩國的立場上,這次交易確實是雙贏。 法國人付出了一部分殖民地,換取了在中南意大利地區(qū)的絕對話語權,為吞意大利奠定了基礎。 在地中海戰(zhàn)略上,法國人占據(jù)了主動。控制了西西里島和突尼斯,必要的時候法國人可以把地中海一分為二。 英國人在馬耳他的戰(zhàn)略布局被廢掉了,這顆地中海心臟的戰(zhàn)略價值大大降低。除非等飛機時代降臨,才能夠再次發(fā)揮出英國期待的作用。 奧地利用可有可無的意大利邦國宗主權換取了法屬巴爾干和西非部分殖民地,不但拔掉了一顆釘子,還鞏固了西非地區(qū)的殖民霸權。 順帶又增加了一顆和俄國人交易的籌碼,達達尼爾海峽對沙皇政府還是很有誘惑力的,至少在他們放棄地中海之前是如此。 寫完了稿子,校對了幾遍,修改了幾處書寫上的錯誤。見沒有問題了,康拉德-霍爾曼把稿子交給了主編審閱。 這種大新聞通常不會只有一篇新聞稿,一般是三五個人同時寫稿子,主編選取其中最適合的一篇發(fā)表。 偶爾還有可能開會討論,不過因為新聞講究時效性,這種討論很少發(fā)生。 沒有出乎意料,康拉德的新聞稿通過了。“合作共贏”在立意上超過了其他人,新聞從來都離不開政治,“合作共贏”的口號非常符合奧地利眼下的外交。 雖然政府沒有公開喊出這個口號,實際上早就在做了。從俄奧結(jié)盟開始,就拉開了合作共贏的序幕。 比如說:近東戰(zhàn)爭,俄國人拿到了保加利亞和夢寐以求的君士坦丁堡,奧地利統(tǒng)一了南德意志地區(qū),順便還吞并了巴爾干半島部分地區(qū)。 這就是合作共贏的體現(xiàn),當然這個例子不能拿出來說,不然太拉仇恨了。 不光英法要暴走,就連沙皇政府估計都會有意見。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們只是名義上的贏家,付出了慘重代價,收益僅僅只是政治上的勝利。 這個戰(zhàn)果,拿出去忽悠普通民眾沒有問題,沙皇政府高層還是非常清楚,他們在戰(zhàn)略上失敗了,喪失了進入地中海的最佳機會。 拿這次法奧交易說事,那么就沒問題了。反正法奧兩國各取所需,隨便一條理由就足以令國內(nèi)的民眾滿意。 “合作共贏”的口號被康拉德喊出來了,帶來的影響卻不是他能夠預料的。 隨著新聞的刊登,很快就在維也納引起了轟動,隨著時間推移這個口號變成了法奧兩國的官方宣傳標語。 隨著條約的簽訂,法奧兩國外交關系也進入了密約期。很多人樂觀的認為,法奧矛盾不復存在了。 不管別人怎么想,反正弗朗茨是非常清楚,法奧矛盾只是在共同的利益下,被人為的壓制了下來。 這都不是重點,關鍵是奧地利可以從意大利撤軍了。練兵的效果已經(jīng)達到了,都和法國人切磋了一下,差不多也可以證明軍隊的戰(zhàn)斗力了。 剩下的意大利游擊隊,還是讓法國人自己搞定吧!宗主權不僅僅只是利益,同樣還意味著責任。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次不友好的武力切磋,也加快了兩國結(jié)盟的步伐。戰(zhàn)場上,法奧兩國軍隊并沒有出現(xiàn)一邊倒的戰(zhàn)斗,雙方的戰(zhàn)斗力幾乎是旗鼓相當。 當然,這是沖突的地域面積太小、交戰(zhàn)兵力不多的緣故,雙方大都是在拼硬實力,軍官們沒有太多的發(fā)揮余地。 這種情況,讓法奧兩國高層都心生忌憚。維也納政府忌憚法國人的威名,法國人忌憚奧地利兵多。 這是人口優(yōu)勢決定的,即便是吞并了撒丁王國,法奧兩國人口差距依然懸殊。一旦演變成消耗戰(zhàn),最先受不了的絕對是法國人。 弗朗茨非常清楚,法國人的實力不弱。不能因為原時空拿破侖三世玩兒崩了,就想當然的認為法軍戰(zhàn)斗力不行。 要知道普法戰(zhàn)爭雙方兵力比是47:22,因為拿破侖三世的瞎指揮,第一次大會戰(zhàn)——維桑堡會戰(zhàn)中普軍以十倍的兵力和法軍交戰(zhàn);緊接著在兩天后的沃爾特戰(zhàn)役中,普法雙方的兵力比又是13萬VS4萬,結(jié)果自然是不言而喻。 后面的戰(zhàn)役基本上也是如此,幾乎每一次戰(zhàn)役,普魯士都擁有三倍以上的兵力,在和法軍進行交戰(zhàn)。 別問為什么會這樣,這個問題只有拿破侖三世才能夠回答。反正歷史就是如此,誰知道他為什么要指揮著部隊送人頭。 巴黎,法國民眾已經(jīng)開始慶祝了。得益于報紙幫助他們普及戰(zhàn)略知識,很多法國民眾都認為這標志著法蘭西地中海霸權的建立。 盡管這還沒有獲得英奧兩國的承認,都不能阻礙法國人民的狂歡。吞并意大利地區(qū),已經(jīng)成為了法國激進主義團體的共識。 民間的慶祝,巴黎政府的反應卻截然不同。很多人都擔心,這次交易達成后,會引來英國人的敵視。 親英派官員認為這是奧地利挑撥英法關系的陰謀,這個猜測已經(jīng)接近了真相,只不過不是陰謀而是陽謀。 巴黎民眾的反應已經(jīng)告訴了他們,想要阻止這次交易——沒門。 “英法友誼”,這玩意兒存在過么? 隨便翻開一本法國歷史書,都可以證明英法有仇恨就夠了,友誼實在是太奢侈了。 英法幾百年的世仇,可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消除的。實際上,巴黎政府從來都沒有做過這方面的努力。 誰想要去嘗試,請先做好這是接受“國賊”這個光榮稱號的準備。政府雖然親英派的人多,可是民間還是反英的人更多。 拿破侖三世最近很煩,他突然發(fā)現(xiàn)政府中親英派太多也不是一件好事,即便是他本人在立場上也親英。 可是利益面前,個人立場必須要讓步啊!要不要進行一次官場大清洗,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