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計劃暴露
圣彼得堡,收到來自遠東的消息后,尼古拉二世直接到了暴走的邊緣。
事情的前因后果已經(jīng)不重要了,反正日俄遠東沖突爆發(fā),落在尼古拉二世眼中,就是日本人在挑釁。
舊賬還沒和日本政府算,現(xiàn)在日本人又敢來挑釁,那自然是不能容忍了。
如果不是考慮到西伯利亞鐵路未通車,后勤壓力制約了軍事行動,尼古拉二世恨不得現(xiàn)在就滅了日本。
當然,這只是想想而已。國際局勢這么錯綜復雜,只有傻子才會冒然挑起戰(zhàn)爭。
沙皇政府準備東進不假,可什么時候東進,在什么背景之下東進,那就要慎重考慮了。
“吃一塹,長一智?!?br/>
最近幾十年,俄羅斯帝國可沒有少吃戰(zhàn)爭的虧,虧吃得多了,沙皇政府也跟著升華了。
一會兒南下,一會兒東進,看似戰(zhàn)略目標飄忽不定,實際上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政治智慧呢?
在不列顛和神羅爭霸的大背景下,作為世界第三大強國的俄羅斯帝國,絲毫沒有漁翁得利的喜悅,有的只是深深的惶恐。
沒有辦法,想要爭奪世界霸權(quán),俄羅斯帝國的實力太弱了;想要混水摸魚、漁翁得利,俄羅斯帝國的實力又太強大了。
別看俄奧關(guān)系很好,但是兩國政府之間仍然充滿了猜忌和不信任。維也納政府都對俄羅斯不放心,英國人就更不用說了。
某種意義上來說,現(xiàn)在的俄羅斯帝國做得越出色,就越容易引起兩個霸主的忌憚。
尼古拉二世雖然性格優(yōu)柔寡斷了一點兒,但他絕對不是一個傻子。亞歷山大三世留下的老臣們尚在,沙皇政府還沒有滑入深淵。
摻合神羅和不列顛之間的霸權(quán)爭奪,短期內(nèi)確實能夠獲利頗豐。一旦兩國分出了勝負,就要輪到俄羅斯帝國倒霉了。
以俄羅斯帝國的體量,無論是誰當老大,都會深深的忌憚,打壓是必然操作。
不站隊更不行。俄羅斯帝國的實力,已經(jīng)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左右這次霸權(quán)斗爭的勝負。無論是維也納、還是倫敦,都不能容忍這種不穩(wěn)定因素的存在。
這樣的局面,自然不是沙皇政府想要的。最佳的結(jié)局,自然是不列顛和神羅兩敗俱傷,俄羅斯帝國趁機崛起。
顯然,這是不可能的。神羅和不列顛都有各自的優(yōu)勢,指望兩國在對抗中一起完蛋,幾乎沒有任何可能。
站在沙皇政府的立場上,只能選擇退而求其次,在這場霸權(quán)爭奪戰(zhàn)爆發(fā)前,盡可能的撈取好處,壯大自身的實力。
無論是南下印度,還是東進東亞,任何一項戰(zhàn)略完成? 俄羅斯都會脫胎換骨再次站在世界巔峰。
遺憾的是想要實現(xiàn)這兩大戰(zhàn)略中的任何一項? 都非常的困難。沙皇政府已經(jīng)嘗試過了? 均以失敗告終。
早在十幾年前的英俄戰(zhàn)爭中,沙皇政府就試出了不列顛的實力。以龍蝦兵為核心+源源不斷的印度炮灰,灰色牲口也要頭皮發(fā)麻。
當然,這不是沙皇政府放棄印度的理由。雖然敵人的軍隊數(shù)量多? 但戰(zhàn)斗力都不咋地? 這樣的軟柿子一貫都是軍方最喜歡的。
真正令沙皇政府忌憚的還是大英帝國的雄厚國力? 只要倫敦政府不放棄? 就可以一直和他們耗下去。
反正英國人的殖民地別的不多? 就是人口多,縱使是五換一、十換一,英國政府也死得死。
五個億的人口基數(shù)? 就是英國人最大的底氣。拖得時間長了,最先受不了的肯定俄羅斯帝國。
縱使有神羅支持也沒用? 在國家利益面前,盟友通通都是不可靠的? 誰也不能保證維也納政府不會在關(guān)鍵時刻捅他們一刀。
南下戰(zhàn)略受阻,東進戰(zhàn)略同樣也不輕松。敵人的實力倒是不咋地,可是交通實在是太坑了。
早在幾年的多國聯(lián)軍圍攻遠東帝國,沙皇政府就體會到了后勤的壓力。區(qū)區(qū)幾萬軍隊的后勤,國內(nèi)都供應(yīng)不上,只能從日本就近采購。
一旦東進計劃正式實施,那就不是幾萬人的事情了。沒有上百萬軍隊,想要實施“黃俄羅斯計劃”,那根本就是在做夢。
幾萬軍隊的后勤可以就近采購,上百萬軍隊的后勤,那就沒人敢假于人手了。
就算是沙皇政府心大肯買,日本人也不可能賣。畢竟,俄國人的東進戰(zhàn)略一旦實施,俄羅斯帝國就要和日本對上了。
只要沙皇政府想要東進,遠東僅有的兩個獨立國家,就站在俄羅斯帝國的對立面。
敵人多不可怕,沙皇政府也不是嚇大的。問題的關(guān)鍵還是在后勤壓上。
莫說是西伯利亞鐵路尚未通車,就算是已經(jīng)投入運行了。指望一條單線鐵路,解決百萬大軍的后勤問題,那也是天荒夜譚。
一次性到位不行,那就只能轉(zhuǎn)為逐步蠶食了??上郴收艅倓傔~出腳步,就遭到了日本人的狙擊。
更麻煩的是以俄羅斯帝國在遠東的力量投放,眼下根本就奈何不了日本人,甚至有可能反被日本威脅。
兩邊都不是大肥肉,偏偏一時半會兒又都下不了嘴,貪婪的沙皇政府自然是哪一邊都不想放棄。
外界認為沙皇政府戰(zhàn)略搖擺不定,俄國人自己可不那么想,換個說法也可以是“靈活外交戰(zhàn)略”。
只等國際局勢發(fā)生大變,俄羅斯帝國就可以趁機南下或者是東進,甚至是兩大戰(zhàn)略一起啟動。
沙皇政府等待的時機,自然是不列顛和神羅之間的霸權(quán)戰(zhàn)爭。只要茍到兩個大BOSS打了起來,俄羅斯帝國就天高任鳥飛了。
很明顯,作為天之驕子的尼古拉二世,就不是能隱忍的主。俄羅斯帝國在之前的沖突中吃了虧,他就先受不了。
謝爾蓋·維特首相:“陛下,請息怒。日本人的賬,我們早晚會他們清算,實在是沒有必要和一個注定要滅亡的國家斗氣。
從表面上來看,現(xiàn)在是我們吃了虧。可是換個角度思考,壞事同樣也可以變成好事。
維也納政府一直都反對我們東進,最近幾年帝國在東邊的擴張,已經(jīng)讓兩國關(guān)系出現(xiàn)了一道裂痕。
眼下這個機會,就是最好的修復期。借這個機會我們可以向外界釋放一個信號,告訴奧地利人我們東進戰(zhàn)略受挫。
如果有必要的話,我們還可以做出一副要放棄遠東的樣子迷惑外界,為東進戰(zhàn)略做掩護。
遠東和日本人的沖突,暫時也不用急著處理,拖到等西伯利亞鐵路通車后,再考慮怎么處理也不遲。”
面子始終沒有里子重要,俄羅斯帝國也是能屈能伸的主。為了國家利益,謝爾蓋·維特也不介意先認慫。
至于滅掉日本,那可不是隨便說說的。尼古拉二世繼位不久,俄國政府就制定了完善的滅日計劃。
當然,計劃始終都是計劃。任何一個國家,都有一大堆靠譜、不靠譜的戰(zhàn)略計劃。
某種意義上來說,各國智囊?guī)斓膽?zhàn)略計劃,就是一場腦洞大比拼。不比可行性,比得是誰最有想象力。
不說全部實現(xiàn),但凡是能夠?qū)崿F(xiàn)十分之一的國家,那都能夠成為地球球長。
相比征服世界、登陸太陽的瘋狂計劃,滅掉日本簡直是不值得一提。在俄羅斯帝國的所有戰(zhàn)略計劃中,這絕對是可行性排名靠前的存在。
聽了首相的勸說,尼古拉二世的心情好了很多。畢竟,他也是有身份、有氣度的君主,不能和一個“死國”計較。
“嗯!”
“那就暫且讓他們再逍遙幾天,后面和他們新賬、老賬一起算?!?br/>
看得出來,尼古拉二世心中的那一口氣,還是沒有放下。估摸著等時機一成熟,他就要去尋日本人的晦氣了。
不過這都不重要了,在場的眾人同樣對日本人沒有好感。眼下沒有發(fā)作,那是自身實力不允許。
一旦條件成熟了,大家不介意讓日本人領(lǐng)教一下什么是“毛熊的咆哮”。論起記仇來,俄國人絕對是全世界數(shù)一數(shù)二的。
外交大臣米哈伊羅維奇:“陛下,美國人幫我們修建西伯利亞鐵路的真實原因查出來了。
根據(jù)我們從各方搜集的情報,深入分析過后,我們可以確定這背后有英國人的影子。
外交部認為這是英國人為了減輕在印度地區(qū)的軍事壓力,故意引我們東進的。
這也能夠解釋,為什么美國人要堅持西伯利亞鐵路只休單線,而不是雙線?!?br/>
能夠玩兒政治的都是人精,沙皇政府的效率雖然低了一點兒,但是政府高層的能力水平絕對不低。
西伯利亞鐵路都啟動了好些年,沙皇政府都沒有放棄追查美國人的真實目的。
事實證明,堅持還是有效的。不管英美兩國政府如何保密,在做交易的時候都留下了蛛絲馬跡。
短時間內(nèi),俄國人沒有發(fā)現(xiàn)問題,但是時間長了,等大家回過了神,就會發(fā)現(xiàn)異常。
又不是查案子,并不需要具體的證據(jù)。只要證明英國人既有動機,又有暗中策劃的能力,那就是英國政府干的。
猛的一拍桌子,尼古拉二世冷漠的說道:“果然是如此,在國家利益面前,友誼還真是不值得一提。
不過這也沒有關(guān)系,就當是互相利用了。反正我們也要修建西伯利亞鐵路,有美國人的幫忙,我們還節(jié)省了一筆開銷。
至于后續(xù)的費用,就不用支付給他們了,相信英國人已經(jīng)替我們買了單?!?br/>
嘴上說得輕描淡寫,從緊張的神色可以看出來,尼古拉二世的內(nèi)心并不平靜。
查到了英國頭上,這意味著接下來的東進計劃,更要慎重考慮了。
尼古拉二世可不認為英國人的目的就這么單純,花費這么大的代價,就是為了引俄羅斯帝國東進。
盡管西伯利亞鐵路是單線鐵路,鐵路的運力非常有限,但是沒有規(guī)定單線就不能改雙線了。
已經(jīng)有了一條鐵路,繼續(xù)在旁邊增加一條鐵路線,施工難度可比之前低得多,至少交通運輸不再是問題。
一旦鐵路改造完成,制約俄羅斯帝國向東擴張的交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能夠以傾國之力投入的毛熊,可不是遠東那兩個獨立國家能夠阻擋的,除非他們能夠聯(lián)手。
顯然,這是不可能的。從甲午一聲炮響,就注定了兩國之間的關(guān)系不可能太好。
只要沙皇政府略微施展外交政策,有節(jié)奏的進行擴張,就不會出問題。
在經(jīng)營上百年的印度地區(qū),不列顛能夠擋住俄軍,不等于他們在遠東也有能力狙擊俄軍。
略微一想,尼古拉二世就覺得這里面有問題,英國人絕對不可能真心幫他們完成“黃俄羅斯計劃”。
要知道英俄矛盾可是由來已久,互相捅刀子才是常規(guī)操作,幫對方壯大實力那就是在資敵。
問題究竟出在什么地方,尼古拉二世不清楚??傊诿鎸h東問題的時候,沙皇政府突然謹慎了起來。
……
發(fā)生在圣彼得堡的變故,日本政府自然是一無所知。不是情報組織不努力,實在是先天樣貌差距太大,根本就滲透不進去。
對俄羅斯帝國的情報收集,目前日本政府僅僅停留在報紙、廣播、酒館小道消息的階段。
收買情報人員,深入沙皇政府內(nèi)部偵查情報,想想就行了,實際上根本就不具備可操作性。
不是沙皇政府的保密性高,恰恰相反沙皇政府的保密性,在全世界都是倒數(shù)的存在,可以說就是一個大篩子。
日本情報組織沒有能夠建功,根本原因就一個字——窮。兜里沒錢,自然沒法操作了。
自從日俄沖突爆發(fā),遠東地區(qū)的局勢緊張起來后,日本政府上下都慌了神。
那可是號稱“歐洲壓路機”的俄羅斯帝國,妥妥的世界頂尖列強。盡管最近幾十年沒有跟上時代,那也不是初出茅廬的日本能夠比的。
菲律賓戰(zhàn)爭就是最好的參考,在列強中墊底的西班牙,都能夠勞師遠征在萬里之外和他們打個半斤八兩。
更加強大的俄羅斯帝國,那就更不用說了。總之,要對上俄國人,日本政府高層都沒有信心。
這不是慫,大家只是遵從本心。
別看向民間宣傳的“日西戰(zhàn)爭打破了白人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實際上自家人知道自家事,那就是一筆血虧得買賣。
唯一可以稱得上收獲的是日本海軍獲得了一個飛速發(fā)展的機會。
可惜這個機會并不怎么美妙,由于軍艦數(shù)量太多,甲午之后日本政府一直都在為怎么養(yǎng)得起這支海軍而發(fā)愁。
有了虧本的前車之鑒在,日本政府高層對和歐洲國家交戰(zhàn),一直都是心有余悸。
仗打贏了,要擔心歐陸聯(lián)盟介入干涉,拿不到想要的戰(zhàn)利品;打輸了更慘,一朝回到明治維新前不說,搞不好還要淪為殖民地。
無論戰(zhàn)爭的勝負如何,只要開打日本就注定是輸家。既然結(jié)局如此悲劇,那又何必要打呢?
現(xiàn)在還沒有輪到軍***主義當家做主,以伊藤博文為首的文官政治集團,依舊牢牢的把控著政權(quán)。
日本政府除了尚武之風濃烈了一點兒,總體來說還是一個正常國家。
除了年輕的中下層軍官士氣高昂、揮斥方遒、氣吞萬里如虎,政府高層對戰(zhàn)爭那是一點兒興趣都沒有,至少在短時間內(nèi)不會有。</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