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戰(zhàn)國將至
“商業(yè)目標會不會應該歸納在我的個人目標之下?因為成立公司,也應該算是我的個人目標?”霍東峻對紀度提出的這個關于個人目標和商業(yè)目標的問題很感興趣,抬頭問向對方。
紀度不緊不慢的從公文包取出一張白紙和一支墨水筆,然后伏在咖啡桌上分成兩部分寫了幾句話,遞給霍東峻說道:
“很簡單,看下我隨便寫的個人目標和商業(yè)目標作參考?”
霍東峻接過那張白紙,入眼的是紀度雋秀流暢的文字,個人目標寫著諸如提高生活品質,保證每周兩次接受健身教練的指導,為未出現(xiàn)的女友和孩子在東區(qū)私人屋苑買下一棟房間,每月參與一次仁愛堂發(fā)起的義工活動等等。
商業(yè)目標則寫著成立一家律師行,招募全港優(yōu)秀律師進入律師行,能有朝一日轉行獲得御用大律師資格,四年后成為英帝國爵士,十年后取代菲律普親王
看到霍東峻對自己寫的商業(yè)目標笑了起來,紀度也笑著說道:“商業(yè)目標是我隨便寫的,只是示范而已,如果按照東一公司的目標,也許應該是,第一,制作賣座的商業(yè)電影,第二,兩年內(nèi),東一成為一家能獨立承制出品預算低于106萬港幣的電影拍攝工作,第三,每年確保東一出品和拍攝的電影能獲得金像獎提名,第四,四年后,確認東一能夠建立一個細分的發(fā)行網(wǎng)絡,第五,將東一打造成一個偉大的公司。”
“我覺得你剛剛講的這幾點已經(jīng)足夠成為東一的商業(yè)目標,很精彩。”霍東峻放下那張紙,繼續(xù)翻看文件夾的資料。
文件里的建議和資料比紀度嘴里說出的要專業(yè)很多,比如東一公司起步階段需要的注意事項,而且關于公司的組織形式。
“個人獨資和合伙人制度?”霍東峻翻動著文件,沒有抬頭嘴里卻問了一句。
“我查過香港這些小型電影公司的情況,成立最初都是以個人獨資的公司形式出來,但是基本上成立一年之后仍保持個人獨資的電影公司很少,最典型就是比如今日要簽約的永盛,不過永盛這種所謂合伙人制度,其實很不公平,按照正常來理解,獨資就代表著相應監(jiān)管制度的寬松,出資人個人完全掌控公司,但是也承擔公司所有的風險和責任,而合伙人制度則應該是兩個或者多個人共同出資,也就是典型llcf摸式,但是目前香港電影圈實際上在嘉禾公司的有意識引領下,運用美國常見的合伙人制度,三大院線下轄的衛(wèi)星公司,與三大集團看似也是典型ll有限公司模式,即三大集團對衛(wèi)星公司出資和分享利潤,但是卻不參與這間公司的日常經(jīng)營,三大集團這種合伙方式是典型的有限合伙人,也就是說,只負責出資,分享利潤,承擔極其有限的責任和風險,不參與公司的日常經(jīng)營,可是這三大公司卻掌控著香港院線,也就是說,這種投資合伙讓嘉禾,德寶,金公主成為合法規(guī)避者,它們看似是用有限合伙人制度來配合下轄的各個衛(wèi)星公司獨立運營,實際上卻用另一只手的院線來真正操控衛(wèi)星公司的發(fā)展,我不建議霍生你的公司在現(xiàn)有環(huán)境下采用合伙人制度的公司形式出現(xiàn)。”紀度語速平緩的將這兩種公司形式介紹給霍東峻。
霍東峻皺皺眉,對紀度說道:“紀律師,我對公司的商業(yè)運營并不是很了解,我想你現(xiàn)在最應該給出的建議是
“如何幫你找出一位能替代您負責公司運營的專業(yè)人士。”紀度接口說道。
霍東峻點點頭:“就像你剛剛講的商業(yè)目標第五條,打造成一個偉大的公司,首先,我需要真正懂管理和運營的人才。”
“這種人,報酬通常需要很高。”紀度對霍東峻沉吟了一下,開口說道:“如果只是單純用東一來進行電影投機行為,很容易,如果是想運營一間在三大院線壟斷下發(fā)展的公司我的建議是東一現(xiàn)在無需那種真正的管理人才加入,至少創(chuàng)業(yè)這段時間不需要,也不會有那種真正的人才對一家皮包公司感興趣,您現(xiàn)在需要的,是中層人才,而且是全能型中層人才,財務部,法務部,行政部,宣傳部,藝員部,這應該是一間公司最基本的部門,東一不可能為每個部門的主管級人物開出年薪五十萬到一百萬的條件,所以,你會需要兩到三個中層管理人員,幫你支撐最基本的公司結構。”紀度侃侃而談,對霍東峻看過來的目光坦誠回應。
“你贏了,我感覺你做的準備工作已經(jīng)不像是一名律師,而是一位商業(yè)公司咨詢師。”霍東峻對紀度笑了起來:“我需要花多少錢把你從律師行聘請來我的公司擔任你嘴中的急需的中層管理人員?”
“恰恰相反,霍生,你需要的是一名極高水準的秘書,因為你現(xiàn)在導演和演員的身份是公司最大的財產(chǎn),你需要去用這些身份開工,而秘書在公司幫你處理一些日常事務,比如聽電話。”紀度沒有急著回答霍東峻的問題,而是對霍東峻說道。
“一名靚妹,坐在我辦公室的外間接聽電話?”
“水準不是說秘書的性別和長相,當然,你對這方面有要求我不反對。”紀度笑了起來:“我是說普通公司的總裁秘書很多時候只是傳話筒,但是鑒于你的身份,你需要的是一個懂得能處理一些事物的秘書,比如來電是關于無足輕重不需要你這種公司老總分神的簽約問題,那么她應該懂得把這些事如何在你無法分神的情況下處理掉,比如懂得交給法務部讓公司法律顧問先看過合同條款,而不是急著傻乎乎跑去藝員部詢問簽約問題,當然我只是舉個例子而已,或者說公司大廈來收衛(wèi)生費或者租金,她也懂得如何處理,而不是在你拍電影或者做其他事時打擾你。”
霍東峻神色輕松的點點頭:“我覺得當初請你去擔保陳東,其實應該算是一件非常走運的事。”
“二十萬,年薪二十萬,簽約三年,我就可以進入東一,擔任中層管理人員。”紀度摘下眼鏡,一雙銳利的眼睛望著霍東峻,語氣嚴肅的說道。
二十萬的年薪,對一名年輕律師來說,幾乎不可想象,目前的香港,年薪能拿到二十萬年薪的,至少是年滿三十歲,從業(yè)超過七年,夠格在所在律師行稱為本行精英律師的存在,紀度,只是律師行排名最后的律師。
“成交,簽完永盛和我的合同,我們就來搞掂東一和你的合同。”霍東峻拿起桌上的墨鏡戴上,開口說道。
紀度重重吐出一口氣,這個機會,憑借他之前的準備,終于被他抓住,三年的公司法務部主管履歷,哪怕三年后他離開東一,這份履歷也能保證他去任意一家律師行拿到比現(xiàn)在高很多的月薪,何況,他有自信,以后都不用在律師行里慍飯食,何況做了公司法務部主管這種職位之后,他就不準備再換工作。
在兩個公司的律師交流之后,霍東峻在合同之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這代表著他兩年內(nèi)要為永盛拍攝四部電影,而他,也是永盛簽下的第一名男藝人。
對此,永盛公司宣傳部特意聯(lián)系媒體準備登通稿,宣布永盛簽下了霍東峻的新聞,不要小看通稿的能量,很多潛在投資者也許會因為永盛能簽下霍東峻而對這間公司產(chǎn)生興趣和看好。
讓律師和其他人去法務部安排合約簽完之后的公證問題,向華生撥通秘書的號碼:“pi,我這里有些事,等下有電話進來或者訪客幫我推遲。”
掛掉電話,向華生才對霍東峻笑著說道:“去看過那套房子未有?”
霍東峻搖搖頭說道:“昨晚住在阿勒租的公寓。”
“臺灣蔡嵩林蔡先生,想要今年搞一條獨立院線出來,無論需要多少資金,他都可以在臺灣幫忙籌備,根據(jù)目前我和十哥得到的消息,蔡先生除了永盛,還與新藝城的曾智偉接觸過,希望能聯(lián)系到香港戲院商會的有力人士出面聯(lián)絡戲院。”向華生閑聊了兩句之后,就直入正題,將永盛收到的這條消息提供給霍東峻,畢竟霍東峻肯簽永盛兩年,也是希望得到能對東一有利的消息。
霍東峻微微挺直了后背,蔡嵩林他不陌生,自從入了電影行,過海去臺灣拍片幾乎是家常便飯,一走就是半月十幾天,去臺灣拍電影,自然要清楚臺灣電影圈的大佬是邊個,學者電影在臺灣就相當于嘉禾之于香港,或者說比嘉禾要強勢太多,也許用六十年代的邵氏來比喻可能更接近,只不過臺灣本土電影疲軟,雖然電影市場火爆,但是觀眾對臺灣本土拍攝出品的電影卻完全無愛,相反,香港拍攝的各種題材電影在臺灣百花齊放。
蔡嵩林終于不滿足于只能做外圍游蕩食些殘骸的禿鷲,想要進入香港電影三大獅群的領地來分一份肉食?
如果蔡嵩林真的通過生意頭腦驚人的向華生或者人脈廣泛的曾智偉搭上香港戲院商會其中的有力人士,搞出一條獨立于三大公司之外的院線,香港電影的戰(zhàn)國時代就真正來臨。
“我最近會約陳容美去粉嶺打高爾夫,而另一個消息則是曾智偉</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