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先秦古物
晚上不回家,上來熱情的趙鐵柱,通宵研發(fā)新品。
而等到第二天,辦事處一應(yīng)成員上班后,這棟建筑里除趙鐵柱以外的四位“第九局”正式成員,人才剛到辦公室,第一時間就看到了一位兩眼通紅,但人卻非常精神的“組長”。
在趙鐵柱面前,擺著好幾只瓶子,里面裝滿了一堆顏色各異的粉末狀物體。
“都來了啊,來來來,大家都過來看看!”
眼見喬弋、小武、小張、老何頭這幾員“得力干將”都上了工,趙鐵柱連連朝著幾人招手,直接把人給招到了近前,一臉興奮的說道:“這是俺花了一晚上時間,才好不容易搞出來的樣品?!?br/>
“呃……”
聽到趙鐵柱的話,在場幾人臉上,俱是一陣面面相覷。
這才不過一個晚上的工夫,新產(chǎn)品……就這么被研發(fā)成功了?
開玩笑,你特么墳頭燒報紙,糊弄鬼呢?!
研發(fā)研發(fā),自古以來,但凡和這倆字兒扯上關(guān)系的事兒,哪兒有不燒錢的?
合著你才燒了一個晚上,這就燒出來啦?
MMP!
又特么一個想騙經(jīng)費的!
看著站在自己等人面前的那位“組長”,四員“得力干將”彼此對視,最終還是喬弋站出來打了頭陣。
畢竟不管怎么說,拋開以前的恩恩怨怨不談,終究還是她和這位趙組長之間,比較更為熟悉一些。
“那個……”
在腦子里簡單組織了一下語言,喬弋用一種聽起來比較委婉的腔調(diào)緩緩問道:“組長,新產(chǎn)品……你這就……研究出來了?”
“可不是嘛!”
趙鐵柱姓趙,名鐵柱,又不是姓犯名二,他當(dāng)然能看得出來,自己手下這幾位“得力干將”,對于自己所說的話,個個都是心存疑慮,明顯是不相信自己能在一個晚上的時間里,就研發(fā)出化肥的新品種。
不過這也難怪,按常理說,在如此短暫的時間里,幾乎無中生有的“研發(fā)”成功,確實有點不太可能。
但世事往往就是這樣充滿驚喜,連趙鐵柱自己都沒想到,這件事的進展,竟然會這么順利。
事實上,趙鐵柱所做的事情并不多,他充其量只不過是把“師父”的墳頭草拿出來,烘干、粉碎,然后摻到了昨天晚上,由這幾位“得力干將”帶回來的樣品里。
接著,化學(xué)反應(yīng)出現(xiàn)了!
盡管現(xiàn)在擺在趙鐵柱面前,呈一字排開的和只小玻璃瓶子里,原本各式不同品牌的化肥成品,因摻入了墳頭草的粉末,顏色變得和以往截然不同,但趙鐵柱站在這些東西面前,他卻完全能夠感覺到,每一只瓶子裝著的化肥里,帶都散發(fā)著淡淡的生命力。
毫無疑問,這些化肥,它們……全部都變異了。
它們不是異物,但卻擁有著生命力。
人也好,動物、植物也罷,在這個世界上,想要存活下去,都需要生機。
而現(xiàn)在,所謂的生機,被趙鐵柱賦予給了這些化肥。
只是在腦子里想象一下,他就完全能夠想象得到,這些化肥施到地里,各式農(nóng)作物在肥力的滋養(yǎng)下,會生長得何物茁壯。
在趙鐵柱看來,這些東西,甚至可以稱得上是一種變革,是屬于典型的采用非科學(xué)手段造福人類。
只不過,不管他接下來想干什么,都必須過了眼前這四位“得力干將”這關(guān)。
要是這幾個家伙不認(rèn)可,不肯主動配合,想創(chuàng)收……那基本就是在開玩笑。
很明顯的是,盡管這“第九局駐緩安縣辦事處”披著個化肥公司的殼子,但喬弋、小武、小張、老何頭這幾個家伙,對于這方面,有一個算一個,全都是一竅不通。
MMP!
你們不懂,干嘛搞化肥公司這么個殼子?
搞間超市好不好!
最起碼,也不至于年年虧損……
趙鐵柱在心中腹誹的同時,喬弋卻是已經(jīng)拿起了桌面上擺著的那些玻璃瓶,左看看、右看看,看得很裝模作樣。
“那個……組長,這個……行得通嗎?”
“咋了,不信俺?”
“倒不是不信,只是……”
“行了,你不用說了,俺明白你的意思。”
擺明了就這么點兒破事兒,還有什么可說的?
無所謂的聳了聳肩膀,趙鐵柱打著哈欠揮手道:“測試吧,一切拿數(shù)據(jù)說話?!?br/>
“……”
化肥這個東西,怎么測試?
當(dāng)然要施在地里!
要是嚴(yán)謹(jǐn)一些的話,那肯定要整塊實驗田,然后記錄下各項參數(shù),隨便搞一搞,沒準(zhǔn)兒就得三五個月的光景。
但是,那是一般人的做法。
好歹也是國家特殊部門,第九局別的東西不多,各種功能亂七八糟的異物,是最多的。
在經(jīng)過小武用電腦一番查詢后,翻翻找找,又向省局打了個報告,等到中午,在省局過來的兩位特派員護送下,一只米許見方的木頭箱子,就擺在了趙鐵柱的辦公桌上。
打開箱子后,里面裝著一只三足青銅圓鼎。
“這玩意兒……可行嗎?”
“應(yīng)該是可以的,這可是先秦古物,祭天時候用的?!?br/>
“嗯……根據(jù)說明書上的記錄,它在變異后,擁有能令莊稼快速生長的力量,能作用于泥土、植物,模擬四季變遷?!?br/>
“這么說,功能很強大嘛?!?br/>
“咳咳,有一個問題,不管什么東西,都只能種在鼎里。拿出以后,會在第一時間枯死?!?br/>
“中看不中用?”
“嗯,就是這個意思……”
聽著這幾員“得力干將”的討論,雖然烏啦烏啦的說了一大堆,沒用的比有用的多,但趙鐵柱仍是聽懂了。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諸子百家。
這個鼎,根據(jù)各路“專家”考證,應(yīng)該屬于農(nóng)家至寶……嗯,換成現(xiàn)代的說法,就是育種神器,有了它,可以大幅度縮短實驗時間。
雖然不能直接拿來用,但卻可以觀察種子生長以后的狀態(tài),減少因錯誤培育而浪費掉的時間、精力。
在一幫人圍著那只三足鼎感慨不已的同時,趙鐵柱卻是已經(jīng)聽得不耐煩,直接把人往四外邊一劃拉,拎著一把鐵鍬,就去屋外挖了幾斤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