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矛盾的特性 (下) 二合一
    對于真正的天才而言,再精巧的謊言,都往往只能維持一段時間。
    逮其得到一些信息,自發(fā)的便可以從中推算出許多常人所完全無法想象的東西。
    如此,失控,便近乎是必然的事情。
    但問題是……鞠子洲不記得自己曾透露給嬴政什么關(guān)鍵性的消息。
    那么他這一次,又是為什么失控呢?
    而且,這一次的失控,嬴政戒心極重。
    “仔細說一說吧,有什么問題?”鞠子洲沉吟片刻,開了口。
    “一些小問題。”嬴政笑著,笑容溫和靦腆,很像是個十五六歲的少年人。
    不過,有些人,真的可以用年齡去衡量他的心智嗎?
    “講一講吧,看看我還有沒有幫你解惑的能力。”
    “也好。”嬴政笑起來,信心滿滿的樣子:“師兄的話,必然是可以幫我解惑的。”
    “師兄,前面的一段時間里,我忙碌起來,用各種手段去拉攏兵士,并且賦予了他們許多的與義務(wù)相對應(yīng)的權(quán)力。”
    “這不是很好嗎?”鞠子洲問道:“難道有人想要來分潤你的權(quán)力?阻撓你與他們建立起關(guān)系?”
    “并不是這樣。”嬴政搖搖頭,輕描淡寫地否定:“比這個要小一些的事情。”
    “講。”
    “我使人帶那些兵士前往農(nóng)會觀摩,又去往了恤孤院看。”
    “他們感觸頗深,從恤孤院出來的時候,大部分人都已經(jīng)愿意為我效死了。”
    嬴政緩緩將自己的安排和眾人的變化告知鞠子洲。
    “這不是,挺好的嗎”鞠子洲沉默了好久。
    兵士們的反應(yīng)是很正常的。
    嬴政是一個把他們從沼澤泥涂之中拉了出來的人。
    他們心生感激,進而因為嬴政給出的價錢誘人,所以愿意為他出生入死。
    這是很簡單的一個反應(yīng)。
    嬴政還有什么可不滿足的呢?
    “是挺好的,可是不夠好。”嬴政搖頭。
    “哪里不夠好?”鞠子洲好奇。
    “因為他們并不是自己在做選擇。”嬴政沉吟:“他們只是在被我,被別人逼著作出選擇,是無奈之下的必然。”
    “屈服于現(xiàn)實?”
    “應(yīng)該說是差不多的意思。”嬴政點了點頭:“這也就意味著,我在他們的眼里,是可以被替代的,秦王,是大于我秦政的。”
    “可是,你和秦王是一體的。”鞠子洲無奈:“你要知道,他們?nèi)缃袷菦]有完備的思考和總結(jié),最終甄別出真正有利的能力的。”
    鞠子洲大概能夠明白了。
    嬴政說出這番話,代表的是,他所想要的,是一批悍不畏死,而且對他言聽計從的將士。
    達到這個目的的手段,可以是他個人的絕對權(quán)威,也可以是,他手中的資源。
    對應(yīng)嬴政的需求的,是一群真正明白了一切的,覺醒了的戰(zhàn)士。
    而不是目前這些因著“自私”而選擇為他效死的人。
    “自私”,意味著,還是需要考慮各種需求和訴求,還是存在著一定的,被他人收買的可能性。
    而覺醒了的戰(zhàn)士們……
    對不起,他們是根本沒法兒被收買,也根本無法“糊弄”的。
    他們會較真,他們會嚴肅,他們會團結(jié),他們會思考。
    無論是誰人,只要是不對的人,那這個人就是需要被摒棄的。
    毫不留情,絲毫不講情面。
    “可是,我想讓他們擁有自己思考的能力與習慣……”嬴政的聲音慢慢變淡。
    “這是不可能的!”鞠子洲毫不留情地嘲笑嬴政。
    “為什么不可能?”嬴政擺出一副天真的模樣。
    “因為你想要的太多了!”鞠子洲回答。
    “很多嗎?”嬴政疑惑。
    “當然很多。”鞠子洲深深呼吸:“現(xiàn)在我們沒有那個條件來完成你多想要完成的那些,所以不要對他們苛求什么。保持如今的情況便足夠了!”
    嬴政若有所思地點頭,又很快搖搖頭:“不行,我一定要那些人。”
    “你要的那些人,所需要的是什么呢?”鞠子洲設(shè)問:“第一點,是需要他們悍不畏死;第二點,是需要他們明辨是非;第三點,是需要他們不斷前進;第四點,還要他們對我們的義理有一定的了解。”
    “你覺得,這里面,哪一件事情容易完成的?”鞠子洲問道。
    “好像也就是第一件事了吧。”嬴政有些為難。
    但第一件事也是世上一等一困難的事情。
    “所以我沒辦法得到我所想要的那些兵士們?”
    “理論上講,是這樣。”鞠子洲坐了下來。
    席地而坐。
    嬴政仍舊站著,站在那里,任大雪落下。
    他站的很直,目光越過鞠子洲,落在后面一些的大爐上。
    “得不到那樣的兵士,師兄,你覺得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可能打贏六國,使六合同風嗎?”
    “應(yīng)該可以。”鞠子洲回答。
    “擊潰和滅殺各地、各國的土豪的能力呢?”
    “欠缺一些。”
    “那么,使世界按照我的意愿發(fā)展下去的能力呢?”
    “更不足夠。”
    “也就是說,我們的力量還是不足。”嬴政嘆息:“都做了這么多了,還是不足!”
    “這就是現(xiàn)實。”鞠子洲坐在雪地里,微微點點頭:“你可以努力,也可以不努力;努力或許不能讓你一定得到自己所想要的結(jié)果,但最起碼,可以讓你更加接近自己所想要的結(jié)果。”
    “可是我們不是得不到嗎?”嬴政問道:“我所想要的那些兵士,是我們所得不到的!”
    “是啊。”鞠子洲頷首:“得不到,但可以更加接近。”
    “與之結(jié)成的關(guān)系,也有更加接近的說法嗎?”嬴政忽而問道。
    “有。”鞠子洲回答。
    他的回答很隨意。
    但這個結(jié)果在嬴政看來,很不隨意。
    很隨意的肯定了關(guān)系的性質(zhì)有接近的說法。
    這也就是說,在鞠子洲的腦袋里面,他認定了,這種事情跟餓了要吃飯一樣是近乎于常識的東西。
    他是可以區(qū)分的。
    而按照以前“生產(chǎn)關(guān)系”的說法。
    按照那種極端的區(qū)分辦法,關(guān)系是沒得區(qū)分的。
    所有的,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本質(zhì)上來看,都是同一種關(guān)系的不同表現(xiàn)。
    現(xiàn)在有了區(qū)分,有了接近,必然也就有別的。
    相同、相反,接近,差異。
    這果然是,是一種需要細致分類的東西!
    嬴政想著這些,神情反而緩和。
    這樣的說法只證明了一件事情鞠子洲說的是真的,也是假的。
    “關(guān)系”的理論根基沒有錯誤,但錯在,區(qū)分和標準兩個方面。
    雖然嬴政不清楚鞠子洲為什么要刻意的教導(dǎo)自己錯誤,或者說并不完善的東西,但他并沒有生氣。
    這個年月,師徒父子之間互相教授都要留一手,更何況是當時兩人之間的那個“關(guān)系”呢?
    “師兄,假若,那些貴族、與各地的土豪勾連起來,以更大的利益收買各地的農(nóng)民,你覺得,我們還能贏嗎?”嬴政問道。
    “他們拿什么來收買?”鞠子洲好奇:“土地還是錢財?”
    嬴政一怔:“是了,他們拿不出更多的東西的,他們也并不敢拿出那么多的東西。”
    既得利益者首要的目的當然是保證自己繼續(xù)獲利,繼續(xù)做人上人。
    如果放在同一起跑線上,享有著同樣的資源,貴族未必就會是最出挑最優(yōu)秀的人。
    換言之,如果資源差不多的情況下,想要保證自己繼續(xù)做人上人,那就是在賭,賭命,也賭能力。
    這當然是不行的。
    大家所想要的都是一個確定的,一個穩(wěn)定的結(jié)果。
    我要做人上人。
    這個要,不是“想要”而是“一定”。
    要達成“一定”,就需要以更多的資源來建立起對他人的資源優(yōu)勢。
    所以他們不能分出太多的利益給農(nóng)民。
    不僅不能分,還要想方設(shè)法的拿走農(nóng)民本身所具有的。
    在這中間,嬴政是一個特例。
    他想要的,需要的,已經(jīng)不再是享有這簡單的“人上人”的地位。
    否則的話,他不需要改革地制、不需要出手打掉呂不韋、甚至不需要建立農(nóng)會。
    他要的,是“永生”。
    而且不是“我想要”,是“我一定要”。
    他比所有人都偏執(zhí),都沒法兒接受不確定。
    “既然他們沒法兒拿出那么多,那么我們拿了出來,為什么我們還是沒法兒得到我們所想要的呢?”嬴政近了一步。
    他將目光放在了鞠子洲身上。
    “師兄,你覺得,是我所想要的,根本就沒法兒達成,還是說,以我們現(xiàn)在的條件,沒法兒達成呢?”
    嬴政臉上顯出一些糾結(jié)。
    他眼底凝結(jié)著,比冰雪更加寒冷的情緒。
    鞠子洲忽的打了個寒戰(zhàn)。
    有些冷了。
    他身上衣服并沒有太厚。
    雪落下來,落在脖子上,體溫將其融化,成為一點點的水珠。
    趙高問題是很危險的一個問題。
    鞠子洲沉默片刻。
    寒冷使他越發(fā)清醒。
    危機使他越發(fā)冷靜。
    他慎重地思考著。
    自己之前太大意了。
    嬴政真正所想要問的,并不是什么力量夠不夠,也不是什么農(nóng)民能不能被別人收買。
    他所想要問的,是“永生”!
    他所想要的“永生”!
    與兵士們的“關(guān)系”的締結(jié),是他們制定好的第一步計劃。
    這個計劃的最終目的,就是為嬴政攫取到“永生”。
    但第一步,嬴政就已經(jīng)察覺到失敗。
    按照計劃,嬴政所需要的是一群意志堅定、心智堅韌、牢記斗爭的戰(zhàn)士。
    而他目前所能夠得到的,只是一批因為感念他的恩惠,為了自己切身的利益而奮戰(zhàn),而愿意為他賣命的兵。
    這種兵,是精兵,而且戰(zhàn)斗力也很強。
    前者與后者表現(xiàn)上很相似。
    但相似并不意味著相同。
    嬴政通過了實踐,大致也知道了,想要讓這些兵士群體覺醒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他現(xiàn)在開始懷疑了計劃的第一步都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那么計劃的最終呢?
    那個“永生”,真的是可以達到的嗎?
    謊言,始終是謊言。
    它沒法兒在現(xiàn)實面前說謊。
    它更沒法兒,欺騙這樣一個已經(jīng)進入實踐階段的天才。
    鞠子洲抿著唇,坐在雪地里思考。
    嬴政靜靜地負手而立,少年人臉上是并不那么具有青春活力的表情。
    他在等。
    等一個謊言,或者等一句真話。
    不知道過了多久,嬴政頭上冠帶里積了一層薄雪。
    鞠子洲身上掛了一層白。
    嬴政臉上沒有不耐煩,也沒有過多的表情。
    他不冷的。
    “嬴政。”鞠子洲開口問道:“你覺得,我們的目的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嗎?”
    嬴政抬眼,看向鞠子洲。
    他有些想要坐下,但最終沒有坐下。
    只是靜靜地看著,目光中或許有探尋。
    “我是有些這樣想。”
    “你進行了實踐,實踐不成功,所以你認為自己沒有成功的可能性?”
    嬴政覺得這句話有些陷阱。
    他搖了搖頭:“我進行了實踐,察知了成功所需要的條件,而這些條件是我們一樣也沒法兒滿足的,所以我覺得,我沒有成功的可能性。”
    鞠子洲表情沒有變化:“你的感覺,目前來看是沒有錯的。”
    實話。
    嬴政啞然。
    他臉上不自覺浮現(xiàn)一些笑容。
    笑容僵硬。
    “但也只是目前來看。”鞠子洲補充說道。
    嬴政點了點頭:“這樣就已經(jīng)足夠了,不是嗎?”
    “還不夠。”
    “講。”嬴政很平靜。
    “我們的所有思考,都是依賴于過去的經(jīng)歷而得出的經(jīng)驗,從經(jīng)驗中提取智慧。”
    嬴政面無表情了。
    “然而,在大部分時間里,經(jīng)驗是會阻礙我們得到新的經(jīng)驗的。”
    “一種方法的成功,其他方法的不成功,經(jīng)歷過之后,我們本能地就會在再次面對類似的事情時候,以既有的,成功的經(jīng)驗進行代入。”
    “而這種代入,是會阻礙人去嘗試全新的可能性的。”
    嬴政眼瞼低下。
    “這種阻礙,是常態(tài),是固然。”
    “所以人總會走老路,走自己走過的老路,走自己的前人走過的老路,不管是什么人,不管是何時何地的人,都會是這樣。”
    “在要求新的東西的時候,也不例外。”
    嬴政臉色微變。
    “這是一種矛盾。”鞠子洲平靜地說。
    “是人自己跟自己之間的矛盾,是不可消除的。”
    “因為人就是這樣進步的。”
    “我們所謂的知識,就是學習別人的經(jīng)驗,從中凝練自己的經(jīng)驗,然后去面對或者新或者舊的問題,然后去解決這些問題。”
    “只要學習和認知、凝練和解決的方式?jīng)]有改變,那么我們就是在學習新的經(jīng)驗的過程中接受舊的阻礙。”
    “越是學習,越是接受阻礙。”
    “這種矛盾,從孩提到暮年,從你我之前的所有任何事物,到你我之后的任何人或事物,都不會改變,也不會消失。”
    “你說對嗎?”
    “是這樣。”嬴政冷著臉:“所以,我們沒法兒成功,是因為我們的成功,對嗎?”
    “對的。”
    他們憑借著舊的關(guān)系,締結(jié)了新的關(guān)系。
    然而新的關(guān)系,是以舊的關(guān)系為基礎(chǔ)衍生出來的,那么這個新的關(guān)系,勢必就沒法兒脫離舊的關(guān)系的窠臼。
    新的關(guān)系,有一些舊的關(guān)系所沒有的東西,但,它更多的,還是舊的關(guān)系所已經(jīng)擁有的。
    嬴政跟兵士們的關(guān)系,就是如此!
    而改變這一切的辦法,就是以截然不同的嘗試去替代舊的嘗試。
    想要讓兵士們覺醒。
    想要讓更多的人覺醒,就需要塑造出,舊的經(jīng)驗所完全無法落入實踐的,新的現(xiàn)實!
    而新的現(xiàn)實,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
    但更大的幾率是失敗。
    嬴政點了點頭。
    頭腦冷靜,思維清醒。
    今天是完全的實話了。
    鞠子洲后面或許還有些話也是實話,但他不想聽了。
    會干擾思考和判斷。
    他深深地望了一眼鞠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