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一章
    幾個月的時間里,京城的局勢又發(fā)生了巨變。
    承德帝先把宮里的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都處置后,后又尋了理由將福王和德王軟禁起來審問了三個月,又將兩個王府都抄撿了,終于找到了另外兩份遺詔。
    更可怕又可笑的是,兩個王府里竟也有先帝的人。
    再順藤摸瓜查下去,就發(fā)現(xiàn)先帝還留了后手,防著這兩個王爺因無端篡位。
    后手復(fù)后手,若是從前承德帝知道這些,怕也要是驚得說不出話來??勺源蛱K全告訴他,他幼時遇到的那些人都是承德帝安排的,等于說這整盤計劃是先帝計劃了十?dāng)?shù)年的,便也沒有那么吃驚了。
    后頭牽牽扯扯一大堆人,光是收繳上來的遺詔就堆滿了御書房的龍案。
    刑部、大理寺等地方牢房就更別說了,都快人滿為患了。
    但承德帝四年前都能那么對沈家了,還清洗過了一遍朝堂,倒也無人敢置喙,只是一時間風(fēng)聲鶴唳,人人自危。有膽子小、年紀(jì)大的官員干脆趁機(jī)上奏辭官,生怕牽扯進(jìn)這風(fēng)波里。
    也是在又篩過一遍人之后,朝堂之上頓時多了許多空缺。
    若是平時便也罷了,偏承德帝退位在即,不好把這樣的爛攤子甩給蕭玨,才干脆效仿前朝,大開恩科,奪情天下舉子。
    這些大動靜自然影響不到姜桃所在的小縣城。
    她現(xiàn)在一門心思充當(dāng)好家長,幫著姜楊備考呢。
    來年二月就是縣試,算起來就只有三個多月了。而且縣試只是一個開頭,因?yàn)槎骺频木壒剩羰强嫉捻樌脑?,姜楊可以一路往上考,一直考到進(jìn)士。
    雖然姜楊是有目共睹的聰明,但科舉不確定因素太多了,多少有才的學(xué)子在科舉中失利,然后一蹶不振。加上這個時代醫(yī)療條件有限,運(yùn)道差一些的得個風(fēng)寒都能沒命。
    更別說姜楊這樣先天比一般人弱一些的,年紀(jì)也小,若是按著姜桃想的,等兩三年后他十六了再去考,也就沒這么擔(dān)心了。
    但這又確實(shí)是難得的好機(jī)會,不可能說因?yàn)閾?dān)心他就不讓他下場了。
    姜桃又開始像地震之前那樣給姜楊補(bǔ)身子了。
    不過她繡坊的事情也多了——
    雖然小縣城受災(zāi)的程度是最輕的,但到底是地震那樣的災(zāi)難!難,還是有不少人沒了活計可做。若家里男人沒受傷的還好些,男人靠著一把子力氣去當(dāng)苦力也能養(yǎng)活一家子。若是家里男人受了傷,家里房子還塌了,又沒有積蓄,只拿著朝廷和縣衙發(fā)出來的十幾兩銀子,那只夠湯藥費(fèi),如何也不夠生活和重建房舍的。
    因?yàn)檠﹫F(tuán)兒和姜桃的名聲,不少人就求到了她這里,想加入她的繡坊。
    這時候姜桃的小繡坊已經(jīng)把生意重心轉(zhuǎn)到了外地,靠著芙蓉繡莊的商路,她們的日常運(yùn)轉(zhuǎn)和盈利并沒有受到影響。
    而且年掌柜還說以前因?yàn)樗统鋈サ睦C品不多,以前只是在附近的分店銷售。如今附近一帶都被地龍翻身影響了,繡品送到了大地方的分店去,賣的更快了。
    這時候她完全是有能力招手更多繡娘的,但還是有些猶豫,怕人多了不好管理,若是管理不當(dāng),那就是對已經(jīng)招來的人不負(fù)責(zé)任了。
    后頭黃氏又往茶壺巷這邊跑,看到姜家來來往往好多生面孔便問起這個。
    姜桃才把自己的為難和她說了,又道:“我私心是想幫她們的,但是我也知道自己的斤兩。這十來個人還是孟婆婆她們幫著我管的,人一多,事情自然也多,我怕生出別的事端來,她們都是指著這繡坊的生意吃飯活命的,總不好因?yàn)槲乙稽c(diǎn)善心,讓她們一道承擔(dān)風(fēng)險。而且您也知道我家就是普通人,若只是十來個人的小作坊,倒也不會成為其他大繡坊的阻礙。但若是往大了辦……”
    這是姜桃第一次分享自己的苦惱給黃氏,從前都只有黃氏麻煩她的,所以黃氏很高興,當(dāng)即就幫著出主意道:“你想那么多干啥,你是東家,繡娘是你家的伙計,你就算做錯決策又咋了?難道這世間做生意的都不出錯的?也沒說雇了人一時,就要給她們籌劃一輩子的,你就是想的太遠(yuǎn)。而且你家的繡娘我都見過,看著都是好性兒的,她們從前就是苦過來的,如今自己有了好日子,就能心安理得看著旁人受苦了?真要是那種人,骨子里也不算是什么好人,更不值當(dāng)你為她們考慮?!?br/>
    姜桃其實(shí)隨口和黃氏提一提,因?yàn)樗@人沒城府也熱心,所以很多時候姜桃不自覺地就藏不住話。
    但她沒想到黃氏能有條不紊地說出這么一番話來。
    黃氏沒察覺到她的吃驚,又接著道:“而且這是好事啊,我家老爺?shù)昧松项^的嘉!嘉獎,卯著勁兒想把咱們縣城打造成附近的表率呢。你這是為咱們縣城百姓謀福祉,也算我一份兒唄?”
    人多了成本自然也要多,這也是姜桃猶豫的一個地方。她身邊不多的銀錢還要給姜楊科舉用的,雖然她如果去跟蘇如是開口,蘇如是肯定能想著法子給她送銀錢,立下名目說和她合伙,但她若是讓蘇如是入股了,回頭算盈利,蘇如是肯定不要。
    等于是她變著法子讓蘇如是貼補(bǔ)她。
    如果和黃氏合作,她們算是朋友,卻不沾親,不會說誰占誰便宜。而且她是縣官夫人,光是這個身份坐陣,就能減少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她就有些著急地站起身道,“我還得招幾個人來,你既說不會管理,那這事兒就得交給擅長這些的人來做?!?br/>
    沒兩天黃氏還真領(lǐng)了兩個中年婦人來,把她們介紹給姜桃。
    她們一個是黃氏的陪嫁,黃氏喚她作“花媽媽”。
    早些年黃氏還沒立起來的時候,秦家所有大小事都是花媽媽一手包辦。把家里上下都打點(diǎn)好了,花媽媽才讓黃氏開始管家。
    另一個則是黃氏在本地尋來的資深繡娘,姓袁,早些年在州府的大繡坊做工的,做了好些年都到二把手的位置了。但不巧那繡坊的東家倒臺了,繡坊也讓人吞并了,還把袁繡娘趕出了州府,不許她在那里討生活。她年紀(jì)也大了,便只能和一家子回到了故鄉(xiāng)。
    這兩人一個是巨賈之家從小被培養(yǎng)的管理人員,一個是有大繡坊管理經(jīng)驗(yàn)的老繡娘。
    都是很對口、也很難得的人才。
    別看黃氏平時看著糊糊涂涂的,說到做生意她還真有幾分頭腦,反正比姜桃思路清晰多了。
    她還比對著姜桃早先擬定的契書,琢磨出了一份新的。
    照著新的契約,繡坊原來的繡娘待遇!遇被提高了一些,和后頭進(jìn)來的新繡娘區(qū)別開來。
    還有就是孟婆婆和李氏已經(jīng)管理原來的繡娘一段時間了,也確實(shí)做得很好,兩人正式被提拔到了管理層,和黃氏后頭帶來的花媽媽、袁繡娘待遇一致,四個人互相監(jiān)督,共同管理繡坊。
    再有就是黃氏和姜桃拆賬了,姜桃雖然出了技術(shù)和一個草臺班子,但是黃氏給的本錢多,她就想著和黃氏五五分賬。
    沒想到讓黃氏一口回絕了,還替她著急道:“阿桃你這樣可不成??!你是一開始的東家,小繡坊的招牌是你一個人打響亮的,我是后頭加入的,怎么能這么簡單拆一半給我?你建立的優(yōu)勢雖然沒有成為肉眼能看到的銀錢,但那是隱形的財富。不然為什么那么多做生意的,都想著法子去收購什么百年老店,不就圖人家的招牌?”
    黃氏說不管,我就覺得值錢。
    她執(zhí)意只要拆三成盈利。
    姜桃后悔了,她覺得黃氏和蘇如是一樣的,根本不會和她親兄弟明算賬,都是想著法子給她送銀錢??!
    “你也別覺得我吃虧,做生意講究的是一個長線買賣,后頭自然也有我的賺頭。而且咱們本地的繡坊,解決了這么些婦人的生活問題,我家老爺說不定還得再受一次嘉獎!那也是我賺的!”
    黃氏動作也是真的快,秋天的時候招夠了人,又在附近租賃了一個大院子給她們做工。
    這倒是又幫了姜桃一個忙,之前十來個人都在她家里,平時倒也沒什么,但姜楊最近忙著備考,有時候會熬夜看書,早上的時候姜桃就想讓他多睡會兒,但繡娘們住的近,來開工很早,總是會弄出一些動靜來,雖也不說怪她們,但到底有些不方便。
    如今倒是方便了,工作和休息的地方完全分開了。
    姜桃每天去繡坊指點(diǎn)一下新人,待上個半天,其他時候她就能做自己的事了。
    等這一切都忙完了,姜桃還沒怎么覺得,天氣已經(jīng)開始凍人了,眨眼間就到了年底。
    這是她和沈時恩成婚后的第一個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