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秩序(1)
    碧藍(lán)的天空,靜如秋水。【閱讀網(wǎng)】朵朵白云之下,是輕帆與輕煙的世界。
    寬廣的西江水渾濁中透著綠意,卷起被角似的bō浪,輕拍著岸邊的碼頭。
    一艘寬鼻的散裝貨輪自西江口的運河中駛出,稍稍調(diào)整方向后,慢悠悠的沿河而下。它的前方有兩艘小船領(lǐng)航,上面的船工還在不停的測著深度流速等水文數(shù)據(jù)。
    散裝船的后面,是另一艘小了一半的敝口貨船,船頭甲板上坐著一群工裝的男人,以及三五名騎士。
    穿工裝的男人們大都在抽煙扯閑話,不時的中的騎士,只有那個領(lǐng)頭的男人,獨自立在船頭垂釣,顯出一絲詭異的和諧。
    “老把,船開這么快,能釣上魚嗎?”一個快40歲的男人坐在甲板上,語氣樂呵呵的,一邊吃瓜子,一邊將瓜子殼丟在河里。
    “我這是獨門技術(shù),你看著。”
    “婁都看了半天了,一點動靜都沒有啊。”
    旁的人配合的哈哈大笑,有人笑道:“老把聽說西大陸有50斤的鯉魚王,心熱的像什么似的,老婆都不顧了。結(jié)果一來就出海,他是過手癮呢。”
    吃瓜子的男人嘿嘿一笑,道:“要我說,婁把你也真是浪費,好不容易來一趟,竟帶個魚竿,這要是賣給那些“代運行李,的販子,少說賺到萬兒八千的。”
    “別胡說啊,你要是敢賣,我先處理了你。”老把頭一抬,惡狠狠lù出滿口白牙不抽煙的男人,就這點最值得炫耀了。
    一群人噓了起來。他們都是江南船廠的船工,好運沒下崗,隨后迎來了船廠的昌盛期,如今隨同來到西大陸,見到如此廣闊的船運市場。心情都開闊了,有種回到改革前的幸福感。
    那個時候,他們可是有錢有地位的國企工人。
    一名略顯年輕的斗技騎士慢慢靠近一伙船工,半扶在船舷上,細(xì)看釣竿和魚線。
    透明的尼龍繩非天然所得,緊密而一致的性能是西大陸人從未見過的。斗技騎士對于它的承載能力,更是深表懷疑,道:“這樣一根繩子,能拉動50斤的魚嗎?”
    老把最喜歡和人談釣魚經(jīng),立刻拋棄了工友,轉(zhuǎn)身笑道:“田斤的魚算得了什么,就是遇到100斤的,它也能撐得住。”
    他拍拍固定在船幫上的電餃輪,道:“只要上了勾,除非它能拖走船,否則就只有上岸的命了。”
    “我能看看嗎?”這斗技騎士是好奇心太重了,否則斷不會與平民如此交流。
    把有工人的豪邁,卡住魚線,讓開了位置。
    碳素的粗桿,緊致的魚線,彩sè的魚漂和硬質(zhì)金屬魚鉤,騎士從頭mō到尾,又研究了一會,卻將魚竿從卡槽中抽了出來,猛的甩桿下河,動作是說不出的好看。
    魚鉤方落水,魚線就猛的繃直了。
    這騎士用手顛了顛,詫異的笑道:“150斤的魚,都能拉得住?”
    “能。松松放放的,幾百斤都好說。”老把正說著,眼睛卻瞪直了,問:“釣上了?”
    技騎士說著松松放放。
    “連餌都沒…”
    “我勾他嘴上了。”騎士說著,右臂斗氣迸發(fā)。使勁一抬。
    一條米許長的肥頭大耳的蠢魚就躍上了空中。
    “紅甘魚,烤了吃還不錯。”船頭的銀森重看見了,輕松開啟神術(shù)“神力塑形,在魚下落的瞬間,就令甲板上凸起一個桌案。平整的剛好能放下這條魚。
    同為吃貨的還有銀森祝神術(shù)騎士,只見他刷的抽出一把刀,在空中就將紅甘魚的鱗給去掉了,讓幾位工人老大哥想一睹大魚芳容都不可得。
    “真厲害!”老把翹起了大拇指,道:“光是這手藝,到大城市弄個生魚片什么的都能出名。”
    “魚膾。”嗑瓜子的家伙趁機(jī)lù了一手。
    船長也從駕駛室里出來了,笑呵呵的看熱鬧,說道:“甩手就有這么大的魚,真不容易。”
    “西江里到處都是大魚,這是小的。”隨船長一起出來的有馬拉城的小牧師,胖胖的肚腩很有說服力。
    “真的?”
    “沒見城里的食品工廠都在生產(chǎn)魚類的罐頭?每周多少萬份呢。”
    駕駛室里的人全都走出來了。
    斗技騎士受此鼓勵,刷刷的甩桿釣魚,一會就弄上來了三大條,堆在船邊,又切又燒,竟是弄成了午餐會。
    輪船順流而下,很快到了出海口。
    船長滿口留香的回到駕駛室,對著前船送來的數(shù)據(jù),開始調(diào)整航向。他算是前鄱家留下的資源。鄱曇自動前往孤島“作秀”他的資源自然要有一個重新分配的過程。
    陳易對海軍系統(tǒng)興趣缺缺,只關(guān)注后勤部分,如此一來,反而得到了相對完整的力量,差不多有三個系統(tǒng)十幾個高級官員貼了上來,每顆樹下自然綿延著許多船長這樣的小根須。他們無論是在原來的位置,仰或西大陸都能發(fā)揮不小的作用。
    在這種沒有衛(wèi)星和地理資料的環(huán)境下,軍隊出身的船員反而能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商船則要等他們完成探測任務(wù)后,才能正式試航。
    陳易希望的是10萬噸級的貨輪運輸,這就要求水深保持在20米以上才安全。哪怕西江這樣的大河,也唯有中心才有這樣的條件,而在某些彎道,指不定還需要進(jìn)一步的疏浚。
    這些信息,幾艘船都要進(jìn)行記錄,最終得到一個完整的方案后,才能予以實施。
    不過,一萬噸的貨輪要求低了不少,它們又是運到西江來的主力船舶,其中許多輪船連物資都沒有卸,直接裝船運往其他地點,端的是快捷方便,減少了不少麻煩。
    “前船改變航向。”
    “航向東北。”船長在簡陋的地圖上劃線,做出命令。
    大副重復(fù)了一遍,開始報告具體的參數(shù)。
    船長。丁囑道:“我們還能向前行駛120公里左右,注意距離。”
    完了看看表,又出去品嘗美食了。
    120公里的限制來源于半徑400公里的光幕,若非如此,西江出來的就應(yīng)該是大型遠(yuǎn)洋船,而非這樣一個不倫不類的小船隊。
    燒烤宴會在傍晚時刻結(jié)束,兩艘大船和兩艘小船慢慢的靠上了一個當(dāng)?shù)氐暮喡a頭,在微弱燈光的照明下,重新踏上了陸地。
    “過來還順利嗎?”一個穿著條紋襯衣的年輕人在眾多武館成員的擁簇下來到船長面前。
    “陳,陳先生,路上順利,原定14個小時抵達(dá),實際用了12個小時零巫分。”船長手上汗津津的,背過身子在kù子上擦了一把,才與陳易握手。
    “西大陸的海,感覺如何?“問到專業(yè)的問題,船長逐漸鎮(zhèn)靜下來,回想著道:“風(fēng)浪都不大,但涌很強(qiáng),我們船上有兩個人暈船,前面的貨船也有幾個。”
    “要是去遠(yuǎn)海呢?”陳易邊走邊說。
    船長連忙跟上,道:“我們今天最遠(yuǎn)離岸50海里,沒有遇到什么危險。不過,如果沒有進(jìn)一步的海洋資料,遇到臺風(fēng)和暗礁的危險仍然不小。”
    陳易又問候了其他船員,那邊李昌寧伸手示意卸貨完成。
    再看簡陋的連個吊車都沒有的碼頭上,只有三個神術(shù)騎士和七八個斗技騎士在穿著粗氣喝可樂和紅牛。
    幾千噸的物資才是千兒八百個集裝箱,騎士們一次提起兩個,往空中一丟,在下面的騎士再一接一丟。兩個集裝箱就算是擺放好了,期間連20秒都用不了,比什么吊車都要快。
    只是這樣的騎士,除了陳易都沒人顧得起,他也不是用錢來雇傭的,更多的卻是用前途。
    這也是西大陸和地球的最大不同了,尚未發(fā)達(dá)起來的商品市場很難做到什么都賣的程度。
    陳易用信仰換神術(shù)騎士們的效忠和努力工作,更像是以物易物。
    “船長,抱歉,婁們要拆船了。”李昌寧走了過來。
    “沒事,我知道。”船長懷念的看了一眼自己帶來的敝口船,3000
    多噸的排水量,也就是大一點的漁船罷了,老損的白漆讓它顯的破舊不堪,但不管怎么說,它畢竟是自己指揮過的一艘船。
    先前嘻嘻哈哈的船工們爬進(jìn)船里,準(zhǔn)備拆下還有價值的零件。
    西大陸仍是入超的狀態(tài),也就是運進(jìn)的貨物多,而運出的貨物少。
    許多船只不劃…算再運回去,反而不如就地拆解,再將質(zhì)量不錯的廢舊鋼鐵出手。
    一艘3000噸排水量的貨船能拆出1000噸左右的廢鋼,隨便給哪個神術(shù)騎士加工一下,就能送到戰(zhàn)場上當(dāng)武器使用,拆卸下來的完好零件也能繼續(xù)做為儲備,經(jīng)濟(jì)性更好。
    陳易都不用兜售,早就有神廟怕軍需官守在簡易碼頭的簡易平房里,等著收購拆下來的金屬呢。
    比起西江出售的許多剛才,廢船板的性能還更好一些。
    對于戰(zhàn)場上的先生們來說,無論有多少金屬都是不夠用的。神廟戰(zhàn)爭從來都是一場消減人口,轉(zhuǎn)移國內(nèi)矛盾,同時摧毀許多國家經(jīng)濟(jì)的方式。
    “第二批1000噸的鋼材,給予火龍神廟,感謝你們在碼頭建設(shè)中付出的努力。”陳易指的是腳下的簡易碼頭。
    火龍神廟的使者受寵若驚,忙說“客氣客氣”并恭恭敬敬的捧出整箱的黃金,笑說:“按照咱們先前說好的,全在這里。”
    陳易點點頭,自有底下人去點數(shù)。
    使者又搶在別人前面,說道:“神術(shù)騎士閣下,我方目前承受敵人的主力攻擊,物資始終匱乏,不知能否將每月提供的金屬和食物量,增加一些?”
    “增加多少?”
    “一倍。”
    “你要的也太多了,你們才幾個軍團(tuán)在作戰(zhàn)?誰家又沒有承受主力作戰(zhàn)的任務(wù)?”不用陳易說話,旁的水龍神廟、木龍神廟的使者都吼了起來。
    西江城邦每月提供一兩千噸的物資給火龍神廟,食物大約3萬人左右的份額,不占決定性的比例,但也是不能或缺的數(shù)量。
    而若是提高一倍,差不多就達(dá)到他們所需物資總量的20%了,那可真的要超過一些大型教區(qū)的供應(yīng)量了。
    要是運河修成前,陳易就算想答應(yīng)也做不到。
    至于現(xiàn)在,他卻有的是噸位供應(yīng)。
    別說兩千噸的物資了,就是2萬噸,20萬噸,也不過是神術(shù)騎士工作半天的搬運量而已。
    除了運輸麻煩一些,這些東西的本金根本不值一提。
    陳易拿足了姿態(tài),等其他代表抒發(fā)了自己的意見后,方道:“也不是不行,但我這里的文件,你們得請神廟大主祭簽署本行。”
    李昌寧機(jī)靈的放下了厚厚一本合同。
    這是一份獨占性合約,規(guī)定陳易擁有各神廟城邦與地球人交鼻的最終決定權(quán)和優(yōu)先權(quán),若是細(xì)摳條文的話,意味著各城邦對地球人的交易將全部通過陳易來進(jìn)行。
    若是沒有神廟戰(zhàn)爭的威脅,一定不會有大祭祀愿意簽署的。
    幾位使者你看我,我看你,最后都將腦袋埋進(jìn)了合同中。
    在西大陸,合同是不能隨意違反的,不僅是〖道〗德上的風(fēng)險,還有實質(zhì)性的損害。
    因此,比起從未信奉過契約社會的〖中〗國人,西大陸土著反而更了解連鎖合同的威力。
    良久,火龍神廟的使者出言道:“我是神廟的戰(zhàn)爭主祭,由我來簽約如何?”
    陳易并沒有預(yù)想中的那么不近人情,笑笑就道:“如果你愿意簽署的話,我可以提高30%的物資供應(yīng)量。”
    使者看著這個比自己兒子還要年輕的家伙,突然有種明悟,這份合同,恐怕不會是他簽署,或者大祭司閣下將要簽署的唯一合同了。
    “從下月開始,就提高30%的物資供應(yīng)量,可以嗎?”使者沒有資格決定大祭司是否簽約,但作為軍需官,他有義務(wù)爭取更多的物資供應(yīng)。
    300噸金屬每月,無論是做制式武器,還是騎士們的武器,都能大大的提高軍隊?wèi)?zhàn)斗力。
    他無心細(xì)顧文件的細(xì)節(jié),心里只將它當(dāng)作一份商業(yè)合同,刷刷的寫上了他的名字,并摁了手印。
    “我們要求得到相同的待遇。”其他使者也都著急了。西大陸土著其實很像歐美國家里的老地主,越是地位高和有錢的家伙,就越不會輕易簽下自己的名字。陳易等得起往來的信件聯(lián)絡(luò),使者們卻擔(dān)心帶不回物資,被軍法處置了。
    在神廟戰(zhàn)爭期間,殺幾個貴族,或者整團(tuán)的牧師,都不算是什么新鮮事。
    “記得讓你們的大祭司看文件。”陳易倒是滿意的看他們簽上名字。
    使者們至少代表了官方態(tài)度,光是這一層關(guān)系,初來西大陸的地球人想要突破,就得一兩年的時間。
    這還得他們中間至少出現(xiàn)一名斗技騎士。
    否則根本沒有平等交流的機(jī)會。
    “對了,你們需要坐騎嗎?”在臨別前,陳易忽然來了一句。
    使者們齊刷刷的駐步,問:“什么樣的坐騎?”
    “地龍,全是幼年期的,未馴化的地龍。”他說的正是克隆計劃…
    的最新突破,雖然最終只有“地龍”一種成功的案例,但已經(jīng)及其夠用了。
    看看使者們發(fā)亮的眼神就知道了。!。</dd></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