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制勝之道(3)
王氏的處理方法卻大不相同,當(dāng)她聽說這個消息后,既不找組織,也不找領(lǐng)導(dǎo),隨手抄起一把尖刀,奔著戚繼光就去了。
值得夸獎的是,戚繼光同志十分機靈,聽到消息立馬就溜了,王氏撲了個空,卻絕不肯罷休,每日在家里蹲守,并且揚言: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不剁了你誓不罷休!
戚繼光同志麻煩了,有家不能回,在單位住也不是個事兒,于是他一咬牙,不戴任何盔甲,套著一件便裝回了家,在老婆沒來得及動手之前,便撲通一聲跪下,然后號啕大哭,痛斥封建禮教,說自己也是受害者,為了生兒子才不得已如此,并且講過去憶往昔,恩愛夫妻,同甘共苦等等等等。
女人畢竟是女人,被戚繼光這么一陣忽悠,心腸就軟了,隨即丟下尖刀,與戚繼光抱頭痛哭。
戚繼光單刀赴會,憑借著勇氣和對老婆的信任,化解了恩怨。但如果你認為事情如此簡單,那你就錯了。
事實上,歷史中的戚繼光是一個幾乎從不冒險的人,他的兵法要訣是“謀定戰(zhàn)”,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必勝的把握,他絕不會作戰(zhàn),而在其政治活動和日常生活中,他也一直遵循著這個原則。老婆如此兇悍,要是一時火起,真的把自己給剁了,那就虧大了。
然而他依然不帶侍衛(wèi),跑去找自己的老婆說理,且毫無畏懼,這并非他喝酒壯了膽,只是因為在他的那件便服下面,還穿著一件護甲。
但如果據(jù)此認為戚繼光同志狡詐,還是值得商榷的,面對如此彪勇的老婆,要想求生存求發(fā)展,確實是不太容易的。
而戚繼光同志的經(jīng)歷也告訴我們,在娶一個強悍的老婆之前,必須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
這就是倭寇們即將挑戰(zhàn)的對手,不久之后,他們就將感受到戚繼光曾經(jīng)體會過的那種恐懼。
當(dāng)倭寇到達新河城下的時候,人們極為慌亂,畢竟城中的士兵都已出征,僅剩下普通百姓和婦孺,毫無反抗之力。
關(guān)鍵時刻王氏挺身而出,召集僅有的上百名親兵,命令他們立刻貼出告示,穩(wěn)定人心,但要守住城池,僅這些人是不夠的,于是她去了軍械庫。
軍械庫是存放兵器的地方,要想抵擋倭寇,只有拿出庫中的武器,裝備老百姓,才能堅持到援兵到來。
可偏偏那位看守是個死腦筋,說這里是戚繼光交給他管的,除了戚繼光的命令,他不聽任何人調(diào)遣。
這位看守同志仗著戚繼光撐腰,十分囂張,堅決不肯打開庫門,可惜,他面前的這個人,卻是唯一的例外。
戚夫人都沒用正眼看他,當(dāng)即大喝一聲:
“你算是個什么東西,快開庫門!等戚繼光回來,讓他只管來找我!”
看守打了個哆嗦,他知道這女人惹不起,立刻打開了庫門,并將武器分發(fā)到百姓的手中。
事情忙完后,王氏回到家中,穿上了自己家傳的盔甲,登上城頭,準備指揮作戰(zhàn),她將用自己的行動證明,勇氣和英武并不是男人的專屬。
但戚夫人雖然兇悍,倒也是個明白人:雖說現(xiàn)在人手不少,但這些百姓只能充充門面,要指望他們打勝仗,那也只能是抓瞎。于是在沉思片刻后,她決定使用一個計謀。
當(dāng)倭寇們滿懷著搶掠的夢想,跑步來到新河城下的時候,他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城頭上竟然插滿了旗幟,且殺聲震天,站得水泄不通,時不時還從城內(nèi)射來弓箭和火槍。
這個排場實在是太大了,就如同黑社會談判一樣,重要的是數(shù)量而不是質(zhì)量,管你老頭老太太,還是家庭主婦,只要是個人,都被戚夫人拉著上了城頭,雖說戰(zhàn)斗力全無,但嚇唬人還是有效的。
倭寇們嚇得不行,但這么遠跑來,就這么回去也實在不甘心,于是他們在城外扎營,準備多等幾天。
他們只等了一天。
不是不想等,而是因為第二天,戚繼光的援兵就到了。
雖說戚繼光對老婆很有信心,但他也很清楚,光憑了他老婆也是擺不平那一大幫倭寇的,所以他火速派出了援軍。
于是苦苦等待著的倭寇們完蛋了,援軍發(fā)動了猛攻,戚夫人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率親軍由城內(nèi)殺出,但倭寇的戰(zhàn)斗力確實厲害,兩頭夾擊之下,仍占據(jù)一戶大院繼續(xù)負隅頑抗。戚家軍隨即改變策略,改用火槍攻擊,擊斃敵寇上百人,剩下的實在受不了了,只好分頭逃走。
嘉靖四十年(1561)四月二十六日,新河戰(zhàn)斗結(jié)束,倭寇死傷二百八十余人,戚家軍僅陣亡三人。
作為一次遭遇戰(zhàn),新河戰(zhàn)斗是十分成功的,但奉命率軍前來救援的游擊將軍胡守仁依然感到了一絲不安,因為按照之前的判斷,寧海不過是個陷阱,新河才是聚集倭寇主力的目標(biāo)。然而經(jīng)過交鋒,他才發(fā)現(xiàn)這群進犯新河的倭寇僅千人而已,如果說敵軍主力不在這里,那又會在哪里呢?
答案是寧海。
進犯臺州的倭寇,原先大都是汪直和徐海的手下,跟著這兩個人混得時間長了,基本上都懂得些兵法,所謂兵不厭詐,對他們而言并不是什么新鮮玩意兒。
所以當(dāng)大家都認為寧海只是誘餌,新河才是進攻對象時,他們卻改變了策略,只派出部分兵力進犯,而將主力撤回,并隱藏在寧海,等待最佳時機的到來。
這一招實在高明,確實瞞過了很多人,但是在那重重迷霧之后,有一個人卻始終洞悉著這一切。
作為一名不世出的優(yōu)秀將領(lǐng),戚繼光有著很高的軍事天賦,此等伎倆自然不在話下,從寧海交鋒之后,他就意識到這群倭寇并不簡單,所以當(dāng)新河出現(xiàn)敵軍通報的時候,他并沒有親自帶著主力回擊,只派出了部將胡守仁前去救援,自己則偃旗息鼓,等待著敵人的出現(xiàn)。
很快,他的預(yù)測得到了驗證。
就在他派出援軍的第二天下午,緊急軍情傳來,大股倭寇已經(jīng)集結(jié)準備大舉進犯,而他們的目標(biāo)是臺州。
到目前為止,敵軍的動向大體都在戚繼光的掌握之中,但意外依然發(fā)生了:由于無法掌握敵人的具體方位,戚繼光駐地離臺州還有上百里,而對手已經(jīng)兵臨城下,留給他的時間只有一個晚上。
而更嚴重的問題是,你派人去打仗,自然要管飯,但是為了確保行動迅捷,當(dāng)初抵達寧海的時候,他的戚家軍只帶了三天干糧,此時已經(jīng)是第三天,軍中即將斷糧。
所以眼前的問題十分棘手:戰(zhàn)況危急,距離很遠,沒有飯吃。
然而戚繼光找到了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他下達了命令:全軍奔襲,臺州開飯!
變陣
就在胡守仁結(jié)束新河戰(zhàn)斗,大開酒宴慶祝勝利的那一夜,戚繼光正率軍向臺州挺進,敵軍已經(jīng)抵達臺州,拂曉就會發(fā)動進攻,而這個夜晚,是他唯一的時間,也是唯一的機會。
嘉靖四十年(1561)四月二十七日,經(jīng)過一晚上的奔襲,戚繼光率軍挺進一百一十里,終于在黎明時分抵達臺州城,而此時敵軍距離臺州還有兩里。
時間剛剛好,剛剛好。
然而當(dāng)戚繼光命令部隊繼續(xù)前進的時候,意想不到的情況出現(xiàn)了,一向聽話的部下們竟然抗命了。
義烏的兄弟們罷工了,你老人家說好晚上跑路,到了臺州就能吃飯,現(xiàn)在又出爾反爾,一定要先打仗,雖說我們實誠,你也不能這么忽悠人吧。
事實證明戚繼光是有遠見的,當(dāng)年他費盡心思一定要挑老實人,為的就是今天。他不慌不忙地站出來,講了一堆民族大義,國家興亡之類的話,竟然把當(dāng)兵的說得熱淚盈眶,然后他當(dāng)眾叫出了炊事班,讓他們拿著從城里取出的糧食,開始準備做飯,并做出了莊嚴的承諾:敵人在前面,飯在這里,打完仗,就吃飯!
于是士兵們頂著微亮的天空繼續(xù)前進了,支持他們前進的,是一個極為樸素的念頭:打死倭寇,就能吃飯。
在離城兩里的花街,自以為得計的倭寇終于遇上了戚家軍,吃驚之余,他們驚恐地發(fā)現(xiàn),這群敵人的表情十分兇狠,眼睛冒綠光,似乎恨不得吃了自己(可以理解)。
一邊要搶劫,一邊要吃飯,大家都很急,于是二話不說就開打。
如之前一樣,戚繼光又擺出了鴛鴦陣,倭寇們則排出一字陣迎戰(zhàn)。所謂一字陣,就是一字排開,實在說不上有多高明,然而意外發(fā)生了,戚家軍雖然取得了優(yōu)勢,砍殺了很多敵人,卻未能如以往一樣,迅速擊潰敵軍。
在后方觀戰(zhàn)的戚繼光也很納悶,但片刻之間,他已然找到了原因――地形。
鴛鴦陣是一個威力強大的陣型,但畢竟有十一個人,要發(fā)揮作用,需要一定的空間,而花街地形狹窄,根本施展不開,戰(zhàn)局自然陷入僵持,于是戚繼光下達了第二個命令:
“變陣!”
瞬息之間,鴛鴦陣突然發(fā)生了變化,開始了第一次變陣。
隊長身后的兩列縱隊各自分開,以五人為單位進行布陣,狼筅兵邁步上前,與盾牌并列,形成第一道防線,兩名長槍手跟隨其后,短刀手殿后,開始獨立作戰(zhàn)。
如果說鴛鴦陣是戚繼光改編自唐順之原創(chuàng)的話,那這個陣型應(yīng)該算是他的獨立發(fā)明創(chuàng)造,主要用于狹窄地區(qū)的巷戰(zhàn),它的名字叫五行陣。
畢竟人少好辦事,五個人比十一個人要靈活得多,倭寇們揮舞長刀,面對五行陣,既不能攻,也不能守,只要被狼筅掛住,頃刻之間就會被長矛刺穿,雖然許多人持刀狂呼,死戰(zhàn)不退,但除了身上多幾個窟窿,實在沒有更多的收獲。
于是他們決定逃跑,也就在這個時候,戚繼光再次下達了指示。陣型就此開始第二次變化。
在命令下達的那一刻,狼筅兵迅速上前,超越所有同伴,站在隊伍的最前面,兩名長槍手緊跟在他的身后,盾牌手和短刀手分別站在長槍手的側(cè)方,保護他們的側(cè)翼。陣型在狼筅兵的帶領(lǐng)下,開始發(fā)動追擊。
這是鴛鴦陣的第二種變化,它的名字叫三才陣,主要用于沖鋒進攻,或是敵軍敗退時的追擊。
當(dāng)然對于日本人而言,陣型變不變,實在已經(jīng)不重要了,五行陣和三才陣都是要人命的,跑路才是最佳選擇。戚家軍追擊殘敵,再次大獲全勝。
嘉靖四十年(1561)四月二十七日,花街戰(zhàn)斗結(jié)束,倭寇傷亡一千余人,全軍潰敗,救出被擄百姓五千余人,戚家軍傷亡合計:三人。
在新河之戰(zhàn)與花街之戰(zhàn)后,倭寇大勢已去,戚繼光繼續(xù)發(fā)動攻擊,并在上鋒嶺和長沙之戰(zhàn)中大量殲滅敵軍,同年五月末,進犯倭寇全線敗退,日本的仁兄們乘興而來,被人追著屁股打了一個月,沒有搶到錢,反而賠了本,只好敗興而歸。
這是一次光輝的戰(zhàn)役,是一次以戚繼光的徹底勝利,日本倭寇的徹底失敗而告終的戰(zhàn)役。
“臣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直浙兼制軍務(wù)胡宗憲上奏,(嘉靖)四十年四五月,倭賊分犯臺州水陸諸處,臺金嚴參將戚繼光,共擒斬倭首一千四百二十六夷,焚溺死者四千有余。”
自嘉靖四十年(1561)四月二十二日至五月二十七日,戚繼光率其所部四千明軍,對陣兩萬敵軍,在無其他軍隊配合的情況下,五戰(zhàn)五勝,共計殲敵五千五百余人,累計傷亡不足二十人,史稱“臺州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