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jié)、誰為奧地利哭泣
1938年2月11日,奧地利總理舒士尼格在外交部次長吉多·施密特陪同下,秘密乘車越過邊界會見德國元首希特勒.他此行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盡量維持1936年的德奧協(xié)定,確保奧地利主權(quán)國家的地位。但是會談的結(jié)果讓人沮喪,傲慢的希特勒開出了一系列讓奧地利人難以接受的條件:奧地利必須立即宣布取消對奧納粹黨的禁令,釋放被捕的納粹分子;由德國指定的親納粹分子出任內(nèi)政部長(主管警察和保安部隊)、國防部長、財政部長;做好奧地利納入德國經(jīng)濟體系的準備。這無疑意味著奧地利獨立的告終。
舒士尼格自然不敢在這樣苛刻的協(xié)議上簽字,但他也沒有勇氣當面拒絕希特勒的貪婪。他推說自己要回維也納與總統(tǒng)米克拉斯商議后才能做出最后的決定。回到維也納后,勤政但平庸的米克拉斯同意部分的讓步,但是這遠遠滿足不了希特勒的好胃口。
2月20日,希特勒在國會發(fā)表演說:“有一千多萬日耳曼人住在同我們邊界接壤的國家里。他們不能由于政治上同德國分開而將自決權(quán)被剝奪。一個世界大國不能忍受它旁邊的同種族兄弟經(jīng)常遭受最厲害的折磨。保護他們是德國的職責。”希特勒的這番話,在奧地利引起強烈反響。納粹分子紛紛涌向街頭,示威游行,狂呼“希特勒萬歲”、“將奧地利并入德國”。整個奧地利陷入了一片混亂中(史實)。
面對奧地利這樣動蕩的局面,英國首相張伯倫卻認為,希特勒關(guān)心日耳曼種族利益是正常的。他對希特勒與舒士尼格達成“諒解”表示高興。而此時的法國夏當內(nèi)閣正遭遇執(zhí)政危機(3月10日該內(nèi)閣就倒臺了),也沒空來關(guān)心奧地利的死活。于是奧地利人將他們唯一的希望寄托在了羅馬的墨索里尼身上。
對于奧地利人的求救,芒果馬上給了奧地利人一個滿意的答復(fù):如果德國人敢于入侵奧地利,那么意大利軍隊就會像34年那樣向奧地利派遣部隊。有了意大利人的承諾,奧地利人腰板硬了。2月24日,舒士尼格在奧地利聯(lián)邦議會發(fā)表演說。他強調(diào)說奧地利已經(jīng)讓步到極限了;奧地利決不會自動放棄獨立。最后他高呼:“誓死效忠奧地利!”
可是奧地利人哪會知道,他們的前腳跟剛走,齊亞諾的后腳跟就踏進了德國駐羅馬的大使館。在那里齊亞諾向德國大使表達了墨索里尼的擔心:幾十萬意大利人同樣居住在奧地利,他們同樣遭到迫害,保護他們是意大利的職責。
3月1日,意大利陸軍的第一、二山地師和意大利武裝黑衫軍第一師被芒果派遣到意奧邊境。意大利的“正義之舉”很快得到了倫敦、巴黎和布拉格的歡迎。不過,芒果知道這樣措辭洋溢的電報并不能改變力量上的差距。另一方面,對于墨索里尼命令屯兵意奧邊境的行為,以意大利總參謀長巴多里奧元帥為首的老軍人們卻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他們一起回憶了上次大戰(zhàn)時遺留下的“德軍恐懼癥”。意大利總參謀部彌漫的恐慌情緒甚至感染了意大利的最高統(tǒng)帥芒果同志。芒果也開始懷疑自己這一把是不是賭得太大。他甚至考慮一旦和德國人真得交火后,自己的軍隊會不會再一次上演“卡波雷托的災(zāi)難”。但是,最后芒果還是強迫自己淡定下來,因為他堅信38年的希特勒是“紙老虎”。
“這次**裸的訛詐!”希特勒的咆哮聲在總理府寬大的辦公室里回蕩著,敲打著隨從們脆弱的神經(jīng)。希特勒從“紙片轟炸”開始,一一歷數(shù)意大利人對德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但是,他惟獨忘記了自己在“布洛姆貝格-弗里奇事件”后為了感謝墨索里尼的支持而說過的話。也許,在元首看來那不過是外交辭令罷了,意大利人怎么還認真了?
這次,英國人理解了他,法國人沒空顧及他,這么好的時機,偏偏意大利人跳出來了。他怎么也沒有想到就在上個月還堅定地支持自己的墨索里尼怎么會用這樣蹩腳的理由,在這樣一個關(guān)鍵的時刻提出對奧地利的野心。此時的希特勒雖然很非常的惱火,但是后果并不嚴重。因為先的他還沒有瘋狂到失去理智。36年德國戰(zhàn)爭部提出的“擴軍八月方案”,但是直到38年3月正在完成的只有23個步兵師,裝甲師、山地師和騎兵師各一個(史實),其他的部隊都只是是些空架子師。如果以這樣的兵力和意大利人發(fā)生沖突,哪怕最樂觀的德國軍人也不認為有獲勝的機會。于是,希特勒告誡馮.博克將軍在進軍奧地利的過程中遇到意大利人的軍隊時要“相機行事”。
3月9日晚,舒士尼格宣布,將于3月13日星期日那天就奧地利是否保持獨立問題舉行公民投票。得知這一消息,芒果馬上向英法政府提出建議,希望三國共同出馬以保障奧地利選舉的公正性。作為穿越者,芒果自然知道奧地利已經(jīng)被西方**國家所徹底地拋棄了。但是這并不妨礙他做出一個“高姿態(tài)”來。因為芒果認為在下一次世界戰(zhàn)爭真正爆發(fā)前,讓雙方都認為意大利是他們可能的盟友,那就可以在不斷地搖擺中獲得利益。
3月11日晚上8點45分,希特勒命令早已經(jīng)駐扎在巴伐利亞的第八軍進入奧地利。
3月12日凌晨,馮.博克將軍指揮德國第八軍跨過了德奧邊界。一路上迎接他們的不是奧地利士兵的槍炮而是手持鮮花、希特勒畫像和納粹萬字旗的民眾。在這次武裝大游行中,德國人最大的敵人是機械故障,一半的坦克,二分之三的半履帶車拋錨。
于此同時,在奧地利的南部,天空上中飛舞著的馬基戰(zhàn)斗機掩護沿著公路高速挺進的菲亞特坦克和藍旗亞卡車。意大利人按照他們的承諾進入奧地利了。雖然,從理論上講意大利人的部隊是為了保障奧地利人的獨立來幫助他們的,但事實是他們卻沒有像“入侵者德國人”那樣的受到奧地利人的歡迎,相反意大利軍隊面對的則是一群群操著德語表情冷淡和漠然的奧地利人。這一刻,“入侵者”和“救助者”兩者的角色好像交換了一下。
不過和大量拋錨的德國陸軍相比,意大利裝甲部隊70%以上的完好率,讓芒果和所有的歐洲軍事觀察家眼前一亮。顯然意大利人在阿比西尼亞和西班牙進行過的多次機械化行軍和紅旗基地的訓練,使得他們對于長途機械化行軍更有經(jīng)驗、準備也更充分。而高大威猛的m14/38、m12/36坦克和"追蹤者“突擊炮也使得德國人的1、2號坦克相形見絀。
面對這樣的局面,馮.博克將軍退縮了,他命令第八軍的部隊與意大利軍隊脫離接觸,以免“擦槍走火”。同時,他在第一時間將自己的窘境和意大利軍隊的兵強馬壯向柏林做了匯報。希特勒知道這一次進軍奧地利的行動,他不能拿滿分了。
12日的下午,前奧地利人,現(xiàn)在的德國元首希特勒衣錦還鄉(xiāng)來到了維也納。在維也納的英雄廣場20萬人為他歡呼。晚上,意大利外交部長、芒果的女婿齊亞諾與希特勒進行了一次長達2小時的會談。在會議結(jié)束后希特勒和齊亞諾一起宣布,德意兩國希望奧地利人民決定自己的命運,所有在4月10日奧地利將舉行一次有關(guān)奧地利前途的投票(歷史上的4月10日的確存在這么一次選舉)。
13日,倫敦、巴黎和布拉格先后“以最強烈的措辭提出了抗議”,但也僅僅是提出抗議而已,這一刻西方**國家選擇退縮了。面對英法的怯懦,意大利人認為自己沒有必要為了奧地利,把和德國的關(guān)系搞得太僵。芒果決定出售他的籌碼:意大利占領(lǐng)下的奧地利南部。
4月10日,在德國軍隊的刺刀下,99.75%的奧地利人投票同意與德國合并(史實)。投票的結(jié)果宣布后,芒果一方面向希特勒發(fā)去賀電,另一方面聲明意大利尊重奧地利人民的選擇。而希特勒也表示對于意大利軍隊在奧地利陷入混亂后能迅速出兵恢復(fù)法律與秩序表示感謝。為了感謝意大利人的幫助,德國方面將在今后兩年時間內(nèi)向意大利方面支付價值5億德國馬克的商品作為意大利軍隊的”出場費”。
這一夜,誰為奧地利哭泣?
從此,奧地利作為德意關(guān)系之間最大的絆腳石已經(jīng)不復(fù)存在了。希特勒無疑是最大的贏家。他為“大德意志的千年帝國”增加了700萬子民和一支訓練有素的部隊(奧軍并入德軍)。而做為“歐洲的投機倒把者”意大利人也獲得了不少的好處。從德國人那里,他們弄來5億馬克的商品,從英法那里,他們獲得的是信任和道義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