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回靠山屯過年
“這里已經完全沒有咱們當初待過的樣子了……”
下了火車,楊滿倉兩口子就在車站等著接,滿倉的弟弟寶倉開著一輛手扶拖拉機,車上鋪著五六層的草席子,還放著兩床看著不算舊的被子,喬之茉和王樂枝一人蓋著一個。
路中間沒有積雪,一看就是來往的車多,車輪摩擦生熱,把中間車轍的地方積的雪熱化了。從縣城到家也只用了一個小時不到。
農場還是那樣兒,變化不大。
村子變化是真的太大了。
河東岸原來的知青院、牛馬圈都沒有了,變成了一排一排的廠房,足足有五排。楊寶倉給做向導,介紹說,那里是飼料廠,豆腐坊。
再遠點兒,是十幾排的豬圈。庫房和屠宰就有兩大排的磚瓦房。寶倉的語氣里都帶著驕傲,“咱今年不賣毛豬了。毛豬便宜,還讓屠宰廠扒下去一層皮。今年加了屠宰廠,茂林叔是大師傅。今年咱賣白條兒,一斤能多賣上三毛錢呢。咱自己還能剩下不少邊角料,食堂伙食可好了,天天都有肉吃。”
河西村子里,變化也很大。走之前,除了大隊部是磚瓦的,個人家全都是土坯的房子。現(xiàn)在再看,除了個別的幾戶,齊刷刷的全是新蓋的大磚瓦房。好點兒的,還圍上了紅磚圍墻。
房子一看就是統(tǒng)一規(guī)劃過的橫平豎直的田字格路網(wǎng),前后院墻都在一條直線上。中間的巷道兩邊都挖了排水溝,如今都堆著雪。村外四周原本種得品種很雜的樹也都換成了統(tǒng)一的楊樹,看上去樹齡就是兩三年的樣子,還不夠粗壯。
各家房前屋后自己種的樹剩下多的也是楊樹,楊樹成材快,好的十年就成材。印象中的榆樹柳樹都沒有了。柳樹只剩下河兩岸的,榆樹直接就見不到了。
這會子快過年了,村里的節(jié)慶氣氛很足,好幾家門前都掛著大紅的燈籠,材質大小都不同,還有接了電的,有在燈籠里再用罐頭瓶子擋風用蠟燭的。
這么早就掛上了,也是夠著急的。
他們一家當然是跟五奶奶住一起的,往五奶奶家走,路過原來喬發(fā)財家的院子,很是破敗了,房子也還是土坯的,煙囪冒著煙,窗戶也換成了玻璃的,應該是有人住的。
楊寶倉看喬之茉往喬家看,就跟她提了一下,“喬慶和喬福回來兩年了,村里地都分完了沒有現(xiàn)成的給他們,他們自己在東南角上開了幾畝荒地種。不知道那牢里是啥日子,養(yǎng)得好吃懶做的,也不好好干活,日子過得不咋滴。靠著村里分紅活著呢。
去年冬天,聽說喬喜半夜往縣里送糧,路滑翻車了,人壓在車底下,第二天早上發(fā)現(xiàn)的時候,凍死了。也是邪性了,就是小年那天的事兒。都說是他們家人喪了良心,喬老太報復呢。
今年李春花也放回來了,不常在村子里待,也不知道在干啥。”
喬之茉聽過就算了,報應不報應的,都是他們該的。
沒兩分鐘就到了五奶奶家后院門。
正三間的磚瓦房,前后開門,后門帶個門斗,車才一停下,屋子里就出來人了,隊長媳婦和楊嬸子還有幾個村里有體面的嬸子都出來。
“可算是到了,冷不冷?快下車,到屋里炕上暖和。”
農村打招呼差不多都是這幾句。
車上也沒帶多少東西,京城里要發(fā)過來的東西早都送回來了。喬之茉兩口子就是帶了幾盒子京城的點心,買了幾只烤鴨,算是特色。別的說啥人家沒聽過,也不認的。
主要是楊滿倉和王樂枝在縣里買的,六袋子凍梨,三箱子凍杮子。這是現(xiàn)在這個年頭兒,冬天能吃到的最常見的水果了。還有一小袋兒麥芽糖,這邊叫大塊糖。
不用問,楊寶倉就知道怎么分,在五奶奶這兒卸了兩袋子梨一箱杮子,剩下王家楊家平分唄。
進了門斗,里面是個十來平的小單間,三面都帶窗戶,是個天然的小凍庫,不用做冰窖了。里面這會兒堆得滿滿當當?shù)模际浅缘摹4蟛糠侄际侨狻?br/>
只剩下個過道通行。
再進下一道門,是廚房。左邊是個小廚房,帶個小灶,連著東屋的炕。右邊是大廚房,帶著大鍋大灶,柴房也在這邊,還通著最西側一間庫房。這個廚房連著西屋的炕。
中間是走廊,與正門相通。
東屋是五奶奶的房間,中間的屋子是堂屋,待客用,再往里的西屋是給他們兩口子留的。
這會子屋里滿滿當當?shù)亩际侨耍贻p的女人在廚房里做飯呢。十幾個男人在前面院子卸豬肉,羊肉,這是殺了豬了,要做殺豬菜,燉羊肉。
年紀長的,聚在東屋里陪著五奶奶嘮嗑。
“快上炕,脫鞋,炕里暖和。”
幾個一進屋,楊嬸子就一個勁兒的讓人上炕。
給喬之茉逗得,“二舅奶,這是咱自己家呀,我又不是客人。讓啥呀。云慕淮也不是新姑爺了,您可別客氣了。”
話是這么說,她還真的脫了鞋跟王樂枝兩個,縮到炕頭兒,五奶奶在炕上鋪了個褥子,坐上面不用直接接觸熱炕,不燙屁股。不然這正做著飯的熱炕,坐一會兒就坐不住了。
五奶奶在邊兒上盤腿坐著呢,還有她兩個多年的老姐妹兒,也都在。挨著個兒的打招呼。
云慕淮自己不抽煙,回來前,專門備了卷煙,這會子挨個兒的給會抽煙的發(fā),接到煙的人都念叨著,“嘗嘗這首都來的煙是個啥味兒。”
很快屋子里就煙氣繚繞的。
這是沒辦法的事情,就是這么個氛圍。
好在門都開著,通風好,到也不嗆。
王樂枝就在縣城里住,平時也常回來看孩子,常見。爺爺奶奶們這會兒肯定還是問喬之茉兩口子多。
問的也就是路上順利不順利呀?火車沒晚點吧?工作累不累?能放幾天假?在家能待幾天……
之類的話。
喬之茉也不嫌棄煩,都一一的應著。她一回來,女人們也往這屋子湊,男人們干脆就往西屋去了。
聽說她都當醫(yī)院的院長了,好些人都好奇呢。
“我就說咱茉莉有出息,當初在村里,醫(yī)術就好,沒有看不了的病。走這幾年,以前在咱衛(wèi)生所,扎兩針就好,都不用吃藥的小毛病,現(xiàn)在是哪哪治不好,錢還不少花。這有能耐的人,到哪都錯不了。”
說話的人是春生娘。春生考上大學了,她現(xiàn)在也是村里的體面人兒。喬之茉教過春生,聽說喬之茉要回來過年,早都準備了東西。今兒個更是早早的就過來。
“嬸子,春生現(xiàn)在咋樣了?他寫信說在學校里學得挺好的,還處了對象兒是吧?沒領回來過年?”
春生在衛(wèi)生所的時候是個文文弱弱的書呆子,重活兒啥也干不了。上了大學也是學醫(yī),情商倒是長了點,還知道給京城寫信了,這幾年也算沒斷了聯(lián)系。一年能寫上三五封信。
她這一說,春生媽嘴都笑得合不攏,“好好好,都好著呢。夏天的時候把對象領回來了,跟他是一個班的同學。我瞅著那姑娘文文靜靜的,挺好的。過年回不來了,上醫(yī)院實習去了,說是得值班。這不是尋思著好好表現(xiàn),畢業(yè)了好能留在省城醫(yī)院上班嘛。人家姑娘是省城的,總不能上了一回大學,再讓人家跟著回縣城吧?”
喬之茉就附和唄,“那也挺好的。”
又轉頭問寒露的娘,“寒露也去實習啦?”
寒露娘可沒春生媽那么高興,“可不是嘛。本來過年有幾天假,可離家忒遠了,來回一趟,時間都搭在道兒上了。寫信回來說不折騰了,來年畢業(yè)工作再說。我跟她爹也是這個意思。就想著等來年她畢業(yè)了,能分配回來咱縣里就好了……”
寒露考得遠,在西南醫(yī)學院呢。從最北端到大南邊兒,跨越了大半個地圖,單程的火車,把倒車的時間算上,都得五天。是折騰不起。
“快了,還有半年就畢業(yè),沒幾個月了。”
寒露媽不太放心的樣子,總算是遇到一個有學問的人了,在老人眼里,大學生,那都是有大學問的,該是什么都懂的,“畢業(yè)分配能不能分回來呀?要給分在當?shù)兀强烧φ。俊?br/>
“不會的,他們是第一批大學生,現(xiàn)在哪里都缺人,單位肯定樂意接收。學校分配也得考慮本人意愿嘛。”
畢業(yè)分配又不是學校給分到哪就是哪。得用人單位接收,把接收手續(xù)返到學校,學校放人。其實分到哪,真不是學校說了算,是用人單位要人的。學校能做主的,就是某某某單位要多少學生,學校給具體到人。
再過一些年,單人不好找的時候,學校還能操作一下,誰去好一點單位差一點單位的。可如今,哪個不是好單位?學生都是扒拉著挑的。絕對的供方市場。
王樂枝這會兒插話了,也算是幫寒露一把,順手賣個人情,“嬸子,回頭我給寒露寫信問問,看她自己是什么意思。要是想回咱縣里,那好辦,我們醫(yī)院隨時歡迎。我直接把接收的手續(xù)在這邊兒辦好給她郵過去就行。要是想去省院的話,我之前在那邊進修,也認識幾個人。幫不上大忙,但能幫著問問要不要人,他們要是收呢,再說下一步。你看這樣行不?”
那有啥不行的,寒露媽樂得無可無不可的,“哎呀媽呀,那你可算是幫了嬸子的大忙,這得咋感謝你呀。”樂得直拍大腿。
王樂枝這還真不算是吹牛,她現(xiàn)在是縣醫(yī)院的產科副主任了。還是能說上話的。寒露又是正兒八經的大學畢業(yè)生,香餑餑,參加工作就得是技術骨干,醫(yī)院哪有不要的道理。
別說縣醫(yī)院,就是省醫(yī)院,也沒有不要的道理。可她說省醫(yī)院的時候,也只說幫問問,沒有大包大攬,可見工作這幾年,人也鍛煉得沉穩(wěn)多了。
村里還有兩個這兩年考出去的,家長也都湊在邊上聽得可仔細,現(xiàn)在用不著,那將來他們家的孩子畢業(yè),不也能用得上嘛。
還有打聽在大學里學習難不難啊,累不累。在醫(yī)院里累不累的。連掙多少工資都有人問。
但就是從始至終一直到吃完飯收拾完各自回家了,都沒人試圖跟喬之茉說,能不能把自家孩子安排到京城上班,或者幫著在京城找個工作的。
這就讓喬之茉心里不能不感動。
有英子和黑球的例子在前面,她以為這次回來,不定多少人要求上門呢,沒想到,都這么有分寸。
“是還沒好意思說,要再等幾天才說嗎?”
晚上人都走了,剩下自家人,喬之茉跟五奶奶念叨。
五奶奶就笑,坐在炕上一邊疊孩子們的衣服,一邊跟她說,“那還真不是。這你得問英子,也不知道他們姐倆咋跟那兩口子說的。那倆去了一趟京城,回來說閨女兒子在豆腐廠上班,貪黑起早的,一個月能掙上百十塊,比咱這邊省城大廠子掙得都多。就是京城里房子太貴,姐倆累死累活干這幾年,買個房子,拉了大幾千塊的饑荒,不知道啥時候能還上。biqubu.net
本來可不是都挺羨慕城里的生活兒的。一聽這個,都嚇住了。掙得再多,不夠花有啥用。誰樂意過那背饑荒的日子。在咱村里,種地就幾個月的事兒,廠子也不少分紅。掙得也不少,沒有城里的好吃好喝,可住的是自家的房子,吃飯吃菜喝水不花錢哪。哪像是城里,就沒有不要錢的地方……”
哦,原來是這么回事。
雖說是有夸張的成分,但還真差不多是那個意思。英子姐弟要不是給自家干活兒,可不就是那個情況嘛。累死累活干幾年,也買不上一個院子,大部分都是攢了點錢,回老家。
“那我這省了這么多事,還得謝謝吳叔吳嬸子。”
說著看五奶奶手里那褲子,是四個孩子的,這一細看,才發(fā)現(xiàn),咋褲子的大腿內側都縫上補丁了呢?還都是大絨的補丁。
“這是故意縫的?好看嗎?”喬之茉有點兒懵,這是刮的什么時尚風?
五奶奶白她一眼,“什么故意縫的?誰都那個閑心。”隨手把褲子翻開,給喬之茉看里面,“都是磨壞了補的。二小子一天能磨碎三條褲子,老換新的,太糟踐東西了。補上燙絨的,扛造。”
哎媽,這得淘成什么樣兒?一天干碎三條褲子?“進山啦?”
呵呵,“進山算點啥事兒,上房上樹,一天不知道能爬多少回,前面老李家那棵矮杏子樹,都快讓他們爬禿嚕皮了。你家孩子能耐的,前些日子,還抓了賊呢。”
啊?都能抓賊了?
啥賊啊?也夠完蛋的,讓幾個小崽子給忙活了?
網(wǎng)頁版章節(jié)內容慢,請下載愛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沈兄!”
“嗯!”
沈長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會打個招呼,或是點頭。
但不管是誰。
每個人臉上都沒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對什么都很是淡漠。
對此。
沈長青已是習以為常。
因為這里是鎮(zhèn)魔司,乃是維護大秦穩(wěn)定的一個機構,主要的職責就是斬殺妖魔詭怪,當然也有一些別的副業(yè)。
可以說。
鎮(zhèn)魔司中,每一個人手上都沾染了許多的鮮血。
當一個人見慣了生死,那么對很多事情,都會變得淡漠。
剛開始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沈長青有些不適應,可久而久之也就習慣了。
鎮(zhèn)魔司很大。
能夠留在鎮(zhèn)魔司的人,都是實力強橫的高手,或者是有成為高手潛質的人。
沈長青屬于后者。
其中鎮(zhèn)魔司一共分為兩個職業(yè),一為鎮(zhèn)守使,一為除魔使。
任何一人進入鎮(zhèn)魔司,都是從最低層次的除魔使開始,
網(wǎng)站即將關閉,下載愛閱app免費看最新內容
然后一步步晉升,最終有望成為鎮(zhèn)守使。
沈長青的前身,就是鎮(zhèn)魔司中的一個見習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級的那種。
擁有前身的記憶。
他對于鎮(zhèn)魔司的環(huán)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沒有用太長時間,沈長青就在一處閣樓面前停下。
跟鎮(zhèn)魔司其他充滿肅殺的地方不同,此處閣樓好像是鶴立雞群一般,在滿是血腥的鎮(zhèn)魔司中,呈現(xiàn)出不一樣的寧靜。
此時閣樓大門敞開,偶爾有人進出。
沈長青僅僅是遲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進去。
進入閣樓。
環(huán)境便是徒然一變。
一陣墨香夾雜著微弱的血腥味道撲面而來,讓他眉頭本能的一皺,但又很快舒展。
鎮(zhèn)魔司每個人身上那種血腥的味道,幾乎是沒有辦法清洗干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