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九章:天子的建議
    安撫下崔光遠(yuǎn),秦晉知道自己今夜將無法成眠,與其等著天子召見,不如現(xiàn)在就進(jìn)宮去見一見天子,看看李亨對今夜失火究竟報的什么態(tài)度。
    打發(fā)走郭子儀和崔光遠(yuǎn),秦晉又帶著隨從出了中軍,趕往太極宮。正巧,前來宣敕的宦官與其迎面撞上。
    “前面可是秦大夫?”
    那馬上的宦官與秦晉打過不止一次交道,現(xiàn)在迎面撞在一起,在火把光芒的映照下,自然一眼就認(rèn)了出來。
    “正是秦某!”
    “哎呀!正好在此處遇見了,有敕命,請大夫即刻隨奴婢進(jìn)宮面圣吧!”
    秦晉欣然頭,又問道:
    “不知天子召見,可是因為今夜失火?”
    失火這么大的事,天子自然不可能不知道,所以秦晉以為大致不出自己的預(yù)料之中,天子召見一定與失火有關(guān)。果然,那宦官了頭,語氣有些著急。
    “大夫快去看看吧,陛下很少這么生氣的,今日都摔了東西……”
    對于一向好脾氣的李亨而言,能到摔東西的地步,的確應(yīng)該是怒氣難以發(fā)泄。但僅僅是著個火而已,至于如此嗎?
    在那宦官的再三催促下,秦晉策馬入宮,見到李亨時,他才發(fā)覺殿內(nèi)的空氣竟好似已經(jīng)凝固了一般。
    “臣御史大夫秦晉拜見皇帝陛下無恙!”
    “是秦卿???不必多禮,快起來入座!”
    李亨的聲音有氣無力,似乎渾身的精氣神都已經(jīng)被抽干了,秦晉頗覺意外的起身入座。
    “永安坊失火的事,大夫也聽了吧,人為,還是大意失火?”
    對于失火的處置,都離不開對朝散大夫王冕的處置,如果查實乃王冕一家的原因,恐怕此人也免不了丟官去職的命運。
    “事實大致已經(jīng)查明,實在是因為伙夫大意所致,臣建議此時宜低調(diào)處置,否則當(dāng)此人心未定之時,恐會激起風(fēng)波!”
    “何種風(fēng)波?”
    李亨不置可否,只追問了一句。
    “一則,相關(guān)責(zé)任官吏的追究,二則,百姓會否對失火一事以訛傳訛,致使人心惶惶?!?br/>
    這兩樁都是頭等大事,官員的情緒安定與否直接決定市政效率,而百姓人心不安,只能是長安的局面再次趨于緊張。自從長安解圍以后,民營已經(jīng)解散,百姓們各規(guī)格家,許多人已經(jīng)在官府的組織下,出城開荒種田,以應(yīng)對今歲有可能到來的糧荒。
    長安一戰(zhàn),使得京畿上百萬百姓流離失所,大片的土地變成了無主的荒田,如果不能敢在節(jié)氣之前把地都種下,那今年關(guān)中糧食的產(chǎn)出將大大下降。
    所以,人心安穩(wěn)與否,也決定了百姓們會不會死心塌地的擁護(hù)朝廷。
    李亨沉吟著,心中似乎有什么事在猶豫不決。
    秦晉明明看得出他心事重重,但又不好問出口,只靜靜的等著他天人交戰(zhàn),看看究竟會出個什么結(jié)果。
    好半晌的功夫,李亨才嘗出了一口氣。
    “秦卿的是,王冕家中失火本就事件意外和事,根本就不必大張旗鼓的做文章,是宰相們多心了!”
    秦晉暗想,看來宰相們還是先自己一步來過,其實他并不知道,失火之時,李亨與幾位宰相正在商議另一樁大事。
    “陛下明鑒!”
    頓了一頓,秦晉又繼續(xù)道:
    “磨延啜羅一事已經(jīng)有了眉目,其叔父藥葛毗伽表示,愿親自像天可汗請罪,只請求天可汗赦免了磨延啜羅的罪過!”
    這個消息令李亨精神一震,仿佛瞬息之間就走出剛剛的萎靡狀況。
    “當(dāng)真?”
    “千真萬確,藥葛毗伽親自與臣過此事,陛下以為當(dāng)如何處置!”
    李亨想了想。
    “這么處置的確是最萬全的法子,那個磨延啜羅,殺一殺他的威風(fēng)也就別關(guān)在京兆府大獄了,放出來吧!”
    秦晉卻又表示不同意立即釋放磨延啜羅,李亨覺得奇怪,便問道:
    “既然藥葛毗伽已經(jīng)示弱服軟,咱們又豈能真的追究磨延啜?”
    雖然他們的目的是教訓(xùn)教訓(xùn)目空一切的磨延啜羅,讓回紇人認(rèn)清本分,但根子上可絕沒有和回紇翻臉的打算,畢竟雙方維持了數(shù)十年的友好與從屬關(guān)系,在這種朝廷需要支持的時候,得罪一個強(qiáng)大的部族,絕對不是明智之舉。
    “有罪可以赦免,這么稀里糊涂的放了出去,豈非視律法于無物?”
    李亨咳嗽了一下,他雖然對律法這東西不以為然,但也不能公開此為可有可無之物吧!在李隆基執(zhí)政的四十余年里,他做了十幾年太子,見過太多視律法于無物的事情,久而久之也不覺得這東西有什么約束力,但凡緊要關(guān)節(jié),天子的敕命,官府的政令,哪一樣都遠(yuǎn)遠(yuǎn)蓋過律法的約束。
    穿了,這東西只是記錄在紙面上的文字條款,需要的時候拿來可用,不需要的時候就可以只字不提。
    然則,自從秦晉第一次在長安實行戰(zhàn)時管制以后,大唐律法被第一次抬到了前所未有以的位置上,可以除了他這個天子排除在外,沒有任何一個人不在約束之內(nèi)。包括秦晉本人,不也依照軍法被處以軍棍之刑嗎?
    秦晉如此以身作則,李亨以為這是他用心良苦,甚至于不惜拿自己開刀,向世人表明他護(hù)法的決心。
    現(xiàn)在,秦晉鄭重其事的表示律法的重要性不容動搖,李亨自然沒有理由表示反對。
    “以大夫之意?”
    “依法宣判,然后陛下再予以寬免特赦,一來昭示律法的公正嚴(yán)明,二來可以此加恩于番邦,他們又豈能不對陛下感恩戴德?”
    這一層倒是李亨沒想到過的,仔細(xì)思量一下,覺得的確是個不錯的主意。
    “大夫此意甚妙,朕深以為然,就照此辦理!”
    簡單的一番談話之后,李亨身上籠罩的郁郁之氣減了不少,但仍可依稀看到他眼睛里透著一絲絲愁云。
    “秦卿,朕今日總覺得氣悶異常,這眼皮也跳個沒完沒了,你,朕這是怎么了?”
    天子與秦晉起自身的不爽狀況,這可是極少見的,秦晉又不是醫(yī)生,怎么會有合適的建議呢?但也不能什么都不,只得安慰道:
    “陛下也許是睡眠不足,這才精氣神稍差!”
    然后,秦晉有勸了他一番,讓他不要過于操勞處置國事,許多事自有有司官員處置,如果天子事必躬親豈非要活活累垮了?
    李亨聞言苦笑。
    “朕當(dāng)然也想享清福,但時不我待,官員們的效率畢竟不如朕,如果朕不時時盯緊著些,恐怕就會一日拖出一日,日久之下實難想象其中之弊!”
    秦晉暗想,千百年來朝廷官府不都是這么過來的嗎?別唐朝,就算一千多年以后,也還是這個德行,并沒有好到哪里去,處處都人浮于事,保證不辦了壞事就已經(jīng)是托天之福。
    但是,這么喪氣的話又不能直白的與李亨,秦晉斟酌了一下才道:
    “太宗天縱英才,也未曾事必躬親,明除此之外,還是另有辦法的,陛下何不取法于太宗呢?”
    李亨搖著頭,想了想,還真是沒有能反駁秦晉的地方,總不能太宗也事無巨細(xì)的親自過問吧,這顯然是不合實際的。
    細(xì)想想,又覺得哪里不對,太宗時,正是大唐蒸蒸日上的黃金時期,君臣上下一心,奮發(fā)圖強(qiáng),先祖自然可以垂拱而治,可現(xiàn)在是天下生亂,朝野生變的非常時期,非殫精竭慮不能得以安睡。
    李亨只有把所有的經(jīng)歷用在國政上,才能稍減內(nèi)心的惶恐與內(nèi)疚,才能在夜間安然入睡,否則整夜整夜的翻來覆去,心中胡思亂想,堪比酷刑還折磨人。
    看不見未來的日子,堪比鐵索橫江,人在扁舟上被擋在江心,上不得,下不得,進(jìn)步得,退不得,其中滋味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深有體會。
    可是,這些內(nèi)心中的苦楚李亨并不想對任何人提及,畢竟天子也是有尊嚴(yán)的,不想讓自己在臣下面前落個軟弱多慮的名聲。
    “好,朕會好好考慮秦卿的提議,正好政事堂的宰相們也都履任了,就試著讓他們放手去做。”
    起政事堂,李亨眉間的川字?jǐn)Q的更緊了。
    “房琯今日向朕進(jìn)言,建議將俘虜?shù)氖f賊兵悉數(shù)遣送出關(guān),不知秦卿看法如何?”
    秦晉眉毛倒豎,想不到房琯等人的動作挺快,執(zhí)行力遠(yuǎn)甚于魏方進(jìn)、陳希烈之輩。
    “臣只不知,房相公的理由是什么?”
    李亨嘆了口氣。
    “到根子上還不是缺糧嗎!關(guān)中百姓損失嚴(yán)重,開春以后將近五成的田地都沒有足夠的人力耕種,如果再養(yǎng)著這十萬閑人,日日消耗,朝廷府庫也承受不起!”
    秦晉毫不客氣的反問:
    “這十萬閑人,對安賊來就是十萬精銳,一旦遣送出關(guān),豈非等同于拱手還給了安賊?這不是明目張膽的資敵嗎?臣絕不同意!”
    他的立場十分堅定,沒有半分緩和的余地。
    秦晉的這個態(tài)度大致也在李亨的意料之內(nèi),但還是與之商議道:
    “宰相們也了,總不能學(xué)白起,把這些都?xì)⒘税??朕不想做昭襄王,秦卿也一定學(xué)不來武安君!”
    推薦耳根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