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安全至營地
    郭幼明說的比較隱晦,并沒有向程孝節(jié)直說周文遇的出身,而是有所保留的介紹了一番。
    程孝節(jié)大為驚訝,上下打量著周文遇,似乎有點恍然。
    “莫非剛剛是周兄在指揮?”
    不等周文遇說話,郭幼明便大方的替他承認。
    “如何?我這位周兄弟可是不世出的將才?。 ?br/>
    將才之說是郭幼明說的夸張,但他不遺余力的推崇這一點,任誰都能看得出來。
    說實在話,郭幼明在軍中的名聲還是不錯的,年輕有為,銳意進取。這次大敗令其名譽受損,可終究沒有一棒子被打到底。
    鄭茹茹程孝節(jié)之前所言,勝敗乃兵家常事,如果因為一次戰(zhàn)敗就看死了一個人,顯然也是不切合實際的。
    程孝節(jié)作為郭子儀的親信,自然對郭幼明也是十分尊重的。
    由此,他對周文遇更是高看一眼。
    “周兄能以數(shù)百殘兵將程某嚇住,實在慚愧的緊??!”
    都是心懷坦蕩的人,程孝節(jié)并不諱言自己剛剛被嚇住的一番經(jīng)歷。
    黑暗中那一浪高過一浪的喊殺聲,確實讓他下令停止前進,這些表現(xiàn)與殘兵敗將的特征并不相符,在沒有摸透情形之前,謹慎行事才是一個合格的將領(lǐng)所應(yīng)具備的基本素質(zhì)。
    如此被周人吹捧,就算周文遇在危險之前面不改色,此時也不由得老臉一紅。
    “敗軍之將,何敢言勇?慚愧,慚愧!”
    含混的一番謙虛,同樣也不提神武軍之事,這讓郭幼明放下心來,只要他本人不說破,自己便可向兄長大力推薦此人。
    大丈夫從軍無非都是為了功業(yè),以周文遇的能力豈止做個校尉?可惜在神武軍中卻只是區(qū)區(qū)隊正,他相信就算太子的勢力暫時影響甚微,可雞頭終究強過了鳳尾吧。
    一夜平安過去,之前逃散的俘虜們也得到了消息陸續(xù)趕回來,程孝節(jié)帶著眾人一路往北而去。
    郭幼明大感奇怪。
    “再往北就是可薩人的地盤了,咱們這么闖進去,就不怕招來了那群蠻人的攻擊嗎?”
    程孝節(jié)嘿嘿笑道:
    “有甚怕的,可薩人雖然野蠻,卻鞭長莫及,他們現(xiàn)在正舉國動員,打算進攻黑衣大食呢!”
    河中北部一帶已經(jīng)是可薩人勢力范圍的最東端,影響力不比西部幾個大海子沿岸,再加上征調(diào)了絕大多數(shù)的部落壯丁,導(dǎo)致這里出現(xiàn)了大片的兩不管地帶,由此李豫郭子儀等人才正好趁虛而入。
    聽了程孝節(jié)的介紹,郭幼明不禁大為感慨,想不到前后不過旬日功夫,形勢居然有了如此之大的變化。
    這不正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嗎?
    否則,以太子微弱的勢力,恐怕很難在可薩人與神武軍兩強的夾縫間生存。
    郭幼明好像想起了什么似的,將周文遇拉到一旁,低聲道:
    “周兄可千萬不要在眾軍面前說漏了身份,這些人與之仇恨不淺,沒見到兄長之前,可不敢百分百保證周兄的安全!”
    周文遇道:
    “一起回來的軍士們都知道軍旗退馬賊的事,這件事就像紙包不住火,早晚會有人知道,瞞是瞞不住的!”
    他很清楚,上千俘虜各懷心思,人多嘴雜之下,根本就不可能保守得住秘密。
    那個程孝節(jié)怎么看都是個精明強干之人,在此人面前賣弄心思恐怕只能是適得其反。
    盡管如此,周文遇在一定程度上還是配合了郭幼明。
    身負丞相所交代的秘密任務(wù),終究要冒一點險的,怎么可能平安無事的就達成一切所愿呢?
    一路上,周文遇始終在暗暗觀察著程孝節(jié),此人似乎并沒有什么異常的變化,同他們始終都是談笑風生。
    郭幼明笑他過于膽小,但周文遇卻始終覺得,這個人應(yīng)該是得知了真相。
    郭幼明是個容易感情用事的人,許多事都一廂情愿,這種人作為朋友自是再好不過的人選。
    可若從第三者的角度看待周文遇的出現(xiàn),那就十分可疑了。
    郭子儀的主力軍隊駐扎在大河北岸的一處山地,這里可以見到南方十分罕見的高樹森林。
    依托大河可以抵御來自南部的進攻,如果實在打不過還可以遁逃進北方茂密的森林中,讓敵人無法繼續(xù)追擊。
    營地的氣氛并不像之前想象的滿是敗軍倉皇逃竄的味道,士兵們喊著嘹亮的號子,高一陣低一陣的進行著操練。
    河岸邊早有負責接應(yīng)的人馬在等候多時。
    大約小半個時辰,一行人終于抵達了此行的目的地。
    這里沒有大張旗鼓的迎接儀式,畢竟郭幼明是以敗軍之將的身份逃回來的,一切都低調(diào)從簡也在意料之中。
    令郭幼明感到奇怪的是,進入營地以后,并沒有第一時間見到兄長。
    程孝節(jié)只說郭大帥正在與太子商議軍務(wù),請他們先沐浴吃飯,休息一陣,養(yǎng)足了精神再見面也不遲。
    但是,敏感的郭幼明還是察覺到了營中將士對待自己態(tài)度上的微妙變化。
    他在回來之前,早就做好了相應(yīng)的心理準備,可真真面對這種冷淡的目光時,在心里還是難以接受。
    說到底敗軍之將在哪里都要遭受白眼和嘲諷的,如果郭幼明不是郭大帥的同產(chǎn)弟弟,恐怕今日之待遇就應(yīng)該是鎖拿問罪了吧。
    幸好周文遇被與之安排在了一處,簡單洗漱一番之后,熱騰騰的飯食也端了上來。
    軍中條件簡陋,胡桌上擺了一個超大號的銅盤,里面是亂燉的骨肉,或許因為蒸煮的次數(shù)過多,已經(jīng)快成了肉糜。
    即便如此,兩個人也不管不顧的動起手來,甩開腮幫子大吃大嚼起來。
    非但有肉,軍中雜役還端來了一壺酒。
    這酒是當?shù)丶Z食釀造而成,與產(chǎn)自中原的酒味道有很大區(qū)別,出入口時似乎有一股子怪味,但細細品來竟是別有一番風味。
    唯一美中不足的則是酒只有一壺,兩人幾口下去就已經(jīng)見了底。
    郭幼明打了個飽嗝,拍著被酒肉撐起的肚皮大聲道:
    “郭某從來沒吃過這么香的肉,喝過這么醇的酒……”
    話音未落,卻落下淚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