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回來就好
專列到達富錦小站,這個小站曾在李思明等人的記憶中,有著特別的意義,她代表著希望與黑暗,兩種截然不同的感覺。
她一頭連著黑土地,那是他們曾經(jīng)埋頭勞作的地方,一頭代表著各自的家鄉(xiāng)和夢想著的軍隊、大學和工廠,她曾經(jīng)承載著太多的企盼和吵鬧。
在人們的印象中,這個小站總是散發(fā)著刺鼻的煤煙的氣味,南來北往的操著不同口音的年輕人們,挎著黃軍包,帶著滿面塵土,在此匆匆而過,也有無數(shù)的人在此相逢或從此別離一生。她承載著知青們太多的感情與回憶。
如今,這個小站又一次熱鬧起來,只是少了幾份惆悵與不甘,多了幾份喜悅與激動。一群來自南方的游子們再一次讓這個北方小站人聲鼎沸起來,她就像一位年老的母親一樣迎著這群遠走天涯的游子一般,張開了她的雙臂,只是這些游子們都已經(jīng)歷經(jīng)風塵,早已長大成人,甚至略顯蒼老,不再需要母親的呵護了。但這母子相聯(lián)的關(guān)系,卻更加深沉,讓游子們牽腸掛肚。
眾人走下列車,在月臺上按各自所屬單位,自動排成了幾支隊伍,那秩序就像他們當年參加過的無數(shù)次集體活動一樣,如今還是一樣的熟練和有紀律性。
車站外,早就有國營大興農(nóng)場和建三江地區(qū)的黨政領(lǐng)導,在外面等著李思明一行,就連黑龍江農(nóng)墾總局的某位領(lǐng)導也早在哈爾濱就上了李思明的專列。早有大報小報地記者在李思明等人下車的時候,紛紛舉起自己的照相機。猛烈地按著快門,攝影師扛著攝像機到處打聽著李思明在哪里。
這動靜著實不小,李思明想如果自己只是一名普通人,或者隨便什么職業(yè),也許才能享受到真正的私人之旅。
“老連長、指導員!”李思明不顧那些當?shù)毓賳T們的喋喋不休,一個箭步走到人群之中的兩位長者面前。
陳連長的胸膛不再那么挺拔,那曾經(jīng)可以扛起一座山的背脊如今已經(jīng)有點駝了,丁指導員也早已白發(fā)蒼蒼,那曾經(jīng)十分清澈的睿智眼神如今已變的渾濁,手上也多了個拐杖。都已是花甲地老人了。自然規(guī)律再一次證明了自己的不可違抗性。
“回來了,回來了!回來就好!”陳連長樂呵呵地說道。就像一位老父親迎接自己地兒子一般,唯有那洪亮的嗓門沒變。
“就盼著妳能回來看一看了。再過幾年,妳想見我們恐怕也見不著了,都是上歲數(shù)地人了!”丁指導員的眼眶中閃著晶瑩的淚光。
“是的,我回來,我回來看看二位老領(lǐng)導和大家?!崩钏济骷拥鼗卮鸬?,緊握著兩位領(lǐng)導的手久久不肯放下。
他無數(shù)次想過自己踏上這片土地可有的情景,他也無數(shù)次提醒自己要保持冷靜??墒钱斔僖淮螘r隔十八年見到兩位老領(lǐng)導時,他不禁熱淚盈眶。
“對不起,老連長,我隔了這么久才回來看您!”李思明深懷歉意地說道。
“沒什么,回來就好,回來就好?!崩线B長重復著這句話。他那完全洪亮的聲音里,多了幾分歲月地蒼涼。
一個聲音驀然在李思明的耳邊響起:“阿明,妳還記得我嗎?”
李思明歪著頭盯著那位干部模樣的人。卻很不客氣地笑罵道:“妳就是燒成了灰,我也認得出妳!”
眾人大笑,來人很是尷尬,卻也很有驕傲的感覺。
來人正是趙山河,曾當過李思明一段時間的“上司”,也就是曾經(jīng)寫過那本據(jù)說銷量很不錯的暢銷書《我與李思明:不得不說地故事》的作者,如今此人已經(jīng)是建三江這個年輕的城市地一把手了。正如李思明曾經(jīng)對他的印象一樣,他是個官迷,但人不壞,換句話說,很有上進心,甚至還有些古道熱腸,如今算是得償所愿。
趙山河身為一把手,當然是地主了,為了迎接李思明的到來,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下屬們從來就沒看到他這么熱心過。只是結(jié)果出乎他的預料,他沒想到會集體來五百來號人,他只得臨時調(diào)集了所有的車輛,各單位自用大客車、小轎車全被他搜羅一空。
曾有下屬表示對這一大幫人的接待費用從何處出的擔憂。
趙山河卻樂了:“李思明可是個大財主,咱們用最高的標準接待他,把發(fā)票準備好,到時候讓他簽字就行了,順便再讓他出點血,那還不是小意思?腦袋怎么轉(zhuǎn)不過彎呢?要有市場意識,也要有全局意識,知道我為什么寫那本暢銷書嗎?李思明可是咱們整個大興整個三江平原的所有名人中,排第一號的!人家稍微動一個小指頭,咱們想多修一條路,這錢不就是有指望了嗎?再說,這五百號人,哪一個不為咱北大倉立過功的?妳小子要是不明白,回家問妳爸去!”
于是,趙山河好不容易為李思明準備了一輛勉強符合李思明這個超級大富豪的小汽車,這車在這里還真不好找。
“趙山河,妳真不曉事情,跟我還來這一套!”李思明笑罵道,卻將兩位老領(lǐng)導一左一右給扶上了一輛寬敞的面包車,“別耽誤我跟兩位老領(lǐng)導敘舊,在兩位領(lǐng)導面前,我永遠是一位不知天高地厚的小知青!”
一行人浩浩蕩蕩地直奔大興島,一路上李思明一邊和兩位老領(lǐng)導暢談往事,一邊貪婪地看著窗外一望無垠的田野?!氨贝蠡摹睆哪撤N意義上講,已經(jīng)成了一個歷史名詞,人們?nèi)缃窀嗟刂荒軓哪橙说幕貞浳恼禄蛘哂耙曌髌分胁拍芸吹?,如今這里成了“北大倉”。至于“北大荒”,則成了當?shù)氐哪承┨禺a(chǎn)地“著名品牌”。
秋高氣爽,那一望無垠的田野,還是那么寬廣和粗獷,一排排的白楊樹如哨兵一般精神抖擻,迎接著遠方來的客人。湛藍的天空如一塊晶瑩剔透的藍色寶石,在那天地相接的地方白云朵朵,映襯著這無邊的美麗。北國的一切,總是那么大氣磅礴,正如這里的人們??偸悄敲春浪瑢挄?,又如這肥沃地黑土地。永遠都是那么深沉與寬厚。
就要到達目的地了,遠遠地那一抹淡淡的影子。就是大興島了。這里有著寬敞地公路,還有新修的大橋,新建的大樓,還有知青基金會捐資修建的整潔明亮的校舍,往日的痕跡正日益消失了它的影子。那七星河和撓力河依舊歡快地流淌著,像一對姐妹,在大興島地東北角匯到一處。然后伴著歌聲一路朝東,奔騰到海,一去不回。河灘邊茂密的蘆葦蕩在風中搖擺,間或有飛禽從中躍起,飛到另一處,然后消失不見。在岸邊寬闊的沼澤地里,成群結(jié)隊的水鳥在為即將到來的冬天而向南方遷徙的偉大征程,做著最后地能量儲備。
“這一塊早就成了自然保護區(qū)。就連我們當年開荒占用的上千畝沼澤地,都全部被復原了!”陳連長解釋道,他說這話時,感慨萬端。
李思明當然很清楚,這里成為一個自然保護區(qū),還有他的一份功勞。當年,他鬼迷心竅地寫了一篇建議書,因此讓別地無辜者挨斗,最后連自己也搭進去。在人與自然的斗爭中,人類雖然有無窮的智慧,還有無窮的力氣,但最終屈服的還是人類,人類總是單方面向大自然索取的太多的東西,讓大自然不堪重負,有些東西消失了,人類再也找不回,只得花費更多的智慧與力氣去彌補自身的罪過。
大自然最終也會報復人類,這真是一個諷刺啊,當年人們與天斗與地斗的那些目標 ̄ ̄沼澤與濕地,連同棲息在此的飛禽走獸,如今成了稀有資源,被人類當成了保護對象,人類最終將走向與大自然的和諧相處,別無它途。
“先去哪里?大興農(nóng)場場部?”一旁的趙山河問道。
“先去知青紀念陵園看看!”李思明道。
那占地100多畝的知青陵園,是知青基金會出資在90年夏建成的,那里安睡著大興地區(qū),也包括后來從外地遷入的100多位英年早逝的知青的墳墓。
寧衛(wèi)東,這個李思明永遠也不能忘記的名字,這位永遠地沉睡在這片他奮斗過的黑土地的年輕人,是整個時代的縮影。整個陵園是面向西南方向布局的 ̄ ̄那是北京的方向,這也是李思明當年在寧衛(wèi)東墳前的承諾。他做到了自己的承諾,卻沒有任何欣慰,只有無盡的思念與悔恨。如果能夠再一次穿越時空,李思明很想對那位年輕人說,只要活著才有希望,才會有盼頭。可是一切都已經(jīng)晚了。逝者已經(jīng)逝,這個世界上讓人悔恨的事情實在太多了。
寧衛(wèi)東的墓,位于依緩坡地勢而建的層次分明的墓群的最中央,白色的得到專人很好照料的墓碑,在秋天正午的陽光照耀下,反射著耀眼的光芒,李思明似乎看到了張年輕的笑臉,在沖著他點頭致意。
“如果妳還活著,該有多好啊!”李思明默默地這么想。那曾經(jīng)的悔恨早已經(jīng)變的淡薄了,剩下的更多的的卻是這思念,人總是這么容易善于忘掉不愉快的事情,在祭奠他人的不幸的時候,內(nèi)心之中總是為自己的幸運而沾沾自喜,為自己的成功或者出人頭地而自高一等。人們談的更多的還是昔日的趣事和以作笑料的“丑事”,而對于那些曾經(jīng)的傷痛,似乎刻意地回避和輕描淡寫。
眾人懷著崇敬的心情,向著熟睡的兵團戰(zhàn)友們鞠躬三遍,親手將那墳旁的本來就不多的雜草清除掉,那往日的情懷卻在眾人的心頭縈繞,久久不肯散去。
“小李,妳為咱們知青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丁指導員說道,“要不是妳,還有許多人長睡在荒郊野外。無人祭拜,最終被人遺忘。”
“這只不過是我應該做的。”李思明淡淡地說道,“如果能夠,我希望這座陵園永遠也不要出現(xiàn)。妳知道,我當過兵打過仗,這樣的陵園我曾在云南也去過幾次,但是心情卻是一樣地,死去的人生前也同樣擁有繼續(xù)活著的權(quán)利。而我們最終還活著的人,卻更要堅強地活著,充滿激情地活著。而且要活的更加精彩一些,這才不枉此生!”
雖然有無盡的苦難經(jīng)歷和心痛的回憶。但是這里卻也是他們成長的地方,一個在他們?nèi)松分杏肋h留下濃墨異彩的地方。同時也是一個非常規(guī)的后輩們永遠不可想象地成長之地:一個幼稚未脫的年輕人,在本該快樂讀書快樂讀書地花季,卻在面朝黑土背朝天的歲月之中,在血與汗地澆灌之中,脫掉青澀的外表,讓那個曾經(jīng)澎湖不已的心變的更加堅強起來,而有的人卻永遠地留下了終身遺憾。
知青陵園里。還附屬一個小型紀念館,這里記錄著歷史上那個年代的點點滴滴,人們從這里可以看到一個時代的方方面面。這是整個中國相關(guān)資料最齊全地一個紀念館,無數(shù)遠方的人都來此參觀訪問,有許多可以說是文物的東西,都是熱心人搜集捐贈的。還包括李思明捐獻的一套數(shù)百枚的毛主席紀念章,加上別人捐贈或者基金會花錢購買地,達到了萬枚之多。成了鎮(zhèn)館之寶。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這是紀念館的宗旨,在人們已經(jīng)淡忘那段激情歲月的時候,這里仍忠誠地記錄著歷史。
臨到中午,是吃飯地時間。趙山河帶著人張羅著午飯。
“趙山河,不還是‘憶苦飯,吧?”曾智開玩笑道。
“這種檔次的,現(xiàn)在妳想吃還真吃不找?”趙山河插話道,“妳要真是念念不忘,我給妳專門安排一下?”
“那還是算了吧!”曾智訕訕地笑著道,“妳留給自己當夜宵吧!”
農(nóng)場更多的老職工聞訊趕了過來,李思明與眾人熱情噓寒問暖,暢談往日的情懷,當年的年輕人已經(jīng)人到中年,中年人已經(jīng)白發(fā)蒼蒼,當年穿著開檔褲的娃娃,如今長大成人,滿懷期待請求和李思明合影留念。而有的年長的人卻早已過世了,讓人留下太多的遺憾。
“兒子,瞧見沒有,這位李叔叔可是咱們大興出來的大人物,就連妳爸爸我,當年也跟他念過書,要不是工作太忙,早就上大學了。妳一定要好好上學,將來一定要向李叔叔一樣,當大學教授!”有農(nóng)場的職工對著自己上中學的兒子說道。
“這個目標是不是太遠大了?”兒子卻反駁并教訓起老子來,“妳當年要是努力點,咱家早就到北京落戶了,聽說當年咱們大興,跟李叔叔補習功課并考入大學的人不少。真不知道妳當年是怎么想的,有一個院士級的人物幫妳補習功課,妳都考不上,這樣的條件我哪里找去?”
老子啞口無言。
而李思明卻想念起當年食堂的老李親手做的面條,他至今仍記得自己從勞改農(nóng)場回到大興時,老李端來的那碗面條,居然有不少肉絲!那也許是他這一輩子吃的最香的一碗面條了??上В侠钤缫呀?jīng)仙去,不能再穿著他那永遠油光可鑒的工作服,一邊斥責著那些嚷著沒肉吃的知青們,一邊思量著是不是將那頭不產(chǎn)仔的母豬給宰了?
“阿明,我?guī)吶ヒ粋€地方!”趙山河神神秘秘地說道。
他帶李思明去的是十里地外一片樹林,李思明等人到了那個地方就知道了是怎么回事,這里是李思明和曾智曾經(jīng)養(yǎng)豬的地方,如今這里早就成了一個現(xiàn)代化的養(yǎng)豬廠,養(yǎng)豬廠的職工戲稱這里是通往超級富豪之路 ̄ ̄那李思明和曾智兩位大人物,不也是咱們工友嗎?